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举人村 作者:banjin


 

 

   探访举人村


    05年末进京检车,顺便购得美能达a5d数码相机,刚刚拿了a5d,就在朋友的邀约下跑了一趟京西举人村,当时并没觉得拍了什么特别有味道的片片。。。现如今沉淀了思绪再拿出来看看,添二分思念,加三分怀旧,似乎有了些味道。。。

当年回来就贴了些照片在30-60的旅游论坛,这次重新翻出旧片重新制作了来旧地重贴,风格和感觉上已大相径庭,本意上是想探讨景致的客观和感受的主观间的互动,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在俺这简单的头脑里还处于朦胧阶段,怎奈“流浪的和尚”跟了个“要是有文字就更好了”的帖,细想想还是写点什么?

所谓举人村就是聚落在京西斋堂镇以北不远处山峦中的灵水村。它略呈长方形,三面环山依泉而建,“山环村而立,水绕村而流,围合封闭,藏风聚气,西北高,东南低,东进而西收。”看得出古人在选址建村时的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令该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有水则灵,地灵则人杰。据说这举人村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建立科举制度以来,不断有人考取功名,共有24人中举,包括两名进士。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在灵水村最兴旺的明清两代,名举刘懋恒、刘增广,官职四品,德行双馨,影响了这方土地,村内读书的人多,经商的人多,做官的人多,造就了远近闻名的举人村。村民崇尚文化,读书风盛,原村东北侧的文昌阁和魁星楼,依稀可睹昔日的背影。

我们是开着朋友的一辆桑塔纳旅行车走的这趟,开初还真走了段弯路,好在举人村名气很大,打探起来并不麻烦。进村时已经是老爷儿偏西,不知那些个举人的后人们是都在闭门读书还是已经远走高飞了,村路上几乎没有人,很适合拍照。

灵水村有三条石头街道,宅院和民居建筑风格追求“仕者风范”,既不同于京城里的四合院,又有别于普通的乡间民宅,石雕、宅门、楹联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叠院,通道,对称彰显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顺着村路随意走下去,随走随拍,心境很快就和这古村古街融合起来,很静。

要介绍灵水村一定会说到龙王庙,连灵水村都是因这龙王庙西南角的一眼泉而得名的。据说这龙王庙早先供奉的是个水龙王,谁知这位爷积极性超高,整得村里连年闹水灾。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村民代表大会一投票就把它改成火龙王庙了,说也奇怪,自打改了名就再也没闹过水灾。龙王庙有座大戏台的遗迹,据说早年间每逢年节庙会或求雨就大戏连台数日不停,热闹非凡。

灵水村的古树也很有名,有“京西第一古树村”之美誉。村里有三棵树被古木专家称为:“世间罕见奇树”。这三棵树有两棵是千年古柏寄生树,其一“柏抱榆”,其二“柏抱桑”,另一棵是“雌雄一体”的银杏树。不过我们没有村人指点没有搞清楚到底是哪几棵是这名树,就给下次再来留个口实吧。

后来做了功课才知道300多年前灵水村就有了环保的村规民约,近期发现了刊刻于康熙年间(1691年)的“三禁碑”就是为了保护公共水源八角龙池的。碑上刻“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浑,儿童汗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践,浆衣洗菜。凡违反者需“鸣钟议罪、罚供祭神,使之警畏,”昭示村民“凡我村民,均相劝悔,刻铭于石,流传后辈。”不过细想起来这“三禁碑”和丽江先民构筑的“三眼井”比起来似乎是好则好矣智则不足。

小小灵水村有水井72眼、石碾32盘,至今流连村街仿佛还能听见那辘辘的打水声,石碾的磨面声,下次再来定要觅些个石碾磨的玉米面蒸它一锅喷喷香的窝窝头尝尝鲜儿。

又是一年金秋尽,乡野古村诱人时。回想起两年前寻幽觅奇徜徉在山环水绕,石径黛瓦,民居古朴,民风淳厚的灵水村时,如饮陈年佳酿,不饮自醉,一颗浮躁的心又回归真朴。

 

                                                                2010-04-1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