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采风:中台禅寺·芝山岩(图片补齐) 作者:隐于市井


 

 

 台湾采风:

 

  中台禅寺


    诺干年前,就听说过,台湾有座中台禅寺,很有魅力。那年暑假期间办了一期学佛夏令营还是读经修禅研习班什么的,结果一百三十二位高学历青年男女就此出家,从世俗人间蒸发。著名歌手黄安的妹妹黄淑君也在其中,当时她还是台湾大学法律系二年级学生。有些家长经过司法的、刑侦的、舆论的种种手段才同子女取得联系,还俗者有,却不多。那个年代正值美国、日本时有邪教事件发生,相比之下,中台山事件对我们来说就不算太轰动,不过我还是依稀记得。这次到了台湾,自然想要找个机会去看看。

那天从埔里酒厂出来,听说中台禅寺就在附近,就顺便驱车前往。尽管日头偏西,然而机会难得,抓紧时间,即便走马看花总比没有到过强。

车在平缓的丘陵中转了几道弯,眼前霍然开朗,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融合了古今中外建筑精华,在夕阳下巍然屹立。看那玻璃帷幕是天主教大教堂与现代科技结合;摩尼珠与莲花台展现回教清真寺建筑风味;还有印度传统佛教风格及希腊式廊柱;大天梯构想应该来自埃及金字塔。我不敢相信,这是座寺庙,据说中台山还是台湾最正宗的禅宗流派。在外面看来,与其说是庙宇,不如说更像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或者是童话中的宫殿。其风格一改过去佛教建筑"琉璃瓦"、"大屋顶"的传统印象,把中国传统式佛教建筑、平面式布局聚合为垂直立体化的建筑形式。

我们通常所见的佛寺,多为四合院似的布置,一进、一进的。中台禅寺给我的感觉,整体布置像上海展览馆(之前的中苏友好大厦)。有前后广场,有两厢、长廊。中间的高塔特别有气派。在雄踞高位的万佛殿,约30米高的木质药师七佛塔安放在这座钢筋水泥的建筑物里。这样,木塔不仅免受风吹雨淋,而且由于采用了几乎与木塔等高的玻璃幕墙,说是人们在寺外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这座木塔。我来的时候太阳光几乎与地面平行,玻璃幕墙反光厉害,视线无法透过幕墙。中台禅寺把东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当然,禅寺么,入口处依传统照例供奉着四大天王,前庭则是弥勒佛。

走进大雄宝殿,内装饰多是玻化石和玻璃。尽管环境光彩夺目,却没有压抑感,明显地感到一种视觉享受。你可以一直可以走到释迦牟尼跟前,零距离接触,那佛像不是泥塑,也不像玉,晶莹剔透,像是玻璃或者塑料一类。有左右两偏殿,右偏殿供六世祖达摩,无可非议,西方六世祖达摩也就是中原一世祖;左偏殿供的是关公,那就是台湾特色了。在台湾,众教普遍混杂,佛道儒同居一室并不奇怪,但那是在乡间小庙(居住条件太差?)。关公能够打入作为台湾四大佛教流派之一的中台山本部,实属不易。看来再正宗的教派,也要同民俗妥协,为了生存嘛!

中台禅寺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九九二年着手筹建,历经三年规划、七年动工兴建,耗资五十亿元新台币,宽两百三十公尺、前后纵深一百三十公尺,占地三十多公顷,从地面到塔尖高达一百四十公尺,去除门前台阶,从山门前平台算起是一百○八公尺。于二○○一年九月一日正式落成开光启用。寺内房间多达四百五十间,一个大斋堂可同时容纳一千人用餐。中台禅寺的设计师是住持惟觉大和尚的弟子李祖原居士。也许李祖原这个名字还说不上妇孺皆知,但是提到李祖原居士的另一件作品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那就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在中台禅寺建筑设计上,运用现代科技,以"异法门"理念为根本,融合艺术、文化和其它宗教建筑艺术,呈现出新时代宗教建筑特质,广受瞩目,于落成翌年一举夺得"第二十三届台湾建筑奖"。既是创新,难免非议,令人难解的是,来自建筑界的非议多于来自佛教界的,其中包括著名艺术家杨英风的女儿。非议归非议,只要被信徒们和观光客接受了就好。

