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回首不堪” 作者:清平


 

     “谁来回首不堪”
  

拿到一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当月出版的新书——胡发云的《隐匿者》。本书为合集本,其中包括《隐匿者》、《晓晓的方舟》、《老海失踪》、《驼子要当红军》、《思想最后的飞跃》、《老同学白汉生之死》、《射日》、《葛麻的1976~1978》、《麻道》、《死于合唱》等十个中篇,是胡发云在1999年至2004年这跨世纪的五年当中先后发表的。“谁来回首不堪”是这本合集的代序。

这本合集中的十个中篇我都读过,有的不止读过一遍。今天,当我手捧这本合集的时候,还是被它震了一下。首先是它的开本,久未光顾书店的我竟然不知道当今出版的新书已由原来的32开、25开升级到16开了。其次是它的“书条”。一般来说,没读过的书上的书条对我是有导读作用的。胡发云的这本书的内容我早已熟知,书条对我的冲击力来自书条上的8个人名(邓晓芒;徐友渔;丁东;谢泳;傅国涌;解玺璋;刘川鄂;张允若)。这8个人名有我知道的,更有我不知道的,他们都不是作家,而是哲学家或文化学者,由他们鼎力推荐,让我感到了这本书的份量。虽然我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曾被深深地震撼过,但是,我的阅读深度远远不够,面对这8个人的名字,我不禁汗颜……

随意地翻开这本新书的书页,刚好是《老海失踪》的某个情节,那读过不止一次的文字,经过十年的沉淀,依然令今天的我为之感动,进而泪眼模糊……

1999年初的某一天,先生从单位拿回一本《小说月报》对我说:“里面有一篇小说你肯定爱看。”我没理会,当时的我不屑于看文革后复刊的《小说月报》,觉得里面的东西大多俗不可耐。二天后,先生追问:“那篇小说你看没?”“没看。”“你看看,你肯定爱看。”架不住他的反复劝说,我终于在某天捧起了这本杂志,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我被《老海失踪》的故事情节和浸润在文字之中的情怀深深地深深地感动并震撼了,从中途的某一页开始到小说结束,泪水一直在忽急忽缓地流着。于是我记住了一个对当时的我来说十分陌生的名字——胡发云。几个月后,先生拿回另一本《小说月报》,兴奋地对我说:“这期又有胡发云的一篇小说,比《老海失踪》写得还好。”这次没用他再多说,晚饭后我就开始了阅读。这篇小说是《死于合唱》。最初的叙述细腻而琐碎,以我的审美情趣是不太喜欢的,但出于对作者的信赖,我耐心地读了下去,接近尾声处,我的心突然地被触动了,于是在夜深人静的午夜,独坐在安静的客厅里默默地流泪,流了很久很久……第二天午休,我破天荒地给“作家”写了一封信,二页纸。因找不到邮寄地址,这封信一直躺在书柜里。2001年3月我提前五年半主动内退回家,7月上旬收拾书柜时看到这封信,当即撕毁,一是无处可寄,二是当初想与作者一吐心曲的强烈愿望已经淡漠。几天后,因一个偶然的契机,我接触到华夏知青论坛。在坛上,发现一个叫胡发云的网友,不知真假,我写了个帖子:“请问胡发云,你是那个写过《老海失踪》和《死于合唱》的胡发云吗?如果是,我有问题要问。”胡发云回帖说:“我是你说的那个胡发云,请问有关问题。”于是,我把读这两篇小说时的感受噼哩啪啦地打了出来。一小时后,胡发云回复了,很长,题目是《至清平》,这个帖子至今仍保存在华夏知青主页中。

胡发云是我和先生偏爱的作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更因为胡发云的文字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尤其是浸润在他文字中深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深刻的人文情怀,让我在阅读时有一种说不清的感动、感慨和震撼。从《老海失踪》到《如焉》这十年中,因为李虹(他妻子)的病,胡发云的作品并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品。

对文革,我像许多人一样不愿回首。面对胡发云犀利而深刻的文字,我深感惭愧。衷心地向胡发云以及那些我知晓或不知晓的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地从事着艰巨而辛苦的“回首不堪”的工作的专家、作家和学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写于2009-1-22

 

“谁来回首不堪”原文: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79149_47330.html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