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房艳遇(下) 作者:朱蕴忠


 

 

  牛房艳遇(下)


三,牛房花烛


    她个子高挑,身材苗条。秀发乌黑,杨柳眉毛。五官端正,樱桃小口。自幼勤奋,天生神力。十四岁把河工挑,挑担走路轻飘飘。不用秋波不用笑,见面将我魂勾掉------家里数她顶梁柱,会计说她摇钱树,干活从来不服输。外号人称"三大员":面孔长得像演员,身体就像运动员,收入赶上飞行员------她渴望知识,慧眼识人。心灵手巧,勤劳朴实。循规蹈矩,老实本分。自幼生在苏北农村,接受三从四德教育,讲究仁义礼智信。相信自己的目光,不顾世俗的偏见,嫁给反革命,就跟反革命走。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忠贞不渝,结果嫁对了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上了城,出了国,登了报。六次搬家,住进新房。儿女双全,光荣退休。少年夫妻老来伴,尽享人间荣华富贵,天伦之乐------


1,月下邂逅

我被押到盐城体育场万人大会上,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之后,先是在试验站五队三组接受监督劳动改造。我刚开始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的时候,站里也经常开大会、小会、田头批判会,对我批啊斗的。并且,开展大批判,小评论等活动,热闹过一阵子。喊口号的哑了喉咙,动笔杆子的酸了膀子。也有人趁机落井下石,熬夜熬红了眼睛,斗啊批的,忙得不亦乐乎。用掉了几拖拉机的纸张,花费了大量人工。结果,我还是我,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照样吃饭、睡觉、练气功,甚至写起书来,人也心宽体胖,身体越来越强壮。于是,有人就说:"朱蕴忠原来病病萎萎的,戴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监督劳动改造之后,反而病也没了,身体也强壮了。那些大干部,吃的好,玩的好,不是高血压,就是心脏病。这人呐,也就是贱骨头------"也有一些本来想"立新功"的人,忙得半死,结果吃力不讨好,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弄巧成拙,恼人不觉。遇到我时,看到我那火辣辣的眼神,感到自讨没趣,也就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朱蕴忠这个家伙,人无廉耻,王法难治,拿他没有办法,不如歇歇算了,省得空劳神。"还有一些高喊"阶级斗争,一抓就领"的领导干部,弄得试验站年年大亏本,自己也卷进了政治运动,脱不了身,无法收拾试验站这个烂摊子,到后来十分后悔地说:"本想把朱蕴忠打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就以为胜利了。哪知道这只脚始终不能离开,一离开,他就要反扑!这可怎么办?------"看来,人只要不被自己打倒,别人是打不倒你的。于是,也就没有哪个傻子再来打倒你了。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监督劳动改造期间,我每天做着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刚刚开始时,由于身单力薄,加上在学习班里受尽折磨,落得浑身是病,很不适应。劳动时,常常要咬紧牙关,拼着老命,才能完成任务。干着干着,就越干越凶起来。原来到河里舀水,都是一舀子一舀子地将河水舀到水桶里。后来,干脆双手拿着两只空水桶,赤脚跑到河里,一舀就将两桶水拎上岸来了。生产队里的加班加点,几乎每次都有我参加。特别是到了收获季节,田里看护庄稼的任务,也就落到了我的身上。

有一次,生产队里收获玉米。玉米棒头扳下来后,堆在田里,来不及往站里运。队长就安排我去看夜值班。我早早吃过晚饭,急急忙忙向田里走去。来到三排玉米地田头,看到田里有好几个人正在拾玉米。

我正想叫喊,仔细一看,原来是五队老职工家的几个孩子,每个人都鼓鼓囊囊地背着一包玉米。我只好忍住性子,由他们去拾吧,反正田里面玉米多的是。如果抓了这些人,就会得罪了他们的父母,那个日子就不好过了,肯定是会得到报复的。于是,我就睁一眼,闭一眼,只当没有看见一样。

那几个孩子看到田头来了人,顿时吓得惊慌失措四散逃窜。当他们看清楚是我在田头时,便一个个壮了胆。因为我是现行反革命分子,是根本不用怕的。因此,就大摇大摆地向我走来。

来到面前,老李家的大儿子,笑着说:"朱叔叔,我们的玉米是拾的。"我顺水推舟说道:"你们要拾就拾好了,烂在田里多么可惜。"老沈家的儿子最机灵,凑上来说:"我刚才看到田北头有个农村里的人在偷玉米,你快去看看。"我信以为真,朝着小沈指的方向,向田北头跑去。

跑到田北头的二排大路,天色已晚,果然看到田头真的有个人影。

我奔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放鸭子的老邓。只见老邓手里拿着放鸭子用的小锹,正在赶着鸭子回家。

老邓经常来放鸭子,我是熟悉的,他是个老实人,是不会偷东西的。

我上前问道:"老邓啊,你有没有看到有人偷玉米?"老邓说:"我一直在这里老久晚,不曾看到哪个来偷玉米啊!"这时,我方才知道,中了小沈的调虎离山之计。

我与老邓闲聊了一阵子,正想回头去三排田头,突然,我看到不远处的田埂上,有个人正挑着一担东西,大步流星地向农村方向走去。

莫非挑的是一担玉米?我当机立断,撒腿追了过去。

我一边奔跑,一边嚷嚷道:"站住!站住!干什么的!"那人既不答话,也不停步,只管挑着担子向北面农村方向走去。

我来火了,一边奔跑,一边粗俗地骂道:"妈的!站住!"直扑过去。追到跟前,我正要动手拉扯,突然,那人将沉重的担子往地上一扔,掷地有声,转过身来怒吼道:"你想干什么?"我吃了一惊,愣在那里。原来,暮色之中,我追赶的竟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扔在地上的分明是一担猪菜!

"好!好!有种!有种!竟敢对我怒吼!佩服!佩服!"我心里想道。一般来说,像这么大的小姑娘,见到我那架势,哭鼻子还来不及呢!这姑娘简直与我年轻时的个性一模一样:天不怕,地不怕,砍了头,碗大疤,敢把皇帝拉下马!见了气势汹汹的陌生人,居然一身是胆,我开始打量起这位姑娘来。但见她:个子高挑,身材苗条,秀发乌黑,五官端正,杨柳眉毛,樱桃小口,双目圆瞪,满腔怒火地在质问我。那架势,就像电影里的白毛女,在奶奶庙里见到了黄世仁一样。只是看来看去,感觉到她比白毛女漂亮多了。白毛女白发苍苍,显得有些不顺眼的感觉,与她那一头秀发相比,就差得远了。再仔细看看,好像曾似相识,想来想去,突然脑子急转弯,想起来了,她就像黄梅戏天仙配中,扮演七仙女的严凤英!那身材,那脸蛋,真的就跟严凤英长得一模一样!上山下乡来到苏北九年了,第一次遇到这么漂亮的姑娘,惊得我六神无主,心慌意乱。再想想,除了天仙配之外,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是个现行反革命分子,是个牛鬼蛇神,也就是牛郎了。今天,我这个牛郎,要与她这个七仙女,来一出新淮戏天仙配!只是可惜没有土地公公来做媒------我这个人历来好幻想,正当我想入非非,自作多情之时,她挑起担子,就要走路。

这么漂亮的姑娘,让她走了,岂不可惜?我厚着脸皮,跑到田埂上面,张开双手,拦住了她的去路。

她放下担子,急得直跺脚。

这时,放鸭子的老邓赶过来解围说:"她是来挑猪菜的,父亲病死了,妈妈腿子又不好,两个姐姐出了门,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全靠她干活,你就放她回去吧。"她听老邓这么一说,想起了死去的父亲,竟然伤心落泪,哭了起来。

常言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见到这么漂亮的姑娘落泪,我顿时丧魂失魄,从一见钟情,继而变得对她同情起来。心想:我与她,都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这样美丽的姑娘,在农村里受苦受累,真是于心不忍。因此,我要怜香惜玉,千方百计,改变她的命运,想尽办法与她结为夫妻,让她婚迁到试验站来定工,与我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于是,我毕恭毕敬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默默无声,并不回答。只是见我态度变得和善起来,便不再哭泣,用衣袖擦干了眼泪。

我又问老邓:"她叫什么名字?"老邓答道:"我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叫王小三,家住涵洞五队,二姐就嫁在我们指南五队。"老邓的回答,使我感到很失望。但是,我也感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头,哪有看中人家,就拦住了路,不给人家走的道理?于是,我无可奈何地对她说:"天不早了,你赶快回去吧!"她一声不响,挑起担子,顺着田埂,大步流星地向北面农村走去。

我急于了解她的情况,就问老邓:"你怎么知道,她叫王小三的?"老邓说:"去年,我到涵洞五队去放鸭子,见她挑了一担粮食过一座小木桥,那桥板吱呀直响,吓得我不轻。后面来了个骑车的妇女,我问道:'刚才那位挑担的姑娘是哪家的?'那妇女说:'她是我们涵洞五队王大妈家的三姑娘,大家叫她王小三子,干活可凶呐!十四岁就上大河工挑泥了。刚才挑的,是队房里分的粮食。十七岁的丫头,270斤粮食,一肩就挑走了,你说厉害不厉害------'后来,才知道她有个姐姐嫁在我们指南五队------"听老邓这么一说,我越发对这位姑娘情有独钟,百般爱慕起来。

我想,她不仅是外貌生得美丽,而且那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那十四岁就上大河工挑泥,十七岁就能一肩就挑走270斤粮食的神力,更是不可多得!刚才这位姑娘,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奇人!

