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欧洲游(一):从德国到奥地利·精致小城·威尼斯·罗马 作者:戈弋


 

 

  大巴欧洲游第一日
     ——从亚洲到欧洲,从德国到奥地利

欧洲游自2004年9月开放近两年了,团费由近两万滑落到一万多,于是有了我们夫妻二人的一次出行的机会。

事先我们也听说,跟着旅行团游欧洲很累,又看不到东西,但没办法,一是个人签证较难,费用也高(代办每人1500元),二是我们过去学的是俄语,出门语言不通,成为障碍,还是跟团吧。

在西安出国护照还好办,比办港澳通行证还容易,但要办签证就要复杂得多:要单位出具证明(退休只用复印退休证就行了),这样单位就有连带责任了;要到银行开存款冻结证明(三个月就行了)交给旅行社,每人五万人民币;旅行社为防不测要每人交押金五万(后来经过讨价还价定为两人收五万就行了),防止你滞留国外;旅行社还告诉你因为你的材料原因而被拒签,你要负担一定费用,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

其实,外国人也是想赚中国人的钱的,只要不是有移民倾向,大都会签的,因此老人比青年人好签,夫妻比单身女子好签,一般职员比财会人员好签,有出国记录的比“白本”(第一次出国,护照上无国外签字)好签,欧洲比美国、日本好签,很少听到拒签的,当然这也与旅行社的信誉度有关。

适逢足球世界杯期和暑假来临,签证较多,原定7月26的出团,二十多天一直没消息,我们都以为要黄了,不料7月20日才有电话说签证办妥,于是交团费、购赴北京的车票一阵忙乱,总算25日早晨到了北京。

团队的集合地点是北京机场的出港口,可见旅行社一分钱都不愿一多花,不集结,不接送,在候机厅内简单说几句,就开始忙着换汇(当然比银行高),卖在德国和意大利适用的电源转换插头、加固行李箱的捆扎带,在游客身上争取再多赚一点钱——因为这一群羊马上要交到另一个人手里了。

这时,牧羊人——S导出现了。S导说我是此次欧洲游的全陪,欧洲、北美我带的团上千个,透漏着自信,不动声色的表情却掩盖不住眼镜片下狡黠的目光。S导的普通话说得还可以,像台湾人说国语,在我们回国时见他果然是持的中华民国的护照。

旅行社的人把我们送进海关,就拜拜了,回去数钱去了。

我们乘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2:55由北京飞往慕尼黑的航班,当初选国航的班机,主要是安全,其次是服务,若选其它航空公司可以每人省200元,但有可能在东欧某地停留或转机,有些担心,还是保险一些好。

我们当然只能趁经济舱,好在空位很多,乘客不足七成,许多人可以斜躺着休息。客舱里的大屏幕不时显示飞机目前的高度和地图上的位置。从舷窗在3万米高空看欧亚大陆,也是一种欣赏:广袤的沙漠几乎没有留下人的工程的一点点痕迹,荒凉得让人由不得想起“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弯曲的河流与道路的直线在地面交织,散落着一些城市和村落;在俄罗斯境内可以看到大片的树林,如大地上的一个个墨团……

飞机飞过乌拉尔山脉,就进入欧洲了。明显觉得地绿了,道路多了,居民点也多了。由于由东向西追着太阳飞行,窗外一直很亮,飞行十一小时四十分到慕尼黑(北京时间应是午夜一点了),当地时间是欧洲夏令时17:40,时光也可以倒流。

FIFA的帅哥与前来接迎的德国靓女正是世界杯在德国举行的日子,在机场我们就看到有举着牌子接国际足联官员的漂亮小姐,街上有搭起的广告彩门,我们的行程也早相应有所改变,尽量减少在德国居住的可能(一天都没住),一下飞机乘上大巴就往奥地利的萨尔斯堡飞奔。下榻的旅店连S导也没去过,是他所在的公司在世界杯期间联系的新地,好在大巴上有GPS定位,司机不会迷路的。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要不是S导提醒,几乎感觉不到德国与奥地利的边界。两个小时后,大巴终于拐上一条小路,周围几乎见不到村舍,我不由得有些担心,不知我们会住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车拐进一个小村庄,在村边第一个院落停下,S导说到了。接待我们的是萨尔斯堡一个名叫Eugenbach小村的“个体户”,类似国内的“农家乐”。店主拥有两栋小楼,一新一旧,竟然可以接待四五十人的团队,也不容易。老板年龄不大,四十多岁,一脸的真诚,加上旅店门头插的十几面各国国旗里也有中国国旗,让人挺喜欢这里的。

然而更让人喜欢的是我们所住的地方——那栋新楼二层带阳台的一间小客房。房间不很大,很干净,阳台栏杆上种有花草,站在阳台上,面对满目青翠的田野、起伏的山岗和掩在绿丛中的各色房屋……,瞬时觉得心旷神怡,那波音747的嘈杂、对未来旅途的担忧,全扔到一边了。

趁天还未黑,我们沿着村里的公路转了转,村子不大,一二十户的样子,大多是个人旅店,因为是周末,许多城里人开车来这里住下,村里几乎没有商业点,只是路口有一家咖啡屋。路上见到三三两两的漫步者,和我们一样悠闲,人们来这里就是来消费一种静谧吧。

