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行日记 作者:笛韵如水


 

 

  蓉城行日记


(一)

2003年8月19日 夜

按照每晚的习惯,我又点击“华知老三届”聊天室,进不去。于是找“前门”、绕“后门,还是进不去!我只好在等待中溜达于其它的网站。

我的qq开着。

突然qq小鸟般的鸣叫了,和我同样徘徊在聊天室门口的嘉木送过话来,我俩开始闲聊,她告诉我,珍珍要来成都了,你什么时候来呢?我想起来了,早几个月我就和嘉木说过,我想去成都走走,我自己非常清楚,就自己现在的生存状况,似乎不适于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闲情逸致的旅游中,但是,我确实郁闷得久了,很想出去看山看水,透透气!我信口开河的对嘉木说:“我明天就去弄火车票,乘上火车给你打电话。”又请嘉木询问成都便宜的住宿房价,嘉木却满腔热情的对我说,就住她们家。当下,嘉木再次给了我与她的联系地址,我立即在网上查找火车时刻表。

一旁的小笛韵(我女儿)乐坏了,她永远是她老妈出行的怂恿者,也是贴身小秘书。这女儿和我做伴儿旅行是最好的搭档,我带着她去过上海、杭州、桂林、厦门、峨嵋,乐山,也去过成都,只是这孩子旅游多半以吃为主,再次去成都的愿望就是想去吃火锅、抄手、赖汤圆。

我在网上查到了火车时刻表,这时“华知老三届”聊天室的门也开了,匆匆进去遇到猴子(sw),问了他女儿最近去蓉城坐的火车车次,核对了我查到的时刻表和票价,小笛韵高兴的拿出自己的中学生学生证,两人财迷兮兮的合计:一张硬座140元,加学生半票70元,单边车票210元,来回车票420元。一共准备去蓉城7天,每天花费100元,共计1120元。小笛韵说:她老爸给她的夏令营费用600元,她全部挪用移交给我。核算之后对旅费支出满意,就决定出发了。小笛韵高兴地立马就去睡觉,说明天早起去买火车票,这时他老爸还在絮絮叨叨劝阻之中。

 

(二)

2003年8月20日 晴

上午:我和小笛韵来到火车站,我的天那!售票厅的各个窗口都排着长龙!我给松云姐打电话想约她一起去成都,顺便走走买票的后门,可是电话不通。无奈,我们只好分头选择两条“长龙”,跟随队伍缓慢向售票窗口移动。轮到我买票了,才知道闹了个大笑话!这年头那里有中学生的半价票?原来中学生半价票的待遇是我三十年前的优惠。售票员也许看我太老,问了句:“要卧铺票吗?”小笛韵一旁说:“不要!”我一想,也好,让孩子艰苦一点,我三十年前那会儿,不也是坐着硬座跑了祖国大地的许多地方的吗?我也说:“不要。”售票员递出两张硬座火车票,我们的经济核算就此也超支了70元。

中午:拿到火车票离开售票口,我一看:天!是中午13:07分发车!,再看手表:10:45分!,我拉着小笛韵火速上了公交车,同时打电话给他老爸,我们家“JC”晕了一分钟后,无可奈何的答应开车送我们到火车站。11:30分到家,我们只有半个小时打点行装,我还得交待书屋的小张照顾以后几天的生意。12:00,“JC”车到了,我们直奔火车站,在汽车上,“JC”抓紧时间耐心细致的讲述了出行的注意事项,我暗暗好笑:我们家就是这样--角色错位了。

下午:匆忙登上火车,利用火车运行的漫长时间,我开始和成都的网友逐一联系。既然出来了,我自然是要“一网打尽”的。近几年离开单位后,似乎已经没有和现实中朋友经常聚会的兴趣了,反而在三年来的网络生活中进入了一群新朋友的圈子,奇怪的是,这个朋友圈子的友好和诚挚竟以快于现实几倍的时间建立起来了,并且这群朋友越来越成为了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大有不见不聊不快的感觉。即将要见到的网友除了嘉木和地下水外,板筋和慢半拍我还没有见过面。

不再受供职和俸禄的羁绊后,身心自由了许多,只要你不再给自己核定什么指标任务之类的,行动也就自由了许多。我想,充分准备的旅行比随便出游的旅行可能获得的预期收获更多,但是不可知因素带来的乐趣也许就不多了,难得我年近半百还有后者的“旅行冲动及冒险心理”,心态还不算老。

 

(三)