根据老邓说的话,我推算了一下,得知她正好是十八岁。十八岁的姑娘一朵花!能够讨一个比我小八岁的姑娘做老婆,一定是情趣无限的。如果我和这位姑娘结了婚,凭我的智慧,凭她的勤劳,优势互补,同心协力,即使在苏北农村种田,也是能够"家前荚子屋后瓜,小日子胜似一枝花",生活一定会过得十分幸福美满的。真是苍天怜我,让我在朦朦月色之中,邂逅到了这样的美人。因此,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找到她!与她喜结良缘,同床共枕!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痴呆呆地站立在田埂上,就像掉了魂一般。

真个是:

个子高挑人苗条,杨柳眉毛水蛇腰。

秀发乌黑到辫梢,五官端正嘴巴小。

十四岁把河工挑,挑担走路轻飘飘。

不用秋波不用笑,见面将我魂勾掉。

我心中念念不忘这位美丽的苏北农村姑娘,只是自己当时正在监督劳动改造,是没有行动自由的,更不用说跑到农村去谈情说爱了。因此,尽管心里常常想去涵洞五队找她,也是不好擅自离开试验站外出的。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队长的老婆得了病,医务室开了一剂中药,其中缺少了一味叫地肤子的中草药。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积极主动地跑到队长家,对陈队长说:"周围几家卫生所我都熟悉,你借个自行车给我出去找找,肯定能够找到地肤子这个中草药的。"队长一听,十分高兴,立即借给我一辆自行车,让我出去找地肤子这个中草药。

我骑了自行车直奔涵洞大队卫生所,果然找到了地肤子这个中草药。

之后,我向涵洞大队卫生所的赤脚医生,打听起"王小三"这个人来。

也许是我说话带有无锡口音,"王"、"黄"不分,因此,涵洞大队卫生所的人,都说:"不知道。"我并不甘心,又骑了自行车,顺着大路,挨家挨户寻找,逢人便询问。结果,直到天晚,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只好万般无奈地回到试验站。

这命运啊!真是捉弄人。要是那天找到了"王小三"这位美丽的姑娘,也就不会发生与雪梅牛房艳情,与娇妹牛房试婚,这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了。

1974年1月15日,我摘掉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后,先是将《黄鼬(黄鼠狼)的狩猎》书稿寄了出去。接着,我又风尘仆仆地跑到涵洞五队去找"王小三"这位姑娘。可惜,我去涵洞五队转了几趟,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有能够打听到她的下落。原来,她家住在一条小河的北面,交通闭塞,隔河千里远,难怪找不到!

到一个陌生地方,去找一位不知姓名的姑娘,加上语音又不相同,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结果,筋疲力尽跑不得,归来只好自叹息。

之后,我在回家探亲的路上,遇到了娇妹,从茶场初夜到牛房试婚,直至分道扬镳,弄得我神魂颠倒,悲痛欲绝。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我高不攀,低不就,先后谈了十来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能够与我有婚姻的缘份。可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现行反革命分子要想找个老婆,是何等的艰难!如果那些女人,能够知道:我后来平反、回城、出国------那么,也就轮不到与秀兰牛房花烛了。

果真是:无巧不成书,婚姻靠缘分!就在1977年秋天,试验站一队老汪将嫡亲侄女介绍给我做老婆的时候,我碰巧遇到了秀兰的二姐夫严志成。通过与严志成的交谈,打听到了秀兰的下落后。于是,我使出浑身解数,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终于牛房花烛,喜结良缘,最终与自己月下邂逅的心上人,同床共枕,结为夫妻。


2,好事多磨

自从月下邂逅苏北姑娘王小三后,我多次跑到涵洞五队去寻找、打听,结果,都没有找到她的下落。后来,在栽培中草药时,通过治疗毒蛇咬伤,与雪梅发生了牛房艳情的故事。在回苏南探亲时,途中遇到了娇妹,发生了茶场初夜、牛房试婚的故事。娇妹挥泪而去之后,媒人接踵而来。先后谈了兰英、玉华、秀娥------若干个女子,都是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没有缘份,擦肩而过,成为陌路之人。果真是婚姻大事,命中注定,勉强不得。

1977年秋的一天中午,一队老汪突然跑到副业队牛房找我,说是要将自家嫡亲侄女介绍给我做老婆。并且,带来了那个姑娘的半身照片。

我一看那姑娘的照片,心里就产生一种十分温馨和谐的感觉。

那照片上的美人,简直就像在画报上看到的韩国姑娘一模一样,十分可爱,讨人喜欢。

没有见到人,光看那照片上的人模样,就一下子勾走了我三分魂。

真个是:

一双眼睛特别神,一看勾走三分魂。

笑容满面酒窝深,给人感觉好温馨。

老家虽然在农村,长相却似韩国人。

风情万种少女春,嫡叔做媒跑上门。

于是,我对老汪说:"能不能将照片留下,让我考虑一下再说?"老汪十分自信地说:"行呐,我侄女在一队做过临工,你可到一队去访访再说。"说罢,就头昂昂地离开了牛房,回一队去了。

第二天中午,我早早吃过中饭,兴匆匆地跑到一队,向几个知青打听老汪家侄女的情况。

几个知青都异口同声地说:"那姑娘的确不错。能谈!能谈!"一位姓许的无锡知青,是一队的组长,老汪家侄女,当时就在他小组做临时工。这位知青对我历来就关心爱护,记得刚刚下放到苏北的时候,有些知青见我人小,晚上就拿我开心,几个人掯住我,扒我的裤子,看看下面有没有长毛。老许就站起来指责他们:"你们不要欺负小孩子!"说得那几个知青,十分不好意思,罢了手。

这次,老许十分诚恳地对我说:"那姑娘不仅人品出众,长得漂亮,而且做工勤快,唱的歌还呱呱叫,真的不错,能谈!能谈!"我知道,老许和那几个知青说的都是真话,是不会让我吃亏的。因此,当天中午,我就在一队对老汪说:"同意谈。" 老汪向我要了一张照片,寄给了他家侄女。

我年轻时,长得就帅,那照片,拍得比我人更英俊潇洒,有风度。

果然,老汪家侄女一看到我的照片,就回信同意谈。

一天中午,老汪又来到牛房,对我说:"我家侄女也同意谈这门亲事。"我问:"她在淮阴,我在试验站,怎么个谈法?"老汪早有准备,说道:"国庆节放假三天,你帮她买几件衣料,我陪你一起去淮阴棉花庄把亲订了,然后带我侄女到试验站来拾棉花。春节你带她到无锡旅行结婚,怎么样?"听老汪这么一说,我喜忧各半,喜的是,总算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姑娘;忧的是,当时我每月只拿21元工资,平时省吃俭用,加上冬季捕捉黄鼠狼,加起来总共只有七十多元人民币的积蓄。这又要买衣料,又要去淮阴订亲做事情,哪有这么多钞票?于是,我忧心忡忡地问老汪:"去淮阴订亲做事情,包括来回路费、盘缠、办饭费用,一共需要多少钱?"老汪说:"办两桌饭,一桌饭包括烟酒统统在内,有十块钱就行了。加上来回路费、盘缠,有四十元人民币就足够了。"听老汪这么一说,我算了一笔账,去淮阴订亲做事情,只要四十元人民币。其余三十元人民币,买几件衣料也就足够了。因此,我同意了老汪的安排,说道:"行呐,就这么办。" 之后,我上街买了两套时髦的衣料,准备了一些小礼品,只盼国庆节一到,就跟老汪一起去淮阴棉花庄订亲做事情。

谁知,应上了一句老话,叫做:"有福害腿,没福害嘴。"那个姑娘真的没福。好容易等到国庆节,老汪却来对我说:"这几天嘴上害了个疔,淮阴去不成了,回头再说吧。"按照当时农村里的风俗,婚姻大事,做事情择好日子,是不能随意改变的。生疮害疔不是什么大病,再说老汪的婆娘也能去,或者他家侄女也能来试验站。我隐隐约约感到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或许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我心乱如麻,恰似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浑身冰冷,十分扫兴,没话可说。

就在这时,老汪又对我说:"春节回无锡旅行结婚之前,你要帮她买好大衣、棉袄、棉裤,准备好彩礼------"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压力。我想,如果去了淮阴,用光了所有积蓄,这旅行结婚、大衣、棉袄、棉裤、彩礼,又能到哪里去弄钱?结果,仅仅是生疮害疔、旅行结婚、大衣、棉袄、棉裤、彩礼,这些平庸小事,就断送了他家侄女和我的婚姻大事。可悲啊!实在是可悲!

