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前世今生 作者:冯敬兰


 

  印度的前世今生

(1)

现今中国人去印度旅游的还不多,在上海浦东机场办完出境手续,一找到登机口我就知道了。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候机的几乎全是衣着体面表情矜持的印度人,也有几个像中国上海的中老年人,在飞机上坐稳后才发现他们是日本人。东航直飞德里的飞机满满当当足有300多号乘客,我附近的几个体格丰满的印度姑娘一直兴奋地大声说笑,但是众多男士始终保持着风度,其中还有几个包着头帕的锡克教老人。我想,印度跻身“金砖四国”果然不虚,看人家这份体面。

结束印度尼泊尔的旅行,回来好几天了,我知道一些朋友等着看我的博客,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我看到的印度。

印度的前世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佛教的发祥地,伊斯兰教长期统治的地方,留下的古代王宫、城堡、寺庙等建筑,统统气势恢宏,细节华丽。

而如今的世界军事大国,软件出口大国,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深受美俄信赖的伙伴……,城市建筑一塌糊涂,丑陋乌涂,乏善可陈。街头所见,除了死缠烂打的小贩,就是衣衫褴褛的乞丐或无所事事的闲人。印度真让我吃惊不小。只感到印度的人口太多了,又看不见管理(譬如执勤交警和各种城市管理者),没有最脏,只有更脏;没有最穷,只有更穷;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中国大使馆。印度导游尼连说,当年尼赫鲁和周恩来关系特别好,所以中国大使馆的占地面积是美国大使馆的50倍。

更多相关照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woaichadianer.blog.163.com/blog/static/163066612201122811322852/?suggestedreading


(2)

下午五点从北京起飞,七点到上海浦东机场,办了出境手续,仍是东航飞机,九点多起飞,德里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5小时)凌晨2点落地。等折腾完,再与印度地接导游接上头,上了大巴,打开手机一看,中国移动已自动更新为当地时间:3:15。

窗外黑黢黢的,路灯不亮,也看不清什么,心里保持着对印度的巨大神秘感,到了酒店。因为事先订的酒店都在四星级以上,所以还挺满意。马桶的进出水开关,看上去是个复杂系统。

小憩后,9点出发,开始印度游。德里、阿格拉、斋普尔三个城市各自相距200多公里,构成了印度北方富庶的“金三角”,我们此行访问的就是这个金三角。

导游尼连在尼赫鲁大学读了三年中文,研究生也是中文专业,汉语说得不错。他先约法两章:一是小贩的东西,你若不买就不问不看,否则会强卖。后来体会到不是强卖的问题,而是死缠烂打。二是小心小偷。

小贩从景点一直追到车窗外,执着极了。嘴里不停地说着中国话:“你说多少?”

我事先已在网上查阅过,有位自由行的作者这样描述德里:“德里由七座年龄不一的城市叠加而成,但是无论旧德里还是新德里,都透着一种破旧萧条的样子。市中心要好一些,有几条大街眼看着也算大气。然而两边的建筑班班驳驳,像从来没有晴朗过的德里天空。”昨天我在博客已经发了一些德里的照片,证明那个作者所言不虚。

我们先去瞻仰了甘地的纪念园,那里是他遇刺身亡的地方。甘地是印度的国父,他一生反对暴力,坚持用不合作的和平方式对抗殖民者,他胜利了,却最终被暴力致死。

甘地的足迹一路向前,在远处遇刺处,建立了纪念亭。甘地一直认为人口问题是印度的第一灾难,说过“我们只是在生育奴隶和病夫”的至理名言。如果他活到今日,不知又作何想。

旅游大巴拉着我们在新德里的中心绕了两圈,看起来像是世外桃源,人迹罕至,马路车辆稀少,显得比长安街还辽阔。

   
    印度门颇像巴黎的凯旋门,为纪念一战中替英国殖民者出征而战死的20万印度将士所建,据说英国应允战争结束后让印度独立。那些道貌岸然的老牌帝国,从来都是拿穷国耍着玩的。英国继续在印度耍赖呆到二战结束。现今很有些人喜欢为殖民者歌功颂德,认为他们给被殖民者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可是在印度的大面儿上却踪迹全无。除了古代帝王留下的宏伟城堡,当今的建筑真叫丑陋。

