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1975年在锡林郭勒盟师范学校(四) 作者:吴晓


 

【日记】:

 1975年在锡林郭勒盟师范学校(四)

六月二十二日

读陶君起《京剧史话》笔记:

一、什么叫戏?——就是戏台上搬演的故事,要有情节,有人物。有主题思想,能使观众有艺术的感受,得到一定的教育。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

二、京剧的诞生1790年,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徽班扎根。四大徽班又有四喜、和春、春台。“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道光年间,李六、王洪贵来京。徽剧的二黄调和汉剧的西皮调自然结合,成为“皮黄”(京调),后又吸收梆子的精华,结合北京语言、风习,形成京剧。唱腔方面,以皮、黄为主,吸收昆腔、弦索调、梆子曲调。1840年以后,三庆班班主程长庚,拿手戏《群英会》、《文昭关》、《战樊城》、《举鼎观画》、《镇潭州》、《战长沙》、《华容道》等。唱工方面,字正腔圆,沉雄爽朗,融化坤、徽之长。春台班主余三胜拿手戏《李陵碑》、《定军山》、《空城计》、《捉放曹》、《牧羊卷》、《乌盆记》、《琼林宴》、《骂曹》等,唱工以汉调为基础,又吸收了徽调、昆曲和秦腔;唱法以西皮最突出,并且创造了西皮反调,婉转抑扬,苍凉悲壮。四喜班班主张二奎拿手戏是《大金枝》、《金水桥》、《探母》、《取荥阳》、《大登殿》等,扮演的人物偏重于帝王、贵族,唱工平稳宽亮、不爱用花腔。唱法以西皮为主,喜用北京字音。当时著名的老生还有王九龄(兼唱王帽戏,靠把戏),卢胜奎(有“活孔明”之称,程长庚得力帮手)。小生徐小香,文武昆乱都精,有“活周瑜”之称。旦角胡喜禄,丑角杨鸣玉(杨三)。

三、京剧独立登场了(1851)

人才济济。当时画家沈蓉圃,用写真的方法,绘《同光名伶十三绝》: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谭鑫培(老生和武生)、徐小香(小生)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旦)、郝兰田(老旦)、杨鸣玉、刘赶三(丑),其中朱、杨专演昆曲。还有许多与十三绝齐鸣的著名演员,老生,汪桂芬、孙菊仙,谭、汪、孙三大流派并称。汪孙偏重徽派的浑厚作风,谭派却发展了汉派的警峭,特点是“继往开来,旁搜博采”,文武昆乱,无所不精。萧长华说他“逮着谁学谁!”他不但继承了老生中程、余、张、王表演艺术方面的优点,还把京剧的旦角腔、花脸腔和老旦腔都融合在老生唱腔里面,又吸收了大鼓和梆子的一些可取部分,对京剧艺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后的刘鸿声、贾洪林、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等,都曾受他的影响。北京有“无腔不学谭”的说法。杨月楼兼唱武生和老生。武生戏长靠、短打都精,既善于演《长坂坡》的赵云,《贾家楼》的唐璧,又长于演猴戏,有“杨猴子”的称号,老生戏兼学张二奎和余三胜。张胜奎又名张奎官,曾为谭鑫培配戏,以做工见长。梅巧玲,江苏泰州人,兼演青衣、花旦,有深厚的昆曲底子。他扮演《采楼记》的王宝钏、《二进宫》的李艳妃时,能够表演出剧中人物坚贞的意志和雍容的仪态,扮演《乌龙院》的阎惜娇和《得意缘》的狄云鸾时,又能够突出地表现出剧中人物泼辣和活泼的性格。他还善于演萧太后。时小福也是江苏人,兼通京、昆,最长于青衣。余紫云是余三胜的儿子,余叔岩的父亲,善演旦角,对青衣、花旦戏演技有所发展。郝兰田,王瑶卿的外祖父,本演老生,后改演老旦,对老旦原来呆板的唱法有所改革。刘赶三原是文人,后入三庆班学老生,以后改丑角,享有盛名,时称一绝。武生演员俞润仙(菊笙),苏州人,演武戏最威猛。创始武生勾脸。后来他的弟子杨小楼、尚和玉等对这一改革更有所发展。当时或稍后的著名演员还有青衣陈德霖,老生刘鸿生、贾洪林,小生王楞仙、陆华云,花脸金秀山、黄润甫、钱金福,武丑麻德子(德子杰)、张黑、王长林,老旦龚云甫、谢宝云,武旦朱文英、余玉琴,花旦路三宝、田桂凤等,名鼓师郝六、李五以及何桂山等,名琴师贾三、梅雨田(梅兰芳的伯父)、孙佐臣等。梅、孙二人,被称为操琴刚、柔两派的领袖。