2003年8月21日 雨

昆明至成都1100公里,火车运行约19个小时。在硬座上渡过一个夜晚,在年轻那会儿不觉得怎么,如今年纪大了,感觉这路漫漫,夜茫茫的,还真有点难熬,好在出行总是乘兴而去,加之网络生涯练就的夜猫子习性,醒着的时候多,瞌睡的时间短,没怎么睡觉,天亮就到成都了。

难道我是“懒农”?成都,竟飘着纷纷秋雨迎接我?在迷漫湿气的灰色中,气温丝毫不减,依然闷热。后来板筋把成都特色的天气冠名为“郁闷”。

走出检票口,我四处朝“高海拔”人张望,在人群中寻觅慢半拍的身影。慢半拍是我在“四十情怀”的网友,在qq上聊过多次,也算是挚友了,彼此在网上见过照片,知道我和他的身高落差很大,他大概1.82米吧。这次的成都之行对我的形象大大不利,接下去要见的板筋据说1.86米!唉哟我的妈呀,我怎么就要银识这么些个高个子银呢?

我还在脑海里努力想着慢半拍那些教我混火车的帖子,就见一位很显年轻,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细皮白肉的书生打着雨伞走了过来:“这不是***吗?”他直呼我的真名,再仔细看,真是慢半拍!但是他比照片英俊许多,身着淡黄色的短袖衬衫,在我面前一站,果真感到他的伟岸。

我们一同走出车站,他问我:“旅程如何安排?”我说:“不知道。”真的,我心中一片茫然,我说:“大概两项吧,看网友逛大街。”这个回答把他也弄得不知所措。我们得先找个住宿的地方,因为嘉木的女儿可可明天返校,总得让人家母女好好过完假期啊,我实在不好意思去挤她们。没走多远就到了成都大酒店,再看酒店对面,居然是一个很大的图书批发市场!我喜出望外,这下有点正当理由了,来成都的一个潜意识跳了出来,我其实还是务正业的,来蓉城一带搜山,二带打猎。

我们选择成都大酒店“下榻”,就在我慢了半拍那会儿,慢半拍就抢先支付了住宿费。到了房间后,我给嘉木家里挂电话,准备告诉可可我们今晚不来惊扰她们母女了,等可可返校后再来。嘉木家里,一位男声接了电话,自称“赵小弟”,嘉木当天有事要下午才返回成都,按照她的安排,我们清晨到成都就把行李放她们家,当晚就住她们家。“赵小弟”接电话,让我感动不已,我想,嘉木想得真周到,还安排朋友在家里等我们,还是我的本家,我哪里知道,“赵小弟”原来是嘉木的先生!后来,赵先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羞惭,全然是“赵大哥”嘛!

因为时间还早,我敦促慢半拍去上班,并邀约他参加晚上的“接风宴”,哪知他因身体原因竟有个不吃肉的毛病,也罢,朋友聚会总是要参加的。和他再见后,我和小笛韵修整自己。

修整完毕,在小笛韵带领下,我们直奔春熙路,去寻找赖汤圆。到了盐市口一带,我们觅到了6、7年前曾经“下榻”的四川宾馆,那次春节去峨嵋,绕道成都就住在这里,那是真FB啊,我带着小笛韵住了单间,住宿一晚花费近500元!钱这东西真是身外之物,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小笛韵也记忆犹新,一路感叹,再寻觅我们当年累次去过的小吃城,想再品味那种烧酒精炉的小火锅和七碗八盘一大堆的各色小吃,却记忆中断了,好在在赖汤圆的专卖店除了小火锅也有一大堆小吃套餐,我俩便美美的吃了一顿。

下午,见到嘉木和板筋夫妇了,他们一块到酒店接我们。板哥啊,怎么会那么高大呢!是一位典型的、伟岸的、浓眉大眼的、像山一般让人觉得靠得住的北方汉子!身旁的板嫂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很漂亮!可是后来几天的相处,我觉得用漂亮来形容板嫂似乎不准确,我更愿意用美丽来赞美她,确实她的面貌、体形、性格、人品只能用美丽来囊括,美丽是从一种内在的气质洋溢到外表的,而漂亮可能是一扎眼的功夫。

晚宴开始,宾主款款会齐,“赵小弟”来了,原来是位慈祥敦厚的先生,慢半拍来了,地下水因有事,缺席。满桌的川菜均由嘉木主点,FB啊FB!在蓉城网友的盛情下,我开始不守“胖节”了,后来嘉木总结我太有“吃福”,我觉得开头这一场饭局就是福源。

 

(四)

2003年8月22日 晴

昨晚的“接风宴”果真扫去了旅途的困乏,一夜的歇息,清晨倍觉清爽。

今天我们只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正赶上周末,下午,地下水和嘉木要来接我们去吃火锅。

