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有感 作者:heart1950


 

   8月15日有感


    对于中国人来说,8月1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44年前的今天是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也是中国不止八年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纪念日。可是上网搜索,却发现这个最值得国人纪念的日子竟淹没在《历史上的今天》里——文字内容没有慈禧出逃的多,图片更没有“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丰富,真不知这是为了什么原因,虽然原因肯定是有的。

对于这个值得所有中国人纪念的历史事件,虽然未能身逢其事,却有幸能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因为朋友的父亲正好是(1985年才让国人知道的)当年南京保卫战的参加者。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和当代史,如果没有这些当事人的存在,要显示出真相是极其困难的。

 

以下摘自朋友今年5月22日(南昌解放日)回南昌与家人朋友们庆寿时写的《与城同行》,借以向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仁人志士默哀,虽说历史至今显得很不公平,但毕竟会有还世人公道的一天,因为没有谁能够改变得了时间:

1、 父亲,吴幼元,字稚初,1905年生,上面有八个姐姐,他最小,但可传宗接代。父亲尚未成年,家中便给他定下一门亲事,女比男大十来岁,这是当地的风俗。等到他成年时,大婚逼近,便演出了一出逃婚事件。当时受五四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有不少女子逃婚离家,父亲的壮举,也算是须眉不让巾帼了。

1930年,父亲来到南京,报考参加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八期)。三年后毕业,编入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驻军在南京中山门外孝陵卫,1937年参加南京保卫战,教导总队兵力部署的重点是保卫紫金山。“十二月七日,日军攻抵南京光华门前,教导总队奋起抵抗。八日守军第二团吴幼元营长被日军空袭重伤,。桂总队长闻讯,亲率医官到光华门火线救护吴营长,第二团团长谢承瑞殉职,守军营长阵亡五员,伤亡殆尽。这支完全是德械装备与编装的,众所公认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在南京全军覆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中山陵灵谷寺旁建造了战亡将士纪念堂,四周墙壁安置的青石碑上都是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一块是由我父亲所写,他感到遗憾的是全营几百人都牺牲了,距此八年了只想得起十数人,更多的是无名英魂。全国解放后,共产党政府这些石碑用石灰浆遮盖了,后来的游客看到此屋空空如也,便顺口称其为“无梁殿”,

父亲对南京保卫战的得失作如下评价:南京城的失守是必然的,其一是制空权差距太大;其二是通讯被日军间谍破坏,连撤退的命令都无法传达,导致守军被包饺子;其三是海军力量不够,几十万守军靠木排渡长江,被日军兵舰冲垮,成千上万的士兵,血染江水;其四是自己的部队太杂太乱,有南京驻军,有从武汉等地调上去的,有从上海撤下来的,临时整编,上下不熟,部队之间协调性太差,焉能不败。但是淞沪抗战与南京保卫战作为战略总体却是非常成功的。日军上了蒋百里的圈套,侵华战争的进攻路线改变为由东向西,为国民党的战略转移到四川得以实现,假如日本的进攻路线采取当年元军进攻宋朝的由北下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了蒋百里和他的持久战构想。

2、1939年,父亲参加南昌会战,结识了曾戞初,曾当时任江西保安预备5师师长,是江西吉安人永和人。1944年父亲再度随部队来江西与日寇作战,母亲应曾太之邀请,在吉安生乾明大姐, 1945年父亲的部队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南昌为第五受降区)。抗战胜利后,父亲跟随桂永清(后任国民党海军司令)到上海海军司令部。1948年父亲从上海调到江西,任职南昌市城防司令,整编二师师长。

……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