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龙门 作者:隐于市井


 

 

  洛阳的龙门


    洛阳作为一个地级市,应该说还是比较有名的。大概主要是号称十三朝古都的关系,眼下人们常说的“华夏”一词,即源出此地。

还有牡丹仙子的民间故事,也为洛阳添彩。

历史上洛阳曾经叫雒阳。说是汉光武帝认为汉朝以火德王,忌水,所以去“水”加“佳”,改“洛”为“雒”。魏时曹操又认为自己是以土德王、以水得土,故又改回来。明朝时候又一度称雒,因为避明光宗朱常洛讳。

         

大概因为年代太久远的关系,洛阳可以寻觅的古迹并不很多。关林庙、白马寺说是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几经崩毁重建,现今人们看到的,多是明清建筑。唯独龙门石窟,留存了原有的风貌。正如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其载体大都为石头。

         

说龙门石窟在洛阳城南13公里,那是从市中心算起。现今城市扩展,出了城区不多几步,便到龙门景区的门口了,市区有公交车可以直达。这地方原来叫伊阙,两岸石壁,伊河中流,远望就像天然的门阙。自隋炀帝定都洛阳,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如今走在洛阳街上,还可以见到“雒”“伊阙”被用作商家店招的,抑或是在追述古都的历史。

                     

公交终点站和自驾停车场在离石窟还有大约1公里处。这1公里路是一条仿古的商业街,充斥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外地游客倘若没有时间去市中心逛商场,可以在这里窥洛阳之一斑,只是价格不会实惠。

              

                      

石窟景区的大门建成城门模样,平添几分庄重。第一道门楣陈毅题,第二道门楣郭沫若写,都还不太难看。进了门,西山石窟便一路排开过去。

尽管我于佛教哲学略有涉及,但是面对庞杂的佛教故事总是不得要领。于是欣赏石窟,只能单凭赏心悦目和猎奇探幽了。

              

潜溪寺,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又名斋祓堂,是龙门西山北端的第一个大洞,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相传曾是宰相李藩的别墅,我想住在石窟肯定不如殿堂舒服,也许其中有些祈福的意味。

                      

接下来宾阳中洞。“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神佛也是要跟着世俗时尚走的。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据说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特别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是一个叫做普埃伦的美国人,拍下两张照片,然后到北京琉璃厂找到古董商岳彬,以一千四百块大洋订货,岳彬又以五千大洋买通河南土匪,硬是把浮雕琢了去。直到52年,事情败露,岳彬被判死刑。现在孝文帝礼佛图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文昭皇太后礼佛图陈列在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据说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经过艺术加工,把这一造型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芙蓉姐姐想必没有到过龙门,不然她那个S造型不会那么别扭。然而万佛洞的佛像尺寸较小,易于砸毁,很多遭到欺软怕硬的红卫兵的摧残。话说回来,如果红卫兵真的革命彻底,我们今天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

                  

奉先寺是最有魅力的。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有人说,该佛的雕琢,是以武则天为模特,或许是吧,那模样看起来很人性化,很富态。史载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同时亲自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其特点是字型端正,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

              

                     

看完古阳洞,来到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建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和北齐,到唐初还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药方涉及的药材在农村都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比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

西山石窟看完,出南门,过桥,去东山继续观赏。这里江面挺宽,约莫一二里,路边有摩托、有三轮载客,我选择步行,慢慢欣赏伊水风光。这伊水想必是因为旅游事业而大力修整过的。龙门景区这一段,水流平缓,看似有些深度,可供游船往来;上游和下游的河心却露出许多砂石浅滩,显得天然荒芜。

                    

东山石窟有擂鼓台三洞、看经寺、四雁堂和二莲花洞等。相对冷僻一些,精彩不如西山,于是遭受红卫兵的摧残也少一些。这东山又叫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香山西坳有香山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

                     

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龙门蛰居18年,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生前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元稹,与白居易齐名。那句有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便出自元稹笔下。元稹临终前,把写墓志铭的事交给了白居易。当时请名人写墓志铭是很时兴的事情,就像今天你出了一本书,要请名人写一篇序言一样。白居易悲悼老友,认真地为元稹写了墓志铭,写得非常出色。元稹的家人心中感激,就给了白居易一些劳务费,有六七十万钱。这是“时价”,凭白居易当时的名气,这个价钱不是很过分。白居易不好意思收他的钱,那时候没有“希望工程”,这笔钱白居易就捐给了香山寺。把香山寺修葺一新后,他在《修香山寺记》一文中,把功德全部归于元稹,说是元稹生前有这个愿望,要修葺香山寺。后来白居易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死后亦葬于香山。

                 

香山寺依山而建,赏玩的情趣,全在两个字:“上”和“下”——高高低低的院落,迫使你不得不上上下下地游览。那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天王殿、罗汉殿等,错落有致,回环往复,一步一景。由于是山寺,各种建筑都随着山势而建,相互交错,十分妥帖。这与平地凸起的寺院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每走进一个院落,都要登上一个高台。而每一个高台的周围,又有一圈青石栏杆护着,上面有一两棵柿子树罩着,好让那些走累了的游客坐下歇息。最妙的是,这个寺院还会“借景”呢!寺院西边是悬崖,崖下便是碧波荡漾的伊河水,烟波流转,甚是壮观;寺院北边是龙门大桥,半空中造了一个景致;寺院西边是龙门石窟,垂柳下徜徉着无数游人。这样一来,水与山,人与景,静与动,高与低,在审美上就有了一个对比和跌宕。

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位于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着这块石碑。

                     

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这“别墅”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曾被秘密关押在此。如今在这小楼里办起了杨成武将军生平展览,总让人觉得有些牵强。

                      

             

香山寺过去,过一条小径,便是白园。白园为纪念性园林,白居易墓葬于此。有一些石碑。引人注目的是韩国、日本、新加坡的碑文居多,外国人似乎比咱本土的更加尊重诗人。

                   

               

从白园下山,走龙门桥再跨伊河,便回到景区外的商业街。

龙门景区被列为洛阳十景之首。之首是没有疑义的,为什么一定要凑足十景?于是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洛阳的名片是牡丹。每年春天有牡丹节招商引资。我作为一个普通游人,我会因龙门石窟而来,不会因为看牡丹花而来。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