随着名角的出现,京剧的剧目也相当丰富了,旧传有“三千八百出”之说。在演员中出现了一些有编剧才能而又富有改革勇气的人物,大多集中在福寿班和玉成班中。福寿班,1902年成立,三庆、四喜的许多名演员都集中在这里。

京剧不仅在北京盛行,同时也逐渐向外地发展。像天津、上海、汉口、长沙。上海受外来思想文化影响较多,形成海派,著名演员有汪笑侬。

四、在战斗中成长反动文人余治,传播封建毒素。叶赫那拉氏对京剧进行大规模垄断,传唤名演员“内廷供奉”或教习。据昇平署档案记载,就有八十多人。乾隆年间有“六大名班、九门轮转”说法。戏曲艺术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为了摆脱统治阶级的羁绊,一方面和统治阶级进行思想上的斗争。私人剧团和私人科班建立,较早的有小荣椿、玉成班、同庆班、福寿班等。1903年,喜连成班成立。1906年,在广和楼正式演出。专任教师最有名的是名丑萧长华,他虽以演丑角出名,对生、旦、净的戏也都能教。名老生马连良、谭富英,名花旦小翠花(于连泉),名花脸侯喜瑞等,都是他教出来的。搭班演唱的还有梅兰芳、麒麟童(周信芳)、林树森。宣统末年,班子改名富连成班,连续办了三十多年,日伪时期被迫停办,前后合计42年。教出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学,约有七百多人。还训练出一大批乐师和舞台工作人员。后来,程砚秋创办了中华戏曲学校,尚小云创办了荣椿社科班,梅兰芳、余叔岩创办了国剧学会,附设传习所。正乐社、斌庆社也出了不少人才,尚小云、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早年就有“正乐三杰”的称号,孙毓堃、徐碧云、杨宝森,斌庆社出科人才。戏园开始都叫茶园,而且是只收茶钱,不收票价。直到道光年间,才开始卖票座。到1905年前后,谭鑫培和王瑶卿在同庆戏园同台演出时,池座已卖到京钱一千六百文。此后,戏班也渐由“活转儿”改称“呆转儿”。

五、更进一步的发展从1914—1928的十多年间,京剧发展很快,不同艺术流派争胜。北京出现四大名旦,各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梅派艺术博大精深,文武昆乱不挡,对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技艺无不精通。唱腔圆润大方,平易而不平庸。程派兼工念、做、武打,青衣戏较多;唱腔沉郁宛转,以悲剧见长。尚派的唱腔刚劲而亢爽,兼长武戏。荀派则因为有梆子的基础,做工既有规格,却又比较自由,演悲喜剧都有独到的地方。老生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武生杨小楼,花脸郝寿臣等,都是著名演员,自成流派。在名角争胜的局面下,他们邀请同台演出的其他角色,要求他们也相当严格。被邀请来的各行角色中,不少人都独擅绝艺。如副净钱金福、侯喜瑞、许德义,正净裘桂山,花衫芙蓉草、王幼卿,武生尚和玉、周瑞安、俞赞庭、茹富兰,老生王风卿、贯大元、鲍吉祥、李红椿、张春彦,小生程继仙、朱素云、金仲仁、姜妙香,老旦罗福山、松介眉、李多奎、文亮臣、赵静尘,武旦九阵风(阎岚秋)、朱桂芳,丑角萧长华、王长林、慈瑞泉、傅小山、马富禄、朱斌仙、曹二庚等,都为当时的京剧舞台增添了不少声势。

此外,武生盖叫天、张桂轩、张德俊,红生王洪寿(老三麻子)、林树森、夏月润,老生双处、贵俊卿、赵如泉,旦角冯春航、粉菊花(高秋颦)、小杨月楼、赵君玉、王云芳,花脸郎德山、冯志奎、金少山,丑角夏月姗、周五宝等,都是当时上海、南京的著名京剧演员。异军突起的戏剧家欧阳予倩,从话剧界转到京剧界。

