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知青与牧民子女爱情的讨论 作者:海宽、豆汁、xpf、荷萍等


精辟评论  【海宽2007】 2010-02-22/07:03 人气(354) (178)
海宽:一些北京知青在草原留下了自己的后代。我却什么都没有留下。当初,其实曾经有无数机会,但自己太单纯了。现在,后悔莫及。
缺月:还是不够单纯,不像牧民那么单纯。

o闻所未闻的女人的秘密……  【海宽2007】 2010-04-24/19:43 人气(0) (565)
在草原时,虽然与男牧民之间几乎是三句不离腰带以下,却很少与女牧民认真谈论感情和性的问题。从同队女知青“夕阳大海”的草原回忆第9节“民俗”中,才知道了一个自己以前闻所未闻的爱情故事:
http://www.bjzqw.com/bbs/dispbbs.asp?boardid=183&replyid=284629&id=50772&page=7&skin=0&Star=15
故事中的人,都是我非常熟悉的。
“夕阳大海”也谈到她对杰的故事的看法。看来,她比我们早几个月就读到了杰的故事。

o其实,最让我感慨的是……  【海宽2007】 2010-03-07/05:27 人气(0) (61)
草原上的“婚姻•感情•性”关系,与金钱和财产几乎无关。

o鼠兄……  【海宽2007】 2010-02-27/07:31 人气(0) (242)
再看看这篇,很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473b0100gp1s.html
作者66年时是北京四中老高三的,或许本坛有人与之相识。文革前,4中是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

o 亡羊补牢啊  【荷萍】 2010-02-26/15:27 人气(0) (47)
现在的人更开放,抓紧进些N奶,否则就木时更后悔。

o如果是我……  【海宽2007】 2010-02-25/07:51 人气(0) (115)
http://cyl.getbbs.net/post/t8459957.htm
 很卑鄙的杰  【banjin】 2010-02-25/10:22 人气(0) (90) 没事儿别惹事儿,有事儿别怕事儿,才是男子汉。其实人家蒙族姑娘把孩子都养了本不在乎谁是她爹。

我可能像杰一样……  【海宽2007】 2010-02-26/07:50 人气(0) (470)
我可能像杰一样,面对孤独、寂寞,信念一时动摇,对前途一时感到茫然,软弱了,失控了,冲动了,把不该惹的事儿,惹了。
想到在汉族的文化环境中,无辜的妻子和孩子可能受到伤害,对于本不该怕的事儿,怕了。
我敬佩那些信念坚定,有定力,能持守,可以抗拒任何诱惑而不惹事儿的圣人,但自己可能有持不住的时候。
我敬佩那些敢作敢当,一诺千金的男子汉,但面对感情的冲突、责任的冲突、角色的冲突时,自己可能有优柔寡断、裹足不前的时候。

同志们都说了很多了,俺来总结几点  【米老鼠A】 2010-02-25/13:45 人气(0) (452)
1、板爷太霸道,也属于后庭花一类的。说现成话谁不会呀,总得有个缓冲吧。没仔细看文章
2、海宽兄太矫情,俺并非说什么旧话题。一个人说话要口对心,你既然很后悔没在草原留下后代,那么现在送后代去也一样
3、批判河水兄参照第二点
4、很少听到有知青如此怀念当初的地方,请海宽兄具体说说贫下中牧对你们如何好的?当初回城石怎么想的?俺本地也有过不少内蒙知青,好像没那么感恩。至于俺对云南啊,当初全体知青都说,以后撒尿都不朝农场。俺至今如此。

鼠兄……  【海宽2007】 2010-02-26/08:16 人气(0) (351)
读读这篇吧:
http://cyl.getbbs.net/post/t7063485.htm
作者是华知元老“老笨”的弟弟。2007秋,作者在东乌珠穆沁草原风餐露宿数月,为牧民打8口抗旱机井,为牧民解人畜饮水燃眉之急。
文中一句话:“那一幕至今难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清晰。真想再遇当年风雪,重温那醉人一幕。”

都是矫情  【豆汁】 2010-02-26/00:35 人气(0) (152)

知道蒙古缺男银么,知道为什么缺男银么,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缺男银么?
要是连这都说不清就别瞎矫情了。非要拿自己的行为标准去衡量蒙古银民,纯属瞎JB扯蛋

