谌旭彬:爱学生的蔡元培先生,若还活着该有150岁了 作者:熊窝搜集


 

爱学生的蔡元培先生,若还活着该有150岁了

作者:谌旭彬

来源:微信公号-短史记

1919年5月8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向大总统和教育部长递交了辞呈。

四天前,也就是5月4日,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3000余名学子,因痛心于政府未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权利”,举行了游行。部分学生殴打了章宗祥,并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事后,32人被军警逮捕,内有北大学生20人。

学生们出发前,蔡元培曾前来劝阻。他对学生们说道:

“示威游行并不能扭转时局,北大因提倡学术自由,颇为守旧人物和政府所厌恶,被视为鼓吹异端邪说的洪水猛兽。现在同学们再出校游行,如果闹出事来,予人以口实,这个惨淡经营,植根未固的北大,将要首先受到摧残了。”①队伍中满是嘘声与骂声。

张国焘等人将蔡元培“连请带推”弄了出去。

5月4日晚,北大学生群集第三院大礼堂,商讨营救被捕同学的办法。众人相顾无言、束手无策之际,蔡元培步入会场,对诸生说道:

“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关于善后处理事宜也由我办理,只希望你们听我一句话就好了:从明日起照常上课。”②离开大礼堂,蔡前往老上司孙宝琦的住所寻求帮助。孙在北洋政府中颇具名望,蔡希望孙能出面向当局陈说学生之举纯粹出于爱国热情。事属重大,孙甚感为难。蔡于会客室长坐不去,至深夜12时,孙终于应允次日前往一试。

5日,蔡与北京十四所高校校长集体出动营救学生。众人自警察厅一路拜访至总统府,无功而返。当日媒体报道:

“京中十四校长,赴警厅保释,未允;又赴部、赴院。大学校长蔡元培至愿以一人抵罪。”③6日,蔡元培再往警察厅,与警察总监吴炳湘辩论甚久。鉴于次日乃“五七国耻纪念日”(日本向中国下达“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日子),将举行国民大会,北洋政府遂通过吴炳湘与众校长达成协议:当局承诺释放被捕学生;各校承诺明日一律上课,不让学生参加国民大会。众校长质疑当局承诺是否可信,吴炳湘只得说:

“如果复课而不放学生,我吴炳湘便是你们终身的儿子。”④7日,学生被释放。

蔡元培在操场召集学生训话,请他们对自己的决定“稍为原谅”,略受一点委屈“坚持上课”,希望他们“以后遇事能够坚持冷静的态度。”学生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说这些话时,他们的校长已写好了辞呈。

5月4日晚的内阁会议上,执掌内阁的钱能训,已发出“若蔡鹤卿死,则又何如?”的怒词。故而,在辞呈里,蔡元培如此解释自己为何没有在5月4日当天辞职:

“元培自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以来,奉职无状,久思引退。适近日本校全体学生又以爱国热诚,激而为骚扰之举动,约束无方,本当即行辞职;徒以少数学生被拘警署,其他学生不忍以全体之咎归诸少数,终日皇皇,不能上课,本校秩序极难维持,不欲轻卸责任,重滋罪戾。今被拘各生业已保释,全体学生均照常上课,兹事业已告一段落。元培若再尸位本校,不特内疚无穷,亦大有累于大总统暨教育总长知人之明。敬竭诚呈请辞职,并已即日离校。”⑤简而言之一句话:他放不下他的学生,见不得他们落入权力之手,虽然他的学生并不听他的话。

蔡是从来不赞同学生为爱国而放弃学业的。他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牺牲学业损失与失土相等》。但他理解学生的行为,说他们“迫于爱国之热忱,起而承乏,诚出于不得已”。同时他也坚信,对大学而言,真正的救国之道“还在学术”。

临走前,他也给北大师生们留下了一封公开启事: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图:蔡元培辞职时留给北大师生的公开启事启事里的用典煞费苦心。

“杀君马者道旁儿”——骑骏马者行在路上,道旁儿鼓掌叫好。骑马者得意非常,快马加鞭。马跑得越快,鼓掌者越多,叫好声越大。跑了数百里路,收获无数掌声,马终于倒地毙命。这是汉代《风俗通》里的故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百姓已经足够辛苦,是该稍稍得到休息了。这是《诗经·民劳》里的话。

蔡不想再做那“骑骏马者”(北大校长),不想让自己的“骏马”(北大学子)死于“道旁儿”的鼓掌叫好。蔡也不忿于当局对教育的压迫——那《诗经·民劳》的主旨,乃是规劝周厉王不可过分压迫百姓,否则国家将会完蛋。⑥这些话,不适合在报纸上直言,郁在胸中又不吐不快。于是,这位前清翰林,在给北大师生的公开启事里做起了“怪八股”。

这样的“怪八股”,很自然地会被人拿来利用。“杀君马者道旁儿”一句,很快就被刻意解读成了“北大学生(道旁儿)烧了北洋政府(君)官员(马)的住宅”。

已悄然南遁的蔡元培,于是又写了一封公开启事,来支持自己的学生:

“仆深信诸君本月四日之举,纯出于爱国之热诚,仆亦国民之一,岂有不满于诸君之理。惟在校言校,为国立大学校长者,当然引咎辞职。仆所以不于五日即提出辞呈者,以有少数学生被拘警署,不得不立于校长之地位以为之尽力也。……惟恐诸君或不见谅,以仆之去职,为有不满于诸君之意,故特在途中匆促书此,以求谅于诸君。”⑦他爱他的学生。他们害他失去了校长的职位,他却请求他们谅解自己的辞职。

十二年后,爱学生的蔡元培,终于被学生们给打了。

1931年12月15日,因愤慨于政府未能击退日军收回东北,“北平各校示威团”数百人赴南京请愿。前往与之沟通的蔡元培、陈铭枢,被愤怒的学生们拖倒在地,一顿痛打。蔡的头部遭受棍击,右膀亦被拉伤。事后接受记者采访,蔡说的是:

“予个人从事教育数十年,今日在场青年之粗暴如此,实为我辈从事教育者未能努力所致,故对此亦唯有自责耳。”⑧1931年的蔡元培,仍如1919年那般爱他的学生。他的学生,也仍如1919年那般,并不愿听他说话。


注释

①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P50~51。②曹建,《蔡孑民先生的风骨》,原载于《自由谈》1952年10月第三卷第十号。收录于:陈平原、郑勇/编,《追忆蔡元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P14。③《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科学出版社,1959,P246~245。④罗家伦/口述、马星野(伟)/笔记,《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⑤蔡元培校长辞职呈文全文(1919年5月8日),收录于《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861-1948》,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440。⑥此节参考了王世儒的《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发表的〈辞职启事〉再解读》一文。⑦蔡元培,《告北大同学诸君》,1919年5月10日。⑧《蔡元培陈铭枢被殴后之谈话》,载《申报》1931年12月16日第4版。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