我抓紧时间买了返程的火车票,小笛韵还想硬座返回,我可是改变主意了,在昆明上火车时,关于硬座问题就遭到她老爸的强烈反对,我可不愿回去再遭谴责。买了火车票,我们去图书批发市场。

这个图书批发市场让我吃了一惊!一二层正规书还多,三四层盗版书居然堂而皇之的摆放在书摊上,折扣自然也就“公平合理”了,比昆明便宜。每每购进盗版书的时候我都很难受,一方面痛恨自己助纣为虐,实在不想毒害青少年,一方面又利欲熏心抵抗不了折扣空间的诱惑,盗版书通常是盗版畅销类书较多,其中别字连连,畅销书最多的读者恰恰是青少年,我觉得这是小笛韵她们的不幸,由于长辈们对商品大潮的曲解,致使文化变成了垃圾,这些“废气”毒害的却是自己的孩子!在书市里,我发现了《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另一个版本,这是一本蓝色封面的版本,而我在昆明购进的则是黄色封面,该书封面上赫然写着:未被删节的版本。我也被“未删节”诱惑着,于是就买了一本。接着又选购了一些,约40多本书,200多元钱,回来一算,有些折扣竟低到3折!

成都是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城市,在盐市口的书店里又使我大吃一惊!几层楼的营业厅内,几乎站满、坐满阅读的人,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少儿书柜前后左右,竟有席地而坐,阅读入迷的孩子们若干!后来听嘉木介绍,可可她们同学聚会甚至会选择书店,孩子们在书店门口汇合,又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柜流连,到约定时间了,大家一起吃一餐饭后散伙。这在昆明真是闻所未闻!小笛韵也听得看得咤舌,再问问嘉木阿姨成都的高考录取线,她不敢吭声了。盐市口书市也有批发业务,这里和车站的图书批发市场两个风格,这里的书品位高,真正是在做一种文化生意,而车站附近的书市实在是“废字”处理。遗憾的是我没有在批发业务员上班时间光临,没有得到这里的书讯。

下午,地下水终于浮出水面,地下水曾经到过昆明,见到老地主、孙伟和我,也是位豪爽开朗的大汉。在昆明,他用方言表演的毛主席诗词让我和孙伟笑翻了,银家是搞地产的老总,公务繁忙,早睡早起,偏偏我们那聊天室又是夜猫子习性,常常弄得他为了表达一句:“我想你们”破例在聊天室等上一阵,待感情流露使我们的感动刚涌上来时,他却又“拜拜”睡觉去了。他和板哥对孙伟钟爱有加,一个和孙伟在方言表演方面颇有共鸣,一个老在琢磨这会唱歌,会作曲,会写诗的猴头到底啥样?于是,随着毛肚、羊肉、鸭舌等等各类蔬菜的同烩,一个关于“吃猴脑”故事的杜撰就在边吃边聊中诞生了,地下水、板哥夫妇、嘉木夫妇以及蜀帮的健美教练夫妇和我们母女团团围坐在火锅桌旁,七上八下,七嘴八舌,话声、笑声加入了餐馆闹腾腾的嘈杂。关于“吃猴脑”故事的灵感肯定是那个鸳鸯火锅的形状钩起的,这鸳鸯火锅和昆明的不同,昆明的鸳鸯锅是一口圆形锅一分为二,好似东西半球一样,成都的鸳鸯火锅是“天圆地方”的,那锅是方锅,中间用圆心隔断,我当时当然不知道“天圆地方”之说,是后来到青城山看到鸳鸯井,井栏一方一圆,井水一清一浊,才知道“鸳鸯”的含义的。大概喜欢一个银就要把他吃下肚,席间,地下水又电话向远在昆明的猴子表达了“我们想你”的问候。

小笛韵继品尝赖汤圆之后,实现了她的第二愿望,吃了顿美美的,正宗的成都火锅。

入夜,归宿嘉木雅居,虽然是客,却是宾至如归。

是网友自然不能断了聊天室情结,板哥、嘉木和我围坐在嘉木的电脑旁,赶快把“吃猴脑”的故事传扬,巧合啊,巧合!几乎天天到聊天室报到的猴子却不知哪里去了,被吃者sw不在,更助长了我们的杜撰,玩笑开得好好开心!聊天室里有一群见过板嫂的朋友,“套袖”“套袖”叫个不停,我问嘉木啥意思?嘉木告诉我,“媳妇”的别称。形容媳妇就像冬天穿棉袄需要在袖口至手肘处套上的那半截袖子。大骝也在聊天室,得知我在成都后,立马做了虚拟导游,我的旅游线路顿时清晰了许多: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听川剧。

我们母女的打扰,致使嘉木在自己家里在野外使用的气垫床上歇息了四宿。

 

(五)

2003年8月23日 晴

早在qq的初次相遇上,嘉木就告诉我她在现实中人称“女侠”,和我这网络女侠同道,果然如此,来到蜀地,这女侠的名头大了!她居然可以让我们游都江堰和青城山不花门票钱!

