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与金沙村 作者:隐于市井


 

  三星堆金沙村


  
   “三星堆”是很有名的,关心考古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却是在行走蜀地之后才略知一二。在成都平原的北部,广汉地界上,曾经有三个起伏相连的土堆,当地人美其名曰三星拱月。其实,那是一段远古城域的残余的南墙,破了两个豁口,看似三个土堆。“三星”这个名字叫了多少代,要是今天去找,只看得见半个土堆了,那还是86年之后政府命令停止挖土烧窑才保留下来的。
  
    据说最早是1929年当地农民挖水沟时挖出了玉器,渐渐引起世人瞩目。1986年,三星堆两个大型祭祀坑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世界,甚至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现在各地都在推出旅游景点,打造文化品牌。离开广汉还有数十里,就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上方高悬的棕色名胜指示牌,广汉大概也就这么一个叫得响的景点了(保保节属于民俗,容我另外撰文)。走近了,可以看到一幢类似UFO的奇特建筑物,斜椭圆形底部,锥形主体,三根柱子搭建的三棱形塔尖,大概是“三星拱月”的寓意。这就是为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但是不要搞错,这只是二号展馆。一号展馆远看不太起眼,像个坑道口,为的是展示地下真实的挖掘场景。近看却是以人面铜像为门面,突出的纵目,阔大的双耳,铁骨铮铮的造型和轮廓分明的质感,莫不是暗示了展馆主题?博物馆主建筑的周围是草地绿荫、小桥流水,很精致的,不小的一个公园。据说是为了把可能尚未面世的地下宝藏的面积圈起来,到哪天考古有了新的思路或手段,资金也充裕了,再翻开来掘地三尺。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致、形态各异,夸张又写真,俨然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大似兽耳,大嘴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怪诞诡异,为这类揉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是一件极其奇妙的器物。青铜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人首鸟身像或者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也许就是吧?看着繁茂的树枝、果实及花朵,尾在上头朝下攀援在青铜神树上的神龙,人们不禁会问:古代蜀人铸造这件充满了神奇想象的青铜神树,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
  
                         

几块笨重的玉石整齐地排列在一号馆展厅的中央,我还伸手摸了摸,也特意察看了玉石上的切痕。这些玉石切痕,有的是深达几十厘米的切口,有的切缝仅宽1毫米左右,切壁非常光滑,没有硬金属的刻印。专家们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石头次生物成分,得出的结论是:这几块玉石,在地质学上讲,起码有9000年到12000年的历史。而该时期,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又怎么会有如此高难度的解玉技术呢?
  
                    

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残长达159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器身上刻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发掘中,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那么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工艺技术的成就。与青铜器一样,三星堆玉石器带给人们的也是串串问号。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而国外有人认为可能与亚特兰蒂斯(沉没于大西洋的古国)有一定的联系。因为青铜人像与黄种人体格特征相差巨大,而且有点类似于国外的古书描述的神父或祭司等职位人物,也有点类似埃及古文物,所以认为非黄种人。有人说是犹太人,有人说是外星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人们最急于弄明白的是: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2001年,随着城市的扩张,在成都市西郊一处房产开发工地上,挖出了一些小玉片似的东西。那个地方叫金沙村,叫了上千年了,于是随之而来的考古成就,就叫做金沙遗址

如今的金沙遗址早已不是郊外的村落,地处二环路,几乎就是市中心了。大概同样是为了保护尚未开挖的宝藏,圈起了很大一个公园。两个主要展馆,一号馆盖在挖掘遗址上,二号馆用于陈列稀世珍宝。成都毕竟大城市,投资大,展馆和公园都显得精致,甚至用三维投影再现先民生活;宣传效果好,游客络绎不绝,就连出租车司机都会主动向游客推荐;利用效率高,周围那一片绿茵草地同时供给当地老年人休闲消遣,人气又安详。

近期开发已经告一段落。根据出土陶器的形状,考古学家初步判定金沙遗址属于三千多年前,大约相当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
  