剧目缤纷花样新。梅兰芳《红线盗盒》、《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黛玉葬花》、《上元夫人》、《花木兰》、《一缕麻》、《西施》、《洛神》、《太真外传》、《凤还巢》;程砚秋《龙马姻缘》、《红拂传》、《画舫缘》、《花筵赚》、《鸳鸯冢》、《青霜剑》、《风流棒》、《孔雀屏》、《骂殿》、《碧玉簪》、《文姬归汉》;尚小云《红绡》、《摩登伽女》、《刘金定》、《林四娘》、《婕妤挡熊》、《汉明妃》等戏;荀慧生《元宵迷》、《钗头凤》、《飘零泪》、《绣襦记》、《红楼二尤》、《河伯夫人》、《白娘子》、《红娘》。

六、京剧的衰落“九一八”后,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演员,如梅程,退出舞台,或蓄须明志,或隐居山村。

七、重获新生毛主席看了《逼上梁山》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作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作了此种工作。”解放区和敌后舞台上出现的剧目《廉颇与蔺相如》、《占北原》、《史可法》、《岳飞》、《江汉渔歌》、《桃花扇》最为流行。

八、结语1950年7月,文化部成立戏曲改进委员会。1951年4月,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一方面从事戏曲研究,一方面通过重点剧团,作示范性的创作和演出,5月5日,政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7月,提出澄清舞台形象的问题。1952年10月,全国23个剧种会演,乃中国戏曲史上空前盛举。京剧在巴黎的国际戏曲比赛中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轰动了巴黎和整个欧洲。1956年和1957年,文化部召开了两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戏曲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京剧丛刊》三十多集,搜集整理了传统剧目一千多个。1958年至1960年,京剧大胆地做了表现现代生活的尝试。中国京剧院首先演出了京剧《白毛女》。此外还有《智擒惯匪座山雕》《柯山红日》(北京),《赵一曼》(上海),《绿原红旗》(青海),新编剧目,较好的有《杨门女将》《满江红》《义责王魁》等。

六月二十三日

晚上,前书还给贺老师,徐云交作文,一起找的贺老师。贺认为我的作文写得不错,但抄在黑板报上,有些古奥的词儿最好不要用。他特赞赏中七班的诗风,但也同时指出不足,如生搬硬套李白的诗,他觉得格律诗不如自由体诗,鼓动性不强。并特列举有的填的词太勉强,不知是不是说我。

下午,安德艳组织非团员同志们学习。学习完材料,要每个与会者谈体会,我迟迟缄口不言。最后,安点名让我谈。我表示,本人入团年龄已过,入团绝无希望。但仍然要注意思想改造,仍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后来,听老魏说,今天各团小组讨论了发展工作,我才发觉我的表态是失言了。

六月二十四日

音乐课学新歌《团结胜利向未来》。不知老师怎么把我叫起来让我唱谱。我还没站起来,就引起同学一阵哄笑。我向来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中发言、唱歌,这足见我不是个当教师的材料。站起来以后,心慌得不行,可我还是战战兢兢地用抖颤的声音唱完了。我想到,这可能是云老师在向我挑战,想让我当众出丑。可我居然应战了,并赢得了第一个回合。也许我这是阿Q精神,管他呢!徐金昌讲数学,我批改作业,暴露了我工作上马马虎虎,不认真、细致,而恰恰又让徐抓住了。倒霉!以后可得注意。

六月二十五日

下午在东食堂开会,桑老师重新传达了13号文件,就以后的运动作了动员,下一步就是整顿领导班子。今天上午,张树民离校回京。为庆祝“七一”,小组里又让我写稿。

六月二十六日

苦苦思索,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好。李美荣让我修改了她写的一首诗,写得太一般化,估计这次这样的作品不少。我不屑于写这样的东西,总想来一个突破,但又如何突破呢?真是谈何容易!