德里的红堡,外观不错,但导游没安排我们进去,他说这个不看,还有更好的,在阿格拉。

还看了一个和“悉尼歌剧院”比美的现代莲花庙,听说进去要脱鞋拜神,我没有靠近。拍了一些印度美女。印度未婚姑娘的打扮,长衫,紧腿裤,围巾与我们相反,只围前边。

这天的午饭在“中国餐馆”,其实和中国毫无关系,菜无论荤素个个浇上调料和淀粉制成的糊糊,大米饭倒是有,像雪白的沙子,颗粒之间谁也不愿挨谁,没有大米的口感。

门前抱孩子的年轻妇女一直追着我要“叨唠”(美金),因为没有零钱,我很抱歉。中国乞丐也爱拿小孩子当道具,可我相信她是真穷。最后给了她几块上海酥糖,算是打发了。

下午,即向泰姬陵所在的城市阿格拉进发,250公里,所需时间5个半小时。尼连说:“我们的高速公路不行,中国我去过多次,你们的高速公路很厉害。”

印度老百姓非常朴实热情,只要你在行进的车上向窗外招手微笑,立即会看到许多行人向你招手微笑。古老的文明和礼仪扎根在他们的基因里。

更多相关照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woaichadianer.blog.163.com/blog/static/163066612201122912735288/


(3)

一路颠簸,到达阿格拉天已大黑。酒店没有开水,也没有电热壶。空调像电锯一样,刺啦啦响彻一宿。清晨即起,走出酒店,看到了阿格拉的市民们。

阿格拉是印度著名的旅游城市,曾经是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有著名的城堡和泰姬陵。

印度虽然是我国的紧邻,可是我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查找关于印度的条目,看得头昏眼花,一塌糊涂。印度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被异族、异教侵占、吞并、同化的历史,也是本土人民斗争、反抗的历史。公元前1500—1200年即遭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出现佛教和耆那教,公元前321年出现第一个印度帝国(孔雀王朝),阿育王是这个王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大力提倡佛教,并向邻国派出传教使团。该王朝灭亡后印度次大陆陷入混乱,公元6世纪,匈奴人入侵,后统一了北印度。中国高僧玄奘就在这个期间不远万里,来到“西天”取经。印度次大陆的封建割据状态因遭穆斯林的入侵而建立了奴隶制王朝,几经更迭,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1757年英国打败莫卧儿王朝,东印度公司开始统治印度。1947年独立,因宗教原因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

值得一说的就是莫卧儿伊斯兰王朝,因为我们看到的印度古城堡均为这个王朝所建,带着突出的伊斯兰风格。莫卧儿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巴布尔是突厥征服者帖木儿和蒙古统治者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后裔,几代君王完成了统一大业,使印度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阿格拉城堡外观,城墙高20米。顺着宽敞的坡道,走进神秘的王宫。庭院寥廓。清晨逆光中的宫殿。国王议事大厅,也是接见使臣的地方。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极尽奢华,人去楼空,留下了一个逝去时代的精华。

阿格拉城堡的建设者是第三代君王阿克巴(Akbar),作为外来统治者,他秉持宗教平等的理念,分别娶了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皇妃。据说阿格拉城堡最兴盛时期有建筑500余座,均具有穆斯林和印度教混合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古堡内的建筑物保留至今者已经很少。1983年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细节是历史的细胞,详细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时代。

隔着亚穆纳河,与阿格拉堡遥遥相对的伟大建筑,就是泰姬陵了。

17世纪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君王沙杰汗为了兑现对爱妻(生了14个孩子,死于难产)的承诺,以举国之力,历经22年打造了泰姬玛哈的陵墓。在蓝天的陪衬下,泰姬陵洁白晶莹,堪称人类历史上完美的建筑瑰宝。

沙杰汗征用了2万名工匠、1000头大象前仆后继苦干22年,最后唯恐工匠为后继者造出同样建筑,竟然砍掉了2万工匠的双臂,因为他认为工匠的手比头脑聪明。据说,当年沙杰汗王也想为自己修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以便与对岸的泰姬陵深情对望,长相厮守。他还打算在亚穆纳河上修一座黑白相间的桥。艺术家做国君,不被废黜的也难逃亡国噩运。中国有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印度则有这位沙杰汗,后被其第三子篡权反遭幽禁在这座古堡。人生的晚年何等凄凉,只能默默地坐在小楼中,遥望泰姬陵。不过,他的儿子总算理解父亲,最终把他安葬在泰姬陵内。

统治印度300年的莫卧儿王朝或许因此耗尽国力、陷入衰落,不到100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推翻了莫卧儿王朝,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将近200年。

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泰姬陵,当代印度能吃上祖宗饭,也算扯平了。 

亚穆纳河边穿黄色军衣的是印度警察,他大声喊,不让我们靠近城墙。

    
    导游尼连,表情通常很冷峻,印度上等人可能都这样吧?没问他种姓的问题,他靠嘴巴吃饭,应该是婆罗门出身(即从嘴里出生的第一等级)

导游尼连:对于泰姬陵来说,世上只有两种人,来过泰姬陵的是上等人,没来过的是下等人。你们来印度不就是为了看泰姬陵吗?看过了,你们就是上等人了。

荣幸荣幸。

更多相关照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woaichadianer.blog.163.com/blog/static/16306661220112302173723/


(4)

粉红之都的前世

斋浦尔(Jaipur)是拉贾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在德里西南250公里,人口62万,为印度北方重镇,也是珠宝贸易中心。斋浦尔、德里及阿格拉被称为印度旅游的“金三角”。斋浦尔号称“粉红之都”。粉红是温和、鲜亮、洁净的颜色。一个粉红的城市,想想看,有多浪漫!