老汪离开牛房的第二天上午,我在北边一栋猪圈干活,正当我在心烦意乱,感到苦恼的时候,突然看到南边一栋猪圈门前,有个陌生人正在伸头探脑地朝猪圈里张望。

我放下手里的扫帚,警惕地跑到南边一栋猪圈门前,过去看个究竟。

来到跟前,没等我开口,就听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这些小猪养得多么好玩啊!一头老母猪居然生了20只小猪!"我朝猪圈里望去,只见20只小猪,正在围着一头老母猪吃奶。

那人笑着问我道:"我们家里,老母猪养不起来。这里,老母猪怎么会养得这么好的?"我随口答道:"首先要挑选好母猪。母猪的奶头要多,不能少于20个奶头。这样,生下来的小猪都能吃到奶头。并且,母猪的腰背要平直,不能向下弯曲,如果母猪的腰背向下弯曲,奶头拖在地上,小猪吃奶后,容易拉肚子。母猪的嘴巴要寛,吃的要多,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奶水------"那人听我说的有道理,就又问道:"那么,怎样才能让母猪多产仔呢?"我说:"我养的母猪,都是两年产五窝小猪仔。首先是要把握好母猪的发情、配种时间,然后把母猪的预产期写在猪圈的墙壁上。产仔时,人要在场接生。特别是冬天,要在猪圈里烤火升温,防止仔猪冻死,保证产下了的小猪,每头都成活。母猪的预产期是,从配种那天起算,共计114天,即三个月、三个星期、零三天。"那人见我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便吃惊地问我:"看样子,你不是我们本地人吧?"我说:"我是从无锡市下放到试验站的知青。"那人说:"怪不得!原来是个下放知青!有知识就是不一样!"说了一阵子,还不知道那人的来历,于是,我问道:"你是哪个生产队的?到这里来干什么?"那人答道:"我是指南五队的,来看看你们养的母猪,想学学经验。"听说他是指南五队的,我便急忙问道:"听说涵洞五队王小三的二姐就嫁在你们指南五队,你可认识?"他随口答道:"她是我的婆娘,你问这个干什么?"听罢此言,我心中一阵狂喜,连忙追问道:"王小三结婚了吗?"他被我问得莫名其妙,皱着眉头,结结巴巴地说:"小三子还小呐,虚年才21岁,还不曾找婆家呐。"听到这里,我更是兴奋不已,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便开口直截了当地说道:"既然如此,我想讨她做老婆,请你帮我做个媒,怎么样?""啊--!"听我说出这句话来,他惊得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呆呆的站立在那里,嘴里"这------这------这------"不知所云,一切来得如此突然,让他毫无思想准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他感到似信非信,仿佛云里雾里,就认认真真地打量起我来,见我说话真诚,落落大方,便自惭形秽地说:"她可没文化啊。"我说:"没文化我可以教她,农村体力劳动也用不着什么文化,只要肯吃苦,能做工就行。"听罢此言,他严肃认真地说:"做工她可凶呐!连我们农村大男工,都不一定是她的对手。就是不知她肯不肯谈。"我说:"不管她肯不肯谈,你先回去商量一下,能不能安排小三子到你家与我见个面?"他略微思考一下,对我点点头,连声说:"行呐!行呐!"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指南五队哪里?"他说:"我叫严志成,家住指南五队队房西边第二家。"说罢,严志成就匆匆忙忙骑了自行车回去了。

几天之后,严志成兴冲冲地骑车来到副业队养猪场,他满脸堆笑地对我说:"今天中午,请你到我家吃饭,小三子也去。"我真是高兴极了,满口答应:"好好好!"严志成急着要回去忙中饭,匆匆与我告辞,先回家去了。

我换了件白衬衫,借了一辆自行车,顺便到供应站买了一包好香烟,放在身上口袋里。虽然我平时不抽烟,但是烟酒不分家,发发香烟,拉拉感情,这点常识还是懂的。

一路上,我人逢喜事精神爽,不到半个小时,就骑车到了严志成的家。

严志成的家,就在队房西边的大路边上,三间堂屋,猪圈茅坑,厨房大门朝东,全部是砖墙瓦盖,一看就知道是勤劳致富的人家。

小三子还没有来,她的妈妈和二姐,早在堂屋里等候着我的到来。

严志成迎上前来,招呼我进了堂屋,向我介绍了她的妈妈和二姐。

我开口就毕恭毕敬地叫了声:"妈妈"、"二姐",然后掏出香烟散发,请她们抽烟。

她的妈妈和二姐,并排坐在一条长凳上,见我一进门就亲切地称呼她们,先是一愣,惊慌地打量我片刻,接着就接过香烟,眉开眼笑起来。看得出来,她的妈妈和二姐,一见面就对我十分满意。于是,二姐欢欢喜喜地跑到厨房,帮严志成烧中饭去了。

她的妈妈点燃香烟,吸了一口,问我道:"听说你见过我家小三子?"我肯定地回答:"嗯!我见过她的。她挺能干的。"就在这时,门前大路上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姑娘,不等她们进屋,她的妈妈就问道:"你说你见过我家小三子,你倒是说说,是哪一个?"我随口答道:"是有着辫子的那一位。""噢--!"她的妈妈终于相信,我的确是认识她家三姑娘的。

小三子进屋一见到我,脸上马上泛起阵阵红晕,两颊顿时出现酒窝,赶紧害羞地转过身去,躲到了她妈妈的身后。

从她两颊出现的酒窝,我推断她心里在欢笑,说明一眼就看中我了。

我抑制住满心喜欢,脸上带着笑容,漫不经心地打量起她来。

今天,她穿了一身新衣服,两条辫子梳得雪滑。真是三年不见面,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越发变得楚楚动人,已经变成一个标标准准的大姑娘了。不仅是那漂亮的脸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那一身得体的新衣服,将隆起的胸部,紧缩的柳腰,勾勒得呼之欲出,令人百看不厌,想入非非------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越看她越美,越看她越喜欢,两眼一直盯在她身上,目光舍不得离开她那美丽俊俏的脸蛋和勾人魂魄的身材。

小三子被我看得不好意思,红着脸对另外一个姑娘说:"我们去厨房帮助吧。"说罢,就离开堂屋与那个姑娘一起到厨房去了。

从她出了门,一路欢欢喜喜到厨房去的步伐上,我初步推断,她是同意跟我谈了。但是,再一想,我又感觉到离同意谈还相去太远,八字还没一撇呢!不能高兴得太早,要想方设法把握好这个机遇。想来想去,只有暗中请严志成帮忙。好在带了一包香烟,我绕住严志成,左一支香烟,右一支香烟,发个不停。在没有人的时候,干脆低声对他说:"二姐夫,我不懂你们这里的风俗,无论如何请您多帮帮忙!"严志成在副业队养猪场就对我有好感,见我那么真心诚意,也就诚心诚意地帮我的忙,人前背后处处在帮着我。在严志成的热心帮助下,阴历十月初六,我到王家订了亲。按照当地的农村风俗,小三子也就是我的人了,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到她家去走动走动了。

我来到她家,看到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困苦时,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她家。

开始时,我经常带些猪肉去,发现猪肉数量太少,不够几个人吃的,就改为带大猪头给她家。因为,当时我在副业队,经常叫我杀猪。杀好猪拎个猪头走,就算是杀猪的报酬。

后来,我认识了子午河对面生产建设兵团的常州女知青小虞。

小虞在兵团供应站工作,经常一个人到牛房来玩,说是十分崇拜我。

我就请小虞利用职务之便,帮我购买一些火油、火柴、白糖,这些农村里买不到的生活用品。然后,星期天我再送到她家去。

看到她家在我的帮助下,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原来乌烟瘴气的油盏头灯,变成了清洁明亮的玻璃罩子灯,我的心里热乎乎的,特别好受。为自己心爱的人付出,心里产生的竟是一种快乐的感觉。

我想,既然小三子与我订了婚,是我的人了,也就可以与她亲热亲热了。不要说一路来、一路去,钻草窠什么的了,最起码讲讲话,总是可以的吧?谁知,我每次与她讲话,她都是不理不睬,甚至一走了之。

