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赵全:一本歌集承载的知青岁月——老知青孙伟历时20年完成了35年前的誓言 作者:林子搜集


 

 一本歌集承载的知青岁月

    ——老知青孙伟历时20年完成了35年前的誓言

作者:徐赵全(都市时报记者)

来源:昆明《都市时报》2012-07-23  B1 4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浩浩荡荡的知青上山下乡,影响了上千万城市青年的生活和命运。

对于那段特殊的青春岁月,有不堪回首,有青春无悔,有不悲不喜。从后来的有关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来看,也大致呈现出“蹉跎岁月”与“血色浪漫”两种倾向,要么沉重悲情、伤痕累累,要么激情燃烧、豪情万丈,似乎都不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知青群体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前段时间,由著名作家梁晓声编剧、张新建执导的45集电视连续剧《知青》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近日,一部与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不同的记录知青生活的歌集《青春咏叹》及续集,受到广泛关注。

这部歌集由云南民间音乐人孙伟编著、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收录的300余首知青当年传唱、改编、创作的歌曲,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知青一代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也勾起了广大知青对那段青春往事的回忆。


  35年前的誓言

在编著者孙伟看来,“知青歌曲就是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知青一代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剧变的真实记载,也是那一代人的精神化石。”

现年55岁的孙伟当过三年知青,却一辈子摆脱不了知青的烙印以及和那段青春岁月的感情纠葛。从1993年至今,他花了近20年时间,搜集、整理了600余首知青歌曲,先后编著了两本歌集——《青春咏叹》和《青春咏叹续集》。20年,这几乎是一个人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孙伟说,做这样的事,一是为给上千万的知青留下一份青春回忆,二是为了却自己的心愿。

35年前,孙伟发过一个誓言。197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孙伟送走了一批返城知青后,回到他住的小院门口,却没有走进去的勇气。“那里再没了金黄色的煤油灯光和忧郁伤感的歌声,只有好友们走后留下的铺草、废纸、碎布……随着秋风满地打旋,一片狼藉空寂。”他独自坐在小院门口的河边,望着漆黑的夜空,突然想到了他们每天吃过晚饭后一起吟唱的那些歌曲——《知青之歌》、《我的家乡》、《走向生活》……“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

孙伟在心底发誓:“一定要把这些歌曲写下来,弄成一本集子。”


  4本厚厚的手抄歌集

那时的孙伟只有20岁,到云南宣威龙场公社插队当知青已两年多。他原本是一名喜欢音乐的城市文艺青年。到了穷乡僻壤之地后,每天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犁田耙地、种豆种瓜。“滚一身红土,炼一颗红星”,曾经的改造农村穷苦面貌的豪情壮志,被艰苦的现实生活消磨着。

“身体的劳累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内心的煎熬,一想到要当一辈子的农民,就感到很绝望。”孙伟说,他每天都会想念父母、城市生活,幻想朦胧的爱情。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唱歌成了知青们排解心中烦闷和忧愁的最好方式。

每天下工吃过晚饭,同住一院的20多个知青会聚在一起聊天、唱歌。“先是某个人低声吟唱,然后是陆续有人跟着,最后大家一起合唱,还把吉他、手风琴、口琴等乐器搬出来伴奏,唱到动情时,不少女生都哭了……”

回想起那艰苦岁月里的美好记忆,孙伟情不自禁地拿出他最擅长的手风琴,弹奏了一首当年他们最喜欢唱的前苏联歌曲《山楂树》。那悠扬而略带悲伤的旋律在屋中回荡,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当年所住的知青小院。孙伟说,那时的知青歌曲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首好听的歌出来后,就会在全国各地的知青中口口相传,逐渐流行起来。

各地的知青之间还会通过手抄本、信件等交流曲谱,附近的知青也经常搞联谊,相互交流最近学会的新歌;一些外省的知青回乡探亲时,也会把他们当地的知青歌曲带回来和大家分享。

