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恩公“赵凡”仙逝两周年诔文再祭 作者:李勉


 

 知青恩公“赵凡”仙逝两周年诔文再祭

今天是知青恩公“赵凡”仙逝两周年的忌日,为志哀思,特将两年前所作之诔文重新刊出,愿他老人家在冥冥中有知。——李勉

悼念云南十万知青的恩人,“不凡”的革命老人——赵凡

网上惊悉,广受昔日知青爱戴和尊敬的革命老人“赵凡”去世,顿觉胸潮涌动,激情难抑。老人与我素昧平生,无往无亲,可他在公元一九七九年元月二十七日凌晨五时,在与中央接通了十几小时的长途电话后,面对数百名因绝食而奄奄一息的知青们做出了振聋发聩的庄严承诺:“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表态,你们的合理要求是应该得到满足的……”。

此言一出,如洪钟大吕,石破天惊。它为云南十万知青,为全国数千万知青带来了命运转机和曙光生命。而当时的我们犹如没顶的溺者抓住了救命的绳索,如身陷魔窟的犹太人逃出了“奥斯维辛”。那一份感激,那一份庆幸,若干年后回想,依旧历历在目,依旧难抑激情。

当时我们不知电话另一头的大领导是谁,但我们却记住了身边这位拯救斯民于水火之中的恩人:赵凡!一位“不凡”的老人,一位甘冒风险,敢于为民请命的老人,一位身居高位却心系百姓的老人,一位在万马齐喑中勇于负责仗义直言的老人,一个为无数知青和知青家庭带来福音的幸运老人。

如今他去了,象一个平凡人,但他是不平凡的,不平凡之处在于身居高位,仍保持着一颗平常人的心。面对绝食知青,他会流泪,会流露心声:“将心比心,哪一个青年没有父母,哪一个父母不疼爱子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在那人妖颠倒,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斗胆敢说此话的官员能有几人。难以想象,假如当时中央派来的调查组官员不是赵凡,而是他人,是那个在北京接见知青请愿团时用手杖跺地,大声训斥知青代表的“老革命”,事情的结果将会怎样,云南和全国知青的命运将会怎样。

就当时高层决策者“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思维定势来说,区区十万云南知青的命运实在微不足道,君不见,共和国历史上,三年“大跃进”,饿死平民3755万,经济损失两千亿,事过之后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主要决策者竟然说:“责任人人有份,即使要负责,也不过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弥天大祸,无足轻重,一语轻轻带过。

十年文革,登峰造极,一亿人遭迫害,两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经济损失一万三千亿。与之相比,十万云南知青的境遇不过是九牛一毛,何言轻重矣。所以就当时形势而论,任何的不虞和“可能”都会发生,而惟独屈从民意,屈从知青抗争的“可能”最不会发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的诡谲,在赵凡老人的作用下,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斗转星移,风云变幻,三十年后,现已回到城市,回到父母身边,遂却生平之愿的我们,回首这段往事,有什麽理由不感万幸,有什麽理由不感激这位体恤民情的青天大人,感激这位危难关头,挽狂澜于既倒的无畏者,感激这位情同父母,恩重如山的侠义老人呢!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说是一位老人临终前叫来三个儿子,一人给了一把斧子谋生。老大用这把斧子挣下一座金山,老二用这把斧子挣下一座银山,惟独老三用这把斧子在世人心中刻下一个名字。

如今在千百万知青心中,赵凡老人就是这位老三。虽然他离我们而去,我们尚不知他人生最后的足迹在哪里,不知安葬他的坟茔在何处,不知对他身后的评价如何,可对尚平安生活着的千千万万知青和他们的家庭来说,“赵凡”这个伟大的名字,将永世铭记。

有个大人物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在现实中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那只是神而决不是人。所以此言虽动听,在现实中却是悖论。

现实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做点坏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件好事,做一件有益于千百万人的好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赵凡老人做了一件好事,一件有益于千百万知青的大好事。因而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恩泽于千百万知青的人。

他是不朽的,他的名字将永垂中国知青奋斗的青史,永远镌刻在中国知青的历史丰碑之中。

恩公赵凡千古!

                                                                            2012-04-13


 李勉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8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