 愿闻其详  【荷萍】 2010-02-26/01:01 人气(0) (0)
 萍姨呀,男人骑得马多,生仔的精子热S了大半。  【小星星】 2010-02-26/08:32 人气(0) (0)
曾听说运动员生女孩的机率高点儿。  【荷萍】 2010-02-27/02:09 人气(0) (0)
这组帖子里最扯的一个  【盐贩子】 2010-02-26/12:57 人气(0) (0)
没有最扯,只有更扯  【豆汁】 2010-02-26/21:50 人气(0) (0)
•今日满纸荒唐言,当年一把辛酸泪。面上都云作者痴,夹里谁解其中味  【okokokok】 2010-03-02/09:00 人气(0) (0)
比如在网上可读到一些信息  【xpf】 2010-02-26/08:29 人气(0) (3KB)
我们在牧区时依然可以遇到如鼻子塌陷的人,年轻人婚后因先天性梅毒(母亲怀孕传给胎儿)流产等等现象。70年代后,梅毒一些地区又有抬头。比如我们的分场长的马尾巴被人铰了(3尺的剪成1尺或1.5尺),这说明这家伙偷了情。常常是他光顾相好时,把马栓在人家包外的车上,被人发现,有人趁里面行周公之礼时就上前把马尾巴铰了。大家一看到这匹马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这分场长的行为一般不是问题,但是他和一位梅毒患者偷情,此后有人为了讨些好处对他以这种方式行贿,他也乐得普施甘霖,几年下来,经过他的辛勤的耕云播雨,受惠者一大片。
据说多伦这地方,文革那个年代,新来干部一年内不被拉下水的很少。
九十年代,我在多伦换乘长途车,站上拉客的,不过看样子好像有些是四川女人。
我做过兽医,有一种治疗马大叶性肺炎的药“新申凡那明”(一种含有机砷的注射液,有机砷无毒),当地的人都认识。作为兽药,实际上很多就是快到期或已到期不太长的人药,上面注明用于梅毒(人药和兽药针对的症状不同)。
梅毒的危害,几乎等于给很多人节了育。
本地姑娘如果有私生子女并不造成出嫁的困难,甚至是有利条件,因为证明她有生育能力。对于这个私生子本地习惯叫“弟弟”。我就认识有的主妇有“弟弟”,可以带到夫家或留在娘家。
(当地语言把弟弟叫“DU”,妹妹也可叫“DU”,为了强调是女性叫“HUHUN DU”,其中“HUHUN”就泛指女孩子,直译就是“女弟弟”,所以这里语言中“弟弟”不像汉语里那样含义很窄)
---------------------------------------------------------------------------------------------------------
参考网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908/99999.html
 马海德认为,毛氏这样以大量集中的力量来处理问题是卫生战线全面胜利的秘诀。谈到清扫梅毒,他指出,根据公认的权威报告,在一百〇五个国家和地区之中,近年有七十五个国家和地区,梅毒有显著增加之势。此外,美国权威方面声称,美国自一九五七年以来,梅毒例症不断增加,有一百二十万宗未获医治。人民中国一开始时条件很差,国民党部队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患有梅毒,他们每过一座城市和乡村,便使梅毒如野火一般四散。统计数字表明,在小城和乡镇的梅毒病例,与日军、美军和国民党部队在那里的规模以及驻扎时日的长短直接成为正比。不过,在全国的百分比中,少数民族的梅毒率却是最高的(百分之十);在内蒙古(以妇女待客的传统习惯是一个主要原因)对十六万三千人进行检查,发现了百分之四十八的人有此病,而城市的比率则为百分之五;除去那些特别遭受战争蹂躏的地区,农村的比例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
---------------------------------------------------------------------------------------------------
这里马海德医生抽样检查的是有性行为能力的人,如果近50%的人有病,这比强制计划生育的威力大得多。其它文献有讲到,梅毒几乎造成这个民族的灭绝。

关于 新胂凡纳明 的药品说明  【xpf】 2010-02-27/07:12 人气(0) (159)
http://www.hudong.com/wiki/%E6%96%B0%E8%83%82%E5%87%A1%E7%BA%B3%E6%98%8E

 喔,是这样。海宽应该庆幸哦。  【荷萍】 2010-02-27/02:06 人气(0) (0)
转引日本关东军的说法以及《冯玉祥自传》的相关内容  【xpf】 2010-02-26/23:57 人气(0) (2KB)
请参看如下网址
关于该地区的梅毒
http://jibing.cnkang.com/mdcs/171487.html
清对该地区的政策
http://tieba.baidu.com/f?kz=288040649

