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精神园地 作者:呼伦河


1995年才开始接触电脑,是儿子装了一台。当然他是第一使用人,我只是见缝插针,再加上也并没有一心向学的缘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会些简单的文字处理。正式上网就更晚了,是在2000年的8月,原本是为了查一些资料,后来朋友又介绍了几个网站,常去那里看看。
 我想,愿意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不但想多看看,也想和更多的人说说话,交流交流,这是网上人的一种共同的心态。也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愿望,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一些能够聊天的地方,进去就和人聊了起来。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漫无际涯的聊天中,我开始真切地体会到“流浪”的滋味,心中一点一点滋生出一种“寻根”的渴望。不过,也许这种愿望早就存在于我的心里,记得从上网之初,我就不断地在“搜索”栏内打出“知青”或“插队”的字样,只是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
 在我渐渐开始失望的时候,一天,我从“思想的境界”里看到了“华知”的链接。在我更加感谢“思想的境界”的同时,也深怪自己的粗心,“思想的境界”几乎是我一上网就开始去的地方,竟然早没有注意到,而当我终于找 到“华知”时,似乎已是2000年末、2001年初了。
 当时,“华知”主页上方的压题图片似乎是一幅通栏辽阔的地平线,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还有一张张滚动着的知青老照片,这种意境,深深地搅动了埋藏在心底的知青情愫。进到论坛,“华夏知青论坛”几个毛笔字钢劲秀丽,坛面帖子疏朗醒目-----我觉得一下子就找到了归宿。还记得当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就好像饥饿干渴了一冬的小牛犊,突然发现了一块水草丰美的嫩绿的草地,于是尽情地在上面翻着跟头,嬉戏打闹。
 来到华知,看到对于一些原以为早有定论的事物,竟然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十分投入地争论起来。在这种各不相让的争论中我渐渐明白,原来世界是多极、多角、多侧面的,即使是一段共同的经历,由于每人所站角度的不同,那感受与结论也会是完全不同的。这道理虽然以前也常挂在嘴边,但真正体会到,是在华知。想想以前我竟以为事物只存在着我这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实在是太可笑了。
 来到华知,结识了一批很杰出的人,这是我的幸运。好的人品就像好的香水,即使是密封在瓶子里,也仍会溢出丝丝缕缕的香气让人闻到。因此我一心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自然的情形下认识这些人,我把他们的网址告诉他,让他自己去看,我期望着他能与他们在网上结成忘年交,这样,他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更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我的心目中,南加与华知是二位一体的,这也是事实。我喜欢南加,因为那边有许多好文章可看;我感谢南加,因为华知能有今天,是与南加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有句诗说得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来到华知的人,包括各行各业,社会上的各个层面,这些人的职业、身份各不相同,但是,我知道,在上网之初,他们肯定象我一样,无数次地以“知青”、“插队”等字样去搜索,我也知道,当时他们心中,是怀着怎样一种急切的“寻根”的渴望。虽然当“知青”已是二、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可如今,我们这些人仍凭着这一身份寻找到了这里。“知青”这个词所涵盖的一切,已经成了我们这些人精神上的根,成了我们身上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标识。 
 我想,如果把对“精神”这个词的解释放宽泛一些、通俗一些,那么可以说,“华知”就是我们的精神园地。
 在此,我衷心祝“华知”永远兴旺!并对那些为“华知”默默工作、辛勤奉献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1.6.2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