我们在斋普尔住了两个晚上,酒店的设施很好,连卫生间都有艺术氛围。

斋浦尔的前世和今生也是界限分明。古代王宫庙宇气势非凡,当代建筑和街道杂乱无章,破罐子破摔的样儿。咱们先看“前世”吧。

在莫卧儿王朝,斋浦尔由一个与王室有姻亲关系的藩王统治,看来他是印度教徒,这个城市不仅有一个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印度教寺庙,还有奠定了斋浦尔“粉红之都”风格的王宫。

寺庙外贴墙立柱上的孔夫子浮雕像,显示出印度古代帝王对中国儒教的尊敬。

古老的石板路与小贩、山羊王宫里的大象城,建筑弘扬了印度教特点,气魄宏大,细节纷繁,随处都有太阳、莲花、孔雀和大象四个象征印度教的图案。当然,建筑整体仍脱不了伊斯兰特征。

外立面五彩缤纷,都是用天然石料的马赛克拼饰而成,让我想起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外饰的图案也全部采用各色大理石马赛克,想想看,那得多少人工啊?可是,值!上好的石材和精雕细刻造就了建筑物千年不坏的金刚之身。中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料和砖瓦,自然经不起战乱损毁。

镂空的窗户是整块大理石雕成的,古代帝王的审美和劳动者的精巧手艺铸成了永恒的艺术,凝固在建筑上。

王宫像迷宫,院子套院子,楼梯陡直,暗道曲折,防范极其严密。我们在这里还走失了一个旅伴。国王有12个王妃,住在互不相同的楼上。只有老大可以参政。

   
    上图据说是闻名世界的“风宫”,1799年建成,是斋浦尔的城市象征。建筑为粉红色半圆形五层建筑,窗户数百,通风透光。形式独特,展示了200年前印度人的智慧。这座单薄的建筑,窗户密如蜂巢,看来酷热之夏,穿堂风给人以难得的清凉,故有风宫之称。当年斋浦尔皇后及宫中仕女嫔妃,便在此处观赏街景。那时的人没有这么多,街道也没有这么脏吧?

这座天文台是由斋浦尔城的主人斋·辛格国王建造的。他在德里,瓦拉那西等地也建过天文台,疆塔曼塔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当中的各种天文观测仪器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天文台的建造显示出古印度人的惊人智慧,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观测天文的科学知识,这使该天文台颇具盛名。

天文台内有十二个三角形的建筑,据说代表着十二个星座,还有些圆圈形、椭圆形的观测仪。我不懂天文,看着这些更像是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城市雕塑般的庞然大物,感觉它们就是现代的而不是年代久远的仪器。

从古代天文台出来,仿佛从印度的前世回来。

更多相关照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woaichadianer.blog.163.com/blog/static/163066612201123135118498/


(5)

斋浦尔是吃旅游饭的城市,祖宗留下的宫殿、寺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可是源源不断的叨唠(美金)都流到哪里去了?城市竟是这样的破烂和肮脏。中国的城市大大小小我也去过几十吧,真没见过像斋浦尔这样的。

我在行走的大巴里拍了不少街景。骆驼也加入运输大军,我头一次看见骆驼拉车。

行人在废墟和大巴夹缝里潇洒行路。小铺把花花绿绿的伞摆在垃圾中,为什么不能自扫门前呢?

导游安排我们逛的这条购物街,大巴、小卡、摩的、神牛、自行车、东张西望的行人混在一起,看着揪心,其实倒相安无事。在一个人口膨胀过度的国家,礼让是避免事故的根本,印度人比中国人做得好。

导游带领大家进皮具店购物,均为大象皮和骆驼皮制品,做工粗糙,款式简单。店小味道却不小,我在店外遇到了执着讨要“叨唠”的女乞丐。她们不懂英语,经旁人翻译,我知道左边这位23岁,有两子,怀中婴儿2个月,被大太阳晒得奄奄一息。我的学姐和驴友、京城著名育婴专家金璎看到,当场表示愤怒。

曾用双手创造出举世无双的灿烂古文明的印度人,在现代生活中延续了淳朴、忍耐的民风。祝福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这是购物街上的一所中学,里边应该不错


更多相关照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woaichadianer.blog.163.com/blog/static/163066612201131111222434/?suggestedreading

 

  冯敬兰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5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