那时在知青之间流传的歌曲非常多,除了《向广阔的天地进军》、《让青春放光芒》等激情豪迈的主旋律歌曲外,知青们更喜欢唱一些“小资情调”的歌曲,比如表达思乡的《望家乡》、《在遥远的地方》等,表达男欢女爱的《知青恋歌》、《敖包相会》等,还有一些被列为“禁歌”的前苏联民歌曲也很受知青欢迎。

孙伟说,他的父母都是部队文工团的,受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是对作曲和手风琴弹奏感兴趣。在当知青之前上初中时,他就能边听歌边记谱,还自己写过几首歌。在当知青的那三年内,孙伟利用自己的乐理知识专长,把听到的每一首歌的曲谱都整理下来,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1978年,孙伟返城时,他的行李包里有一本记录三年劳动成果的公分簿、一本日记本,最重的就是4本厚厚的手抄歌集,收录了近百首知青歌曲。这为他后来出版第一本知青歌集打下了基础。


 搁浅15年的梦

然而,要编著一本全国性的知青歌集,单靠孙伟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1978年,结束知青生涯的孙伟到了曲靖沾益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忙工作,晚上下班还要学习文化知识,“要把当知青几年落下的知识补回来。因为时间和精力不济,整理知青歌曲的事也就搁浅了,这一放就放了15年。”

1993年,孙伟被调到昆明无缝钢管厂工作。因为厂里效益不好,生产时断时续,员工经常放假。这时的孙伟有了大把的业余时间,也终于把整理歌集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他把之前的手抄歌本翻出来,重新整理每一首歌的曲谱,求证每一首歌的歌词。

此外,孙伟还通过拜访、电话、信件等方式,找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征集歌曲。朋友们得知他的想法后,都鼎力相助,发动身边的知青搜集歌曲。一些从未谋面的知青还亲自把收集到的曲谱、歌词通过信件寄给孙伟;有的则打电话来把自己会唱的歌唱给孙伟听,孙伟一边听一边把曲谱和歌词记录下来。几年下来,孙伟收集到了300余首知青歌曲,还专门借了一台铅字打字机,花了一年多时间,把这些歌曲录成铅字。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出版成书了,但经费却成了问题。孙伟估算了一下,就算把自己所有积蓄都搭上,也远远不够。还好,知青朋友们纷纷解囊,凑够了出版经费。时任云南民族出版社副社长的纳文汇也当过知青,看过初稿后,亲自担任编辑,让这本歌集成功出版。


 几十年前忘却的泪

1998年9月,歌集《青春咏叹》出版后,在知青群体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知青都打电话来预定。“华夏知青网”、“老三届论坛”等知青网站上也就此展开了热议。网友们纷纷给孙伟留言,“在一夜之间,你这本歌集把我几十年前忘却的眼泪全部勾出来了。”“这本歌集记录了我们的青春足迹和青春岁月。”

历时5年,呕心沥血编著的歌集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孙伟感到十分欣慰。20年前许下的誓言终于实现,原本应该如释重负的,然而,孙伟的使命却并没有结束。

第一本知青歌集出来后,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们除了争相购买新书外,还纷纷向孙伟推荐了许多没有收录到集子里的知青歌曲。这让孙伟感觉到,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完,还得出一本续集。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孙伟虽然经历了下岗、创业失败等生活上的打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出第二本知青歌集的梦想。除了整理、佐证读者们推荐来的歌曲,他还通过网络征集到了大量的知青歌曲。为了弥补第一本的缺憾,他还加入了每首歌曲的出处、背景资料等。用他的话说:“即使对于看不懂曲谱的人,这本书也很有看头。”

2007年,收录在续集里的368首知青歌曲已经整理完成,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本歌集到2012年5月才出版面市。在续集里,孙伟以“留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为题写了一篇后记。

看到第二本歌集的新书后,孙伟感叹:“20年了,我的使命终于结束了。”而对于自己真实经历的那段知青岁月,孙伟说:“那是我们一代人的命运,到现在,什么怨恨、不满、控诉都已经没有意义,只希望后来人了解那段历史,不要再让悲剧重演。我不想说什么青春无悔,因为那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也谈不上后悔。我想说的是,我无愧于生活,无愧于内心。”


 孙伟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5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