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拾趣·方言与样板戏 作者:奔旎


 

 

  方言拾趣


    我下乡的地方是方言区,当地语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入声,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语言现象。现辑录几条,供大家欣赏。

 

  请客用语

当地民风淳朴,村民十分好客。平时割肉杀鸡,都要请父母近亲等。杀年猪,婚丧嫁娶更是要广为请客。我们刚下乡到这里,就有人请我们吃杀猪饭。在席上,殷勤的主人前来劝客说:“波要开气,嘟车点菜。”“客人连忙说:“波怕得,波怕得,我甩起势地车。”听得我们一头雾水。

后来熟悉了这里的话,才知道以上请客用语的意思是,主人说:“不要客气,多吃点菜。”客人说:“不要担心,不要担心,我使劲地吃。”“不”、“客”、“吃”这三个字都是古入声字。

 

  离中国最远的国家

我们在厨房里靠饭桌的墙上贴了一张世界地图,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之意。一日,邻居阿远到我们厨房里来看地图,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我们问他找什么地方,他说找离中国最远的国家。正当我们思考时,他却嘲笑我们道:“你们还是知识青年,连这个问题都不晓得,离中国最远的国家就是南朝鲜嘛!”众皆愕然。

问阿远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沙家浜》里面阿庆嫂唱的都是‘伤病员也无踪影,远走高飞南朝鲜’”。这真使我们哭笑不得,都是方言惹的祸。因为当地方言说“朝鲜”音为“招勋”,与“找寻”谐音,于是“难找寻”便成了“南朝鲜”。

 

  传达文件

“9.13事件”后,层层传达文件。生产队长去公社开会回来后,振振有词地传达道:“林彪带了一群老婆坐飞机逃跑了,结果飞机在思蒙被打下来了,飞机上的人都温嘟嘟地摔死了。”村民们听后十分震惊:林彪的老婆好多啊,有一大群!飞机是在眉山思蒙镇打下来的,离我们好近啊!只是“温嘟嘟”不知是种什么死法。但知青们听了却差点笑破肚皮。

原来当地方言,将“一”说成“叶”,“叶群”就成了“一群”。将“什么”说成“思莫”,和“思蒙”音相近,“不知飞机是用什么打下来的”这句话,就被队长想当然地篡改了。至于“温嘟嘟”,是因为他记不住温都尔汗这个地名,乱说的。

 

 

 

  方言与“样板戏”

  
    在农村当知青时,看“样板戏”和演“样板戏”是单调繁重的劳动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而当“样板戏”遇上方言时,就更具有了双重娱乐性。

 

  电影解说

一天晚上,大队放映“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的电影,来看的社员很多。虽然农村人不懂什么舞蹈语汇,但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还是深深地吸引了大家。正当英嫂发现解放军伤员时,突然有人用喇叭喊道:“亲人口科难忍,英嫂心嗟若焚!”(亲人口渴难忍,英嫂心急如焚!)大家都怔住了。回过神来,才知是电影放映员在念解说词。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继续看下去。当伤员喝着英嫂挤出的奶汁时,大家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放映场一片宁静。这时,喇叭声陡然响起:“波!拉波是水,拉是雨啰甘霖!”(不!那不是水,那是雨露甘霖!)简直是大煞风景!结果,一部好好的片子就这样被十几处方言解说弄得支离破碎。


  方言“黑话”

社员们喜欢看戏,也喜欢演戏。我们下农村的第二天晚上,大队宣传队就表演节目欢迎我们。但知青们都不肯去看。究其原因,无外乎我们是大城市来的,自视甚高,看不起农民的表演。但禁不住队上一再派人请,勉强去了。节目质量不高,但形式多样,有唱有跳,还有“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场。最好笑的是杨子荣与座山雕对黑话,满嘴方言:“听王盖爹府,宝它镇喝妖!”(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领红两根儿?”(脸红什么!)“精神焕发!”(“发”读四川话的第一声)“出尔又黄老?”(怎么又黄了?)“防冷拖的拉!”(防冷涂的蜡!)全体笑倒。不过,我发现用方言连起来说,比京腔更上口。不信您试试。

 

  一字之差

当时的“革命样板戏”既然叫“样板”,那就是一字一句也不能改动的。为了避免惹出麻烦,公社革委会分管宣传的负责人常常下乡检查“样板戏”的演出质量。因为有的农村青年不会演,又不了解随意改动的严重性,经常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发挥。一次,演《红灯记》里李玉和的演员见公社干部来看演出,便特别卖劲。他双手捧着母亲递来的酒碗,声音洪亮地道白:“细细妈!”接着将酒一饮而尽并唱道:“临行喝他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这下完了!将“谢谢”说成了方言“细细”这都是小事,关键是不该加那个“他”字。可能他以为用上这个常见的方言词语更显出豪情壮志,哪知一字之差却使他背了个“严重丑化革命样板戏”的罪名。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