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行(一):各执一词·香火的疑惑·参观韶山 作者:河水


 

 

  潇湘行(一)


      各执一词

荷花机场就像一个大汽车站,因为飞机相继脱班,候机厅黑压压地全是旅客,有人毫无顾忌地脱下鞋子,释放劳顿了一天且热气腾腾的双脚。并搁在椅子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为躲避嘈杂和异味,我躲进一旁的咖啡馆打发时间,虽然机场消费昂贵,毕竟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一时咖啡馆的座位十分紧俏。

旅客一拨一拨围着桌子,有品茶啜咖啡的,有嗑瓜子闲聊的,有一拨人将大大小小的行李放在一个茶几上,占着另一个茶几打牌,唧唧喳喳很是热闹。

一个背着挎包的男子推门进来,在他往吧台去的时候,挎包碰到了一个茶杯,茶杯就放在茶几的边缘,因为里面放满了行李。杯子从桌子旁坠落,滚热的茶水浸入地毯。

男子尴尬地站住,拾起茶杯左右看看,不知该向谁道歉。打牌的一拨有人说:“算了,算了!”另一个道:“没烫着您吧?对不住了啊。”话似乎说得在理,但一听就是揶揄的口气。闯祸男子将空杯子放在原处,讪讪地往吧台走去。

事情似乎波澜不惊,一切归于平静。

一个女士从外进来,端起还剩有几片茶叶的杯子,诧异地问:“我的水哪去了?”当她得知碰洒之后,不高兴地说:“也不给倒上一杯,白晾了!”男子自觉理亏,就让服务生给女士重新沏了一杯。女士接过茶水,依旧放在原来地方。

一旁的我对女士说:“你放这儿,还会碰倒的。”“这不放着行李了嘛,再说你不碰它能倒吗?”女士以为是我碰的了。

“那把行李放地下,不就有地方了吗?”我劝道。

闻言女士柳眉倒竖,嚷道:“放哪儿要你管啊,没让你赔就不错了!”我坚持道:“茶几是放杯子的,不是放行李的,对吧?”此言刚落,一旁蹦起几条汉子,他们年龄大约都在四十上下,一个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呼地一下就将我围了起来,声色俱厉地叱喝:

“怎么的?碰洒人家茶杯有理了是不?”“茶几不让放行李?……是你家的茶几啊?”“就放了,怎么地吧?”后面还有几个女士在嚷嚷:“让他赔……让他赔!”我不愠不怒,平静地说:“我不是责怪谁,而是劝她将杯子换个地方……”“什么玩意儿,我刚才还问他烫着没有,没有让他赔,他倒来劲了!”一个被人称作唐总的说。

闻此,我大声说:“还让不让讲道理了。知道曲突徙薪的故事吗?”那个“唐总”指着我的鼻子:“你碰洒了杯子,还有理了?真是瓜子里磕出个臭虫,什么人都有!”我冷笑一声:“不可理喻!”一个长得颇似“唐总”的听言跳了过来: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看我不抽你!”估计这个人是“唐总”的兄弟,他的话音刚落,我一字一字,十分清晰地吐出两个字:“放—屁!”“抽他,抽他,他骂人……”“好啊,你骂人,找抽是不?”有好几个在挥拳往前冲了。一旁围观的服务生和旅客有劝的,挡住了几欲动手,已经怒不可遏的人们。

我气愤地说:“不必拦他们,让他们动手吧,有本事不要虚张声势。”此时的我,已经很是生气了,本来没有我的事,一句好意的劝告却引来如此争执。我作好思想准备,只要他们动手,我必不善罢甘休,即使脱了航班。

还好,在人们的劝阻下,这些人居然偃旗息鼓,骂骂咧咧几句后,回到原处继续打牌去了。

我自然不会再去“力战群雄”,继续品我的咖啡。那个“闯祸”的男子蹭过来,对我说“他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只是今日有错在先,所以……”。

