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老地


 

  关注社会保障制度

有这样一个很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前,丈夫的月收入为600元,妻子的为400元,合计收入为1000元,与当地平均收入相近,日子还过得去。但是一年前丈夫下岗了,半年前妻子也下岗了。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丈夫又找到了个夜间看门的工作,每月有300元收入,妻子通过妇联介绍做不定期临时清洁工,每月收入只有200元左右,两人每月收入合计约为500元,仅为过去的一半,全家人的生活立即陷入困境。 
  在他们生活的这个中等城市,这一家三口人(两夫妇加一个孩子)的最低生活支出费用要多少才够用?这家的女主人有本帐,上面细细地记着全家人每天发生的各项支出。2001年8月的帐面上,汇总出了几项主要的收支,其正式收入为:512元;大项支出共计:570元。在其支出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水、电、煤气、有线电视收视、电话、清洁卫生费等等必须的开支,平均为每月100元,占全家收入的19.5%。女主人说:电话费上涨那会儿,他们曾打算把电话给停了,虽然他们现在很少往外打电话,但这样每月可以节约下约30元来。只是因为她找活需要电话,只好仍保留着。 
  二、吃的开支:这个三口之家的女主人非常善于精打细算,她每天都要到下午5点以后才去买菜,尽量买减价的。早餐吃得很随便,多半都是杂酱面。晚饭只有妻子和孩子在家吃,丈夫用饭盒带饭去单位热了吃,所以比较简单,二个菜加点咸菜。中饭则吃得好些,三菜一汤。按女主人的家庭财务帐计算,平均每天开支在吃上仅10元钱,全家人能吃饱,营养也还是够了,虽说不能满足孩子想喝可乐、吃汉堡的要求,使做父亲的有点惭愧。每月300元钱在吃上的支出,占了这家人收入的58%。 
  三、穿的费用开支在这家很少,夫妻俩人自下岗以来,已经好几年没有添衣物鞋帽,只在每年给孩子添点运动服什么的。平均每月支出只有30元左右,占全家收入的5.8%。 
  四、行的支出,由于妻子有时要去干活的地点距离较远,必须乘坐公交车,每月大约支出为40元,占全家收入的7.8%。 
  五、最让女主人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费用,他们的孩子正上高中,每学期学费、代收书费、体检费、保险费、班费、杂费、纯净水费、自行车保管费以及老师要求买的辅导教材等等,每学期开支约为600元,平均每月100元,占全家收入的19.5%。 
  这五项主要开支加起来,共为570元,已经超支11%以上。但女主人说,这个月丈夫腰扭了,没有象往常那样去另打一份工,据称是到商品批发市场帮人扛包。这个月她接到的活儿也比上两个月少点,所以只好动用原来的存款了。他们约有一万多元的存款,都是几年前存下的,这一年来可一点也没存下,还用掉了一些。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人的最低生存需求分别是衣、食、住、行、学,也就是说,首先要吃饱、穿暖、有张床睡觉、有乘公车的钱或是有辆自行车以便外出谋生,对于这家人而言,还要加上让孩子能受到基本的教育。有一点情况需要说明,这里没有考虑他们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因为这是不好定量的,只好暂且假定穷困人家很少在医疗费上发生支出,通常情况也是这样的,贫困人家对付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多半是抗过去,要不就随便买点最便宜的常用药或中药吃,顶多只是在街边小诊所花极少的钱打上一针。全家人实际上没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因为每年每人数百元的保险费对他们来说实在承担不起。从帐本上看,这家人8月份没买过药,也没人上过医院。幸好他们家全家人身体目前还可以,上个月丈夫的腰扭伤了,只是用点酒揉了揉。妻子一直患有胆结石症,早该开刀的,但也一直那么熬着,这也是他们一直很担忧的一个问题。而夫妻俩最担心的,还是过两年孩子就要参加高考了,按孩子目前表现看,孩子的成绩到是不必担心,到时考上重点院校应当没问题,他们担心的是现在越来越高的学费,即便是按现在每年4000多元的学费标准,加上孩子的食宿等生活费用,每年至少要一万元才够。按丈夫的说法,到那时,即使是借钱,也要供孩子读完高等教育。 
  无疑地,听到这家人情况的人都会认为,他们家已经临界于贫困线。 
  可是,按我国去年公布的人均年收入635元的贫困标准来衡量,这一下岗工人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2000元,远高于此标准。而这家人所遇到的困境,却是许多城市工薪族家庭同样所面临着的,只要有一人失业或碰到点病、灾,无疑地也会立即陷入此种境地。但只要全家年收入在1905元以上,也就是说每月全家有高于158.75元收入,每人平均每月有超过52.92元的收入的,都不能算是“贫困”。
  按照国家统计局自八十年代以来一贯沿用的办法,城市贫困标准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按5%的比例来计算的。这个比例放在八十年代也许不错,因为那时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相对而言都“贫困”或是都“富裕”。但到了现在,这种固定比例的办法明显已经不适用了。有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20%最高收入户与20%最低收入户的差距已经接近20倍;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占城市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只有3%,而2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却有53.7%。效益好的企业与停产企业职工月收入之差达到千元,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差距可到近万元。很显然,现在的相对贫富差距已经拉开了。而八十年代初,一般工人家庭的月收入只有百元不到,对城市家庭来说,若将2000年的贫困标准放到当时,已经是很富裕的了。 
