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红砖楼 作者:南国嘉木


最近去师大校园,看见我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师大家属宿舍,因为年久失修刚刚拆掉。那一排三幢50年代的苏式红砖楼地基上,现在是一片茵茵绿草地,楼前后的花园也没有了。其实,那花园在文革中就已经成了杂草园,如今留下的只有一排法国梧桐,还有那间幼儿园。

望着这片嫩绿的草地,听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欢笑,想起自己那年代难忘的童年和那红砖楼,真是感慨万千……

这里曾经并排三幢三层苏式格局的红砖楼,是师大50年代迁址时建的最早的楼,是当时师大院校领导和教授、讲师住的,按现在的说法叫专家楼什么的。每幢楼有三个单元,每单元9套房,每层呈品字型有三套房子,每套面积大约60平米左右,但红漆木地板,抽水马桶条件在当时很不错了。

我家到师大已经是60年代初,从我5岁起到18岁下乡,我家一直住在这中间的一幢楼里。

开始我家在二单元住一楼,后来搬到三单元三楼和别家合住,因为年幼个中原因不太清楚。但记得这样我们住的这单元三楼里当时是书香四溢,邻里和睦。这里住的四家分别是中文系教授、系主任X伯伯一家,物理系老教授系主任T伯伯一家,历史系讲师G伯伯和儿子还有我家。

X伯伯的夫人是中文系有名的才女,副教授,还有一双才艺双全的儿女都属老三届。T伯伯家的儿女都在上大学,夫人50多岁,知书达理,据说是T伯伯的学生。她那时没上班在家里照顾60多岁的T伯伯,他家的儿女的都是国内重点院校的大学生。我家和G 伯伯家的孩子那时都还小。

文革前夕,经济复苏,大家有点好日子过了。只记得那时春夏秋季的晚饭前后,呈长方型的楼道里总是很热闹。我们这个单元屋角当西晒,每家的大门都大大敞开着,夕阳的余辉从X伯伯家窗户直射进来穿过他家照在楼道里,亮堂堂,暖融融的。放学回家的大孩子们都在做功课,从幼儿园回来的小孩子们在楼道嬉戏,下班后的大人们常常在这里站着或端把竹椅坐着聊上一会儿,各家常常把自己家做的晚饭端出来摆在小桌上互相品尝。

印象最深地是X伯母。X伯母40岁左右,一派大家闺秀风范,琴棋书画皆通,尤善写诗填词,还会一手好女红。她夏天一直爱穿浅色碎花布旗袍,儿女的衣服都出自她手。记得她家姐姐夏天总是穿着漂亮的背带裙、连衣裙,让我们小孩子羡慕不已,80年代这位姐姐曾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

我妹妹只有一两岁,胖胖的很可爱,大家都很喜欢她。夏天X伯母为她缝制一件红色泡泡沙小裙子,她光屁股穿着在那里一跳一跳的,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很逗人爱的样子。

X姐姐的妈妈教她用鸡蛋壳还有泥巴做了许多娃娃、小猪、小狗、小人,涂上颜色放她家玻璃书柜里,让我眼馋不已,也学着做总做不了那样好。

那段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是整个童年最明媚的时光。

没想到,这童年的红砖楼后来竟几乎成了一座鬼楼。

最先出事的竟是X伯母,那是1966年夏天,文革刚开始不久。X伯伯还带着学生在乡下劳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刚刚出来。

其中中文系的大字报目标理所当然的直指系主任X伯伯,其中有人揭发他居然敢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居然敢说他老婆的诗词写得比老人家的好!这还得了!这一下斗争的矛头马上转移到X伯母身上。平时讨厌她的清高的,嫉妒她的风度的和才华的,还有其他各种理由的人都起来讨伐她,让这位平时特别看重名誉脸面敏感多愁的才女惊惶失措无处可藏,没来得及等丈夫回家,便留了一纸遗书在我家紧隔壁她家的洗手间里悬梁自尽了。

最后见到她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匆匆回家一趟又回学校去的她上高中的儿子,还有一个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我。

后来调查组的人老没完没了的问我:她最后对我说了什么?让我小小心灵接近崩溃。从此觉得整个楼道阴风惨惨,再也不敢在那里玩耍,放学回来跑上楼便碰一声把门关得紧紧地。

接着是T伯伯,他禁不住恶斗而迅速老化,原本鹤发童颜风度翩翩的他很快佝偻着背患上重病,大约在67年春天去世。

他去世后,数学系70岁老教授Y先生和Y师母被强迫搬来和T伯母同住一套房,不久二人相继去世。

这楼里其它单元情况大致相同,美丽红砖楼竟成了一代元老,新中国的第一代知识分子的坟场,呜呼!

69年X家哥哥姐姐头批下乡当知青,被抄家批斗无数次的我母亲和其他人一起去了军垦农场,父亲被关押起来。幸好G伯伯被借到附中教书得以留下,我们这帮无依无靠的小孩子就由他管了起来。

X哥哥、姐姐和T家大哥哥、姐姐走时,把家里残存的书籍杂志留给了我们,还有G伯伯家保存的一些书籍,都成了那些年里我和弟弟妹妹的精神食粮。

随着红砖楼的衰败,童年的埋葬,我们渐渐长大了。文革一结束我母亲调离了师大,从此全家搬离此地。

今年春天,听说红砖楼要拆了。我和几位老同学约在一起,特地回去看这四周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老楼。物换星移,童年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走过,那些逝去的老人的形象也异常清晰地呈现在脑海。沿着熟悉的楼梯走上我们的三单元三楼,我在想,他们如果地下有知,今天是感到欣慰呢,还是留下一声叹息呢?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