板哥驾驶着北京牌照的白色轿车,身旁坐着板嫂,我们母女和嘉木坐在后排,一路欢快地向都江堰驶去。这板哥也算是成功人士之一,有香车,有美女,还有豪宅(据说在成都短期供职是租的高级公寓)。我多次看到菜虫嘉木以及板哥自己的帖子里写到板哥的车技,如今身临其境真不含糊,这车开得就像路上没有接头似的,真真“溜得滑”。可这板总有点“入侵者”派头,老要违反一下银家成都的交规,后座上小笛韵也在评说成都交规的怪异,这下可好了,这爷俩找到共鸣达成共识,乐得板哥什么事都在照顾小姑娘。板哥风趣幽默,板嫂一旁应答着,这东北话听着就是经典小品。

我们到达都江堰,陈科长早在离堆公园门口恭候了,在陈科长的热情陪同下游览了这个中华民族史上,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我们先看了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传说中是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离堆公园内有纪念李冰父子的伏龙观,“观”为道家庙宇,原来李冰是道人。出了伏龙观,沿着分沙堰步行,只见内江,外江分在两旁,走到鱼嘴分水堤,但见岷江水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到此却乖乖的分出清浊,归顺两旁,致使内江外江竟一边是沙砾,一边是清流,古人这般巧夺天工的才智实在叫人叹为观止!再走过安澜索桥,又看了建在山丘的二王庙,对李冰父子的崇敬已一揖倒地。

陈科长奉任局长的命令要好好接待我们,中午又为我们设一饭局,几样爽口地道的川菜让我们再次感受成都人的热情,午餐之后,我们乘人力车(昆明称“摇头的士”)来到岷江边的一个酒吧长廊,在那里等待任局长安排的下一顿饭局。

滔滔岷江水从宝瓶口流经这里,造福成都平原。坐在长廊里,喝着香茶,听着水流的轰鸣,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脚足的疲惫轻松了许多,江面吹来丝丝凉意,又使人神清气爽了许多。和板哥的网络相识在这里延续,就在这长廊里,我有机会好好的和板嫂畅谈了。板嫂是板哥的福气,是板哥十分优秀的“套袖”,她有一头黑棕色的头发,俏丽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皮肤很白,鼻子口唇部分比宋丹丹好看,但是讲话的神态极像宋丹丹,她很健谈,和我谈到了她的工作,她的家庭,她的过去,哪里是我网友的妻子,倒像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近距离的交谈使我看她越来越美,终于忍不住问她是否有俄罗斯血统?她笑着回答:没有。我们常常以为漂亮的女人多半都会矜持骄傲,而板嫂则是和蔼亲切。旅途中他们夫妇细小的互相呵护,时时都透着女性的贤淑和男性的刚毅,这是一对美丽的夫妻。

任局长和陈科长到了,他们可真会“导吃”,几盘麻辣海鲜和几样小菜下着啤酒,把川味的麻辣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又把所有菜肴烩成一碗,加入红苕粉条,端上来再吃,把小笛韵吃得回昆明几日还念念不忘,这孩子不知哪来的酒量,我敬主人们的酒都由她代劳了。

夜幕降临,有一些绿色的灯光打到江面上,水面翻腾的浪花变得光怪陆离,啤酒廊走来一起又一起的流浪“音乐家”,他们很年轻也很酷,男士头发一般女式打扮,拿着萨克斯,黑管、话筒,肩背简易音响,挨着桌子要求表演,,一旦客人点歌,就地就开小型演唱会。我们的邻桌恰巧点歌了,我们在旁边沾了光。据说流浪歌手的心愿就是遇到隐藏在灯红酒绿中的“星探”(即相马伯乐),这种歇斯底里的吼叫谈不上多少美感,也不知“星探”们是在哪种灵感下发现歌星的材质的,不过,我真希望“星探”能解救他们逃离窘境。

愿造福于子孙万代的岷江水,冲刷蓉城的贫瘠,给成都平原带来风调雨顺,吉祥安康。

 

(六)