  农村的贫困问题,显然更为严重,按去年的贫困标准,全国有近3000万人口处于这条绝对贫困线之下。但若按国际上通行的相对贫困标准来计算,全国农村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处于相对贫困线之下。 
  看来,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仅适用于农村,而城市的贫困线标准,按照另一种说法,叫做“社会保障线”,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社会保障线”。这三条“保障线”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是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的。以上面所说那家人为例,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城镇户口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82元,全年为2184元,即可向政府申请“低保”补贴。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大约有7%的城镇人口领取了“低保”。但这家人并未提出申请,因为他们认为政府这份补助过于微薄,值不得申请。的确,当地的“低保”标准182元属差额补助,即按收入计低于182元的,按差额补齐。如此算来,全家三人将为3×182=546元,其中,减去他们现有收入500元后,政府实际上每月发给他们家的补贴只有46元,每人每月仅15.3元,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对于为何不去领这46元钱,女主人没多说什么,只说了句,“别麻烦啦。”不知那位宣称“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有效保障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听了之后会有何感想? 
  对于贫困线到底如何界定,中国经济学界有三种说法:一、贫困线=绝对贫困线=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就是说,只要低于这条线,人的生存将受到威胁。二、分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两条线,一条线定义如上,另一条线则是“相对低于其它国家或地区以及本地区社会公认的基本平均生活水平,但温饱基本解决,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缺乏扩大再生产能力或能力很弱。”三、将贫困线分为绝对贫困(维持生存)、基本贫困(基本需求)和相对贫困(相对遗缺)三条。 
  而国际上通用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主要有:基本需求法、数学模型法、恩格尔系数法、菜篮法、生活形态法和热量支出法等等。对相对贫困线的确定则相对较为简单,一般用收入比例法或国际贫困标准线法来确定。相对贫困线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或收入分配状况,通常以社会平均收入的二分之一为界,也有定在社会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处的。我国目前人均年收入大体上是城市6000元,农村2500元,据此,即使按低限的三分之一来计算,城市的相对贫困线应定在2000元以上,而农村的应定在830元以上。 
  归纳一下,按通俗的说法,不妨将贫困线分为生存线、温饱线、小康线三条,生存线即绝对贫困线,温饱线是基本贫困线,而小康线则算作相对贫困线吧。 
  现在,我们试将国家统计局的人均年收入635元的“贫困标准”,与将前面那个工人家庭所在城市的人均年收入2184元的“低保标准”相比较,很显然,有着3.4倍的差距。但若按照恩格尔系数来测算,在中国农村人均年收入830元与在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2184元这两条线都不为高。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谓“200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6%”,我不知道该报道所依据的数据是从何而来的。我查过,1998年中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53.4%,而我们计算的那户下岗工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已经达到了58%。我们姑且按报道中“2000年人均消费口粮206公斤,蔬菜110公斤,食糖7公斤,肉类25.3公斤,蛋类11.8公斤,奶类5.5公斤,水产品11.7公斤”的数字来计算:大米平均价格2元/公斤,计412元;蔬菜平均价格2元/公斤,计220元;食糖平均价格5元/公斤,计35元;肉类平均价格9.5元/公斤,计240.35;蛋类平均价格5元/公斤,计59元;奶类平均价格3.5元/公斤,计19.25元;水产品类平均价格6元/公斤,计70.2。所有食物加起来,人均全年开支共计为1055.8元。若按“低保标准”,其恩格尔系数为48%,属小康水平。但若按“贫困标准”,则恩格尔系数达127%,不知该算什么水平了? 
  或许你我能上网之人现在的恩格尔系数仅为40%左右,生活在温饱线之上,属小康水平。但谁又能料到,万一碰上点天灾人祸,我们的生活水平将极有可能立马掉到温饱线之下,逼近生存线,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自古以来,当人们的生存面临危机之时,什么事都有可能做的出来的。看来,我们真得多关注点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了。 