与中台禅寺建筑风格石破天惊的创新如出一辙的是,住持惟觉大和尚所倡导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佛教弘法方向--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就教育而言,中台禅寺除了创办佛教学院、广设精舍,培育弘法僧才,推动僧众教育和社会教育,还创办中小学、正筹办高中,推动学校教育。藉此使社会大众都能获得佛法熏陶。回想当年一百三十二人一同出家,可见其弘法的效果的确不同凡响。黄淑君如今法号见脉,在精舍担任住持,受数千信徒膜拜,以释疑解惑为己任。

中台禅寺里有个现代化的图书馆,透过因特网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大小事情。佛教历史文物馆拥有丰富的佛教收藏品,包括一千五百年前北周的石雕释迦如来。有一个收藏着古今名人字画的珍品馆,只是我来得太迟,已经关门。好在任人自由取阅的书架依然开放,陈列的佛经、期刊和修禅论述装帧精美,我不失时机地把我的背囊装满,回大陆送给居士朋友是很好的礼物。

惟觉大和尚对于海峡两岸宗教交流,也是慧眼独具、领风气之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岸开放宗教交流之初,他即一马当先与彼岸展开交流,率弟子赴大陆弘法;其中,二○○一年,惟觉大和尚所率领的四百人宗教参访团,规模之大,令岛内佛界叹为观止。

中台禅寺落成开光翌年,二○○二年三月,台湾佛界恭迎大陆法门寺佛指舍利供奉一个多月,佛指舍利在中台禅寺供奉让民众参拜就达九天之久,开山方丈惟觉法师亲自主持祈福法会,为民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安定和平。

也有人说,惟觉大和尚是身在佛门、心系红尘。因为在蓝、绿竞选的当口,他公然为泛蓝站台。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他祖籍四川,原本外省人的关系(高雄佛光山的星云法师是江苏江都人氏,却联手第三势力反对国民党,许是因为曾经坐牢的缘故)。中台禅寺开光的时候,连战来过,后来宋楚瑜也来过。而总统身份的陈水扁来的时候,惟觉老和尚却声称另外有约,不见!在台湾,政府与宗教的关系颇为微妙,与在欧美国家不同,与在大陆也不同。探讨起来一言难尽,暂且打住。

天色渐晚,是下班的时候了。只见几个年青僧尼,身着黑袍,背着笔记本电脑,耳朵里塞着MP3(据说用来诵经的),骑着机车(摩托),驰骋而去;一位体形微胖年纪略长袍色较浅的和尚的坐骑却是白色宝马,别样气派。

无奈天色已晚,只得离去,其实真的还没看够。

寺庙在晚霞下闪耀着金光,还是那样庄严肃穆。

 

           

           

           

           

 

 

   芝山岩

在把台湾那些人人皆知的风景名胜浏览之后,我的注意力便放到了有些内涵的人文古迹上。从地图上看,标着芝山公园的地方还画着一个类似古城门似的东西,似乎有点明堂,于是决定去看看。

按图索骥,顺着雨农路走到头就应该是了。台湾的地名,除了叫"中正"的,其它有许多是有些文化气息的。我一踏上雨农路,就想探究这路名的由来。随后便得知,原来与戴笠有关,戴笠字雨农。芝山岩在行政区上归阳明山管理局所管辖,周围环境一度为军方及情报局所使用,带来许多的荣民军眷在此定居。其中有许多是情报局的前身"军事统计局"戴笠将军的部属,为纪念戴将军,芝山岩的周边开始出现"雨农"的名称。

走过雨农路,,就到山脚下了。丁字路口那边,是一条长长的石阶,穿过树丛,直往山上去。那就是"百廿崁"。古早这里是南隘门,后来出了"六氏先生事件",日本人立了神社,修这条路为参拜通道,现在则为芝山公园阶梯。我没有仔细数,到底是不是一百二十步。走完石阶,已近山顶,有几间朴素的房屋,就是雨农阅览室,二战后由神社改的。读了里边的图文说明,看了周围的碑碣题刻,原来这芝山岩还真是台北的史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刻划台北沧桑的文字。

芝山岩是台北湖时期的小岛,是史前时代人类活动的舞台,直至现在它仍旧保存着当时的风貌,并随着世局的更迭,累积了许多人类活动的痕迹,诸如贝冢、山顶柱洞、西隘门、惠济宫、六氏先生墓及雨农阅览室等,诉说着台北文明的发展过程……

清朝康熙年间,漳州人陆续迁入此地开垦。因为渡海来台的漳州移民怀念家乡福建漳州名胜--芝山,遂取名为"芝山岩"。一说为芝山岩的景致像漳州的芝山而命名。乾隆年间,建芝山岩,主祀观音佛祖,居民逐渐习惯称这个小山丘为芝山岩。闽南语的「岩仔」,指的就是山寺意思,是靠山或在山上的寺庙。

