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孤独与战友们的鼓噪·青春不再话“无悔” 作者:笨人


 

  王小波的孤独与战友们的鼓噪

人老时爱忆旧,思到极处便容易发痴颠狂。许多当年的“知青”近年忽发觉头童齿豁了,于是借立志扎根农村而终未扎根的四十周年之际鼓噪起来,其声宛若古琴余韵,至今绕梁不绝。

所谓“知青”,大抵经历过这样的心路:热血沸腾立志扎根、彷徨失落痛苦愤懑、绞尽脑汁脱离苦海。家兄是完整经历过这三个历程的,到我这一辈则简化得只剩后两个了。按说遭此大难,总该刻骨铭心并挖出根源发誓莫重蹈覆辙的吧,可实事不然,二千多万“知青”中如此做的不说凤毛麟角也差不多。这颇有些象牙疼,疼时发誓根治,可疼痛稍减则讳疾忌医了。个中原因并不如某些人搅混水称此事“复杂”,“复杂”到几十年上百年内说不清的地步。除却某些“文革”中受益且坚持老调者外,还有大量当年陷入迷信至今不能自拔者。这后者颇类似某些曾经自以为受了神的嘱托,救人于苦难的巫婆神汉们,现在虽然不再装神弄鬼,却依然存留对神的敬畏而并不自知。

除以上两类外,更多的是讳言否定自已的一类。往事即便是痛苦的,回忆起来也甜蜜。所以狄更斯和简爱的自传小说里苦难的童年也浪漫有趣;现在有谁还认为伊里亚·列宾那幅油画《意外的归来》充满悲苦呢?只觉得艺术的美罢了。其实这三位本意是揭破那痛苦以警世人的,后人读来感觉浪漫则是人的本能了。人不愿意回忆曾经的错误、痛苦、无聊、上当、蹉跎,并且由不愿意到回避,再到自欺欺人,于是扮自己为光荣、壮烈、有趣、大有作为。譬如未抵挡住奸商的花言巧语,买下假货,就很不愿意承认,只好吹嘘此乃货真价实。久而久之,这虚拟的幻境使人颇为自得了。中国人的这种劣根性古已有之,阿Q就是缩影,鲁迅先生下笔确乎既准且狠,剥了可怜者的面皮。

说起“知青”下乡,本非独立于彼时中国乱世的桃园,它本是领袖发动“文革”的举措之一。其理论是:读过书的人很坏,要通过体力劳动来变好,至于误了国家教育科技,违背了人权,那领袖是不管的。其实下乡不独“知青”,还有现在几乎被遗忘了的专家教授“走资派”们,即所谓走“五七”道路。这些人对“文革”,包括对自己的反思之深,是足以让“知青”们脸红的。例如文革结束,臧克家先生发表歌颂“五七干校”的所谓诗歌,当即遭到几乎所有同伴们的痛责,搞得老先生满而羞惭。读韦君宜的《思痛录》,年已八旬的老革命,对党和自己错误的反思让人感动。

反观“知青”们,至今多数仍在直接或间接歌颂那运动,真如鲁迅先生感叹的:我一向以为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见青年们的所为,颇为失望了。现在,“知青”们又担负起向后代话当年的责任,按他们所写所说,后代们觉得“知青运动”苦是苦,但好处更多,很有必要,而且小桥流水温馨浪漫呢。“知青”们回避了,为什么那时经济面临崩溃?为什么教育科技越来越落后?为什么百姓穷得一塌糊涂?似乎这些与“知青运动”毫无干系;至于与他们本人,不但无干系,他们还忍辱负重地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哩。所以他们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若问“知青运动”与“文革”的关系,他们则或否认或王顾左右而言它;问起他们当红卫兵时的所为,那是会满脸委屈或勃然大怒的。看来,所谓“知青”,恰因为知识少得可怜才糊涂,把他们算“知识分子”,委实冤枉。

