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兵” 作者:西里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兵”

和前两年一样,今年6月底我们为毕业生举行了毕业典礼,送走了又一届的毕业生。毕业典礼和往年大致相同,就不在这里重复过程了。对我来说,今年不同的是在毕业生中既有我的研究生,也有我上过课的本科同学。典礼完后走出礼堂,就在礼堂外的草地上被同学们拉住合影留念。

这是我今年毕业的研究生Lu。一年多前他走进办公室告诉我想跟我做硕士毕业论文时,我心里还真挺没有底。Lu是我们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同时是一家IT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我的课题多数是要做算法,对数学的要求相对高一些,所以对他的背景没什么信心。Lu看上去很腼腆,但是却很坚定。他说他就是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算法的问题,因不懂算法连程序都不敢随便修改,所以才下决心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Lu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和我的研究课题有些关系,看在这个份上,我就同意了。一年多的时间走过来,Lu的勤奋好学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出的研究成果令人刮目,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我们每年都要评出5%的优秀论文,虽然今年还没选出来,但我想他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不仅如此,Lu还是那种诚实坦荡,不浮不躁,真正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能碰到这样的好学生真是当老师的幸运。

右边这个学生是今年毕业的一个研究生班的副班长Sun。去年上一届毕业典礼他在现场为师兄师姐们服务,结束后拉着我在这个门口照像,并感慨地告诉我没想到毕业典礼如此激动人心,看到好多同学和家长走出来时都哭了。今年轮到他和同学们走上观礼台。出来后Sun又在同一个地点等着我一起合影,说要永远记住这个日子。Sun是东北人,他留给同学的印象是每天早上都在东湖边晨读,这样的学生现在已不算多了。毕业前夕,Sun在班里发起了毕业感言活动,希望班里的同学把自己的心里路程、学习体会写出来,一来总结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二来可以给后面的师弟师妹作参考,让他们少走弯路。有不少同学相应了号召,以“走过软工的日子”和“我在中大读软工”等为题,写下了自己两年来的研究生生活、学习、实习的片断,以及对我们学院教学和管理的评价和建议。有一天我无意间到了中大BBS逸仙时空,看到了他们的这些文章,心里很感动。我要求学院行政秘书把同学们写的这些毕业感言收集整理出来,作为学院历史的一部分珍藏。并写了封信给Sun,信的大意是:“你们和我们一起,都在书写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发展历史,也在书写中国软件工程行业发展的历史。你们所有的甜酸苦辣、你们走过的弯路、你们取得的成功,都将是这个历史的一部分。”

YY是软工本科应届毕业班里唯一的女生,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众星捧月的“班花”。YY看上去有些淡泊,会让人想起清水挂面几个字。她上课总坐在后面的角落里,不声不响,不怎么惹人注意。班里男女生之比33:1,严重失调,很多男生都有些失落。毕业前夕,他们班里有个男生在BBS上以《我们班的班花》为题,着实把YY夸了一通,引起了不少男生的共鸣,有人还坦称“已经暗恋班花好久了”J。

Chen和XQ是这一届本科毕业班里我最喜欢的学生了。这两个学生的特点不仅是学习认真,而且表达能力很强,每次堂上的课题报告都能讲述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一目了然。Chen发照片给我时附了封信,信上有一句“一日为师终身为母”,看了不禁莞尔。好多古训可能也应该与时俱进了,比如这句话我觉得就应该改为“一日为师终身为友”。为父还是为母都有些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当然,也会让为师的有年华老去的感慨J。

Luo是应届本科毕业班里英语最好的学生,我记得他的课外Projects都是用英文写的,而且还算是挺流利,比我读大学时强不少。毕业前夕他说想去美国读博,我就给他写了推荐信。听说他已经被纽约大学一所挺有名的分校录取。这个班的学生出国的不少,不过我知道的不具体,只知道班花去了澳大利亚,还有一个让我写了推荐信的学生Gao去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卡内基·梅隆算是软件工程的鼻祖了,微软研究院的几任大佬沈向阳、张亚勤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第一次听Xu作自我介绍时,还真不相信他就是班里众望所归的班长。有一次上课时他突然举手说接了个短信有急事要处理,得出去一下。原来有人打电话给他父母说他在学校出了车祸已经住院,他父母打他的手机没人接听(上课放了震动没听到),已经开车上了高速正从湛江往广州这里狂奔呢。短信是他的亲戚发的,Xu也是刚刚看到。当然后来Xu及时通知了他的父母,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入室抢劫。这种报纸上才能看到的诈骗竟然也会轮到我们学生的头上,真让我有些愕然。

