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粑 作者:奔旎


 

 

  清明粑


    清明节到了,兄弟姐妹一起去为父母祭扫陵墓。野外踏青,不经意间发现清明蒿已长出来了,于是想起了清明粑。

幼年时在重庆老家,每年清明节,大嬢都会为我们做清明粑。她带着我和妹妹去野外采来清明蒿后,就开始动手做了。她先在糯米中掺上一些饭米,再磨成米粉,说用这种米粉做出的粑粑叫“二米粑”。问她为什么要加饭米,她说全是糯米太软,做出的粑粑不成型,还会漏心子。接着,她把择洗干净的清明蒿放在开水锅里泹一下,捞出来挤干水后切细。泹过清明蒿的深绿色的水用来和米粉,大嬢说可以增加香味。把清明蒿和米粉揉在一起,黄绿色的底子上有星星点点的深绿色,很好看。最后是包心子(馅儿)。心子有甜、咸两种,甜的是红糖,咸的是腊肉颗颗(丁)。把包好心子的粑粑蒸熟端上桌一尝,真是又甜又香呀!
少年时在成都,清明节仍然要做清明粑,是爸爸、妈妈领着我们五个孩子一起做。星期六晚上,我和大妹妹协助爸爸推好米粉。星期天吃过早饭,爸爸就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去采清明蒿,妈妈留在家里煮腊肉、切红糖,准备心子。从学校后门出去就是山野,到处生长着又嫩又绿的清明蒿。爸爸教会了我们区别清明蒿和另一种与之相似的野草后,就让我们自由采摘。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清新的空气,自由的天地,这一切都使我们感到轻松愉悦。我们一边采摘,一边嬉戏,快乐无比。将清明蒿采回家,在妈妈的指导下择洗干净,后面的事就由爸爸、妈妈来做了。包心子时,又是全家齐上阵,包出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粑粑。清明粑蒸熟后端上桌,大家都急忙挑自己包的吃。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清明粑,感觉格外香甜。

十八岁刚进入青年时期,我就带着妹妹下乡当了知青。清明时节,见油菜地里的清明蒿长得又大又嫩,收工时忍不住在地边采了一大把,和妹妹一起学着做清明粑。粑粑做得很成功,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但吃着、吃着,就想起了以前和爸妈、弟妹在一起做清明粑的幸福日子,不禁心酸起来。从此以后,不再做清明粑。

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三口之家,清明时和丈夫带着女儿采清明蒿做清明粑。因推米粉不方便,图省事,便去商场买来现成的汤圆粉子。对心子也做了“改良”:用买来的汤圆心子做甜味馅儿,炒了芽菜肉末做咸味馅儿。由于是纯糯米粉,只好尽量揉得干一些,以免“露馅儿”。蒸好后都说好吃,带给爸爸、妈妈尝尝,他们也夸我做得好。我虽已是中年人,听了爸妈的夸奖,仍像幼时一样高兴。

如今已进入老年的我,仍忘不了清明粑。今天,带着小狗“乖乖”去采了清明蒿,明天就做清明粑,做红糖馅儿和腊肉馅儿的——想念童年时的味道了。

 

  奔旎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2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