=========================================
据我所在牧场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后,一些旧风习回来。
起初,我们听到临近的东乌旗的一些情况。一位女知青嫁给本地青年。改革开放后,“走马灯”习惯又回来了,最后搞得女知青无法忍受离婚走人。
7 - 8 个男人结为“兄弟”,这 7- 8 家的男主人轮换着住“兄弟”的家,而女主人不轮换, 这样这些男主人可以遍尝各家女主人的滋味。 但是,这位女知青不接受别家男人临幸, 这家男主人在各“兄弟”前大丢面子,而且有可能被开除出局,因此就和妻子吵起来了,而且还动手打女的。
不久,这种“走马灯”游戏也传到我所在的牧场。
虽说内地性病直到文革前基本绝迹,但是,本地虽然文革时有所收敛,虽然一时罹患者群缩得很小了,但一直没绝根,“走马灯”更助长了性病扩散。
记得,美国的蒙古学者欧文 - 拉铁摩尔 (1900 -1989)也有有关记述,只是手头没有书了。
=====================================
关于拉铁摩尔: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3879.htm
蒋介石的洋顾问——拉铁摩尔
http://www.jxpxmggov.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
===========================================
 
嗯,接近了~~~  【豆汁】 2010-02-27/06:22 人气(0) (66)
只不过所引文章掺杂了太多愤青癔想,只有喇嘛那句话(或者半句)是对的
•"同志们,我们不能身上带着梅毒进入社会主义。"  【荷萍】 2010-02-27/14:06 人气(0) (28)
共妻是因,得病乃至少育是果。
o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图]  【海宽2007】 2010-03-04/08:15 人气(0) (987)
如果按照所谓的“实践标准”,当年的“婚姻•感情•性”关系确实导致了疾病和少育。但是,像许许多多问题一样,“实践标准”是靠不住的。在卫生条件改善之后,在性卫生知识普及之后,曾有的“婚姻•感情•性”关系并不一定导致疾病和少育,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草原上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否与其“婚姻•感情•性”关系有关?海宽退休以后,也可能会对此问题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关于今天的生育和人口,我没有统计数据,没有发言权。就个人感受讲,40年来生育率是很高的。由于卫生条件差,平均寿命很短。草原上,海宽的同龄人已经所剩不多了。
这是一张虎年春节时照的照片:

照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gqg0.html
我当年额吉的第三代至少有10支,照片中仅仅是其中的1支。照片中共有20人,加上拍照人共21人,其中有额吉的第三代3人,第4代13人(包括孙媳妇、孙女婿,准孙女婿),第5代5人。
寿命短,冷和肉食是重要原因。  【荷萍】 2010-03-04/13:11 人气(0) (0)
冷不会是寿命短的原因吧?  【banjin】 2010-03-05/09:15 人气(0) (54)
南蛮子一般活不过北番,俺们这里太冷所以新陈代谢慢。。。
呵呵,把你们的火炕撤了试试。  【荷萍】 2010-03-05/18:40 人气(0) (526)
烤火使你们实际享受的温暖远超过南蛮,离开了这种人为的高碳生活,你们能活下去?
南蛮生活在暴暖暴寒且湿度高的长江地区,传统上过冬不是靠火炕,是靠关门好吃好喝,一遇到灾年,冬天死人当然是很多的。再加上疾病较多,如血吸虫、肺结核等,还有长江厉害的水灾,平均寿命过去确实不高,刚插队时,见到的老态龙钟的所谓老人,其实也就50出头。
东北银冬天窝在炕上捣鼓二人转,蒙人冬天还得野外操劳,居住简单而且分散,没那么多自然资源高碳享受,更艰难困苦些是显而易见的。
岭南地儿养人,天时地利人和,富裕和健康从来都是第一。
 
o只是副产品~~~~  【豆汁】 2010-02-27/21:12 人气(0) (2KB)
因乃历史原由,主要是清代的宗教政策。
满族兴盛之初,统一女真各部后,主要是与蒙古争斗,从辽西、东蒙直至鄂尔多斯以远,战争与招抚并用。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实质上后来的满清皇帝对蒙古族心存畏惧,一项措施就是在蒙古大力推崇藏传佛教,除给喇嘛优厚供奉和大举建庙等,还规定一户除长子外其它男丁均要为僧,这就造成了性别比例的人为失衡,致使蒙古人口不断下降。
清帝这些手段难免不让银怀疑他们的阴险,但是不能把蒙古人笃信藏传佛教原因全归于清庭。成吉思汗时蒙古人就接触到藏传佛教,忽必烈还封萨迦派的八思八还当了国师。后来元朝灭亡,萨迦派衰落,藏传佛教在蒙古一度消沉。到了明代,格鲁派索南嘉措被土默特的俺答汗尊为达赖喇嘛,敢情达赖的尊号是蒙古人发明~~~~~~扯得远了,不管怎么说,清朝不过是借着蒙古银民信仰又大大忽悠了一下。

