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無邊” 作者:木头


 

 “風月無邊”

         ——为网友蟲二而写

好想調侃一下蟲二兄弟,“蟲二”……就是倆蟲子,一個蛐蛐一個油葫蘆……,哎,不象話呀?!後來決定,還是美化一下。

泰山刻石有“蟲二”,是登山路旁的一塊摩崖刻石,位於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曆下才子劉廷桂題鐫的。

   

蘇州蘇堤之東的湖心亭南園中,亦有“蟲二”碑石一塊。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越人好讕語,如雲徐天池遊西湖,題某匾曰:‘蟲二’。詰之,曰:‘風月無邊也。’”江南三大名樓之嶽陽樓,有李白的“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還有據說是呂洞賓的仙筆天書“蟲二”。

還有呢!相傳圓明園共有一百零八景,其中有一景叫“方壺勝境”,有“風”、“月”二樓,提的也是“蟲二”。反正是現在見不著。

明末清初人張岱著《快園道古》雲:“‘蟲二’兩字,徐文長贈一妓為齋名,取義‘無邊風月’。”《堅瓠集》記唐伯虎以“風月無邊”為謎來打“蟲二”。

......過去的繁體字,“風”字,去掉裡邊的一撇和四周的邊兒,就剩個“蟲”字啦;“月”字去掉四周的邊兒就剩個“二”字啦。所以,“蟲二”代表四個字——“風月無邊”。原來這是繁體“風月”二字的字心,去了字的外框,寄寓“風月無邊”之意。

蟲二兄弟別生氣,還有一個字呢:在繁體字中,虱比風(風)只少一撇。也就是說,蝨子也是風月無邊的象徵,是風流灑脫的別名。

我見過有一篇小文說到六朝名士"捫虱而談"的佳話:“因為蝨子是座談會上的自備零食,誰要是身上沒幾個蝨子,就不配參加學術討論會。狂士們寬袍博帶,可以在任何場合旁若無人地把手伸到身體的任何部分捉蝨子。一旦手到擒來,立刻丟進嘴裡,還要像嗑瓜子那樣咯巴一下咬出聲音來。理由是蝨子吃他的血,他就要以牙還牙。這樣充滿血腥的座談,雖然被標榜為清淡,卻也難免被認為血口噴人,於是就可能虱從口入,禍從口出。由於有這個弊端,因此後人開"止談風月"的茶話會時,就改咬蝨子為嗑瓜子,因為這樣比較安全。其實照劉伶的說法,人就是鑽在天地的褲襠裡的蝨子”。

有過“只談風月,莫論國事”的時代,有過“關心國家大事,莫談風花雪月”的時代。關心國家大事老是和“風月”聯起來:一生關心國家大事的孔子,平生唯一一次與弟子暢談理想,討論“關心國家大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結論是“風乎舞雩,詠而歸”。關心國家大事的儒家祖師孔子,其最高和最後的政治理想,就是無邊風月。

“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說著玩兒:蟲二兄弟,你好灑脫喲!

   

 

後記:

小文是2001年4月某日,與老三屆知名網友蟲二的調侃之作。其實,不知道蟲二兄弟算不算文藝人,反正導演過好幾個口碑極好的電視劇,是我心中最為佩服的人之一。

注:本文中之圖片均來自網路,非本人作品。

又: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學討論的時候,曾點在旁邊悠閒地鼓瑟。孔子聽了子路他們三人的報告以後,轉過頭來問正在鼓瑟的曾點說,曾點,你怎麼樣呢?說說看。曾點聽到老師在問他,瑟音漸稀,接著,彈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攏,瑟弦發出鏗然的響聲,然後曾點離開了彈瑟的位置,站起來對孔子說,老師你問我啊!我和他們三個人剛才所講的不同,我的思想和他們是兩樣的。

這裡就看到曾點高雅清華的風度,孔子聽了他的話,態度也不同,他說這有什麼關係,並不會矛盾、衝突的,只不過是關起門來,表達各人自己的思想而已,你儘管說好了。於是曾點說,我只是想,當春天來了,冬衣一換,穿上舒適的衣服,農忙也過去了,和成人五六人,十幾歲的少年六七人,到沂水裡去游泳,然後唱唱歌,跳跳舞,大家悠哉遊哉高興的玩,盡興之後,快快活活唱著歌回家去。這個境界看起來多渺小!雖然渺小,可是孔子聽了以後,大聲地感歎說,我就希望和你一樣。

孔子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孔子就這麼孩子氣!所以說這段書很難懂。我們經歷這幾年的離亂人生——國家、社會、天下事,經過那麼大的變亂——才瞭解國家社會安定了,天下太平了,才有個人真正的精神享受。不安定的社會、不安定的國家,實在是做不到的。時代的劇變一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遍地皆是。所以古人說“甯為太平雞犬,莫作亂世人民。”而曾點所講的這個境界,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國的,而是我們大同世界的那個理想。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的詩“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我們年輕時候,家裡有書房讀書的生活,的確經歷過這種境界,覺得一天的日子太長了,哪裡像現在,每分鐘都覺得緊張。如果我們有一天退休,能悠閒地在家種種菜,看看有多舒服!

這裡孔子問這四個學生的話,其中孔子與曾點的一段話,可以說進入了最高潮,師生之間,說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政治的目的,不過在求富強康樂,所以這一段可以說是大同世界中,安詳、自得的生活素描。


 木头文集:http://hxzq.net/showcorpus.asp?id=15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