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萧萐父先生 作者:海宽


 

怀念萧萐父先生

武汉大学教授、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于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七日十六時三十分在武汉闔然长逝,享年84岁。

作为哲学界的同行,萧先生是家父的朋友。萧先生的公子萧远,是我上世纪80年代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时的同事和朋友。

“顿悟”和“棒喝”是禅宗的核心概念。在我近60年的人生经历中,这种关于“顿悟”和“棒喝”的体验仅有过一次,发生在向萧先生请教时。

大约在1985年,一次我到位于武汉大学校园内的萧先生家中求教。当时,我阅读了包括库恩、波普尔、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哲学著作,对相对论、量子论和哥德尔定理等引发的哲学思考,具有浓厚的兴趣。我向萧先生谈起了自己阅读中的一些困惑。谈到,伴随思考的深入,自已的思想中充满了怀疑,感到一切科学真理都是相对的、约定的,感到一切科学理论都缺乏坚实的逻辑基础,感到自己陷入了虚无之中。

听完我的诉说,萧先生忽然重重地一拍自己的大腿,大声说:“嗨,虚无即执着嘛!”尽管萧先生并没有与我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却一扫我多日的困惑怅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的确,我之所以产生了虚无的感觉,恰恰是因为我在执着地跟随大师先贤们的脚步追寻着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当年下乡插队时,我曾经很“充实”,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自以为已经找到了“颠扑不破的真理”,自以为已经认识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自以为已经洞悉了自然和人类的奥秘。那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充实”,不过是缺乏对问题穷根究底的执着。

20多年前萧先生大喝一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萧先生却已经驾鹤西去。我虽然当面请教萧先生的机会不是很多,但萧先生的治学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送别萧先生渐渐远行的时候,我在内心默默地祈祷,希望我辈,以及我们的晚辈,能更多地继承萧先生超脱潇洒的生活情趣和宅心仁厚的处世之道,尽力将中华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代代传承。

从网上读到研究德国哲学的陈家琪教授悼念萧萐父先生的话:“我一直觉得肖老师以他的离去宣告了中国传统文人身上某种最好的东西的消失,那该是一种连绵不绝、甚至可以理解为始终残存着的精神气质的终结;我甚至想把它理解为一种与这个世界作最后诀别式的谢幕:而他,就是这种精神气质的最后代表。”读着这段话,我的心在哭泣,既为萧先生哭,也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堕落而哭。想到黑砖窑中的奴工,想到襄汾的溃坝,想到掺三聚的奶粉,我理解陈家琪教授此时此刻的心情。

想到萧萐父先生,总使我联想到自己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一个成都城中的普通画家和他的妻子。因受到“反革命”女婿的牵连,备尝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却一直保持着对仁人君子立场的坚守和对得失成败的超然。

我虽然理解陈家琪教授的心情,却并不感到悲观。我相信,这个数千年历经种种劫难却仍然薪火传延的民族,这个曾经得到佛、耶等多种人类精神文明滋养的文化,定然会再次走出泥泞,步入康庄。纵然有“八代之衰”,也必会有人文再起;纵然有“神州之溺”,也必会有天道重济。[注]

[注]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有句:“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2008-10-05


 海宽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0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