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的送别 作者:林小仲


 

   1989的送别


    1989年4月15日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突然病逝,噩耗传来我们都十分悲痛。

耀邦同志是我们团中央的老书记。他14岁在家乡湖南浏阳参加革命。1952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在团中央工作了14年。文革中历经磨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讨论中,在冲破现代迷信和两个“凡是”等重大历史问题的紧要关头,耀邦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为成千上万在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中被迫害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平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全国上下被戴上右派帽子的竟多达55万人。众多曾与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惨遭迫害,胡耀邦主持中央组织部制定了《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中共中央1978年9月17日批转下发了这个文件,为各类冤假错案平反,解决了殃及上亿人的问题。

耀邦同志在担任总书记期间,他和他的战友们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他不担任总书记的年月里,耀邦同志仍获得全党全国人民的极大尊重。胡耀邦曾经感叹道:“我这辈子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后,还有这么个好名声。”耀邦同志去世后,我随团中央机关和团中央直属单位的人们,到位于中南海东侧,与中南海一墙之隔而又相通的会计司胡同25号吊唁。那里是耀邦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的家。在那里我看到一些曾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团中央老部长,他们像耀邦的亲人一样在那儿负责接待。

望着遗像上熟悉的音容笑貌,看着那些简朴的家庭设施,看着那么多悲痛的人们排着长队前来吊唁,我感到这位充满青春活力、充满革命理想、充满民主思想的伟人还在我们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而去。

1989年4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40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为胡耀邦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追悼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致悼词。

我有幸和团中央机关干部一起参加了耀邦同志的追悼会,为我们敬爱的耀邦同志送行。中央大厅直对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大门外的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着赶来为耀邦同志送行的几十万大学生和群众。他们面对大会堂肃立,几十万人听到哀乐后同声唱起了国际歌。我们进场和退场都是经过人民大会堂的东大门,广场上悲壮的场景让人感到震撼。这几十万人都是自发赶来的,他们要求再送耀邦同志一程。

耀邦同志作为我们曾工作过的团中央的老书记留给了我们什么呢?听团中央老同志说,文革期间,团中央机关五七干校在河南潢川,年近六十的耀邦同志白天参加重体力劳动,晚上在干校宿舍蚊帐中阅读了大量中外书籍。许多在耀邦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都为他学习勤奋、知识渊博所折服,也为他身处逆境不屈不挠而深感敬佩。

在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身为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却将一种民主和谐的政治空气带进了机关。耀邦同志在机关时,中午与普通干部一起吃大食堂。这种风气在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时也一脉相承,领导和普通干部一起排队打饭,一桌吃饭闲聊。书记处书记们是这样做的,当年与我们在一个机关同事,现在已走上省委书记、省长、国务院部长的人们都是这样。此外,团中央机关从胡耀邦开始,机关内部互相不以职务相称,叫名字、或叫老张、老李。所以团中央机关的人大都称胡耀邦总书记为:“耀邦同志”。如同后来我们在机关称呼“锦涛”、“兆国”、“德福”、“克强”、“宝顺”一样。有的因为是领导、又年长许多,最多加“同志”两字。这与有的机关进门全是“××长”截然不同。我在团中央机关工作时,曾到江西下乡,乡里老百姓为吹棒那些有势力的人,居然对没有职务的党员或干部也冠以“张党员”、“李干部”等尊称,要知道在一个官本位根深蒂固的国家,不称呼职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耀邦同志在团中央的民主思想绝不仅是吃食堂和相互不以官位相称。他政治上敏锐,强调中央机关的干部要讲政治,抓大事。他为人热情谦和,重要的报告都是他先出思路,而后集思广益。他主政团中央时在后圆恩寺甲一号的家,团中央许多人都是座上客。文革前机关普通干部,即便机关工人结婚,他和夫人李昭都要亲自送礼道贺。

耀邦同志刚直不阿,敢于坚持真理,也敢于纠正错误,对政治运动中错整的干部,他亲自向人道歉,并具体为人排忧解难。

耀邦同志去世后,中央把他安葬在江西共青城,墓地依山面湖,山上青松翠柏,山前鄱阳湖碧波万顷。碑上分别刻着少先队队徽、共青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昭示着胡耀邦同志走过的战斗历程。

1989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大事的一年,1989年4月我们送走了人民热爱的胡耀邦同志。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