2003年8月24日 晴 

青城山清晨如约起来,在嘉木家门口等待板筋和板嫂,不一会儿板筋的白色轿车到达,我们一行5人直奔青城山而去,途中遇上一场雨,心里有点悬,还好到青城山时虽然天气还湿漉漉的,但总算没有落雨了。

蜀中山水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雄,三峡天下险”之著称,这四景之中我只去过峨眉两次,如今站在青城山下,放眼望去,即刻被山上的植被所倾倒了!只见山上层峦叠嶂,古树参天,灰色的天幕在墨绿的古树晕染下,只觉得越发的遮天蔽日,虽是上午却不见晨光明媚,眼前呈现的分明是偌大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整个世界此时只剩下了浓厚的青黛和碧绿,空气中的湿度把色彩的界限抹开,浑然在一起的青绿影影绰绰把个“幽”字烘托得淋漓尽致!

川黔的山水果真迷人!在高海拔的云南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因为离天很近,在低海拔的江浙一带可以看到小桥流水,因为离水很近,在中海拔的川黔才是真正看山水的最佳境地,这里的环境太适合山川风化,水木衍生了。山之雄伟在于包容的浩瀚,在川黔的大山里,你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植物共存,而每一种植物又有自己的生存自然,这些植物随着自己的适应性构筑了大山的层次,使巴山的胸襟广博而厚实;水之渊博在于映照的碧透,在川黔的流水中,有滔滔轰鸣的江水夹带泥沙俱下,其声势活脱脱就是川人的泼辣,也有依傍青山的河流,倒映蓝天碧树,画舟载两岸翠啼,是骚人墨客的情趣,还有一条白涟自山的顶峰飞溅而下,水汽升腾,溪流到处,春暖花开,温泉怡人,令游客流连忘返。水的善变使蜀水显得更精灵清澈。山中听水声,观树木,参庙观,胸中空空荡荡,思绪飘飘渺渺,红尘迷迷茫茫,确实隐逸山水,回归自然的心思便油然而生。

青城山的名人足迹实在太多了。我们乘缆车上了山顶,在上清宫首先看到的是蒋介石先生亲笔题词,在总裁“上清宫”的墨宝下,板哥带大家用大家用川音念着“蒋总裁”拍了一张合影,也算对蒋先生的瞻仰。在上清宫门对面,横有一照壁,上书道家思想经典“大道无为”。道家崇尚自然,讲究顺其自然,竟然在道观之中我们还尝到了青城山老腊肉,没有佛家的自律,没有佛家那种明黄大红的宗教浓彩,在一片清幽青翠的山林中,我觉得我有点被道家的清新点拨了。

上清宫里有位壮年在卖埙,板哥早就想买一个,我们一行人都去试了一下,却怎么也不能把那埙乐吹奏出来,这个形体像鸡蛋一样的乐器在肚子上有几个眼,类似笛子,用气在顶部,可是吹奏很难,我们不是吹得只剩气音本声,就是吹得像鬼哭狼嚎,只有板哥还略略吹出一点埙音,那卖埙的壮汉实在看不下去,做了示范,他说吹埙要面带微笑,上唇下唇微圆,气从丹田而出,心静气自然静,平缓舒坦。他吹得是古曲,气流推出音律,一阵幽怨的类似箫笛的音律在宫中荡漾开来,呜呜咽咽似乎道出了道家追寻淡泊和清凉的意境。

上清宫还因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居住了两年而更负盛名。我曾看过一本《张大千》传记,书中说大师在青城山居住了约两年,两年中大师在此画了1000余幅山水、花卉水墨画,书中评说,大师自青城山之后,其艺术生涯进入了他盛年创作高峰。青城山青翠欲滴,高树密林,暮鼓晨钟,道观清凉的景观和大师的长须飘拂,一袭黑袍,青鞋布袜,清风道骨的形象真有些合二为一呢。上清宫内的“麻姑池”和“鸳鸯井”题词就是大师所书。

我们在上清宫吃了午饭,当然点了“青城山老腊肉”,非常可口。这1600米海拔的山顶实在太湿润了,餐桌餐椅表面竟是细蒙蒙一片水渍,屋檐、树枝下也在滴着水滴,我们几个凡夫俗子很惊讶居士、隐士们能这样湿凉的居住环境里生活。在殿上和大师居住过的几间房屋里挂了许多水墨画,据也是俗人的一位卖画人报价,有上至几千元,下至100多元的花卉动物山水水墨画,不知是谁的作品,板哥在一幅小鸡图前流连了许久,最终还是没有下手,那卖画人起先热情倍至,给予优待,让我们观看了大师的碑刻,后又推出另一幅不好看的小鸡图,说前者小鸡图要4000多元,而后者只要200多元,便宜。看我们迟迟不掏钱,他热情便瞬间荡然无存了。在“天下幽”的道观中遇此卖画人,实在败兴!

