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录(二)——社会·人生 作者:海宽


 

感悟录(二)——社会·人生


   感悟1

人生最小的不幸是怀才不遇。人生比较大的不幸是有遇无才,庆即一例。

 

   感悟2

民主社会以法律手段“劫富济贫”。

左派专制社会以暴力手段劫富济贫。

右派专制社会以暴力手段劫贫“富”富。

 

   感悟3

同为国民D,经国父子的党是“僭主”的“媬姆”。英九的党是“主人”请来的“媬姆”。

 

   感悟4

爱,使人自卑。

 

   感悟5

同时拥有温饱、学识和情感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才是丰满的人生。
 


   感悟6

伟大的作家,应该兼具天赋、学识和情怀。胡兰成、张爱玲、余秋雨,都兼具天赋和学识,但他们缺乏扶危济困的情怀。遗憾的是,许多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在天赋和学识方面却又无法与胡、张、余等比肩。

 

   感悟7

一代新人的口号是:“向社会奉献具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一份。” 社会养育了我,我需要回报社会。我的回报,不仅是群众一员的回报,而是带着我的鲜明个性色彩的回报。
 


   感悟8

中庸之为德至矣。然而,中庸有“张力”高低之分。低张力者,既无出世之超脱,又无入世之执着。高张力者,既陶醉于仰望星空,又奔忙于砍柴担水。“张力中庸”,是庆所追求和向往的人格境界。
 


   感悟9

任劳任怨的境界,只能心向往之,只能作为毕生修养的目标。

任劳,已经殊属不易。任怨,则更难。

半生中识人众多,任劳者,不过十之二三;任怨者,屈指可数矣。

 

   感悟10


    在中国的历史上,“性善论”与“性恶论”争论了两千多年。孟子宣扬“性善论”,荀子宣扬“性恶论”。人性是善还是恶?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做出实证性回答的问题。这是一个情感问题、信仰问题,只能凭借自己的直觉做出回答。一个人的信仰主要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生活;主要不是来自于理性的、逻辑的思辩,而是来自于情感的、直觉的体验。信仰的传播主要不是靠言语的说教,而是靠行为的感召。
 


   感悟11
 
    “不卑不亢”四字,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参悟。

自信而不自负,自知而不退缩,谈何容易。庆虽年近花甲,每每自省,仍常常为自己或“卑”或“亢”的言行而抱憾。

 

   感悟12
 
    出身于物理学家的科学史研究学者托马斯•库恩说:“科学家怎样在互相竞争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呢?……很清楚,解释归根到底必然是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我不信还会有另外的答案”(《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第284页)不同物理学理论的根本分歧是否在心理学方面?对此,我们可以姑且不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同政治学、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分歧必定是心理学方面的,其根本分歧都在关于人性的不同假设。
 


   感悟13
 
    与关于“人性善”的信仰相似,爱,也是非理性、非逻辑的,是不需要理由的,是不需要解释的,也是无法解释的。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