造成中国永远无法追回的损失的“文革”,是中国的耻辱,其根源和真相至今得不到披露,这也是中国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我真佩服,当年投身“文革”一部分的“知青运动”的“知青”们,现在却坦然载歌载舞大献颂诗,公然对后人说谎而面不改色心不跳。有诗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商女倒可以理解,她们是生活所迫不唱不行,况且她们都是无资格当“知青”的文盲,而受益于改革过得很滋润的“知青”们却甘当商女,真也算得上无聊了。

揭露耻辱是为了不再发生那历史。人有健忘性,例如黄河几十年不溃堤,人们就忘记了曾经的洪患,耻笑防洪固坝是小题大作。中国的悲剧几乎皆因忘记历史而来。不得不再提德国人,他们耻于“二战”的罪恶,为免重蹈罪恶,德国总理下跪忏悔;他们立下永久建筑让世人参观和监督,这相当于自己往脸上铸犯罪的金印。中国人是绝无这勇气的,因为中国人爱遮羞,所以巴金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就无人理睬。“文革”时逼得老舍先生自杀、打断彭大将军肋骨的红卫兵们,后来都当了“知青”,四十年过去了,可曾见他们有一人出来忏悔?相反此时正在回顾曾经的“光荣”呢。

回应一下标题吧。由上文可知,置身当前“知青”们“怀念”的鼓噪,“知青”中少数思想前驱者注定是孤独的。黑龙江和云南“知青”人数多、环境苦、悲喜剧也就多且热闹,颇有代表性。王小波是云南“知青”,是“知青”中最具深刻思想者;他对“文革”和“知青运动”深刻的分析与鞭挞,无有出其右者。而他的“知青”战友们却对他视而不见,那是以他为耻吧,因为他揭了大家不愿揭的伤疤,让大家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不那么“光荣、壮烈、有趣、大有作为”,他有点万人恨。由此可见,王小波的孤独与他的战友们的鼓噪都是历史的必然。

                                                                               2009-11-25


  青春不再话“无悔”

同事妻子患了绝症,大家安慰,我也想安慰,可想不出说什么。忽想起辩证法这法宝,想说:患绝症也好,患者可以感受不平凡的人生,亲人可以学得坚强。但我不想挨嘴巴,就没说。其实有这样说的:当年北京女师大校长许寿裳先生的妻子去世,鲁迅去信说,失去妈妈的孩子由此可以变得坚强。不过鲁迅先生是在人死后的安慰,人死前这样说怕是不行,所以我不说还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患绝症是件坏事,我非说是好事,那就只能解释为找挨揍。鲁迅事后这样说,并非认为许夫人去世是好事,而是面对无奈给生者的安慰罢了。同理,有一年我的钱让人掏了,损失二千元,虽然我不大在意,但也笑不起来。办公室王姐对我说:丢丢了吧,钱是八王蛋,有了会学坏。王姐平时对我不错,我不能打她嘴巴,又不能急眼,就说:王姐,把您这月开的王八蛋给我吧,省得它让你学坏。王姐却冒着学坏的危险,未把王八蛋给我。

这两个例说明,事情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非倒过来说是不行的。这看着是人之常理,却并不一定人人掌握。对事物,我觉得首先要判定其性质,说白了,事有好坏之分。比如助人为乐是好事,杀人放火是坏事;知书达理是好事,文盲粗野是坏事;温饱舒适是好事,受冻挨饿是坏事。往大说,民主富国是好事,专制贫穷是坏事;开放搞活是好事,闭关锁国是坏事;民族独立好事,丧权辱国是坏事。依此来说,火烧园明圆的洋鬼子,及那位不肖的龚自珍的汉奸儿子是坏人,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是好人;为民造福的孙中山先生是好人,专制独裁的袁世凯是坏人。