导游图上那类似古城门的建筑,原来是芝山岩的西隘门。芝山岩隘门原有东、南、西、北四座,是漳州人为了防止泉州人侵犯而建筑的防御工事,现今仅存西隘门,位在芝山岩西侧蛇蛙石所在的山凹处,原是芝山岩的正门。蛇蛙石由「石蛇」和「青蛙石」组成。石蛇是上方较大块的岩石,青蛙石则是下方的略成三角形的石块。相传石蛇是受开漳圣王的命令守护西隘门,石蛇的头朝向芝山岩外,不给恶魔侵入。青蛙石又称「风动石」,独立在岩块上,有人说站在青蛙石上石头会摇动,或风吹得大些就会摇动,说说而已,我用尽生平力气,未能动它分毫。明治三十三(1900 )年,西隘门曾修建过。西隘门是台北地区唯一保持原形的隘门,雉堞、铳眼一应俱全。我进山走过的百廿崁是南隘门旧址,尚有石马为证,南隘门在日本人修百廿崁时被拆了。传说这石马是开彰圣王的座骑,每当泉州人攻打漳州人时,开漳圣王便会骑上这匹石马帮助漳州人。泉州人找来了石匠,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埋伏在大树后,趁石马走近时,跳上马背,用凿子在马背上猛刺,伤口流出血来,石马化成了巨石不再动,自此以后泉州人就不再一直打败仗了。镇守北隘门的神兽是一石狮,之前这块石头上的几棵树(大叶雀榕)还小,夜晚视线不佳时,看起来很像石狮上站着五个鬼,头上有角、有獠牙,如同五个小鬼在石狮的背上嬉戏玩耍。附近的居民常来此祈求平安、招财进宝,祭拜这块石,头很灵验,因而尊称为"金狮"。现在生长茂盛的榕树的根紧紧缠绕在石块上,狮样子已经看不大出来了。守护东隘门的石象的位置在惠济宫后方的坡下,古早通往东隘门即是由此步道而下。一个巨大的岩块,上面是石象背,下方是头、鼻,这个部分最像,鼻子被土石掩埋大半。目前此处杂草丛生,一般游客无法再通行。

芝山岩的上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庙,叫惠济宫。乾隆年间(1736-1795)漳州人社会已经在这一带形成,同时也把他们信仰的祖籍神--开漳圣王一起带了来。为了奉祀开漳圣王,于乾隆十七年搭建了惠济宫。多年以来,惠济宫一直是这一带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主要奉祀三个神明:开漳圣王、观音佛祖和文昌帝君。

开漳圣王何许人也?陈元光是也。其人生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当时大陆东南沿海因土地贫瘠荒凉,人民生活困苦,又常有海盗、土匪出没、杀人放火、强劫钱财,陈元光将军率领部下,勇敢抵抗盗匪。他又教大家开垦荒地,建设乡土,施以教化,造福百姓,渐渐的使漳州一带由蛮荒走入文明。睿宗景云二年(公元六五七年),盗匪觊觎秋收后粮粟充足,纠结匪党侵袭,陈元光仓促间亲率部将抵抗,不幸身陷重围,壮烈成仁。漳州人深受其恩泽,立庙奉祀为"开漳圣王"。

登上芝山岩山顶,脚下的岩块上有许多大小、形状相似的洞,原先都被解释为大自然侵蚀作用的结果。经过专家逐一清查380余洞,洞有方形与圆形,洞口缘有凿痕,有些洞有规则的排列,推测是搭建干栏式(高脚屋)建筑的柱洞,洞的深浅不一,可能为不同时期的建筑工事。因缺乏相关的证据,无法确定其年代。在我看来,这些洞与我在安徽枞阳的浮山顶上所见相似,据浮山人说那些洞是当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对抗时,安营扎寨留下的。柱洞的工事说,想必成立。

芝山的每一处制高点,都有一些炮台似的建筑。是国民政府迁台后,在芝山岩驻扎军队时造的。虽然民国四十八年修成芝山公园,供一般游客休憩,但西侧仍设有岗哨,闲杂人等不敢靠近。如今,军队已经撤走,炮台废弃不用,不过许多炮座、哨亭、弹药库房与防空洞等军事设施还是留了下来,可以说是芝山岩上最年轻的古迹。