我跟到厨房,她就到堂屋。我到堂屋,她就到厨房。两个人就像表演"二人转"似的,她总是躲得我远远的。

有一次,我见周围无人,就在厨房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

她向左,我就挡住左边;她向右,我就挡住右边,看她怎么办。

她气得脸红耳赤,翻脸骂道:"脸皮真厚!"我只好忍着性子,陪着笑,让她走路。我挖空心思,想方设法,与她接近,盼望培养起一点点感情,但是,每次交往,都是以失败告终。

我脸上微笑,心里却感到十分苦恼。没想到苏北农村姑娘这么古板,这么不起念、不动心。简直与苏南采茶姑娘娇妹截然相反,两个极端,令人百般不可思议。

星期天,我跑到二队胡相荣家,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胡相荣十分惊讶地说:"我看呐,她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我说:"神经是没有毛病的,她第一次见到我时,只是用眼睛关了我一眼。常言道:尖子关一眼,痴子看到晚。她姐姐也说她心灵手巧。见了生产队里的其他妇女,她也开口张大妈、李大婶的,蛮客气的。"胡相荣不可思议地说:"那就奇怪了,跟你说说话,总是可以的吧?怎么会这样呢?我说你也不好,当初不该把娇妹放跑了,真是可惜!"我说:"婚姻是要自愿的,捉住喜鹊在树上做窠,是不行的。强扭的瓜不甜,勉强留下来,也是没有意思的,只好由她去了。"胡相荣无可奈何地说:"哎--!连你都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说:"要么,只有催她早些结婚,以免夜长梦多。"胡相荣说:"看来只有这个办法了。哎--!"说罢,他便叹息起来。

第二天,在北面养猪场,我又与老王诉说了自己的烦恼。老王说:"小朱啊!苏北农村姑娘生来就古板。我跟她家还有点沾亲带故呢!你只管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星期天我到涵洞五队去跑一趟,找她的四舅舅和妈妈,帮了做做工作。"星期天,老王果真帮我到涵洞五队去做工作了。

回来后,老王胸有成竹地对我说:"小朱啊!你就放心好了!她妈妈对你评价很高,说你一个苏南知青在苏北农村,起早带晚很勤劳,真的不容易。还说你的耳朵特别大,将来一定有福气。她的四舅舅说:'订了婚就是人家的人了。人要讲仁义礼智信,不肯跟小朱的话,打死了,烧成灰,也要把人家!人不能光看眼面前,自古以来,哪个英雄好汉年轻时不遭受磨难啊?我看过相了,小朱不是个凡主子,不是个窝囊虫,将来必定有出息!'------"听了老王的一番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家不但没有因为我戴过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而歧视我、抛弃我,反而表示出极大的同情,甚至替我忿忿不平。特别是她的妈妈和四舅舅。

一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一个是英雄惜英雄,深明大义。

通过这件事情,我的思想认识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我总是认为,像包办婚姻这样的事情,是封建、愚昧、落后的表现,因此,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后来才认识到,哪个父母长辈不希望自家儿女生活得幸福美满?只是做父母长辈的,经历的事情多些,对社会的认识深些,看问题的方法成熟些而已。由此看来,儿女婚姻大事,听听父母长辈的话,是不会吃亏的。

既然是包办婚姻,也就由不得她自己作主了。我改变了进攻策略,加紧了与她的妈妈、舅舅、姐姐、姐夫的交流和沟通。密切了与他们的礼尚往来,获得了所有人对我的好感。

春节来临之前,我提出了要结婚带人。尽管她出门后,王家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一个整劳力,但是,王家仍然一口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感到十分高兴和幸运,没想到在第一次月下邂逅后,经过三年时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又能与她喜相逢。并且,经过四个月的艰辛和努力,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喜结良缘。

真个是:

初次邂逅月正圆,好事多磨结良缘。

我耕田来你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牛房虽破能避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一出淮戏天仙配,千古绝唱到永远。


3,牛房花烛

正月初六,带新娘子。结婚的日子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筹备彩礼。虽说王家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我准备红棉袄、绿棉裤、随身衣服、尼龙袜子之类的服装和办饭用的小零钱。筹备这些东西,对于现在来说,我一个月的工资都用不了。但是,那时候我每月只拿21元工资,还要除去吃饭开支,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要苦到一百多元钞票,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好在我博技在身,冬季练就了一手捕捉黄鼠狼的本领。我将原来捕捉黄鼠狼用的竹夹,进行了改进,用八号铅丝代替了原先最笨重的槽框片,使竹夹变得短小轻巧,便于携带。我一个人不费劲,就能轻松携带二十把竹夹,进行较大范围的流动狩猎。

每天中午,我带着弹弓,一路向农村跑去。我一边观察黄鼠狼的活动踪迹,一边用弹弓打鸟。天晚,我则带着竹夹、小锹,从副业队牛房出发。白天打的鸟,正好用来做下竹夹的诱饵。白天观察到的、有黄鼠狼活动踪迹的滩沟、草堆这些地方,就成了设置竹夹的地点。夜晚设置好竹夹后,我就睡在丈母娘家,或者睡在她的姐夫家里。第二天一早,我再从农村返回,一路收竹夹到副业队牛房。

农村里的黄鼠狼,既多又呆,从来没有见到过竹夹,十分容易捕捉。

我将竹夹设置得十分巧妙,不仅是用周围的杂草,将设置后的竹夹进行了高度伪装,在沟坎上只暴露了一个圆洞,而且在那圆洞的外围,还撒上一些鸟雀的羽毛等引诱物。凡是路过竹夹附近的黄鼠狼,十有八九都能被捕捉到。

有一天黑夜,天上没有星星、月亮。我在小河边设置好竹夹后,跨越一个坝头,不慎一脚踩空,右脚踩到了冰冷的河水里,弄湿了裤腿、鞋袜。我一路下好竹夹,裤腿湿漉漉地来到丈母娘家。

丈母娘见了十分心疼,连忙叫她睡到东房,将床铺让出来给我睡觉。

我钻进她刚刚睡过的被窝,浑身暖烘烘的,心里甜滋滋的,感到特别地舒服。

第二天一早,天色蒙蒙亮,我就起床出门,去收竹夹。从丈母娘家出发,刚刚收到第二把竹夹时,就收获一只大公狼。跑到大队房场头的草堆时,发现下在那里的一把竹夹,被拖走了。我找了一阵子,周围黑咕隆咚,不见那把竹夹的影子。昨天夜里,我是将那把竹夹拴在草堆上的,大队房一晚就没有人了,可能是夹住了野猫,被野猫拖走了。

我回到副业队牛房后,越想越不对劲,我制作的竹夹,在后面都有长长的细麻绳,即使夹住了野猫,跑不多远,细麻绳也会缠绕在沟边的芦柴上。于是,我一吃过中饭,就匆匆跑到大队房草堆傍寻找起来。突然,我发现竹夹的竹弓竖立在小河里,跑过去一拎起来,哇!拿到了一只特别大的公狼。原来,竹夹夹在了那只公狼的腰部,那公狼一时死不了,挣扎着将竹夹拖到了河里,淹死在小河里了。

就这样,我头顶星,脚踩冰,半夜困,五更起,爬沟坎,走小路,靠20把黄鼠狼竹夹,捕捉到了26只黄鼠狼,筹备好了结婚用的彩礼。

婚期将至,婆子家的女儿陪着她来牛房,与我一起到新洋公社去领结婚证。根据当时当地的规定,两口子年龄加起来满50岁,就可以领到结婚证。我29岁,她21岁,加起来正好50岁,达到了结婚年龄标准。加上,我有试验站出的介绍信,她有大队出的证明书,因此,很快就办好了结婚登记。工作人员填写好结婚证,先给了她一张。

正当我在给办理结婚登记的工作人员散发喜糖之际,她拿到结婚证后,马上转身出门,骑上自行车就走。

我连忙拿过结婚证,出门骑上自行车,追了过去。

我使劲地蹬着自行车,想追上她,那知道她骑自行车,比我踏得更快。我们两个人,哪里像是领结婚证,倒像是参加自行车越野比赛一样。只不过我远远不是她的对手,一路上,她总是将我甩得老远老远。

我感到体力上远远不是她的对手,将来与她一起过日子,我一定要忍着性子,一定要以柔克刚。否则,动起武来,后果不堪设想,只能自讨苦吃。

结婚前几天,严志成跑到副业队牛房,帮我收拾、整理、布置新房。

经过一番布置,牛房内焕然一新,果然不同平常。门窗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了大红囍字,呈现出新婚大喜的气氛。床头傍边桌子上的摆设,也是成双作对。连那玻璃罩子的煤油灯,也是放了两盏。接着,严志成又详细给我讲述了苏北农村带新娘子的规矩和习俗。
我认认真真地聆听着严志成的指示,生怕自己不懂规矩,在新婚大喜之日,丢人现眼,出了洋相。

