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之春草长莺飞 作者:虫二


 

 

  洞庭之春草长莺飞

 

 

这次沅江市组织原下放知青回访,原因是96年沅江市遭水灾,不但地处湖区的十个大“垸子”溃了九个,而且连市区都泡在水里达四十余天。原下放沅江县的近万名长沙知青,闻讯组织了捐款捐物的赈灾活动,迅速将价值二百多万元的钱物送到自己的第二故乡。而其他方面的捐助,包括从中央到省里政府的,才一百余万元。于是沅江市一直觉得欠了知青一个大人情。98年我们下放三十周年之际,市里就想组织知青回访活动,也算还了这个人情。可没想到那年洪水又来得很早,且有超过96年之势。市里全力防汛,无暇顾及,以致拖了下来。今年是新世纪第一年,沅江市方面决心将知青回访活动搞起来,由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联合办公,抽调了很多人员,组织接待,从地方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将市内各宾馆饭店包下来,派车、船接送,共邀请了近六百名原长沙下放沅江县的知青,回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五一那天,我们的车队抵达沅江市,大家全体下车,列队步行进城。沿途一公里,不但有小学生组成的鼓号队,还有无数市民自发聚集到一起来迎接。看到这种情景,很多知青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进城的知青队伍中,有身居高位的党政官员,有湖南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也有下岗工人、退休人员。但大家都并肩前进,除了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之外,腰还像当年下乡时一样,挺得笔直!

知青还组织了一支演出队,以年过半百之身,为沅江人民连演三场,场场爆满。节目中有歌有舞,可惜虫二已没了当年的威风,不敢上台献丑了(当年我可是宣传队的台柱子喔)。我有幸主持了一场“文艺恳谈会”,邀请了广州的教授兼作家郭小 先生(《中国知青部落》的作者)和湖南本省的作家何立伟、何顿,与沅江市的文艺界人士座谈了一次,不过是胡侃了一通。另外还有经贸、教育等专场演讲会。市里还派了车船,送知青们游览了南洞庭湖,然后各自下到原插队地点。

虫二照了一些照片,因不是数码相机,得等冲洗出来后,再贴上来请众网友、插友欣赏。请大家注意我的后续报道,我打算写几个这次见到的人物。暂时到此,虫二匆草。

 

                              

                                                    2001-5-5

 

 

 知青之家在水一方

 

 

五月二日,“重逢在沅江”活动组委会,组织前一天到达的六百余名回访知青,前往位于市区外十余公里处的胭脂湖风景区,其实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而主要是因为那里建立了一个“知青之家”,这一天正是开园仪式,迎接它真正的主人们。

 

我们分别上了七、八条机动游览船,迅速地驶上了清澈如镜的湖面。湖风扑面,有人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洞庭鱼米乡》。我所在的是第一条船,回首望去,后面数舸争流,船头旗帜飘扬,倒也有点浩浩荡荡的感觉呢!因还未到汛期,裹挟泥沙的上游河水还没注入洞庭湖,湖水显得碧绿如玉,被我们的船头犁开,飞溅起洁白的浪花。突然,隐约有鼓点声传来,放眼望去,船头一左一右,各有一条龙舟在奋力争先。我不禁感到诧异,明明离端午还早着呢,怎么就划起龙舟来了?我们游览船上的舵手忙解释,这龙舟一方面是为端午赛事练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恰是为今日知青来访助兴。船上的知青们向龙舟桨手们欢呼起来,那一红一黄两队桨手更加起劲,将龙舟划得如同在水面上飞。我们的机动船,竟然赶不过他们。眼见得湖岸渐近,一连串的铳炮声冲天而起,远远已可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气球、彩带、彩门和密密麻麻的村民们

 

在知青之家门外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园仪式,知青们列队走了进去。迎面是两座泥墙草顶的茅屋,不少人一见到这就热泪盈眶了。想当年,我们一万多长沙知识青年,就是在八百里洞庭的各个洲垸中,居住在这样的茅屋里,短则一、二年,长的有逾十年之久的。很多茅屋到后来墙颓