回到旅店,从前台找来免费的萨尔斯堡的旅游手册、地图,发觉这里的旅游景点非常多,从水上运动场到滑雪胜地,从高尔夫公园到国家公园,自然的、人文的散落在萨尔斯堡州的各处,仅图上标的索道就有十几处,密密麻麻的布在萨尔斯堡州南部的山区。该州推出的旅游套票包括车票和门票,非常有吸引力,优惠的额度很大呢。

在我们住的地方可以看到许多可以住宿的标志。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居民的“无烟经济”支柱。我发现当地几乎没有什么农作物,几乎全种植的是草,且喂养的牛、鹿也不多,人种草,牲畜吃草,人吃牲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链,避免了资源和土地的过度开发,养成了众多的休闲胜地(这不,连中国人都吸引来了),同时又给当地农民带来日益增长的收入。当旅游收入大于农业收入时,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也就萎缩,又促进人回归自然的进程,人的异化在这里得到演示。

旅馆的留言本上,写满了旅客的留言,也有我们同胞的赞美之辞呢。

Eugenbach,一个令人流连的小村庄。

         满目青翠入眼来且住处很多


    更多精彩图片请移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2cbc1f0100p1k9.html

 

  大巴欧洲游第二日
       ——精致小城的全接触

一大早用过早餐后,我们离开旅店向萨尔茨堡奔驰。临开车前,那个一脸忠厚的旅店老板,赶上车要过S导手中的麦克风,“见得门、买的门:……”用英文致了一番欢送辞,赢得满车掌声,连久在江湖的S导,也由衷地说老板非常纯朴,还特地向大家道别。这也可能是由于世界杯缘故,老板初接触中国大陆团吧。在以后的十几天里,再没见到老板送客人的事,待我发觉中国大陆团在欧洲的十大恶俗后,对此也就不奇怪了。

萨尔茨堡在德文里是盐的城,历史上这里有矿盐出产,想必也曾很富裕。今天的萨尔茨堡是个旅游胜地,不大的城市里旅游团队络绎不绝。

下车第一个景点是参观以拍摄过电影《音乐之声》而著名的米拉贝尔花园。花园不大,巴洛克风格的园林以雕塑、喷泉为主,花园的背景故事是吸引游人的亮点,不少人特意到这里举行婚礼,烙上浪漫的印迹。

出了那个花园,过一座桥,就到萨尔茨堡的老城。老城不大,出口不多,S导带大家到那个著名的莫扎特故居前简单讲几句,约定集合时间,就“放羊”了。

在萨尔茨堡我们对欧洲的小城有了一次全接触。沿着小街无目的地走着,浏览街两面的小店,挑感兴趣的进去看一下。时逢周末,市场上的摊贩摆着新鲜的蔬菜、水果、鲜花、奶制品、肉类……,老城不允许开车,市民步行或骑着自行车来选购。在教堂、广场、露天的咖啡座,到处可以看到来自世各地的游客。古典的载客马车停在街边,不见其招揽乘客,比游人还清闲。

悠闲的马车夫莫扎特故居在萨尔茨堡,可以见到许多以莫扎特命名的商品、商店,就像在韶山见到毛氏红烧肉一样,这里也有命名莫扎特的巧克力等。其实莫扎特诞生在这里,好日子却不是在里度过的。我个人认为,萨尔茨堡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有限的,其南部交通发达、旅游设施配套的大面积的山地,可能更吸引人一些。

据说在这里一年举行的音乐、戏剧、展览等文化活动特别多,成为著名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胜地。会展经济也成为当地无烟产业的支柱了吧。

下午几乎全是在大巴上度过,在公路上见到的多是开车外出度假的人们,有的拉着房车,有的车顶上架着山地自行车,几乎见不到大货柜车,据说欧盟规定假日不允许他们工作,也避免假日发生公路交通事故。

当晚休息在离威尼斯不远的一个较现代的酒店,呵呵,已经是意大利的地界了。

        拍个典型的明信片吧


    更多精彩图片请移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2cbc1f0100p4fp.html

 

  大巴欧洲游第三日
    ——浸在水城威尼斯和掠过圣马力诺

清晨乘水上大巴赴威尼斯,一个祖籍是上海的中年妇女作为地陪带我们,作为交换条件之一是我们要去她指定的一家水晶作坊参观购物了。在船上听她如打机枪般地介绍威尼斯,印象深的只有一句话——烂泥巴上筑起的城市。威尼斯古城兴建于452年,当时,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迁往威尼斯湖中的小岛上定居。一千多年间,城市发展成为由一百多个小岛和两千多条水巷组成的水上城市。据说威尼斯的房屋建造事先要打巨大的木桩,穿过烂泥巴到硬土层后再建,房屋的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威尼斯湖严格意义是属泻湖,此类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泻湖。因此威尼斯城应该是四周环海,外海有地峡屏障,受潮汐的影响减弱,其更像在湖中一样。但海水的腐蚀是很严重的,威尼斯人过不多久就要装饰一下房屋,且一般不住底层。