六月二十七日

上午,学生第一次登讲台讲语文课,第一组推举魏连瑞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他讲了15分钟就下来了,黑板上只写了课文的标题。下午,因睡懒觉,政治学习时迟到了,其实很多同学都迟到了,可是都很侥幸。偏偏老魏等7个同学去教室以前,桑老师去坐镇了,他要徐金昌把这7个同学的名字记下来,报政治处。看,这就是桑老师的标准。迟到的时间不是以学校规定的两点三十分为准,而是以他到教室以后的时间为准。至于桑老师离开教室以后,又有几个同学迟到,更是侥幸地躲过了记名,真是迟到早了不如迟到巧了。学习讨论时,没有一个同学发言,众口缄默了4个小时。何玉梅为小组出板报写了一篇稿,麻秀枝让我看一看,我觉得写得不错,个别字句作了修改。

六月二十八日

上午去学校南边小山坡西侧参加了防洪劳动——挖沟和填草袋。下午,又在东食堂开会,桑老师传达了赵会山书记的讲话,刘队长宣读了学校制定的具体措施。会后讨论,贺老师参加了我们小组的讨论,麻秀枝先说了说,我作记录,顺便写了个书面发言稿。后来会上一些人随便谈论,我觉得再做那种呆板的正式发言,有点不伦不类,就暂且休矣。

六月二十九日

今天几乎实现徐云一个月以前的夙愿,中九班集体到水库去玩。后来因为联系的车没有来,也就算了。后来请严老师在校园里给我们照了几张相。今天我的情绪格外低落,当我无意中发现给了小康一张入团志愿书时,我陷入了极大的苦闷和迷惘之中。心想,这次入团又吹了,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却不得而知。跟老魏谈了谈,他劝我以后不要老和别人发生冲突。下午,趁宿舍里只剩下我和徐金昌,我问了问徐金昌。他似乎觉得很突然,呆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我说,支部讨论了我的问题,认为我在很多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就是年龄大了。我听了以后,真是不寒而栗。这就是说我这一辈子再也别想入团了,因为你已经不是个青年啦!多么可怕呀!将来岁数大了,人们问我,在青年时期你都做了些什么,我怎么回答呢?连个共青团员都不是。特别是明年此时,大概班里的同学全都入团了,而我还徘徊在组织大门之外,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班里的小同学。这些我都对徐说了,他也表示同情。可事实已至此,叹之何益?只能寻找安慰了。像鲁迅这个共产主义战士,还不曾是个共产党员呢!还是先做个非党的布尔什维克吧!本来想去看看刘金生,后来又一想,算了吧,三个多月没去他们家了,为什么偏偏赶在他结婚以前去呢?

六月三十日

语文课还是让学生自己讲。李凤翔讲了15分钟就下来了。后两节,先请桑老师给我们照了几张相,后由我们二组着手出黑板报“七一”专刊。我事先没有写稿,随手写了一篇《回顾党的历程》的文章。下午又在东食堂开会,蔡仁老师传达了中央首长的讲话,后分学习小组讨论。晚饭后,班里全体团员开会,讨论李美荣、康万胜入团问题,青年可自愿参加。我想我已经不是个青年了,也就没有参加。后来因人没到齐,没有开成。

七月一日

久老师来了,可是没有讲课,数学课是由老魏讲的。下午,乡师班毕业典礼。晚上,各班开“七一”座谈会,团支部讨论通过李、康入团。同学们对李美荣的评价很高。今天早上,班里出了一期墙报,内容是庆祝党的生日的诗歌。我的情绪不好,没有写稿。

七月二日

语文课,安德艳讲毛主席的复信和李庆霖给毛主席的信。贺老师的意思,比前二人略胜一筹。下一篇课文该我讲。化学课时看小说,陆俊超之《女船长》(短篇)。

七月三日

久老师开始讲课。今天讲的是三角形作图。下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新来的杂志,《朝霞》第6期,《学习与批判》第6期,《内蒙古文艺》第3期。

七月四日

今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登台讲课。我讲的是朱克家写的《我深深爱上了边疆的一草一木》。刚开始有点紧张,上台以后来了几句开场白。我本来想说:“今天我走上讲台,心跳得特别厉害,平时开会发言,我说话就直打哆嗦,反正今天我是在台上受罪,你们在台下陪着我受罪。”可是,话一出我口,就语无伦次了。讲课之前,我是打着这样的主意的:今天我要是不闹出点笑话,真对不起我们组这几个人——谁让你们推举我来着。又可是,我居然照本宣科地讲下来了。眼下,还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离开课本,我什么也讲不了。贺老师认为,我第一次讲课,讲得还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还需进一步推敲。今天,我对讲课产生了兴趣。下午,学习讨论时,大多数同学都迟到了,讨论时也没讨论。贺老师生气地批评了我们。