刚才还很生气的我,突然觉得这个气生得没来由,虽然我是好心,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可能也会用他们的思想和语言来对待自己,因为一般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这样难免带有主观偏见。我坐的位置和我的语言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误会,以为我是那个男子一伙的,碰洒了杯子不道歉反而说三道四。

当然,“唐总”一伙的修养也稍稍欠缺了些。

一场纠纷,算是旅途的一个小小插曲吧。

 

  香火的疑惑

南岳衡山久负盛名,知其为宗教文化中心,一直想有机会去一次,领略中华文明之精华,浸染道佛两教之真谛,然此番前往,精华未见,真谛不近,唯见香火旺盛,特别是连绵十几里的“香烛长廊”,真是叹为观止!

车下高速,很快驶入县道,或许是连县道也不算的乡道,因为路很窄,而且没有交通信号之类的。路的右侧是一个挨一个的香烛店,打着各种招牌:平安发财香、有求必应香、心想事成香……。开始,我还努力点着香店的数目,点着点着就力不从心了,差不多快数到近三百家时,数乱了,于是放弃。我好奇地问导游“为什么香烛店都在路的右侧”,导游笑道:“出山了,谁还买呀?”是啊,买香烛必须靠右停车,所以,香烛店都开在进山方向路的右侧,出山方向的右侧则一家店都没有。

车子自然而然开到一家规模颇大的香店门口,导游说让大家下车方便。厕所要穿过店堂曲折的柜台才能到达,许多游客尚未方便,已经被推销的小姑娘缠住,或多或少买些香烛放能脱身,等上车,已大包小包的不少了,便宜的几十块钱,贵些的则两三百块钱。

进得南岳大庙(不知为什么,导游领我们走了很长一段小路,从北后门进庙),见无数香客,都拎着沉甸甸香烛,许多人还围着鲜红的肚兜(这可能是买香烛时店家送的),模样怪异,特别是几个大肚汉,活像戏台上的小丑。殿前左右都有一个大大的焚香炉,所谓宝库,在我看来就是两个结结实实的碉堡。“碉堡”里火光熊熊,“碉堡”四周全是烧香的信徒,他们烧香的举动实在可笑,并没有一般的那样严肃庄重,而是嘻嘻哈哈,将装有香烛的马夹袋用力抛入宝库,宝库里随即一阵噼噼啪啪的炸响,像炸碉堡一般香就烧完了。女士一般不敢近前,就托同行的男人代劳,我见有个壮汉,一口气扔出十几个马夹袋,估计里面的香烛值几千块钱!

不知这些善男信女烧香到底为那般,如此烧香还不如买点鞭炮或直接捐款,弄得整个庙宇乌烟瘴气,污染环境。

看来衡山的管理当局已经认可这种烧香行为,或许支持这种行为,在其他地方如上封寺、祝融峰,人们一样的在炸“碉堡”,同样烟雾绕缭,空气污浊。至于为什么这种行为能够得到认可,笔者认为这与所谓的香火经济有关,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经济开发项目,香火经济可算是来钱的特色经济了。

香烛的制作成本一定很低,在那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包里,无非是些泥土、木屑而已。在一些偏僻的小巷里,有人向我兜售成套的香和烛,一组与店铺同样香烛,价格只有店铺的一半或更少。可见街面店铺的利润多高,看整个衡山到处的香烛店铺,看众多庙宇燃烧不息的香火,就知道这特色经济给当地带来多丰厚的收入了。

且不谈这种“特色经济”怎样为迷信活动推波助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似乎还轮不到我说三道四,就燃烧香烛产生的污染,对于风光秀丽的名胜衡山,对于衡山的茂林修竹,奇花异草,难道没有伤害?许多地方也烧香,似衡山这般“轰炸”的却不多。

好在看到有些香烛店声明自己店里卖的是“环保产品”,不知这种“环保香烛”是怎样的,或许这种香烛不会冒烟?

网上查询,看到令人欣慰的一条消息:政府将全力规范香烛的市场,推行环保香烛,数千种香烛很快有标可循……。这应该是南岳政府将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吧?