顶漏,还有“为秋风所破”者,竟在蚊帐上面蒙上塑料布遮风挡雨,蜷缩在屋角栖身的。不过到近前细看,却发现这其实已经是被大大美化了的:以前我们知青点的茅屋,墙壁都是芦苇杆缠上稻草,夹缠而成,外面再敷以泥巴,为防裂缝,再以牛屎敷上二遍、三遍,以致刚住进去时,一股牛屎臭充塞鼻腔。而眼前这“家”墙却是用楠竹编成的,外面虽然还是敷的泥巴牛屎,但坚固程度已远非过去可比。那时湖区的小偷行窃,随手作案工具只携一把“禾镰”,即刃口有锯齿的镰刀,只要将人家的芦苇墙壁用禾镰挖上一个洞,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可这种竹编的墙壁,那禾镰显然是奈不何的。想想这种“改良”也有道理,既是作为纪念馆性质的所在,自然不能太过简陋,为的是能多经些时日,不然随时要修缮,也是笔不小的费用吧?但我觉得最不可原谅的疏漏是——大门边怎么竟没有狗洞?!那本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啊!那时我们的茅屋如果是这个样子,我的爱犬列夫从哪里出入?!唉,想必现在乡下养狗都不是当年那样普遍了吧?不然怎么把这设施都遗忘了呢?

 

知青之家周围被桔园环绕着,这也远比我们当年所处的环境优越。要是那时有这么多桔子树,我们还不得吃晕了?此时正当桔花盛开,浓香四溢(缺月对此应该是有深刻印象的)。当年下放在沅江县不同区的知青,分区属各派代表,种下纪念性的松柏树,又在附近吃了农家饭,有特色的是“蒿子粑粑”、“渣辣椒”等。

 

从沅江市到胭脂湖知青之家,途径正在修建的沅水大桥,那桥是通往洞庭湖中最大的岛屿赤山岛的,从赤山岛上另有桥梁通往茅草街,从那里直通南县。等这条道路开通,沅江市就又有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通衢大道了。那对于沅江明天的发展,一定是会起巨大作用的。原来下放在此地长达六年之久,却从没有感受到过这种美感,是艰苦的劳作遮蔽了我们发现美的慧眼?还是今日的沅江经装扮才显露出我们不曾见识过的娇媚?“知青之家”虽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陋室,但沅江市把一万多下放知青铭记在心,以致为我们建纪念馆的情意,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2001-5-6

 

 

 

 

虫二有个“替死鬼”

 

话说此次虫二随数百知青战友故地重游,重返沅江相聚,在第一天的联谊大会上,猛然见了一个人,当时双方不禁都愣了一会儿。然后四手相握,久久没有松开。旁边有知内情的同学抚掌大笑,说,虫二啊,这不是你的替死鬼吗?怪不得你们俩这么亲热呢!

 

此话怎讲?说来话长。当年我在沅江县黄茅洲区插队落户,为了逃避水田里艰苦的劳作,每年都到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充当演员,常常能混上一、二个月,轻松自由,好吃好喝,还每天照记十分工。一来二去,我被县文工团(后来改叫县花鼓剧团了)看中,要调我去吃国家粮,当文艺战士。可惜虫二上辈子不争气,有个政审问题老通不过,县剧团年年到公社知青办来看我的档案,回回下不了决心让我登上这无产阶级占领的舞台。一拖就拖到了公元1972年年底,我得到了县里的内线消息,县剧团终于下定决心,要在这年的全县文艺汇演之后,把我调进剧团了。

 

虫二那段日子乐得走路都发飘,区宣传队排了一套节目,几乎个个里面都有我的角色。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小话剧,名字叫《南瓜生蛋》,是歌颂军民鱼水情的。贫农老大妈要送鸡蛋给附近驻军战士改善伙食,解放军纪律严明,死活不收。老大妈想出一个办法,送了一个自己种的大南瓜,部队炊事员认为值不了多少钱,就收下并付了钱。没想到南瓜切开时,里面是被掏空的,装着满满一南瓜鸡蛋。班长去还钱给老大妈,她却死也不认帐了……虫二就演那解放军班长啊!