我按照严志成的指示,预先请两位养牛的工人作为带新娘子的随从。又请了副业队的老王和二队的胡相荣,两人帮我在牛房迎亲、烧晚饭。请来参加婚礼的人员,一共是四位。结婚那天,在牛房参加结婚典礼的人员,包括我和秀兰在内,总共是六个人。四四如意、六六大顺,既简单经济,又吉祥如意。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能将婚礼办成这样,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终于盼到了年初六牛房花烛这一天。上午,我与两位带新娘子的随从,骑了三辆自行车从副业队牛房出发。离开王家不远,我们下了自行车站立在路边,见王家迎亲的人们,早已站在门口等候。

我们点燃鞭炮,王家也燃放起迎亲鞭炮来。

我推着自行车徒步前进,在鞭炮声中,喜气洋洋地来到王家。

那天,王家特别热闹。舅舅、叔叔、姨娘、婆子,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来了,中午开了几桌酒席。

根据当地风俗,新娘子要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到达新郎官家里。

新娘子出门之前,早已作了精心打扮。梳光头插鲜花,涂脂抹粉搽口红,脸上戴上一副墨镜,打扮得十分鲜艳漂亮。特别是上穿绸缎红棉袄,下着丝锦绿棉裤,恰似绿叶扶红花,显得十分光彩夺目。

我和新娘子在堂屋喝过交杯糖茶,便在鞭炮声中出门启程。

我骑着自行车,在前面缓缓开路。一个随从用自行车带着新娘子,在后面稳稳紧跟。另外一个随从,则用自行车驮着一只陪嫁的红漆木箱,紧随其后。一路上,三辆自行车,四个人,三转两拐地上了大路。

周围农村里的社员,都三三两两地从自己家里跑出来看热闹了。

由于我这个下放知青,娶走了当地农村里的一位美丽姑娘,引起了某些社员心中的忌恨和不满,但也不好当面发作,只好教唆小孩子在门口的路边上,一个劲地叫喊着:"嗵啊嗒!下劲辣!嗵啊嗒!下劲辣!噢--!王小三结婚喽------"我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换了平时,我准会用苏北方言骂他们一句"小烂屌子!我辣死你妈妈!"但是,今天是大喜之日,是千万骂不得的,只好当作耳边风,由他们去叫喊了。

知青从城里下放到农村,有的人偷鸡摸狗,已经让当地社员感到气愤。像我这样正大光明地娶走当地农村里的一个美人,无疑是给当地农村增加了一个光棍,比偷鸡摸狗带来的后果,就严重多了。因此,教唆小孩子在门口的路边上,叫喊耻辱我们几句,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上山下乡运动,不仅是使我这个满腔热血的知青,平白无故地成为替罪羊、阶下囚,受苦受难,受尽折磨。而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使当地农村,流失了一个美女。许多像我这样,娶当地农村姑娘做老婆的知青,上山下乡时,下放一个人,知青返城时,带了乡下的老婆,甚至拖男带女回城几个人,与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南辕北辙,本末倒置,真是人间悲剧、历史教训。

半个小时后,我们三辆自行车,一行四人到了试验站副业队牛房。

老王和胡相荣早在牛房旁边的大路上等候,见我们带了新娘子回来,就开始燃放起鞭炮来。

鞭炮齐鸣,新娘进房。喜酒上桌,众人坐定。一瓶喜酒,六样小菜,虽说家常便饭,但毕竟是喜酒,四个参加婚宴的人,都替我高兴。

我历经磨难,几经挫折,终于牛房花烛,喜结良缘,娶回了自己看中的、梦寐以求的心上人,真是阿巧爹遇到阿巧娘,歪打正着,如愿以偿啊!

秀兰害羞地进了洞房,任凭外间餐桌上的人们怎么呼喊,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不肯出来吃晚饭。

我三番五次跑进洞房,和颜悦色地请秀兰吃晚饭,她就是不肯露脸。

我知道苏北农村姑娘怕难为情,就一个劲地给诸位解释说:"算了!算了!我们吃我们的,她在家里吃过了,就不要难为她了。来!来!来!我敬大家一杯------""好!好!好!祝朱蕴忠和王秀兰喜结良缘,早生贵子,白头偕老!干杯!干杯!"众人笑着贺着,举杯祝福,直至散席。

喝过喜酒,送走众人,洗刷完毕,我喜气洋洋地进了洞房。

洞房在结婚之前,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做了调正和布置。一张木板床,摆设成床头东西朝向。床上放着两条新被子,一条是我原来的被子,换上了新被面;一条是秀兰陪嫁带来的新被子,里面是用最好的棉花弹的棉花胎。床头的一边,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两盏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另一边,放着秀兰陪嫁带来的一只红箱子和一个子孙马桶。另外,还有我刚到试验站时买的一只木板箱。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洞房里只有我和秀兰两个人,我踌躇满志,宠辱皆忘,心花怒放。

回想起第一次月下邂逅时,我对秀兰一见钟情,厚着脸皮,张开双手,拦住了她的去路,就想讨她做老婆。过后,又三番五次到涵洞大队去寻找她,次次落空。经过高不攀、低不就,两年的情场失意后,又能与她有缘重逢。订婚后,她还对我不理不睬,见了我就跑。经过四个月的艰辛和忍耐,特别是为了结婚的彩礼,我起五更、睡半夜,头顶星、脚踩冰,竟能捕捉到那么多的黄鼠狼,卖了皮张,买了新衣服,将她穿着打扮得如花似玉,顺顺当当完婚。我与她的婚姻,一波三折,简直充满传奇!今天总算娶得美人归,洞房花烛夜。我心中得意洋洋地想道:"哈哈!这下看你往哪儿跑!"恨不得来个饿虎扑食,冲上前去,连掯带抱将她搂上床去。突然,我停住了脚步,开始犹豫起来。只见秀兰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吓得浑身颤抖,蜷缩到了床的西头。霎时间,我开始同情她起来。心想:她毕竟还年轻,又没有见过世面,千万别将她吓坏了。于是,我斯斯文文地走到她跟前,和颜悦色地问:"小三子,要不要吃点什么东西?"她低声回答道:"不要。"我知道,过多的劝说是徒劳的,凡事都要顺着她的意思来。于是,我以商量的口气说:"那么,就睡觉吧。"她站起身来,摘去墨镜,脱衣解带,上了床铺,睡进了被窝------洞房花烛夜,春宵一刻值千金,我翻云覆雨,酣畅淋漓,真的像天兵天将腾云驾雾一样,醉仙欲死,飘飘然然,登峰造极,享尽天伦之乐。

秀兰嫁给我之后,变得十分顺从服帖。每次吃饭,都要我先动筷子,好吃的东西,都要留给我吃。

我对她说:"夫妻之间,相互平等,不用拘束,不必拘泥小节。"她却说:"小小狸猫能逼鼠,小小丈夫能作主。"在她心目中,我是一家之主,做女人的就要:在家从父配良缘,出门从夫作和唱,夫死从子莫胡行。因此,一经结婚,我的夫权地位便不树而立。夫妻之间,居然成了主子与奴家的关系,让我感到很不适应。

回门那天,我骑自行车驮秀兰回娘家,一路上顶着北风,自行车骑得很慢。秀兰就争了骑自行车驮我。她踏起自行车来,一路上耳边风声呼呼,两条长长的辫子,随风飘扬,时不时地盘落在我头上。

我抓住她的秀发,搂住她的柳腰,一路春风得意,十分高兴。

婚后不久,丈母娘带着小舅子来到了牛房。

我十分高兴,连忙准备烧中饭。

吃过中饭,丈母娘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生产队里分粮食,家里没有钱,称不回去。"我问道:"称粮食,需要多少钱?"丈母娘说:"有二十元钱就够了。"我二话没说,翻箱倒柜,拿出所有积蓄,一清点,才十九元八角。

我记得抽屉里还有几角钱,就开始翻起抽屉来。

丈母娘连忙说:"够了!够了!不要再找了!"我凑足了二十元钱给丈母娘,说:"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了,我一定会帮助解决的。"丈母娘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家这个女婿,真是前世里修来的,心这么好!真是好人要活大寿------"我知道,秀兰出门后,王家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一个正规劳动力,我们在劳动上、经济上,理应多多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秀兰嫁给我这个现行反革命分子以后,也就成了反革命家属,动辄得咎,经常无辜受到他人的欺负。尽管她浑身是劲,热爱劳动,却是找不到工作。即使是辛辛苦苦做了临时工,工钱也经常被赖掉。我每月只拿21元工资,两个人省吃俭用,家里难免揭不开锅来,经常断顿。

春节即将来临,站里干部家里,早已摆满了各个生产队送的年礼,普通职工家庭,也陆陆续续地到供应站去购买年货,人们都在喜气洋洋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只是历古以来,穷人过年如过关。秀兰见人家都在大鱼大肉地往家里拎,新衣新衫地往身上穿,自己家里却是穷得揭不开锅,她流着眼泪伤心地说:"做临时工,受人欺,还拿不到工钱,这个日子可怎么过啊------"见她哭哭啼啼,神思恍惚,我心如刀绞,只好自叹。想不到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居然养不活自己,还要被人欺负,这算什么世道!