七月五日

上午,又到南边垒坝以防洪,预定三个班,十二班没有去,于是把他们担负的一部分任务留下,剩下的,我们和十班各劈一半。宋老师辅导下的中十班向来各项工作都走在头里,这次也抢在我们前边完工,干完之后,就满载着胜利的微笑结队凯旋了。剩下我们这些不争气的中九班学员和一群老师在工地上干。比起中十班,特别是宋老师,我们都感到望尘莫及。今天的事,真值得深思。晚上,又看了一遍朝鲜的故事影片《原形毕露》。

七月六日

读《关于荀彧的死和他的政治倾向》(南开大学哲学系73级学员韩强):

一、荀彧弃袁奔曹,表明了他的法家立场。荀彧奔曹后,提出“深根固本以治天下”,还引用“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的例子,让曹操拥献帝于许昌建立政权,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荀彧全面分析了袁曹两条根本对立的政治路线,指出“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曹操)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为不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二、荀彧主战,孔融主降。200年底官渡之战决定性关头,曹操主退守许昌,荀用刘项的荥阳、成皋之战说明在决定胜负的关头“先退者势趋”的道理。

三、荀彧唯才是举。《三国志》记:“太祖随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荀筹焉。”荀彧推荐的人物很多都是法家,如戏志才、郭嘉、荀攸、杜袭。孔融反之,推荐了弥衡、边让那样的反动儒生。
四、曹操对荀彧的评价。荀刚奔曹,曹称为“吾之子房也”。与献帝奏章:“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要求封荀彧为“万岁亭侯”。以后又上表封荀彧为三公,荀坚不接受,“至于十数”。曹操曾说:“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曹操把自己女儿嫁给彧长子荀恽。
五、荀彧主张“集才通儒”,说明未摆脱儒学的影响,法家立场还不坚定,但不是他思想中的主要倾向。
六、关于包庇杨彪,荀当然是错误的,但他只是说不要拷打,这和孔融亲自跑到曹操那里大吵大闹死保杨还是有区别的。

七、关于反对曹操“加九锡”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他不敢触动东汉皇帝,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能否继续保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八、关于荀彧的死。病死,非操逼杀。

晚上开会,商量下周劳动事宜,决定让老魏、小魏、林常青、王忠民、赵金荣和我修院墙,其他人在菜园干活。

七月七日

上午,我和小林写标语,为毕业生誓师大会。写完后,李美荣帮忙贴出。下午,张树民回,他说他上星期日到我们家去了,爸爸、妈妈当时都在家。

读《黑格尔对孔学的批判》,其中有恩格斯的这样一段话“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性欲——贪欲和权势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恩格斯在谈到黑格尔由于“体系”的需要而常常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结构时指出:“这些结构仅仅是他的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七月八日仍旧在菜园劳动。中午,与七班、十班几个同学出了一期团委会和学委会合办的黑板报,七班、八班的战友们就要和我们分别了,他们将要奔赴各个旗县,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了,多么值得怀念的情景啊!我们班第三组也出了班里的第十期黑板报,我练了练写美术字,帮他们写了通栏大标题“用毛泽东思想占领教育阵地”。今天的活茬和昨天一样——翻地。

七月九日

按计划,我们昨天就应该垒墙,由于料没有备好,我们几个人把破墙旁边的石头砌好,就没活干了。听说外宾要来,而且是从不友好的国家来的,这可忙坏了我们在校的工农兵学员,大家慌慌忙忙地大扫除。我们班一、二组的任务是撕墙上的旧标语、旧墙报。下午,中七、中八班举办毕业座谈会,我和老魏、小田、李美荣参加了八班的座谈会。我和老魏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觉得八班的同学特别实在,有一是一。这是与七班相比较而言。所谓座谈,无非是漫谈在校两年期间思想和学习上的收获和今后的展望。学校领导和一些科任老师都参加了这个座谈,有的心情激动地发了言。中九、中十、中十一、中十二班的代表也都在会上发了言。老魏代表我们班发了言,讲稿是我起草的,全文如下:

中八班毕业班战友们:在我们即将分别之际,参加了你们举办的座谈会,我们的心情特别激动。不由得使我们回想起几个月来朝夕相处的日子,这些日子使我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永志不忘的友谊,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劳动和工作,更好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战友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明天你们就要奔赴农村,奔赴牧区,为普及我盟五年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了,你们热烈地响应了党的召唤,坚决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对此,我们在校的同学愿意学习你们的革命精神,并向你们致敬!

