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旁 作者:林小仲


 

    站在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旁

2004年8月,我应哈尔滨东方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孙伟杰邀请,赴俄罗斯海参崴旅游观光。孙伟杰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曾担任团哈尔滨市委青工部长。

这是我第三次去俄罗斯。第一次是1985年,那时候还是苏联,我们从保加利亚乘火车途径罗马尼亚穿越乌克兰,在莫斯科停留了三天,住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观了红场、游览了市容。而后又乘火车,途经伏尔加河、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自蒙古回国。第二次是1996年,随招商旅游哈尔滨会议代表,从哈尔滨乘火车到黑河,过黑龙江到俄罗斯边境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又称海兰泡,参观游览两天。第三次,我和孙伟杰等人在牡丹江市会合,乘车经绥芬河市出境进入俄罗斯。

海参崴,俄罗斯人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在远东紧邻太平洋的最大海港城市。海参崴周围的地貌和植被特征,与中国黑龙江省几乎相同,落叶松、白桦树、黑土地,连绵起伏的丘陵,众多的河流、湖泊。

海参崴面对太平洋的日本海,与日本和朝鲜相邻,拥有深水良港,俄国人将海湾起名大彼得湾。城市依山而建,城内的俄式建筑大都比较陈旧,许多外墙涂料剥落,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也不是很多。然而恰逢夏日,这里成了俄罗斯人度假休闲的乐园。

我沿着海滨大道漫步,一边是蔚蓝色的大海,海浪一波波轻轻拍打着沙滩,沙细水清,海滩辽阔,这里是天然的海滨浴场。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有的在海面驾驶着摩托艇呼啸而过,有的在划水冲浪,有的在海水中嘻笑打闹,更多的是穿着五颜六色的比基尼,在沙滩椅上带着墨镜沐浴阳光。沙滩网球是俄罗斯人喜欢的体育项目,一群穿着短裤,浑身晒得黝黑的俄罗斯小伙子的沙滩网球打得难解难分。

海滨大道的另一侧,是一个又一个商贩摊位,琳朗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仔细看过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商品,其中以服装、日用生活品、小家电为主。俄罗斯商品中有套娃、军刀、旧功勋章、苏联邮票。除了商摊外,风味小吃,儿童游戏、变魔术、骑马、画像应有尽有。这条街上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比起城市街道的冷清,有很大的反差。人群中的俄罗斯姑娘们婷婷玉立,清纯美丽更成了海参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海参崴的俄罗斯人大都生活不富裕,严格的说有些拮据,但天性乐观的他们,照样在阳光下、大海旁尽情享受生活。目前在海参崴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经商,工作劳务的中国人很多,建筑、林业、农业等行业的中国人,成千上万,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在那里辛勤工作,也续写着中俄友好的新篇章。

我们一行参观了海参崴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几艘舰船。还钻进一条已退役,现被搁置到海岸,专供游览参观的潜水艇中参观,经过参观才知道潜水艇的船舱是那么狭窄,带着俄海军硕大的大盖军帽照相,感到很是滑稽。

当我在海参崴面对大海居高远眺停靠在军港中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时候,历史的镜头将我拉回150年前。从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起,沙皇俄国勾结西方列强,推行瓜分中国的侵略政策,先后强迫中国的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取了大片中国领土。在我大学世界历史课本中记录着如下历史:

1848年秋,沙俄在远东的海军头目率军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和库业岛沿岸。1850年强占黑龙江庙口街,又用沙皇的名字把庙口街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1858年5月28日,沙皇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进攻天津,威胁北京时,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爱珲条约》,公然违背《尼布楚条约》关于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爱珲条约》签订后,沙皇俄国更不断入侵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强占海参崴,作为海军基地,并改名符拉迪沃斯克,意为控制东方。

1860年11月14日,沙皇俄国借助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借调停有功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强行划归俄国。沙皇俄国还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根据上述历史记载,沙皇俄国在150年前,用前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沙皇俄国将相当于三个法国或15个浙江省领土面积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

我脚下的海参崴,这个有肥沃的黑土地,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东亚大陆面对太平洋最大的海港城市,150年前曾经是中国的领土,而今城市上空飘扬着俄罗斯的旗帜。固然睦邻友好符合中俄两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但炎黄子孙永远不该忘记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