简单如上所说,银为造成的性别比例失衡才是因,性病只是果而已。其它如伦理观婚姻观,以及生活习俗之类,其实也是果,一堆相辅相成的果。至少在文革初期,草原上依然很多单亲家庭,路人经过一个蒙古包可以去吃喝借宿,至于是自己睡还是和主人睡,往往由不得路人。后来如何不得而知,也许被罗漫蒂克的芝士青年改造了吧,这得让他们讲讲。

另一个无关也有关的事情:除了性病,其它传染病在蒙古也造成了灾害,这与蒙古银民的生活习惯和草原上的生活条件有关。当年一位研究蒙古的学者自己就因染上了伤寒死啦!

顺便说一下,上边扯出的这些东西国内的史料并不多,反倒是洋银,主要是日本银一直在做这方面很严肃的研究。俺们的砖夹学者叫兽与其叽叽歪歪谈风月,不如踏踏实实鼓捣出点真东西,也好有理由让银仰慕。
没有蒙古人的前天,就没朱洪武的昨天,也没满清的今天  【banjin】 2010-02-28/13:44 人气(0) (16)
更没那什么的后天
生活条件应该是主因  【荷萍】 2010-02-28/03:37 人气(0) (320)
男丁为僧至少在60年前就该废止了吧。
60年来中国人口增加了几倍,蒙人的性功能、繁殖力原比汉人强,从初夜权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但人口发展却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在生活条件差。
牧民比农民,表面看来要富一些,但缺少好的气候、水源、医药等,实际上生存更不易。
只要控制住传染病,共不共妻,呵呵,随他去吧。
 
还有习惯  【豆汁】 2010-02-28/11:12 人气(0) (0)
靠谱。。。  【豆汁】 2010-02-26/22:37 人气(0) (24)
不过,只是后果,不是原因

 撒尿都不朝农场 —— 也是矫情  【江河水】 2010-02-25/17:40 人气(0) (0)
o隔岸犹唱后庭花  【米老鼠A】 2010-02-23/16:33 人气(0) (407)
其实老兄如果真有后代留在草原就不会说这种话了。老兄一大把年纪了,居然会说如此不着调的矫情话?
不怀疑你对草原有很深的感情,但如果去了解一下那些还在每天为吃饭医疗发愁的前知青们还会不会这么说。
虽然俺在瞎说瞎想录之三里规劝那些北京老知青,但对他们是同情的。
一句最简单的逻辑话,既然有那么深的感情,当初为什么回?既然有那么深的感情,现在还可以去,或者动员自己的子女去

对草原有很深的感情?  【banjin】 2010-02-25/10:30 人气(0) (124)
要都像那个杰其实是对草原的污染,自己矫情着“感情”“情感”其实是一种自私的“意淫”,娘希匹!老打错字,没别的编辑,改俩错字。
 鼠兄你太较真,太霸道!  【江河水】 2010-02-25/08:53 人气(0) (194)
往事在记忆中过筛,留下美好的即使极其有限,也是值得回忆的。
     何况千万知青境遇各有不同,感想自然不尽一样,你鼠兄强求一致,太霸道了!

知青可唱后庭花  【海宽2007】 2010-02-24/07:57 人气(0) (450)
鼠兄的话题太旧了,这曾经是华知10年前的论题,翻来覆去,已经说烂了,已经进入“谈论疲劳”状态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81rq.html
如果从此引发开来,讨论一下“后庭花”vs“路边花”,婚姻 vs 爱情,感情 vs 性,本我 vs 超我,什么的,还算有些新意。
知青不一定只能唱“下定决心”。唱了几十年“下定决心”,偶而唱两句后庭花,鼠兄何必义愤填膺呢?

20多年前的初春  【米老鼠A】 2010-02-23/16:50 人气(0) (284)
有个西方老外坐火车经过江西,看见车窗外的大田里薄霭弥漫,有个农民赶着牛在犁水田,老外大叹,好一副田园风光。
可如果去问那老农的感觉,他一定说,赤脚在水田里很冷,还得怕在这水田里踩到虽玻璃或者碎铁片之类的。也许老农会一把揪住老外的衣领说,你来试试?试试后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