离开上清宫,板嫂建议:不坐缆车了,坚决步行下山!我们大家肯定附和了。

一行人走出上清宫大门,再回头望望,门柱上一对联曰:“境入上清,半点红尘飞不到;坛关无垢,满天花雨洒香来。”果真“半点红尘飞不到”吗?如今,游人如炽,哪里还有“飞不到”之地?到是“满天花雨”还是四时如约而至,道家的“大道无为”也是各人心中不同的领略罢了,还是应了“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吧!此时,板哥也来了一句总结:“无钱不来青城山,有钱还来青城山。”大约我们是有小钱来了青城山,我想,倘若我有大钱,确实也要再来青城山的,悟道之事无穷无尽啊。板哥的总结获得十分赞同,我们哈哈大笑,沿着山道一路下山了。

据说,青城山景区内有36峰,72洞,108景,前两个数字皆是9的倍数,后一个数字是天干地支搭配的数字,这又是玄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实在感叹我辈学问的荒芜。我们只有半天时间了,不可能峰峰洞洞景景齐观,只能顺着主要山道见观即拜谒,不能再去看“旁门左道”了。

走路的游人真不少,老老少少,三五成群,坐滑竿的反倒是小姐、年轻太太和年轻先生居多。我从高原来,昆明海拔和青城山差不多,我感到脚力轻松极了,只是这密林深处毕竟还在成都的湿闷气候之下,加之虽然是下山,却也有些七高八低的阶梯小道,一路走着,依然汗水不断,混合着空气中的湿润,头发、衣领全是湿的,凉风习习,顿生清凉,又在满山的碧绿、油绿、墨绿中行走,透过树枝观一点青灰的天空和山峰,我又置身在偌大的水墨画中了,心境的舒坦自不必说。

道家崇尚自然,道观经常是依山而建,依洞而生的建筑,我们中途歇脚的一个地点就是建在一个大山洞里的道观,再往山下走就到了天师洞,沿途围绕名人的古迹真不少,有道家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的降魔挪笔槽、试剑石、手植银杏树……有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还有军阀吴佩孚等人的题字……一座青城山真是留存了了古往今来名人志士,骚人墨客,伟人枭雄的种种遗迹,各类情操以山为证。一路上道人也络绎不绝,我觉得比在娥眉山看见的和尚多,我脑海里老想着金大侠那些对“牛鼻子老道”的描写,那令人厌烦的“牛鼻子”没有看见,到在天师洞遇见几个“高鼻子”的洋道人,也不知他们信奉道教是真是假?一个个青衣黑背心,头发也盘在顶上,还背着道家挎包,在一个水帘下,小笛韵还去看他们在水中打坐。在天师洞我们看见一个非常俊俏的道姑,宽大的道袍越发陪衬了她的俏丽,盘在头上的发鬏让我看出了妩媚,唉!我到底还是凡夫俗子,在山水中似乎摆脱了尘垢,看到人,我又生出尘念了。

一日的青城山之旅不能忘怀,有钱,我还返青城山,也许那时要多住些日子了,青城山丰富的人文景观非一日能游览尽兴,何况爬这类地海拔山非常的适合于我。

回到成都,板哥带我们到大蓉和瓦缸酒楼美餐,又“FB”了!这里真是名声在外,餐厅外排队等候,餐厅里桌桌满席。这回板哥给每人点了一根筒子骨,那菜单上的广告是:“骨折志不折,傲然而立,敲骨吸髓,自尊享受。”哈哈,我觉得这个“FB”理由好笑极了,我们带着一次性的薄膜手套,含着一根吸管,感到味道不如“架势”好,其实我们家里也经常“敲骨吸髓”,小笛韵和她父亲是主力,这种家常吃法一经上了宴席,味道自然就多了人工添料的香浓,到不如家里熬出来的汤那么鲜甜滋润了。后来我回到昆明一个月,听说成都大蓉和到昆明来开分店了,我想起成都大蓉和餐厅的爆满,不知道在昆明会怎样?昆明人的生活习性和成都人相似:懒散悠闲好吃。昆明人也会喜欢大蓉和的。

辞别了板哥板嫂,看到板嫂疲乏的样子,心中实在不忍,想着嘉木也是多次去过青城山,由衷的感谢“川帮”各位主人盛情相陪。明天是星期一了,主人们不能再陪我们玩耍,我和小笛韵安排了去三星堆博物馆游览。

