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沄:不能把本该祭奠的青春粉饰成值得纪念的青春,从前的苦难不值得歌颂 作者:熊窝搜集


 

不能把本该祭奠的青春粉饰成值得纪念的青春,从前的苦难不值得歌颂

作者:庞沄

来源:微信公号-永远的新三届 bdhzqgs 

作者简介:庞沄,1952年生于北京,清华附中初68届毕业生,1969年到延安地区延川县关庄公社插队,后于1978年考上北京科技大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副教授。“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常务编委。除了编写过科技类著作,还曾主编《守望记忆》《清华之子——陈小悦》等文学类图书,也是20集电视连续剧《回首黄土地》的策划及责任编辑。除了《守望记忆》后来又编了一本《延川插队往事》。

(原题:插队五十周年青春祭,青春祭,我们回首黄土地是为了什么?)

今年年底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最高指示发表后全国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对于这些年从不参加任何知青活动的我,原本就想悄悄介让它过去。然而就在这个月,我最熟悉最钦佩的两位好友、陕北老插王子冀、王新华在不到十天内相继离去,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我们结缘于黄土地情怀的二十年前,也就是距插队三十年的时候,王子冀送了我他主编的《回首黄土地》一书。这些天我把这本书又细读了一遍,有些话如梗咽喉不吐不快……

我出国回来那天子冀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出国前,曾经的王镇长还问我能否买到电视剧《回首黄土地》的光盘,我只有一套,子冀说他手里有,我就把我手里的光盘先给王镇长寄去了。

这个电视剧我有幸作为责编从头到尾参与了,尽管没有了光盘,剧中每个人物甚至他们的对话我都铭记在心,因为子冀把《回首黄土地》书中的优秀文字全部编入了剧中的精典台词。

在潘欣欣导演倾情执导下,陆晓娅的"老善娃",马宗和的"那婆姨",毕昆的"邢荣儿",王小强的"来蝉儿",李建平的"冬女"等书中人物都活了起来,同时还有溶入了其他人物的生活轨迹,如王新华的"米如怀",顾君德的"为民娘"等等。

当我重读这本书时,更感受到子冀把这么多乡亲们的原型编入一个剧中是多么不易!而我们费了这么大精力赔钱也要干的初衷,恐怕就是为了用良心回答全剧也是全书中最精典的两句老红军说的话。一个是王新华在"野草"一文中写的"中国穷,受苦汉多。今后能当上官一满不敢忘了为他们谋幸福,可不能做那号叫受苦汉指着脊背骂的官……心里要常装着受苦人……"另一句话是胡镇江在"呵,陕北老乡"一文中写到:"要是读书人不讲理,这世道就没人讲理了"!

这些话并不是只给当官的写的,我们没当官的也不应忘了受苦人!当我们鼓噪着隆重纪念五十年的时候,首先应扪心自问,内心深处是否还坚守着刚离开那片黄土地时的那份纯净?在社会变革世风不古物欲横流的年代,自己做过抹着良心让受苦汉指着脊背骂的事没有或者做过一些对受苦人有益的事没有?

如果你还在矫情什么个人"青春无悔",还陶醉在一辈子仅有的一点"激情燃烧的岁月",还自觉捆绑在"知青"这个团体,为他自豪也罢申冤也罢的抱团取暖,你是否想过:你那一点儿苦难,一点儿光荣,和祖祖辈辈刨食在黄土地的受苦人比算个毬!跟历次运动被打倒被迫害的人们的苦难相比算个毬!

说什么多少知青成为国家栋梁,怎么不说多少贪官污吏也曾是知青?!这不过是年龄段到了的正常规律而已。更有甚者还自恋总结出了什么"知青文化""知青精神"用来粉饰这一人为制造的反历史规律的运动。

把本该祭奠的青春粉饰成为值得纪念的青春!让本该坦然面对退出历史舞台的知青再次狂刷"存在感",为制造这一悲剧而后又粉饰这一悲剧并至今禁止正式反思这一悲剧的势力站台!

更可笑的是,甚至在一代知青的生命都在逐渐远去的五十年后的今天,在连农民都快走光了的县城还新成立了知青协会,说得难听一点儿,无非想捞点儿什么!

送别两位插友后想到许多,在举国准备大肆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前,说了本不想说的对一些知青朋友可能是不合时宜的话,见谅了。谨以此篇文章祭奠刚刚离去的王子冀、王新华两位杰出的插友,也祭奠一下自己五十年前的青春!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