 

  参观韶山

这么多年,从未去过韶山,本没有要去的冲动,哪怕文革期间。此番湖南之行,韶山是行程中一站。本人有个习惯,即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愿意去一去,即便是韶山。因此,对旅行社韶山一行的安排并无意见,欣然前往。

将近韶山,“领袖故里”气氛渐浓,“毛泽清饭庄”、“毛泽军酒家”、“毛泽农湘菜馆”……比比皆是,几乎都是“泽”字辈,不知真假。只要姓毛,家中总有一辈讳“泽”字的,不管七老八十还是襁褓中的,挂个名还是可以的。韶山第一顿饭就在一家毛什么的饭店吃的,饭店里有一个招牌菜“毛家红烧肉”,味道一般,价格却贵,这是因沾了伟人的光。

参观滴水洞,原以为有个山洞之类,待进去才知道哪是洞啊,分明是个不错的宾馆,据说当初是“修几间茅房”一不小心盖成了宾馆的。在半个世纪前,这个宾馆应该说是很豪华的,设施一应俱全,其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则再豪华的宾馆也是比不上的。从解说中得知,宾馆几十年来利用率接近于零,“主人”仅来过一次,住了十几天。其他长官、显贵不敢享用,空关了这么多年,而维护和保卫的费用半个世纪累计起来应该达天文数字。

“伟人故居”倒也应该看看,究竟是个一个什么样的风水宝地?离开滴水洞,前往毛的故居。见那熟悉的房屋轮廓前虽然风景修理得更加美丽,但参观的人显然没有预料的多,只排了几分钟的队就进去了。参观的时间不长,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中屋子虽然是土筑的,但十分宽敞:厅堂、卧室、厨房,粮仓、猪圈一应俱全,想当年也是小康人家,应为湖南农村一般人家的生活水准——丰衣足食。

出了故居,沿着荷塘是绿绿的水稻,田埂蜿蜒伸向一旁的山坡。水稻长势甚好,我饶有兴致地顺着田埂朝前走着,蓦见山脚一排营房,一个武警持枪笔直地在门口站着岗,我停下脚,不知往前走还是往后退,有点搞不明白:这儿怎么和滴水洞一样驻有部队?“故居”也需要保护?

导游说,韶山最后一站是参观伟人铜像,于是大家赶往铜像广场。也许旅游旺季已过,广场上游客并不多,远远地就可以见到耸立在那儿的伟人像,似乎比照片上的矮小了些。

广场面积很大,有好几个足球场之大。一路走去,两旁一块块巨石上均刻有毛的诗词,运笔独特,龙飞凤舞,很难辨识,几个年轻人驻足揣摩着石头上的意思,一字一字地总不能正确断句。真是时过境迁啊,当年几亿人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诗词,现在年轻人似看天书一般。待走到铜像旁,看到有人已经开始在下面摆放花篮。广场一旁就有专门出租花篮的,这些花篮可以重复使用——符合低碳生活方式。

导游说不久前铜像还是面朝南的,只因伟人生前表示不喜欢“开门见山”,当地政府决定将铜像移至广场的西南,使之面朝东了。此说还有一处可以验证,即滴水洞的大门原来也是朝南的,大门对面不远便是山峦。一天,伟人似乎调侃地说了一句“开门见山呐”,随从人员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赶紧将门转了个方向,也朝东了。按风水先生的说法“开门见山,祖宗不安”,看来伟人也未能脱俗。

临近中午,广场上人逐渐多了,一队队不远千里来此宣誓的,作着严肃状,一批一批轮着展开旗帜,由人领着宣读誓词,读完排成一字,垂首静默几分钟,然后分头拍照,摆出各种姿态。几个大妈则忙着磕头作揖,一边嘟嘟囔囔燃放着烟火,一时,铜像周围烟雾缭绕,空气开始变得浑浊起来。有几个道婆,夹在人群中好奇地观望着,似乎不解人们的行为:到底是拜佛还是拜神啊?

车子在广场外等着,离开广场,下一站参观花明楼。

 

 

来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0462057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