    人们惯常把四川称为蜀,确信古代蜀国的存在,但是对于它的历史却不能完全认定。一般认为,当中原的人们已经过着富足文明的生活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生活在这里的人类还处在蒙昧的状态。金沙遗址的发现,展示了这块土地上三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

金沙出土的象牙数量惊人,而且尺寸都很大,明显大于中国境内乃至亚洲境内现存象牙的尺寸。殷墟考古发现过象的骨头,甲骨文中也有商王捕象的记录,那么地理位置靠南的四川,有大量象群出没,也不奇怪。可以想像出三千多年前四川盆地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大型动物是人们敬畏的对象,杀死一头大象一定是众人合作的结果,捕获大象的日子也许就是一个节日,人们将象牙献给国王,当作祭祀品或者装饰品。
  
                          

2002年在金沙遗址发现了一件物品,让很多人吃惊。它的形状很像现代的铲子,用一块整木制成。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农耕用具,叫耜,是用来翻土的,适用于稻作农业。是不是可以说,金沙先民已经懂得生产粮食了呢?
  
                            

金沙遗址发现了十余件玉琮,有的和良渚玉琮如出一辙,造型很像,加工工艺相似,很可能就是来自良渚。良渚文化是指距今5000年左右浙江、江苏环太湖一带的水稻文明,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是玉器,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但是,金沙遗址的历史年代比良渚文化晚了一千多年,即使对于当年的金沙人来说,这件玉琮也可以说是一件年代久远的古董了。那么,它们是怎么从长江下游来到长江上游的呢?
  
                          
  
    在修复的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包括高柄豆和三脚镬等。高柄豆高约50厘米,是古蜀人用来进食的容器,由此可推测古蜀人用餐时不用桌子,而是跪坐于高柄豆前,从顶端的碗状容器内取食。古蜀人可以在三脚镬下生火,煮熟食物。
  
                              
  
    脚长约20厘米的三脚镬功能类似今天的火锅,没想到,如今业已推向全国的四川火锅竟然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呢!
  
                              

金沙遗址出土了不少金器,例如这个3.74厘米高的面具,及众多金箔制品。这些金器所表达的历史信息和玉器不同,它们的用途和制作技艺都显现出和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别的地方多是戴在人身上的装饰品,而金沙村的却是装点在神和人的脸上。有一片太阳神鸟金饰最为令人赞叹。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也有说四只飞鸟象征一年四季,十二旋齿为象牙状,代表十二个月等等,反正这太阳神鸟如今已经成了成都市的非正式市徽。
  
                       

有些金器,据说是未经冶炼的,是直接由天然金块捶打而成。当地也有说曾有村民在河边捡到天然金沙的。由此可见,金沙村的名字,还是有些渊源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园区内有两处人为景观值得一提,一个是玉石之路,一条小路两旁撒落着许多几吨重的大石块,据说把那种石头剖开来就有可能是玉。而剖石是一种赌博,剖开前每块石头可能值几十万,剖开后如果不能成器,几乎不值钱,若是能成器,就值几百上千万。
  
                             

还有一处叫乌木林。那是把出土的阴沉木竖立成林。如今阴沉木几乎绝迹,此处居然成林,价值几何?还有一株长达二十几米的阴沉木出土的时候,现代化的起重工具竟然奈何它不得,切割成几段才搬动。
  
                      

金沙遗址一发现,专家们就意识到它可能和三星堆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金沙19.6厘米高的小铜人与三星堆2米多的大铜人
  
                       
  
    造型及其相识。 
  
    不知是三星堆王国本身的分裂造成部分居民外流至金沙,还是三星与金沙本来就是争霸的两个部落?总之,专家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当时蜀地并非如文献记载的“不晓文字,不知礼乐”的蛮荒之地,已具有非常发达的青铜文化。
  
                           

到成都旅游,三星堆和金沙村能令人大开眼界。相比之下,武侯祠和杜甫草堂臆造成分太大,不如回家看书去。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