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悔 作者:张乃平


 

青春有悔

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对于国家和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来说,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回忆四十年前的这一段,我们的心里是苦涩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似乎也是说不清的。我是京工附中68届老高一的学生,经过66届、67届毕业生东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分配之后,到69年初才开始分配。当初我校除极少数当兵的之外,大多数分配的是北京的工厂,只有我们少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必须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没有选择和很不情愿之下我于69年5月初来到云南河口溪东农场五队(后改为八营四连),开始了五年艰苦的农工生活。

这五年中,和大家一样,开荒、砍草、种菜、种水稻、131工地当壮工、烧砖、上山砍料、赶牛车……,什么都干过,当然偶尔也代理过司务长、卫生员这些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刚开始时,尽管天气炎热,劳动强度大,生活异常艰苦,但毕竟年轻,又有“扎根农村”的信念,既来之则安之,咬咬牙,也就挺过来,慢慢适应了,各种农活也都能拿得起来,真干起来,也不比老职工差多少;但随着时间一长,信念逐渐动摇,又看不到前途,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了;几年之后,随着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少量的招工,困退、病退、转插、顶替等,部分知识青年离开了河口,知识青年思想变化了,多数人开始琢磨怎么早一天离开河口农场回城,只是一时苦于没有路子罢了。我于74年4月趁北京市革委会到河口招老师这一天赐良机,毫不犹豫拍拍屁股回北京了。

反思这段历史,当时我们这些十六、七岁,二十出头的学生,正该在学校好好念书,学点儿本事,学点儿技术,为一生打下基础,结果赶上了文革,书念不成了。经过几年的运动,老三届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该毕业分配了,想想当时国家那种动乱的形势,根本无法安排这么多人就业,“上山下乡运动”也就成了解决这么多知识青年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权宜之计了。因此掀起了古今中外所没有的最大的移民潮,几千万知识青年“发配”农村;后来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后,必然导致又掀起了势不可挡的返城潮。四十多年前,我们的青春留在了云南河口,要说青春无悔,那是假话,还是青春有悔比较恰当,悔在人的命运不能自己掌握。四十年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经历的,局外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是难以理解的,只有同龄人、有共同经历的人,才能理解和产生共鸣。

                                                          08年8月26日 (作者为北京知青)

           
    来自“红土地上的青春”博客:http://blog.sina.com.cn/hkncbjzq1


红土地上的青春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14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