秀兰哭干了眼泪,突然站起身来,跑到口间厨房,找来一根麻绳,悲戚地对我说:"活在世上受这种凌辱罪,不如两个人,一条绳,上吊死了算了。"我上前一把抢过麻绳,抱住她哭着说道:"秀兰,我对不起你,没想到让你受这种苦,你可千万别想不开,我经历了那么多磨难,都挺过来了,要是没有了你,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真个是:

寅吃卯粮度时光,度日如年盼人帮。

世道不公又猖狂,虐人害物似阎王。

可怜工钱被赖光,辛辛苦苦成空忙。

娇妻拿绳梁上挂,悲痛欲绝心彷徨。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秀兰嫁给我后,会受到歧视,受到株连,连临时工都做不到。甚至做了临工,工钱也被全部赖光。我担心她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怎么是好?我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放声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惊动了隔壁刚刚搬家过来的老王家。老王家原来住在队长家隔壁,整天被队长家婆娘唠唠叨叨的,实在过不下去了,才搬到牛房隔壁来住的。老王家两口子跑到牛房一看,顿时傻了眼。

老王家婆娘张大姐说:"小王啊!年纪轻轻的,别想不开。人生几十个节子才过到老呐!小朱哪一点对你不好啊?------"老王也上来劝道:"小王啊!小朱既聪明,又勤劳,只是时运不济,才落到这样的困境。将来有个出头之日,你跟着他,福还享不过来呢!"张大姐得知我家断炊,连忙跑回家,端来了一大脸盆黄玉米粉,拉着秀兰一起去烧锅。

几个人连说带劝,叫秀兰吃了一碗玉米糊,她才擦干眼泪,情绪有了好转。

当天夜里,我辗转难眠,突然想起了在五队三组监督劳动改造时,老工人何庆跃说过的"人在难中,想亲友"这句话。于是,第二天中午,我跑到何庆跃家去求援。走到半路上,听到站里有人家燃放起鞭炮来。我触景生情,忍不住唱起锡剧《双推磨》里的一段唱来:"爆竹声声震天响,家家户户过年忙,我的家中柴米无,娘亲一定倚门望。恨东家,良心好像乌煤样,拿我工钱都赖光,空手回去怎么讲,满腔怒火高万丈------"我边唱边走,一路来到老何家里。

老何听了我的诉说,二话没说,将我带到他的叔伯哥哥老何爹爹家里。

老何爹爹听了我的诉说,忿忿不平地嚷道:"岂有此理,不给人活路!

回头我去找站长评理!小朱,你不要难过,天无绝人之路,我来安排你家属做工。东庄不借宿,西庄一千家,不要睬他们那一套!"秀兰听说找到了工作,情绪大为改观。为了进一步改变她的心情,我决定春节期间,带秀兰一起到无锡去过年。

我卖掉了七张黄鼠狼皮,买了一些花生之类的农副产品,和秀兰一起来到了无锡市。

无锡市里的一个姐姐、两个妹妹,见到秀兰后,十分高兴,都帮她买了新衣服。我带秀兰来到无锡顾山陈墅的生身父母家,生身父母十分高兴,给了秀兰见面礼。我的嫡亲妹妹雪芬,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妹妹雪芬整天笑嘻嘻的,夸秀兰长得漂亮,一定要与秀兰到照相馆拍照留影。临走之前,妹妹雪芬送给我们很多糕饼,还有一口袋大米。我们扛着那口袋米,来到无锡市里的姐姐家里。

姐姐家隔壁邻居张师母的儿子,与我一见如故。他说:"蕴忠,那口袋大米,这么重,扛到苏北,很不方便。不如称一下重量,留下来给我。我给粮票、钞票给你,你到苏北再去买米就是了。"我连声道谢,将那口袋米,换成了粮票和钞票。

张师母的儿子,平时沉默寡言,只是一个人在家哼哼歌曲,却与我十分健谈。他问我:"你对个人崇拜有什么看法?"我答道:"一出戏,过分夸张,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大自然不会让树木,长得戳破了天。"他说:"看来,你读的书不少,讲起话来,很有哲理。你在苏北,一定生活得十分艰难,否则,不会从苏南带米过去。今后,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情,尽管来信,我会尽力。"我们回到苏北后,接到河西三妈不幸去世的消息。

我和秀兰骑自行车来到河西三爷家。

河西三爷,是联心生产队的队长,很多人前来他家奔丧。

酒席桌上,上了一碗红烧肉,尽是大肥肉。桌子上的其他人,看了直摇头,流露出望而生畏的神态。我津津有味地吃了两块,见众人一个不伸筷子,只好罢手。这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亲戚,挑逗着对我说:"看来你能吃肉。这样吧,你吃一块肉,我喝一盅酒,怎么样?"桌子上的其他人,也跟着起哄,要看我们比赛吃肉、喝酒。

平时,我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想吃肉都难得有机会。这次居然遇到了罚人吃肉这样的好事,真是求之不得,来的正好。于是,我也不推辞,对那亲戚说:"我将这碗肉全部吃掉,你将那瓶酒喝光,怎么样?"不等那位亲戚回答,桌子上的其他人,都一致拍手叫好。

那位亲戚下不了台,只好答应,与我比赛吃肉、喝酒。我端起那碗肥肉,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吃个精光,众人喝彩起来。

那位亲戚,一瓶酒喝掉大半瓶,就再也喝不下去了,只好认输。

临走之前,三爷对我说:"生产队里,缺少12匹柴油机的喷油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喷油嘴可换一百斤稻子。"我回到试验站,给张师母的儿子去了信,请他帮我购买12匹柴油机的喷油嘴。

不久,张师母的儿子,果然雪里送炭,给我寄来了几个12匹柴油机的喷油嘴。

我将喷油嘴拿到河西三爷生产队,换成稻子,机成米,终于解决了吃粮问题。

大伏天一到,秀兰开始给老何爹爹办的摇绳厂割茅草。

每天一大清早,她先告诉我割茅草的地点,然后带了两把磨快的镰刀出门。中午,我赶着牛车,带着中饭和开水,来到她割茅草的地方。

吃过中饭,我们将捆好的茅草装上牛车。

我赶着牛车回副业队,她继续开始割茅草。

天晚,我再赶着牛车去拉茅草,一直干到天黑,她才与我一起回家。

秀兰割起茅草来,简直就像收割机一样快速。她一个人割的茅草数量,比整个摇绳厂五、六个女工,割的茅草总数量,还要来得多。

割好茅草,秀兰又给各个生产队,割水牛过冬用的饲草。

以往,一个生产队水牛过冬用的饲草,需要两、三个人割,才能完成。但是,秀兰一个人就割了两个生产队的饲草。

割好饲草,秀兰又开始拾棉花。

她每天早出晚归,干起活来,浑身总是有使不完的劲。

每天中午,都是我送中饭到田里。

有一次,我送中饭给秀兰,五队二组的金组长特地跑过来说:"我倒要看看小王吃的是什么东西,干活会这么凶。"当她看到秀兰的饭碗上,有一只红烧斑鸠时,似乎发现了什么秘密,连声感慨说:"怪不得小王干活那么凶,原来吃的是飞禽走兽哇!"在那年代,我没有什么好的东西供养老婆,只是打得一手好弹弓,夜里拿了电筒、弹弓,到赤柏林和竹林去,经常能够打到珠颈斑鸠和野鸽。但是,这与干活凶不凶,毕竟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

我经常拿了秀兰在各队做的工票,到站部会计室去拿工钱。拿钱的次数多了,会计发现秀兰一个人苦的钞票,竟然超过十个工人的工资收入。于是,每次见到我去拿工钱,都会羡慕地夸奖说:"朱蕴忠讨了个老婆是摇钱树,是个标标准准的三大员。呐!脸孔长得像演员,身体就像运动员,收入赶上飞行员------"生产队小组里的女知青们,也经常对我开玩笑说:"你家老婆,是美貌元宝祸害根哟!你可要当心点啊!"老职工的子女小季,每次见到我,都要说:"朱蕴忠唉!你的老婆长得就像严凤英哇!"每当听到人们的称赞和夸奖,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总是感到甜滋滋的。和这样年轻漂亮又勤劳的老婆在一起,即使是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日夜辛劳,也是不觉辛苦,只觉甜的。

谁知,斗转星移,时来运转,1979年元月六日,江苏省盐城地区公安局在试验站召开了平反大会,对我宣告无罪平反。

这个玩笑可开大了!大会、小会,批啊!斗啊!弄到后来,却是开了个平反大会!这下可怎么好?损了别人的牙眼,就不怕别人报复?如果再来一个孙悟空大闹天空,又有谁能挡得住?特别是怕我这样的小知青,横竖横拆牛棚,那是什么纰漏都能闯出来的。罢!罢!罢!赶快给点好处,让他走路!于是,试验站补发了我十年工资,并且,将我的户口,与其他下放知青的户口,一刀切迁到了无锡市。

