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仅有”的梅贻琦 作者:震亚


 

【历史记忆】:

 “绝无仅有”的梅贻琦

今年的5月19日,是有清华“终身校长”(自1931年出任校长始,职掌清华17年;1955年去台湾后,又筹建台湾新竹清华至1962年病逝)之称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逝世50周年的忌日。

在这样的时刻,重温他的办学理念、用人方针、管理风格与教育思想,也许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摘录一:“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清华的经济和环境,很可以实现这两种目的,所以我们要向这方面努力。有人往往拿量的发展,来估定教育费的经济与否,这是很有商量的余地的。因为学术的造诣,是不能以数量计较的。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31年出任校长时的就职演说

摘录二:“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蔡孓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1945年11月5日的日记

摘录三:“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

                                             ——1941年4月梅贻琦、潘光旦:《大学一解》

摘录四:“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此两方面之品格教育”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为教师者果能于二者均有相当之修养工夫,而于日常生活之中与以自然之流露,则从游之学子无形中有所取法;古人所谓身教,所谓以善先人之教,所指者大抵即为此两方面之品格教育……设学子所从游者率为此类之教师再假以时日,则濡染所及,观摩所得,亦正复有其不言而喻之功用。

                                            ——1941年4月梅贻琦、潘光旦:《大学一解》

摘录五:“大学卒业之人应为一通才”大家要注意在本系主要课程之外,并于其它学科要有相当认识,有人认为学文学者,就不必注意理科,习工科者就不必注意文科,所见似乎窄小一点。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

                                           ——1932年6月在全校集会上讲话

教育家傅任敢曾说:“中国一切事业之所以不上轨道,就人事而论,实是由于大家缺乏‘专’的精神,结果一个人飞黄腾达,事业江河日下。这‘专’,有三层深度,其一是专干一种职业,决不今天办教育,明天弄政治,后天搞实业;第二层是说专干一件事,决不今天干甲校的教务,明天作乙校的主任,后天做丙校的校长;第三层是说专心致志,绝不东应酬、西交际,干着校长,望着部长。做到第一层的人已经不多,做到第二层的绝少,做到第三层的便绝无仅有了。梅校长就是属于绝无仅有一层的。”也许,这就是梅贻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局动荡、战乱不断的背景下,却开创了清华校史上的黄金时代的原因吧!——只是,这样的“绝无仅有”,是现实,也是遗憾——就不能多出现几位“梅校长”吗?

                                                                    2012-05-18


 震亚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6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