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愧于老乡 作者:海宽


 

知青生活是多彩的,不一定只有一种颜色…

有些事情,不是几句话能说清,以后有空再慢慢说。现在只能随便说几句。

几千万知青,肯定是生活经历各异。有的是自愿去的,有的是被迫去的,感受肯定不同。从城市到农村,有的从“贱民”变成了平民,有的从贵族变成了平民,感受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出现不同的声音应该是正常的。不必认定只有一种声音是真实的,其他声音是虚假的。

20年来我一直明显地感到,去内蒙牧区的知青与其他地区的知青确实存在差距。我想,可能原因不在知青,都是北京的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原因可能在于牧民比其他地区的农民更单纯一些。牧区很大程度是原始社会形态。牧民没有什么阶级观念。牧民不会根据一个人的出身去评价一个人。

我是78年离队,是我们大队36个北京知青中倒数第二个,应算“最后离队”一批知青中的一个。

看看今天进城民工的处境并不比我们当年下乡知青好到哪去,看看今天多少贫困地区的穷人家女儿沦为妓女,对比我们作为知青时的精神状态(重义轻利)和今天社会上的普遍精神状态(唯利是图),我对“十年浩劫”的说法缺乏共鸣。

从报上看到,最近北京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保护北京人就业,限制外地人进入一些行业。部分知青是这些保护政策的受益人,北京政府也确实为保护这部分知青做了实事。我却感到有愧于当年曾接纳了我们的老乡。

我固然不想站在“知青白领”的立场,但也不想站在什么知青的立场。在底层生活了11年,挣了11年工分,我已经习惯于底层的视角,对于那些“吃商品粮者”关于失去某种生活待遇和教育机会的抱怨,我已经缺乏共鸣。

作为一个公民,我希望国家强盛,希望百姓富裕,并一直在为之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大声赞扬知青这一代人曾经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希望在经过20年拜金主义扫荡的中国人的精神废墟上,清理出哪怕一小片静土,播下几粒真情与高尚的种子。

今天。在华夏知青已经聚集了一批难得的人才。我希望这些人能够合力为社会、也为自己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一些看法的差距不应该影响做事。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