我和秀兰刚刚开始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就要面临着恩爱夫妻两分开,天上人间心一条的局面。知青大返城的潮流,给秀兰心灵上带来了一阵阴影和彷徨。她感到无所适从、左右为难。既怕留在农村妨碍了我的前途,又怕知青返城后,夫妻分居两地,将她抛弃在农村。

当时,我认为,像我们这样没有背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无论到哪里,都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苦干实干,才有出路。正如国际歌所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城里,不等于遍地都是金子;农村,不等于勤劳就没出息。不怕不用我,只怕我没用。是金子,到处都能发光;是人才,迟早终会崭露头角。因此,我抛弃幻想,脚踏实地,为了老婆,当机立断,我从无锡市拿回户口,决定扎根苏北农村。

消息一传开,舆论就大哗。试验站不接收我的户口,说是怕我;众知青都劝我回城,说是不要留在苏北受罪;无锡市里的父母、姐妹,也都盼望我回去;试验站里的不少人,笑我傻,笑我痴,为了老婆居然留在农村修地球------不管外界舆论多么强烈,我主意一旦拿定,说不回城,就不回城。

最后,我通过多次上访,在盐城知青办的支持下,终于留在了试验站。

不久,根据中央74号文件精神,秀兰的户口婚迁到了试验站,并且正式定为全民事业单位职工。从此,生活有了保障,经济条件改善。我买了一台收音机,开始重操旧业,自学外语。又买了猎枪、渔网------秀兰更是闲不住,孵小鸡、养小鸭,开荒地、种庄稼------我们居住的牛房前后,瓜果蔬菜,郁郁葱葱,鸡鸭成群,生气勃勃,真的过上了"家前荚子屋后瓜,小日子胜似一枝花"的农家乐生活。


4,比翼双飞

79年元月,我获得平反后,不久就当上了小组长。按照当时苏北农村的说法"当个小组长,婆娘小孩不愁养",秀兰完全可以跟在其他人后面混混了。但是,她却感恩载德、激发出了更大的劳动热情,并且,从来不计报酬。

大批知青返城后,不少土地荒废在那里,试验站发包土地时,奉送的土地虚面积常常达到60%以上。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千方百计地往后勤、往工厂跑。许多人都只想拿钱,不想种田。

秀兰和我一合计,夫妇俩一下子承包了60亩盐碱地,种上了棉花。

耕种了60亩棉花田,我还经常打猎,并且,自学日语。当时,周围的不少人都当面笑话我。

有人问我:"你又要种棉花,又要捕捉黄鼠狼,又要自学日语,究竟不知道你想干什么?"结果,我种棉花喜获大丰收,年年拿超产奖金;捉黄鼠狼出了名,被华东师大生物系高薪聘用,协助该校研究生们,完成了《江苏省黄鼬资源及鼬鼠关系》、《黄鼬家域及昼夜活动节律的研究》等毕业论文;自学日语更是一发不可收,在承包60亩棉田、没有见到一个日语老师面、独学无友的逆境中,成为日语翻译,四次东渡扶桑,出国到日本,直至获得日语翻译高级职称------所有这一切,都是与秀兰的能干和支持分不开的。特别是我被华东师大生物系高薪聘用和出去担任日语口译期间,承包的60亩棉花田,就全部由秀兰一个人独揽了。

除了承包的60亩棉花田之外,秀兰还开荒种植田头田边、家前屋后、防风林带------每年收获的油菜籽、豆类、瓜果等,将牛房堆得满满的。

田间干活,我除了背迷雾机、中耕,这些跑路的活计,能够胜过她之外,其他劳动,都不是她的对手。

有一次,我和秀兰一起下田去劳动。走到三排小河边,突然,秀兰望着河里叫了声:"看呀!一只甲鱼!"我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说时迟,那时快,秀兰早已冲下河去,将一只大甲鱼扔上岸来。

接着,她又跑上岸来,一脚踩住了那只大甲鱼。

等到我跑过去将那只甲鱼抓起来后,才发现她的一只鞋子还在河里------88年秋,我每逢星期一、二、三,在盐城市职工学校和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日语速成班的老师;星期四、五,在大丰飞轮厂担任日语翻译;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回家拾棉花。

秀兰一个人带着小孩,在家种几十亩棉花田,也只有她才有这个能耐。

89年元月,我正式应聘担任了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的日语翻译,秀兰被安排在飞轮厂装配车间做装配工,直至干到退休。

94年3月,我调动到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做外贸。在我出国、出差期间,秀兰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居然能够在装配车间,一个人干两个人以上的班产,年年披红戴花,拍了彩色照片,放在工厂大门口的宣传画廊里展出,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2000年,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实行"改制",我落得第二次下岗。为了生活,我应邀跑到浙江省庆元县去担任日语商务口译。

那一天,我送日商去温州机场,轿车开到龙泉境内时,我的手机响了。一看是家里来的电话,我的心情顿时就紧张起来,知道家里准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秀兰知道我口译时,经常和日本人在一起,是不会打电话来打搅我的。

我赶紧接听电话,第一话就问:"家里出了什么事?"秀兰说:"厂里奖励我出国旅游,是去泰国,不要我出钱的,我去不去啊?"我连忙说:"去!去!免费出国旅游,机会难得,一定要去!"结婚这么多年以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秀兰总是先要问问我再说。因为在她心目中,我是一家之主,由我作出的决定,才是正确的。

原来,那一天秀兰与往常一样,正在装配车间装配飞轮,突然接到通知,叫她到集团公司党委办公室去。她感到十分突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连满手的油污都没有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忙忙地来到党委办公室门口。

集团公司孙董事长看到秀兰匆匆忙忙来到办公室门口,连忙说:"王秀兰,你来干什么?去!去!去!去上班。"孙董事长知道她是朱翻译的老婆,在装配车间做装配工人,担心她来上访什么的就麻烦了。因此,一见面就叫她去车间上班。

没等秀兰作解释,只听到办公室里杨书记嚷道:"董事长,是我叫她来的,这次工人里奖励出国旅游的就是她。""喔!"董事长让开路来,望着秀兰进办公室的背影,感到十分惊讶。

有一天傍晚,孙董事长在厂门口遇到我,以钦佩的口气对我说:"朱翻译,这次奖励出国旅游,想不到是你的老婆去。你的老婆干活居然这么厉害!"我心里好得意,心想:你到现在才知道,我老婆干活这么厉害;我是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知道她干活厉害了。但是,知识分子常常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我学着日本人的姿态,微微弯腰,满脸堆笑地对孙董事长说:"还请多多关照!"孙董事长望着我离去的背影,站在厂门口,认真地思索着:这两口子,真是------后来,秀兰被集团公司评为"突出贡献者"奖励去泰国出国旅游,成为当时人们街谈巷议的新闻。

借此机会,我想请读者朋友,欣赏以下两篇报道。

《大丰报》中共大丰市委主办苏新编JSXB字第09001号2001年1月10日星期三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六第7期总第1317期2版《能人谱》栏目徐国臻/文邱鹏/摄影

王秀兰:熟能生巧人物简介:王秀兰,飞轮厂装配车间工人,通常一个人能做到别人两个人的工作量,去年一年就超工时1749.9小时,连续三年被评为"生产能手"。

"其实谈不上什么能手,只是动作比人家快些。"当记者采访王秀兰时,她显得很腼腆。

王秀兰原在射阳农场种田,后随丈夫落实政策进城,被安排到大丰飞轮厂装配车间装飞轮。虽然工作单调,王秀兰却很满足、很努力。组装飞轮说复杂也并不复杂。但想既快又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起初王秀兰经常是"忙得凶,不中用"。一个班上下来,不仅数量少,而且还有许多需要重新返工。王秀兰反复思量,觉得自己还是基本功不够。于是她反复观摩师傅们的操作要领。请师傅们指教操作方法。上班时她把要组装的飞轮各散部件按序排列好,反复比试顺手的位置,下班后把锅碗盆作工具来练习,一道序拿什么,二道序拿什么------就这样她边工作边学习,操作速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她的工时产量在同车间一直遥遥领先,像六速飞轮要求一个班做850只,而她正常都超过双倍,最多时一个班做到2000只,而且合格率达99%以上。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五速飞、六速飞、七速飞等品种增多,档次提高,这些不同规格的产品虽然片数不一样,各片的齿数也不一样多,但它们的螺母却相同,有时片子有混杂,就需要有识别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对色泽不一致、断齿、表面处理不好的要剔除。这些对组装工人来说,不仅要眼勤手快而且要判断能力强。近几年来王秀兰对飞轮组装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像飞轮最后一个片子上好,要旋20牛顿米的力,她可凭手感,分毫不差。