附:新华社 2001年10月27日报道《张左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党的十五大以来,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受国务院委托,今天上午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报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时作上述表示的。 

张左己说,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实行“两个确保”的政策措施,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较好地保证了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保持了社会稳定。 

——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社会保障线,调整和完善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坚持不懈地做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新机制,加强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监督,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即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试点方案并开始组织实施。 

张左己说,为有效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建立了三条保障线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首先,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并按照“三三制”(企业自筹、社会筹集、财政承担各1/3)筹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努力促进再就业。三年多来,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720亿元,90%以上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第二,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到10251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为近280万人。第三,在全国普遍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已达到460多万人。通过以上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有效保障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张左己说,为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998年以来,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千方百计提高基金征缴率。截至2001年6月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人数为10592万人,比1998年底增加1921万人;基金征缴率达到94%,征缴总额平均每年增加150亿元,充分发挥了基金征缴主渠道的作用。从1998年至2001年上半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096亿元,其中补发历史拖欠的养老金200多亿元,基本做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张左己说,社会化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防止企业拖欠养老金的重要措施,也是实行社会化发放管理和减轻企业社会事务负担的重要内容。劳动保障部门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环节,大力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到2001年6月底,全国养老金由社保部门组织发放比例从1998年的35%,提高到96%。在大力推进社会化发放养老金的同时,各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三年来,仅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就达到5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 

张左己说,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1998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任务和主要政策。目前已有91%的城市启动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覆盖人数达5676万。从各地启动实施情况看,基金收支平衡,保证了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新制度运行平稳。 

张左己最后表示,为了探索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明确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任务,决定在辽宁省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开展试点。目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已在辽宁省全面展开。 (完) 

  附:新华社 2001年9月10日报道《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6%》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董峻)目前我国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46%。 

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去年我国人均消费口粮206公斤,蔬菜110公斤,食糖7公斤,肉类25.3公斤,蛋类11.8公斤,奶类5.5公斤,水产品11.7公斤。20世纪90年代后期居民人均摄入能量2400千卡左右,蛋白质70克左右,优质蛋白质消费量增加。(余略) 

  附:资料---恩格尔系数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附:资料---1998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万个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1998年,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消费支出有增有减,消费质量继续提高。1.吃穿用支出下降,其他支出增加: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0元,比上年减少27元,减少1.7%,考虑物价因素后基本持平。其中,食品支出850元,减少4.6%;衣着98元,减少10.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2元,减少4.1%;其他商品及服务33元,减少4%。而居住240元,增长2.7%;医疗保健68元,增长9.1%;交通及通讯61元,增长12.5%;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159元,增长7.6 %,其中主要是学杂费增加较多,人均增加额占该项支出的73%。2、食品份额降低,结构序列未变:由于市场粮价等食物价格的持续回落, 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 55.1%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53.4%,但八大生活消费结构序列未变,即为:吃、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其他。其中:吃为53.4%;居住15.1%;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10%;穿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1%;医疗保健4.3%;交通通讯3.8%;其他非商品性支出2.1%。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