学习委员Wang学习很好,还特别活跃。最后一年他组织了班里的一个学生团队竟然从教务处申请了两项学生科研活动项目,其中有一个请我作指导教师。说来惭愧,因为工作太忙,这个项目批下来后我也就简单布置了一下需要看的资料、要达到的目的,并请了一个研究生作指导,就没有再管了。最后到底是如何交的差也没顾得上问,希望他们不要太得过且过了J。

照片上右边这个廋廋的小伙子Liu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中大唯一一份学生主办的报纸《中大青年》的社长兼主编。Liu因为编务繁忙上课时有请假,但每次来上课时都会给我带一份他们的报纸《中大青年》。Liu上课时也不能太集中精神,有时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估计是熬夜熬得。说实在的我心里有时很矛盾,社会活动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度量尺度,只好每个人自己把握,有得有失吧。

还有不少同学一些照了相,但很不好意思,大多数都和名字对不上。我对人名、地名、书名等都有严重的记忆障碍,本科毕业班里仅有34个学生,我也不能把名字叫全。很佩服学校里的有些老师,一个班70多个学生,也能不打磕绊把名字叫出来。

我们软件学院的学生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观念强。因为大家都知道,同班的同学和上下左右的师弟师妹师兄师姐的成就,将来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的资源,现在打好基础就非常重要。另外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费均高过一般理工科的同类学生,就又造成了学生的其他几个特点。一是学习非常努力刻苦,争先恐后多修学分,无论如何要对得起这笔支出;二是因为交钱多就对学院的管理和老师的教学起点要求高,诸多挑剔,经常提意见、建议,BBS上也常常看到他们的牢骚。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时甚至都有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实在的,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我宁愿他们降低学费,那样我们就轻松很多很多。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压力,学院对管理和教学的重视程度又大大提高,老师上课要求相对就严格不少,老师有压力有意见,反过来又增加了我们的压力。信软两院的老师都知道,到软件学院来上课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万万马虎不得,否则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J。老师们也都知道,能到软件学院来上课不出问题,就表明你的教学过关了。福耶祸耶?

不管怎么说,看着毕业生年轻的笑脸,心里总是有不少安慰。

这就是我们的同学、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毕业生,他们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又将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今年在毕业典礼之前也发生了一些故事。今年5月份,校长办公室发了个通知,告知各个院系以后学校里所有学位授予仪式一律由学校在11月份的校庆期间举行,届时毕业生着正式的中山大学学位服装,由校长亲自授予学位。为加强学生对这一校园礼仪的重视,各院系一律不得单独在举行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也一律不得穿戴中大的学位服饰。

本来这是件好事,从今往后,所有中大毕业生的心目中会有一个共同的神圣日子。校园礼仪是校园传统和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很欣赏kitten女儿文中谈到的学生在路上见到中山先生校训应该致礼的建议。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礼仪的规范化也是校园礼仪具有继承性的重要保证。同时,任何校园礼仪都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通知应该算是整个学校学位授予仪式规范化的起始点。

然而,这个通知一发出,好几个院系都炸了锅。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动荡和政治斗争,各种校园礼仪早已消失殆尽。当一切逐步走向正轨时,礼仪问题也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由于学校以前一直没有明文规定,各个院系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参照国外其他大学的形式,逐步形成具有各自院系特点的礼仪模式,有了一定的积累。其中有几个院系的毕业典礼已经成了毕业生心目中的一道风景,例如我们学院、岭南学院、外语学院、管理学院等。我们接到通知时就有些无所适从,学校校园礼仪的积累直接打断了我们学院的积累,听上去很别扭,也不知如何向毕业生解释。毕业生们也有些群情激昂,发了不少邮件给我们。有些邮件就说,毕业典礼是一辈子的大事,他们已经盼了两三年了,盼着穿着学位服走上观礼台接受院长拨绶带并留下永久的纪念。如果不允许着学位服,典礼的神圣性和庄重性就被破坏,那将是终身的遗憾等等。为此,我们几个院系分别和学位办、校办进行了多次交涉。经过反复磋商协调,最后终于达成了妥协,那就是各院系举办毕业典礼时学生可以着装、颁发毕业证书,但不能授予学位。好歹我们学院今年的毕业典礼总算是正常举办了下去。

                                            2006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于美国北德州


 相关图片欣赏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fbe1260100tkl0.html

 

 西里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5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