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苏北人 作者:孙尔台


 

 我就是个苏北人

我对朋友自我介绍时总是声明自己是苏北人,这话如果放在上海人的嘴里就是乡下人了。但南京这个地方没有这种偏见,所以也没人瞧不起我。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南京是个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文化的包容性很大,从不会排斥外地人。解放后江苏分为苏北和苏南两个行署,1953年成立江苏省后南京才成为省会,在省里掌权的大都是从苏北过来的老区干部。后来就成了一个传统,干部大部分出自苏北,南京人反而就见怪不怪了。这就好比到北京来做皇帝的都是外地人,所以北京人也是英雄不问出路的。

第二个原因是跟我的经历有关。我出生在泰州,泰州过去属于扬州,所以我们过去也可以讲自己是扬州人。文革中我又插队淮安,在苏北农村一蹲就是十年。一般的南京人对苏北农村有一种陌生感,我是没有的,因为我的亲戚全是苏北人,听苏北话我很习惯。后来在省里开会时我们经常和苏北、苏中片的同志分在一起,我这个泰州人的身份就很方便,相互间就没有了什么距离感。

第三个原因是,在南京这个地方说自己是苏北人其实有很多好处,因为学术界、文艺界中的苏北人太多了。据说省里文化界的人大都出自扬州、泰州和盐城,因为人穷啊,只有靠读书才有出路。所以大家一谈到扬州和三泰地区就有一种亲切感,就成了老乡,有时在饭桌上竟然有一半算得上是老乡。即使是与南京当地人相处时也有好处,可以很容易地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至少人家在心理上占优啊,不会有什么顾虑。因为毕竟是从苏北小地方来的人嘛,人家也就不需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要求你,只要孺子可教就行。

其实上海人说得一点不错,苏北虽然也有不少城市,但苏北人身上就是有一股乡下人的味道,比较老土。我回到南京30年了,可最热闹的新街口百货大楼我没去过几次,更不要说像金鹰那样的高档精品店了,门朝哪里开都与我无关。结婚时买的一件府绸衬衫我穿了近20年,最后实在是因为受不了文艺界的冷嘲热讽才丢掉的。饮食上我也比较粗放,在党校时还是用插队时的大洋瓷碗打饭,把饭菜和一和就一路吃回去了,连饭桌都不用上。所以我至今还是怕上桌,只要一上酒桌头就疼。恨不得就像在家里一样,三五分钟内解决问题。当然,我这种情况可能是个特例,但生活上的不讲究确实是有点乡下人的作风。

苏北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人交往时没有什么城府,想说什么想问什么都是直来直去的。就好比我一上网就把自己的履历向大家交待得一清二楚,从不隐瞒什么。对博友的情况也是喜欢尽量查清来龙去脉,总觉得掂量清楚了才能放心。我的文章也是乡下人的语言,说的都是大白话,缺少城里人的那种细腻与朦胧。但这一点倒是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说我的博客真实得就像我这个人一样,一听就知道是我又在哇哩哇啦地说话了。

我的父母都是老苏北人,至今说的还是一口苏北话,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爱人的老家在北京,过去说的是普通话,所以开始对我们并不习惯。但是钟点工们对我们适应得倒是很快的,因为她们都是安徽农村人,和苏北人差不多,所以我们都能处得像亲戚一样,我父母住院时她们都会去看望。昨天上午,以前的钟点工小张、老四夫妇就来拜年了,还从安徽带来了一大堆的菜,和我父母说起话来也是没完没了的。因为我们都是乡下人啊,乡下人的特点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都要谈。你说,能谈得不亲热吗。

顺便再说一句,大家千万不要看不起他们乡下人啊。今天来拜年的小张夫妇以前是单纯搞卫生的,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摊位,老四还成为菜场的管理人员,去年家里还添置了一辆面包车。儿子也有了工作,全家人寻思的就是在哪里买房了。现在请的这位钟点工也很能干,一人干几家的活。丈夫在一家干休所当水电工,已经干了很多年,是老把式了。两人还把儿子培养上了大学。在她们的眼里,只要能吃苦,城里到处是钱啊。这一点倒真是值得我们城里的人好好地想一想了。如果再懒下去,城里人的后代说不定就要去给她们的子女打工了。看来,这种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我倒是希望真的有这么一天。


 孙尔台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3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