 

可就在节目排成,准备到期去县城汇演之时,我突然接到一封信。信是我妈写来的,她得了癌症,被五七干校送到广州开刀去了。虫二从小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见了这信自然什么也不顾了,坚决要去广州,或许还能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宣传队的负责人为了汇演时争名次,不答应我走,可我已经横了心,别说是他的阻拦,就是进县剧团吃国家粮的前程都已不放在眼里,当天就上了回长沙的

 

客船。后来我妈大难不死,虫二陪着她回到长沙,又多耽误了好几年,终于抓住机会吃上了现在这碗饭。这些事我在《我的母亲》中都已经细说过,这里就不用重复了吧?

 

回头说说我走后,我们黄茅洲文艺宣传队可抓了瞎!汇演已经迫在眉睫,虫二这厮经不起考验,在关键时刻竟然把受无产阶级专政的老娘看得比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还重要,这不是简直要让声名赫赫的黄宣队(黄茅洲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交白卷吗?得说由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组成的宣传队员们思想觉悟就是高,关键时刻顶得住、不退缩。缺了虫二这块料,你以为还就不做槽子糕啦?队长紧急指定了我的一位同学D“全程”顶替,硬是把我那一大堆角色都给兼了起来。

这儿得好好介绍一下D这位同学:他在校时,与我虽说不是一个班的,但却非常熟悉。原因是我俩都是校田径队的,我跑短跑,他搞投掷,天天下了课就一块儿在操场上混。D膂力过人,手榴弹一甩就是70多米,铅球更是无人能敌。我们几个搞田赛项目和跳远跳高的同学,跟他比过胳膊粗细,人家那二头肌比咱俩还大!要是掰起手腕来,我们几个个个是他手下败将。可D却又是个腼腆内向的人,见了谁都是一付笑脸,你不主动找他搭碴,他绝不会先跟你说话的。下乡好几年了,虫二已经在黄茅洲和沅江县“扬名立腕”多时了,谁也没想到D竟然也会来参加文艺宣传队。想必那年他也是太急于来吃几天轻松饭,竟不顾自己从未上过台,悍然跟着我们这帮“戏子师傅”干起了抛头露面的勾当。

 

D在虫二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一定也承受过一段令人痛苦的思想压力。让一个只有站在台边上跑跑龙套经验的配角,突然担负起挑大梁唱主角的重任,这对于谁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虫二初次站到舞台中央时,也曾口干舌燥发不出声来。可那时候肯定已容不得D退缩,汇演就是政治任务,虫二逃了,你还能再逃?得了,林副主席不是说了吗: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啦!D硬着头皮真把那一大堆角色顶了下来!要不怎么说哀兵必胜呢?他准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上了,据说,《南瓜生蛋》里那解放军班长,他演得既朴实又动情,比虫二那花里胡哨的几下子,更具有工农兵的气质呢!

 

县花鼓剧团竟真因为那生蛋的南瓜,将D招收为演员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包括虫二和D本人。在我辗转回城,又经历了好几年工厂生活时,我时时会重新梦想又回到了沅江那个舞台上。那年代身穿灰色大衣的“文艺战士”颇有些高人一等的感觉,虫二当然不能免俗。而D一旦真的将表演作为了职业,他的性格弱点也立刻暴露无遗了。他好像再也没有演过主角,也没在县剧团待太长的时间,几年之后就离开那里,被调到下面一个镇上去,当了中学的老师。他这才得到了自己的终身职业,在那小镇上教书一直教到了今天。

  

D告诉我们,他妻子是当地人,生了两个孩子,还算听话。我看着他的脸,还是那么平静而又腼腆,我并看不出他有什么心理上的不平衡。我想,如果是我处于他现在的境地,我能如他一样泰然处之吗?我不敢保证。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