威尼斯市内的交通工具只有依靠船,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且不方便,连警察乘的也是汽艇。市内有一条S形的大运河(Grand Canal)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Gondola)一种轻便的人力小船,如同北京胡同里的三轮。

乘贡多拉漫游在威尼斯的水巷,穿过各式各样的小桥,浏览斑斓多彩的墙壁和门户,没有汽油味和噪声的侵袭,是世界少有的风景。威尼斯的风景胜地是圣马克广场(Piazza San Marco)——威尼斯市中心,最热闹繁华的地方,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广场分别被圣马可教堂、钟楼、新市政厅、克雷尔(Correr)博物馆和总督府环绕,成为欧洲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广场边有几家著名的咖啡馆,我们去的时候有乐队那里演出,据说拜伦、狄更斯都曾经在这里的露天咖啡座品咖啡。广场上纷飞的鸽子是广场的另一特色。

海上看“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圣马克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建于公元九世纪,为纪念圣徒圣马克而建,融合了拜占庭、哥特、伊斯兰和文艺复兴等各种建筑风格。教堂装饰极尽奢华。

圣马克大教堂广场上纷飞的鸽子威尼斯的桥有350座之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叹息桥。它是连接总督府和监狱的一座封闭式的巴洛克风格的桥。据说犯人从总督府被判刑后就从这里走向监狱,如被投进地狱——那不如叫奈何桥更好些,我推荐把这里定位为大陆官员反腐倡廉的教育基地。哈哈。

最有名的莫过于叹息桥,右面的墙上要钉“教育基地”的牌子呢威尼斯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其中的艺术珍品此次无暇观看,实为遗憾。

是日下午驱车赶往圣马力诺——说是国家不如说是一座古堡,那里门口的女警察很漂亮呢。驱车三百多公里,时间匆匆看不多长时间,又是抱憾而离。


    斑斓多彩的水巷

    更多精彩图片请移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2cbc1f0100p4fz.html

 

  大巴欧洲游第四日
    ——永恒的都城和顶级的庙

亚平宁风光前一天晚上,住在一个叫蒙特肯蒂尼的意大利中部城市。第二天,奔向被称为“永恒的都城”的罗马。

意大利国土的90%是山地,亚平宁山脉贯穿国土中央。在山地和海岸线之间是带状的亚平宁平原,车上我们能见到大片的葡萄园和草场。由于车往南奔,温度比德、奥高了许多。

S导在车上提醒大家,在意大利旅游一是要小心自己的东西;二是这里的自来水水质不很好,建议大家不要直接饮用,使人对意大利的好感大大降低。

然而,罗马毕竟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大的都市,且是一个文明史很长的古都,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

在罗马看的第一个景点是梵蒂冈——这个城中之国,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有如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幼时就有深刻印象,记得那时称梵蒂冈教皇国,现在的名称为梵蒂冈城国。

在梵蒂冈有罗马最大的广场——圣彼得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得名。广场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恢宏雄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广场梵蒂冈的卫队来自瑞士,打扮有些像扑克牌上的马戏丑角圣彼得教堂是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506年,1626年最后完成,历时120载。教堂能容5万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与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们的共同杰作。

进入教堂要通过安检和“风纪”检查,女士穿着不能露出胳膊、后背,也不能穿短裙。我亲眼见一穿着华贵、稍有暴露的女士被请出参观者的队列,任她如何解释,“纠察”不为所动。

进入大教堂,我深感西方的各种艺术是如何体现在宗教艺术之中的。从廊柱到雕塑,从地板到天花板,令人目不暇接,也不敢大声喧哗。人对神的敬畏,最终还是还是来自人的创造。

教堂内的光线较弱,数码相机拍摄时噪点太多,我们索性停止拍摄,用目光吞噬着大师们的留下的人间瑰宝。

令人惊叹的拱顶我知道更多的瑰宝在梵蒂冈博物馆内所展示,展示长度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大最辉煌的壁画博物馆之一。虽然门票价格仅12欧元,但导游是不会放我们去的,因为没有时间。

圣彼得教堂源于纪念耶稣12门徒中的大弟子圣彼得。公元64年10月13日,他被暴君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在他殉道处建立了讲台,4世纪在此建起教堂,16世纪改建为大教堂并命名为圣彼得教堂。

大厅中央有一座金色华盖,高29米,由4根螺旋形描金铜柱支撑。华盖之内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鸽,光芒四射,耀人眼目。华盖之下即是圣彼得的陵墓,以及设在陵墓上的一个祭坛。

在罗马其他的景点也同样是不买门票的:斗兽场外景(进去也没时间),忠烈祠(又称祖国祭坛,类似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加纪念堂)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在罗马我们可以感到一个古老大国都市对历史的漠视,就像我们西安人一样,挖地挖出一块唐砖随手就扔在一边,在罗马随处可以看到一些古老遗迹,湮没在现代建筑群里,连中国常见的文物保护碑都没一个。


     忠烈祠

君士坦丁凯旋门


    更多精彩图片请移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2cbc1f0100p4gl.html

 

  戈弋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6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