然而,芝山岩上最有名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还数"学务官僚遭难之碑"。清光绪二十一(1895)年,台湾因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日本人随即展开奴化教育。日本人在芝山岩的后殿创办学校--国语传习所,教授日本国语,强迫居民接受日本教育(后来变成八芝兰公学校,也就是现在士林国小的前身)。日本人选址于此是因为芝山岩上有一座文昌祠,认为这是教育的发源地。日本人拿开漳圣王的惠济宫,当作学堂,使漳州人的信仰圣坛遭到破坏,导致简大狮等抗日义士袭击该地。次年1月1日总督府庆元旦时,6名日本同化教员前往庆贺活动,半路上,遭到抗日义士截杀、分尸。之后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便将此事称作"芝山岩事件",并建立"故教育者姓名碑"和"学务官僚遭难之碑"做为纪念。在山顶修建祭祀场、神社,将芝山岩塑造成全台湾日本教育者的精神中心。在芝山岩的大樟树前,为六氏先生建墓,其实六个日本教员身首异处,仅衣冠冢而已。据说,他们的灵位还放进了东京的靖国神社。至台湾光复,士林地方人士指证"芝山岩事件"是抗日之举,民国四十七年国民大会一致通过"芝山岩事件碑记",立石刻碑文一座,于雨浓阅览室前予以表扬,于是今日我得以知晓事件梗概。民国七十年代因建凉亭移至该室后方,而"学务官僚遭难之碑"曾弃置草丛,民国九十年十二月参酌当年照片位置复其旧观。该碑重竖后,还曾遭受仇日者红漆喷涂。芝山岩事件因有不同视域所做之不同诠释,有关碑碣之处理,亦有不同之见解,经学者、专家多次会勘、研商,咸认应客观呈现历史原貌,以凸现殖民主义之统治思维及统治策略。于是有了纪念一代抗日名将戴笠的石碑和纪念日本殖民主义者的石碑比肩而立,一同述说着历史。

六氏先生之墓,二战后本已湮灭。1995年,士林国小一百年校庆(从日据算起),校友捐钱出力,将其重修。规模不大,仅二、三平方而已。有意思的是,与这墓并排,还有一座一样格式的墓,只是墓碑上空无一字。我猜想,许是为了公平看待历史,纪念惨遭杀戳的无名好汉和平民百姓吧。

在六氏先生之墓的旁边,还有一座"同归所",里面放着有林爽文事件的亡者、抗日的亡者、228事件的亡者以及漳泉械斗的罹难者,同归所里存放着许多在历史事件中丧命的骨骸,建起一座阴庙,让人祭祀。同归所起源于清乾隆五十一(1786)年林爽文起义。清廷官兵剿灭林爽文义军,为躲避兵乱而逃到芝山岩上的民众全遭杀害,骨骸四散。芝山的业主黄文欣将小山损出,募款建坟,收埋遗骸,让这些不幸的民众能死得其所。

在考古学上有所谓芝山岩文化。芝山岩文化距今约三千八百年到三千年前。挖出陶器和耕种、做工用的石器工具、木器、和草编等。也有大量的碳化的稻谷和鹿、猪、羊、鱼的残骸。这些史前文化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民国八十二年被列为二级古迹。

芝山岩还有一景便是"食树大王"。食树大王的缠勒现象是热带植物的特征,也是榕属植物特殊的生存之道。当榕属植物的果实落到其它植物的树干上,种子萌芽后,向上长出茎和叶,迅速扩展,遮住了阳光,影响原来树木的光合作用,向下长出气生根,交互缠绕,紧紧勒住宿主的树干,宿主渐渐死亡,由榕属植物取代。食树大王错综纠结的树根最展现植物旺盛的生命力。芝山岩是砂岩地层,表土沉积得并不够厚,因此在此地生长的植物得有另一番能耐。榕树生长快速,为了能紧抓住浅薄的表土,它的根能远远的延伸到有水的地方,以维持生命。在同归所后方的这棵榕树的根就在岩表盘踞,居然伸到几十公尺之外。芝山岩的榕树种类有正榕、大叶雀榕、岛榕等,只要留心,可看见处于不同阶段的缠勒现象。

芝山岩不大,高不过五十来公尺,方圆不过五百来公尺。却让我泡了几乎一整天。于仰慕名山大川的猎奇者,此地一切尚显平淡;于习惯蜻蜓点水的过路者,此地亦不值流连;唯于我,附庸风雅的读书人,此地味道好极了!地质、考古、历史、文化、军事、政治、民俗、生物应有尽有!

 

  百廿莰.

   大象石

    六氏先生之墓

                遭难碑

                  栈道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