 

(七)

2003年8月25日 晴 

三星堆来到蓉城已经第五天了,按照往返计划,明天就要“打道回府”,今天做了紧凑安排,上午我和小笛韵到三星堆博物馆,晚上我借花献佛,在顺兴茶馆操办一个答谢“宴会”,请蓉城网友陪我看川剧表演。

才到蓉城的第一天嘉木就问我们去不去三星堆?对于这个博物馆我居然孤陋寡闻,嘉木笑了:“卖书的居然不知道三星堆?”我羞惭了,后来在聊天室大骝又重点指示要去三星堆,我这才觉得我非去不可了。细心好客的嘉木给我们写了线路图,我们按图索骥来到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在历史的展示中又得到一次震撼,观古思今,感慨万千。

三星堆博物馆是建在广汉三星堆遗址上的一个展览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的现代博物馆,对于这个博物馆的更多资料则是在我回昆明之后查阅到的,恰巧在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三星堆文化的猜测节目又使我丰富了三星堆印象,对历史的敬仰更让我对三星堆记忆深邃了。

资料上介绍:“1929年广汉农民燕道诚在车水溉田时无意碰醒了沉睡3000年的三星堆文明,随着一大批精美、奇绝、神秘的国宝级珍稀文物横空出世,一连串惊天之谜接踵而来。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发掘,引起了海内外的震惊和轰动,神秘的古蜀国也从此揭开了它谜一样的面纱。‘世界第九大奇观’三星堆文物所散发出的宗教神秘魅力,不但改写了中国古代文化史,而且改写了古蜀国的历史。”在三星堆遗址上于1992年奠基建立博物馆,1997年10月开放,馆区占地30公顷,由展厅、祭祀台、人造湖山、广场几部分组成,主馆内展厅分了7个部分,馆内外建筑和布局显示了地貌、史迹、文物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观感上比一般展览馆更具光彩。

厅内的展出的文物很漂亮,不像我以前看到的类似展览,尤其看到青铜面具时,那份更接近现代人的英俊使我一扫以往对周口店人、元谋猿人的不良印象,觉得这才应该是我们的祖先呢。这使我联想起早在娥眉和乐山见到的大佛,那时就很欣赏蜀国人的艺术眼光,他们总是把菩萨塑得和现代审美眼光很接近,男菩萨一个个天庭饱满,地角方圆,肤色白皙,眉清目秀;女菩萨又是身材婀娜,长袖飘飘,露着的小腹微微凸出,腰非杨柳而丰腴。真让人仰慕不已。三星堆的面具真奇怪,有两类:一类是“有眼无珠”--眼睛里没有瞳孔;一类又是眼长如柱--眼球竟然是两跟大圆柱,并且望眼镜似的伸向前方!出土的参天的神树让人敬仰感叹。历史的陌生以及历史文化留下的思索突破了展馆的局限,叫人余味无穷。

然而,看出土文物的感受并非是现代人或者同代人的共识。小笛韵在一旁早就不耐烦了,嘴里嘀咕着“花100多元来这里,是这次成都之旅最不值的。”对孩子的浅显我只能摇头,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内疚,因为我也是到了成都才知道三星堆的辉煌的。遥想我在孩子那么大的年纪,许多的知识来源于父亲很随意的茶余饭后或是边吃边谈,边走边说,那时父亲有知识可以熏陶我。我的知识令人羞愧的少,客观的文化断裂以及自己耽误的时机,使我们的无知让自己的孩子减少了知识获取的途径,我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知识介绍,在旅游的千千万万母女中能在名胜古迹面前给孩子导游一点历史文化知识的母亲有多少?但愿孩子以后做母亲的时候,能给她的孩子边走边说,文化不要再发生断裂了。

是因为今天是星期一,而且也不是节假日吗?走出主馆大厅,我们去看了古蜀乐演奏的厅堂,居然没有人等候,再走过馆厅前面约500米大道,道路两边各种出售旅游纪念品、胶卷和小吃的摊位上居然游人也寥寥无几,想起在主馆里我们也只遇见了两三起团队旅游,像我们这样自己来看展览的散客几乎没有,从成都到三星堆没有直达车,必须从成都乘长途汽车到广汉,再从广汉换成中巴车途径三星堆,在这样著名的景点周围,竟然没有一个显著的汽车站!这一片冷寂的场面叫人诧异,大概凡是文化深奥的景点都只是专业研究的专利。成都距三星堆仅35公里,且博物馆还濒临西鸭子河畔,气候怡人,为何这个世界著名的景点就这样尴尬?是历史遗忘我们?还是我们要遗忘历史?我相信,即使遗忘或者不感兴趣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学识和能力来认识这段辉煌的历史,知识的局限使我们观赏不出这些文物的灿烂华光,我想,国民素质的提高果然任重而道远!