题图为王秀兰在飞轮厂装配车间装配飞轮。

《盐城晚报》盐阜大众报社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32-0106邮发代号:27-95星期刊2001年4月22日星期日农历辛巳年三月廿九第2785期 文章刊于头版头条《新闻广角》栏目江南岸/文

婚姻大事她选择了爱读书的"现行反革命";承包60亩地她吃住在田头,落得"机器人"的外号;在家里她全力支持丈夫学习,当好贤内助;装配飞轮,她的产量正常超过双倍,练得一手绝技--不平凡的平凡劳动者

3月22日,大丰飞轮厂的一位普通装配工王秀兰,因被江苏森威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授予"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而被奖励出国旅游,并登上了飞往泰国曼谷的班机。这事一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新闻。

她嫁给了"反革命"王秀兰原是射阳县黄尖乡涵洞村五组的村民,18岁那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老的老、小的小,生活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在农村,姑娘人品端正勤劳能干,自然就成了人们追求的对象。许多人托人介绍,她都没有看中。她看中的是住在牛房中养猪、头上戴着一顶"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的朱蕴忠。不少人为她惋惜,母亲问她:"你图个啥?"她说:"他不是坏人,我图他诚实肯干爱读书,有股子牛劲------"。

就这样,牛房花烛之后,王秀兰成了"反革命家属"。因而连锄草、治虫这样的临时工都做不到,只好靠丈夫每月21元的工资过日子。后来,农场摇绳厂的好心人老何安排她去割茅草。大伏天,她一个人钻进防风林,拼命地挥舞着镰刀。中午,丈夫送去干粮和饮水;晚上,丈夫赶着牛车帮她把茅草运回家;月底,老何说:"她一个人割的茅草,比摇绳厂全体员工割的还多"。于是,她总算找到了一份临时工。

1979年1月丈夫的冤案得到了彻底平反,她期望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机器人"丈夫平反后,她作为知青家属落实政策,户口迁到了新洋试验站。当时,许多人一想进城;二想进厂,就是不想种田。王秀兰想法不同,她和丈夫一合计,承包了站里60亩盐碱薄地,种上了棉花。一年到头,他们半夜睡、五更起,果真人勤地不懒,夫妇俩承包头一年就战胜了黄萎病等灾害,硬是在60亩盐碱地上收获棉花7500公斤,超产4500多公斤,成了当时试验站向国家上缴棉花最多的一对夫妇。第二年,两人干脆在田头搭起个草棚子,吃住在田头,从而落得一个"机器人"的外号。从1984年起,丈夫被上海华东师大聘用,王秀兰一人独挡60亩棉花的承包任务。拾花大忙,她日夜不息,累得直不起腰来,就干脆跪在田里拾棉花。就这样,王秀兰在棉花田中苦干了10年。

王秀兰家里穷,没有读过书,识字不多,但她却喜爱读书的人。见丈夫用功读书,她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朱蕴忠原来只有初中文凭,文革中因勤奋好学而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但他越发勤奋好学。1979年平反后承包了60亩棉田还自学日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冷嘲热讽,王秀兰却全力支持他自学。她说:"只要你在读书,我什么都不要你做"。

1992年她住院剖腹产期间,恰逢丈夫参加自学考试的日期,丈夫很为难,想放弃这次考试,王秀兰却坚决要求丈夫赴考,不要他在医院看护,结果丈夫一举通过中文专业四门课程的考试。正因为妻子的至诚支持,丈夫朱蕴忠通过两年自学考试就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过后又一鼓作气通过了18场国家级考试,获得日语翻译中级职称、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等证书。朱蕴忠又因为外贸创汇作出了贡献,被大丰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被国家科委人才中心授予"1998年度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荣誉称号。

王秀兰对子女的学习,也十分关心,严格要求。2000年,她们家被文化部、全国妇联授予"优秀读书家庭"称号。

装配绝技1988年,大丰飞轮厂和日本东方工程公司筹建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日语翻译,朱蕴忠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被破格录用。厂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只要求妻子王秀兰能进飞轮厂做一名普通工人"。

1989年元月,王秀兰进厂后被安排在装配车间当一名装配工。王秀兰在装配车间一干就是12年。在这12年中,她不断摸索操作技巧,寻找科学操作程序,终于熟能生巧,工时产量在同车间一直遥遥领先。像装配六速飞轮,班产为850只,而她正常都超过双倍,最多一个班能做到2000只以上,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一年中,在丈夫经常出差,还要带着两个小孩的情况下,竟能超产工时1749.9小时。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飞轮品种不断翻新提高,王秀兰凭着眼勤手快和特殊的技能技巧,像玩杂技一样,最后一片上好,一使劲正好旋到20牛顿米的力,一毫不差,令人叫绝。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秀兰一年又一年地被评为生产能手,终于被江苏森威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民主评议为"突出贡献者。"题图为王秀兰在泰国时的留影。

秀兰从泰国旅游回来后,激发出更大的工作干劲,常常没到上班时间,就匆匆出门,直奔装配车间。恰巧当时,江苏森威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改制",规定女工只要达到46岁,即可办理内退手续。

秀兰刚好符合内退条件,我果断提出让她内退。

一开始,她不肯内退,在我的再三说服下,她终于同意我的意见,顺利办理了内退手续。

秀兰内退后,在家负责照顾两个孩子的上学。

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放手大干起来。除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担任各类日语口译之外,2002年1月,我到日本东京参加了《日本国际室内纺织品展示会》。5月,我又到日本大阪参加了《大阪第7届中国江苏出口商品展示会》。2005年3月,我再次到日本千叶县,参加了《日本国际饮料食品展示会》。其中,我参加的纺织品展示会、交易会,就达到十几次以上,收入比原来翻了几倍。

接着,我又添置了电脑等办公用具,开始做起电子商务来。

出书、出国、出口,轻松逸散赚钱。买房装修搬迁,日子过得潇洒。并且,通过各类考试,拿到六张证书,获得翻译高级职称。

真个是:

争先恐后做贡献,人人见了都叫绝。

比翼双飞在人间,出国住进大酒店。

吃喝玩乐还拿钱,逍遥自在赛神仙。

笑看人生一梦间,夫唱妇随永向前。

今年,我们的儿子高考成绩不错,被江苏大学一类本科录取。儿子就读镇江市,女儿定居常州市,我们退休后,住在上海花园的新居里。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秀兰嫁给我后,感到很知足,很感恩。退休后,经常帮我洗头、捶肩、按摩腰背。

年轻时,有人说她:"脸孔像演员,身体像运动员,赚钱赶上飞行员,是个标标准准的三大员"。但是,我却感到,三大员好是好,还是不如退休后,对我的态度,简直胜过大宾馆的服务员。

我想,秀兰苦了一辈子,也该让她享享福了。谁知,到了农村大忙季节,她居然坐立不安,坚持要到乡下去,帮助姐姐、弟弟,以及亲友们拾棉花、摘菊花、栽油菜。

我本想劝她,但是,我知道:骏马爱草原,劳模爱劳动。要是不让她干活,等于是在折磨她。因此,临走之前,我对她说:"岁月不饶人,干活悠着点,不要废寝忘食,拼命干了!千万要注意身体!"她到了农村,就忙得不想回家。并且,一次次来电话,要我去射阳丈母娘家。

我乘上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丈母娘家。

今年,苏北农村喜获大丰收,棉花、菊花的收购价,都是直线上涨。家家户户,一片繁忙景象;人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从来没有看到过种田的农民,如此大把大把地赚钞票。苏北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平坦的乡村公路,一直通到家门口。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正在开工建设。不少农民家里,都盖起了洋房,购买了轿车。小舅子也正在打算到苏南去买商品房------我带了可以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白天在丈母娘家做做电子商务,写写小说,打打电话。早晚则沿着乡村公路,出去散散步,呼吸呼吸农村里的新鲜空气,看看农村里的丰收景象,回忆回忆当年上山下乡,在农村里的知青生涯。

有一天晚上,圆圆的明月,已经升上天空,成排的大雁,从头顶上飞过。北方的乌云,正在慢慢地飘来。眼看冷空气就要来临了,不知秀兰什么时候收工回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沿着小路向田里走去。

我走过一座小桥,没跑多远,就见秀兰挑了一担棉花,大步流星地走来了。

来到跟前,她也不停步,对我说:"结束了!全部收结束了!快回去!"说罢,继续挑着担子,只顾赶路回家。

我空手大摇,悠悠荡荡地跟随其后,看着她挑担远去的背影,想起了37年前,第一次月下邂逅的情景,心中感慨万分。

"啊!我的老婆,干活还是这么厉害!"我心里乐滋滋的------

       
                                      朱蕴忠和王秀兰牛房花烛时拍的照片               

 

  朱蕴忠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91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