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的北方之旅(3)——内蒙古之眼 作者:南国嘉木


 

 

  内蒙古之眼——柔美多姿的额尔古纳

 

清晨上车出发,板哥先把车载CD中前几天的悠扬的草原歌曲换成了柔情的邓美眉(邓丽君)的歌声。然后向我们宣布:今天我们将看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柔美的一面!一车人自然很兴奋的期待着今天行程里的惊喜。

出了满洲里,进入新巴尔虎。即将入秋,草原风很大,感觉到了气候开始变凉。

草原尽头的天边出现了一群白点,那不是羊群,而是一个个的“包”。原来那是一个蒙古部落。

……

快要立秋了,牧民们已经开始收割牧草准备过冬了。路边草原上出现一片片正在收割和收割完成的草地。收割完成的草地上一个个的草卷看起来好像卷起的一卷卷地毯,远至天际格外壮观。

……

这一片草原就是被称为内蒙古之眼的额尔古纳。

想象一下,美丽的眼睛应该有长长的睫毛,水汪汪的瞳仁,灵动流转,顾盼生辉。美丽的额尔古纳河就像这样美丽的眼睛,河边上深绿色的灌木丛就是她的睫毛,蓝天白云倒影其中。清澈的河水随着阳光和天空的变化时而明亮,时而黯淡,时而碧蓝,时而铅灰。尤其是在傍晚夕阳彩云映射下,美丽的河水更如恋爱中的姑娘的眼睛燃烧如火

难怪好些来过呼伦贝尔草原的朋友都说呼伦贝尔最美的地方就是在额尔古纳河流过的这一片草原。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草原诗

 

【资料】

巴尔虎蒙古部落位于内蒙古满洲里以东36公里、301国道满洲里至额尔古纳公路交界处。“巴尔虎”是一个以游牧地区名称而得名的部族名称。巴尔虎蒙古部落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他们最早在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巴尔虎真河(今俄罗斯境内巴尔古津河)一带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后来,巴尔虎蒙古人随着不断迁徙,分散到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分巴尔虎蒙古人被编入八旗,驻牧在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广大地区,还有一部分成为喀尔喀蒙古(今蒙古)诸部的属部。1732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守,将包括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和巴尔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属3796人迁驻呼伦贝尔牧区,以防俄国人侵扰。其中275名巴尔虎蒙古人便驻牧在今陈巴尔虎旗境内。1734年,清政府又将在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志愿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尔虎蒙古人迁驻克鲁伦河下游和呼伦湖周边,即今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境内。为区别这两部分巴尔虎蒙古人,便称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来的为“陈巴尔虎”,即“先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1734年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迁来的则相对被称为“新巴尔虎”,即“新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

                                               (来源:http://www.17u.com/wd/xianlu/1404644

 

       

       

       

       

       

       

       

       

       

       

       

       

       

       

       

       

       

       

       

       

       

       

       

       

       

       

       

       

       

       

       

       

       

       

            

            

 

更多图文欣赏请移步作者博客:

(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138530100kk4u.html

(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138530100kk5d.html

(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138530100kkue.html

(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138530100kkva.html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