 

(八)

2003年8月25日  晚 

顺兴茶馆从三星堆回来后,小笛韵实现了她的第三个蓉城旅游愿望--吃了一顿龙抄手。孩子的旅游目的简单而可爱,对景点的好恶也是真挚而坦率。

晚上,我借花献佛,请了慢半拍、板哥夫妇,嘉木夫妇在顺兴茶馆举行个“道别宴会”,衷心感谢“川帮”对我的盛情接待。

从三星堆走进顺兴茶馆,仿佛从蛮荒的远古走近了市俗的现代,顺兴茶馆的宾客满座和三星堆的冷寂孤僻形成了强烈反差,对于旅途中的我,这样的反差恰巧成了巧合,我从自然的青城山走来,领略盘古开天地的风化,走在都江堰堤上,感叹鬼斧神工的巨人力量,在浑厚的三星堆中蜀乐中冥想历史的辉煌,再回到营营众生的乡俚民俗之中。我还是我,却经历了一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洗礼,这一趟蓉城之旅--值!

顺兴茶馆具有浓郁的成都民俗文化,这里有成都小吃,有老式的厅房建筑,外走廊的墙上有形象逼真的浮雕,餐厅里有戏台。每晚这里都上演颇具特色的川剧、小品、皮影以及绝活变脸。有穿长衫的男人,手里摇着叮当作响的掏耳朵的一串工具穿梭在席间,请求惠顾,还有倒茶的小伙子,给他一点小费,他即刻为你抖擞精神,十分卖弄地来个“苏秦背剑”式的到水,滚烫的水顺着铜壶长长的嘴自后脖、后背流下,客人自然一片啧啧声。

我们边吃边看戏台,台上正演出一个川剧小品,一个俊俏的小媳妇在变着招数让自己似傻非傻的丈夫吹灯,那灯可是一盏油灯,只见那傻哥哥一会儿把灯顶在头上,一会儿含在嘴里,一会儿顶着灯翻身,一会儿顶着灯钻桌椅,任媳妇怎样的出其不意点亮灯或者吹灭灯,他都能反其道而行之,夫妻间的幽默、风趣、逗乐尽显其中,夫妻间的亲昵恩爱又在地道诙谐的成都方言中,似骂似嗲的表演中透彻出灵秀。那个小媳妇是成都女儿的概括,肤色白皙,相貌清丽,身材玲珑娇小,刀子嘴,豆腐心,心思灵巧,手脚麻利,看她的表演就像一幅成都女儿的速写。

我第一次看到了实地演出的皮影戏。压轴的戏是喷火和变脸,带着鼻套的大鼻子花脸一出口,夹着松香的火苗就窜出一米远,技艺惊人。担任变脸绝技表演的是两男一女,变脸就在一转头之间,既神速又怪诞,最后回到“庐山真面目“时,茶馆情绪掀到了****,台下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演出到此结束。

我的蓉城之行也降下了帷幕,第二天,在朋友们的送别下,我和小笛韵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回到了昆明。

短暂的7天,这一线的旅游在我一生的旅游中也算是经典之游了。成都就像中国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有厚重敦实的文物古迹,有以食为天的灿烂文化,有松散闲适的生活节奏,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守着富饶的地理资源,依赖平庸的思想精神,一代一代,在“知足长乐”的思想境界中繁衍生息着,历史的沿革和沧桑的变化悄悄的在人们身边溜过,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的文化却不能走出成都的山山水水,人文习俗在这里依然固若金汤。

听说四川人“麻将瘾”惊人,“冲壳子”惊人,这也是中国特色,各自为战的“长城”游戏和议论别人长短的聊天是人们不变的根种,渺小的人物和博大的山川共存,清秀的景致和嘈杂的人声形成反差。
地太广了,人太多了,所以我们有着别人没有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有多少年难以解救的贫瘠。活着的就是幸福的,幸福的就是富有的,富有就是安居乐业。

成都,真正的中国水墨画!能与雄峻的山川并列,跳出画面的只能是大佛,在一片泼墨草书的文化中,人,只是一芥末,常常不如一条渔舟显眼,也许在人们的眼里,自始至终仍在敬畏自然,什么时候人们的能力足以使山河造福人类时,李冰父子的“疏导”就显灵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不再懒惰,我们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那时成都将更加美丽,中国也将更加美丽!

这是蓉城之行留下的美好祝愿!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