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中學就讀外記 作者:木头


 

 周南中學就讀外記

離開長沙、離開周南中學近四十年了。

長沙北區,一條數百米的通泰街兩側,分別有兩所學校:一是取名於《詩經》的周南,一得名于《大學》的明德。周南中學是當年號為長沙五所一流中學之中唯一的女子中學(第四中學),與之一街之隔的,就是同居於一流之列的唯一的男子中學(第三中學:明德中學)。舊傳:“北有南開,南有明德”,聲譽之盛可見一斑)。時學生間有謠曰:“一中好、二中吊、三中四中一起跑......”,可謂淵源未止于近鄰也。

余有幸聆周南之教三年有餘,滄海桑田,往事如煙!


1、周南中學

周南中學的創始人為朱劍凡,其父周達武本姓朱,是明代朱元璋的後代,藩守長沙的“吉王”之支裔,明亡後而不敢姓朱,將“吉字”加“冂”為周,以圖隱匿。清末,太平軍興;曾國藩創湘軍與之戰。時周達武乃甯鄉石家灣一介煤工,投湘軍李繼賓部,效命疆場,受知于駱乘章、左宗棠,與石達開等部屢次惡戰,以戰功累官至四川、貴州、甘肅提督,加尚書銜,1895年歿。

周達武生前在通泰街購置的地產,乃唐朝荊州以南第一位進士、天下豔稱“破天荒”的劉蛻之居所蛻園舊址,為省城首屈一指的蘇州式園林。清亡,民國成立,他的次子周家純呈上家譜,請求湖南督軍府批准複姓,改名朱劍凡。朱劍凡是個醇儒,捐故宅而興教育,將蛻園全部捐贈給周南女中作校舍,至今周南中學中還有劍凡堂。
我們入校時,這些故事已經不講了。實驗樓角有一亭曰光榮亭(原思源亭),時已失修破敗不堪,攀著窗櫺,可見縷縷蛛絲覆蓋下隱約有些像框,說是前人的遺照。據說因了楊開慧的故,對亭內遺物並未有太多的深究。


2、周南的男生

原來朱劍凡先生所創之周南,乃女校。當年蔡暢、向警予、楊開慧、丁玲等等湖湘女傑皆出於此,為師者亦為徐特立等俊彥(據說毛澤東與楊開慧就是在周南相識...)。

文革後期,中學紛紛複課鬧革命,但如女校之類的封建主義的殘渣餘孽必不得容。為改造之,明德中學向周南中學派出男生、周南中學不復為女中矣。當時余之兄長即由明德派往周南摻沙子,次年余由贛南返湘,自然隨兄入了周南。

女校男生,自有一番風光。摻沙子是少數派,新女生又是以入女校為首選,至餘離校,周南依舊是陰盛陽衰,女生數量幾乎是壓倒一切。男生少,女生沒有了耍嬌弄驕的市場,沒有了擺小姐脾氣的舞臺,自然是溫良恭儉讓一派淑女形象......記得當時同學中有不少湘雅子弟,其父母多為解放初期為建設祖國由海外輾轉回來的,文革間自然是反動教授、學術權威,但他們於孩子仍以讀書為要,逆境中發憤,淪落者甚少。


3、劍凡堂之緣

那時劍凡堂充任禮堂、食堂,從臨街的大窗看出去就是明德中學的校門。

餘乃北方血統,普通話講的字正腔圓,長沙話學的維妙維俏,那時在南方的長沙要找幾個講普通話標準的孩子也不容易,於是入得周南便委以廣播員重任,廣播站就在以朱劍凡先生命名之劍凡堂內講臺側的小間裡。要說當廣播員也是美差,別人在教室老老實實聽工宣隊作報告時,自己可以檢查線路的理由滿學校閒逛,大會小會的也挺出風頭的。

記得每日清晨打開擴音機,放出《東方紅》、第一句就是“長沙市第四中學廣播站,今天第一次廣播現在開始”,接下來讀稿件、轉新聞、廣播操、放音樂,就著放唱片的間隙寫作業、溫功課.......。

那時站裡牆角的紙箱內有好多被封存的老唱片,78轉電木的那種。因為只有一台上海美多牌的擴音機,只好給它加上好幾個線繞電阻當假負載,拉掉學校各教室的閘,關起門來自己聽,卻也十分愜意。有一次,偷放電影怒潮主題歌“送君送到大路旁”,忘了拉閘關高音喇叭,結果滿校園徊蕩著“哪有利劍能斬愁...”的歌聲,好在工宣隊未深究,工宣隊師傅秋爹把我喊去:“伢子,你們要懂點事嘞,莫搞得不得檢場”,物理老師挨了批,老唱片全搬家啦。

畢業後,下鄉的、修三線的、當兵的......作鳥獸散。

小小周南中學就是流逝的歷史。從周達武煤工而後官至封疆大吏看到家族的沉浮榮辱;從女子私塾到混合中學的風雲中體會到社會的發展進步;更從一朱一周的姓氏更替中感受著家國的衰盛亡興......。

注:周南校訓:誠樸健美,篤學奮進。卻一直奉為圭臬。


 木头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5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