拿不远以前的事说,文化大革命是坏事,因为它扼杀民主,扼杀人权,经济倒退,人人自危;附属于文革的知青运动是坏事,因为在农村土地不够农民吃的情况下抢农民的饭吃,只能促退生产力,因为它剥夺了人的选择职业权,因为它是乌托邦的实施(许多人至今还迷在空想中),因为它剥夺了一代人的文化提高,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

单说知青运动,有人觉得此事不大好,但也有好的一面。这好的一面有说建设了社会主义的,有说锻炼了意志的,总之是“无悔”。对前者,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了,就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年的国民经济,总体讲是破坏,使农民的大锅饭越来越坏,此正所谓南辕北辙,帮倒忙,越帮越忙也。接下来看“无悔”。

主席教导我们,事物的性质由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我觉得这理论有道理。比如抗日战争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主要方面是中华民族,是正义战争,故而此战争是正义的。依此理论,知青运动既无民主又无民生,无疑是坏的,如果是好的,为什么知青运动结束时,连现在歌颂它的人都连夜跑回城了呢?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农村去劳动呢?为什么那时七亿农民加几千万知青种那么丁点地还吃不饱,现在扣除进城务工的农民,仅四亿农民种地,却吃得饱了呢?

麻烦出在还有个理论,就是一分为二。这理论从产生起,就有哲学家质疑,杨献珍先生就因此进了监狱,我在《哲学研究》中常见反对这观点的文章。理论咱不管,咱就百姓的认识谈谈。一分为二正不正确我不清楚,但几十年来,我们一直用它来混淆事物的性质,可算得庸俗哲学。本来依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性质的理论,简单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可有时办坏了事不愿承认,怎么办呢?便用一分为二来遮羞。比如人口多到了国力承受不起的程度,就说人多力量大干劲足;比如文革搞垮了经济,就说乱是乱了,但乱了敌人,锻炼了人民。这理论传到今天,便有人说:不科学的决策是交了学费,就有人说:知青在农村锻炼了意志。

我原来对领袖的话深信不疑,后来事实使我有了疑,最后看了王小波的杂文坚定了信念,他与我观点一模一样。顺便说一下,我觉得王小波是老三届知青中思想最深刻的学者和作家,那些认不清左的路线者应当好好读一读。他在驳知青运动锻炼了意志的说法时说,事情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至于坏事产生了某些好的后果那是另一回事,不能颠倒事物的性质。他举例说,若依“锻炼了意志”的观点,想当史学家,就得学司马迁去掉自己的男根,想当音乐家,就得学贝多芬把耳朵搞聋,想当画家,就得学凡高割掉耳朵。(见《我看老三届》,载《王小波文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我也曾抬扛说,要想把中国军队锻炼成铁军,就要进行长征。有人说,现在真有人沿长征路线走呀。我说那不算,真长征得饿肚子,穿破衣,翻行草地雪山时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枪炮扫射,十人之中得死九人,剩余的一人才能锻炼出来。我想,这种锻炼没人会同意,所以现在谁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农村去吃不饱穿不暖。

据我看,认为“无悔”者有二种。一是被动型,好比某人文革写了大字报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自我安慰说写大字报固然不是好事,但由此我学会了书法,这不是事物的一分为二吗?这不客气说简直是污辱了主席的理论。二是主动型,这不包括明知坏事而故意做的,是指把坏事当好事做的。许多知青满腔热情去建设农村,实际是帮着继续着倒退生产力的大锅饭,这好比帮着把拉圾从一个马路扫到另一个马路,更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还有什么好的一面?有人说不管怎么说,那热血青春值得怀念呀。这有点像痴情女子死去活来爱一个男子,海誓山盟、以身相许若干年后,却发现男子另有所爱,不过是玩弄自己而已。知道真相后女子还对假爱无悔,那可真是傻到家了。

知青本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弃之无用而放之农村,与那女子并无两样。所以还是别做傻女子了。

                                                                                2007-06-06


 笨人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6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