你们胜利地完成了两年的学习任务,就要离开师范学校了。在此,谨向全体毕业班战友们紧握告别之手,祝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在校的同学也决心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委托,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把你们身上的好思想、好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力争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人们教师。

郭忠俭作为中十班的独身代表,也在会上发了言,他的讲话出人意料地好。中七班的座谈会,没听说让别的班的代表参加。

七月十日

劳动。今天将载入师范学校的史册。毕业班的同学们今天知道了他们毕业分配的去向。当然是有人高兴有人愁。据说他们中有的人竟至又是喊,又是叫,又要蹦,又要跳,又像哭,又像笑,怪腔怪调,龇牙咧嘴,顿足捶胸,简直要发疯,简直不得了。“老虎”一走,该猴子称大王了。

七月十一日

中七、中八班的战友们陆续奔向工作岗位,今天开始离校。很多老师和同学到车站送行。据说,欲行不行的都有很多同学哭了。今天上午劳动时,人们谈论的一个题目,就是哭。今天的哭,以往的哭和以后的哭。今天的哭景,无疑是一个悲剧。什么叫悲剧?鲁迅下的定义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两年来同学之间建立的友情确实是极有价值的。分手了,今后不知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这真是一件叫人伤心的事。但是,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非得用眼泪来送自己的战友吗?感情未免太脆弱了吧?难怪王勃在一千三百年前就劝导后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我并非想做一个忍心的人,但是,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革命青年,应该做到“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下午,久老师给我们开会说,从明天开始,四天大扫除。21日以后,西方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将来锡林浩特,锡盟师范学校是四个重点开放单位之一。明天的劳动停止。

七月十二日

学校的政策一会儿一变,今天我们又照常劳动。上午,先由工宣队刘立成同志作大搞卫生的动员报告,据说这次要来的西方记者每天起得很早,睡得又很晚,专去阴暗的角落活动。又听说外交部一位副部长(或副处长,姓麻还是姓马也闹不机密)已来到锡盟。几辆吉普车今天在校园里巡回往返。我们六个人与郝文清老师一起垒墙。坯,上午由十班和十二班同学运,下午是大车运的。

七月十三日

发出一封给家里的信,并附上与老魏、小魏、徐金昌、小林、田春生合照的底板。

七月十四日

照旧砌墙。七月十五日粉刷教室和宿舍的墙壁,并打扫卫生。晚上,抹墙。

七月十六日

上午,还是抹墙,女同学布置教室。下午,安德艳他们宿舍的女同学帮助我们打扫了宿舍,给一些同学拆洗了被褥。衣服洗完后,破了的地方也给补上了。让我们说什么好呢?只说一句“感激莫名”罢了。

七月十七日

今天上了两节数学课。下午,到图书馆借了三本书。晚上,到大剧场看了彩色影片《草原儿女》,舞蹈动作、音乐、色彩都不错,就是太短。晚上回来,到校园里又看了电影《小兵张嘎》。

七月十八日

上午,全体师生员工到锡林剧场听取了教育系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报告会。盟中学和阿纳旗二中两个单位的共五个同志发了言。会后,教育局张副局长作了指示。下午到东食堂开会,桑老师作了关于迎接外宾问题的报告。这次来的是第二世界的记者。我们的对外方针是“热情友好,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晚上,刘队长、贺老师召集我们班同学开会,主要谈的是纪律问题。看完了魏格铭写的《永不休战——鲁迅批孔的故事》一书,共包括15篇故事,与石一歌之《鲁迅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

七月十九日

听贺老师说,24日要考化学,真让人头痛。

下午,因外宾要来,学校统一布置出黑板报、墙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是教育革命,一是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七月二十日

今天观看了74年重新拍摄的故事影片《平原游击队》,新影片色彩鲜艳,场面也开阔得多了,有一个改动,是把老勤爷同鬼子松井的正面斗争,改为李大娘同敌人的斗争了。这体现了三突出的文艺创作原则。影片的导演还保留一个武兆堤,作曲雷振邦,演员中只有一个方化没有换。傍晚,写成一篇板报稿,试谈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方面的,稿纸用了两页,题目也没有定。

晚上,开班会,做劳动总结。按贺老师的意思是本来要开个座谈会,请示学校,没有同意,因没有奶茶,没有糖的,所以就改为清谈了。真有意思。今晚,贺老师全面而又详细地总结了我们班十天劳动的情况,指出我们超额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他谈成绩谈的比较多,缺点和错误谈得很少。还表扬了几名同学,其中有李美荣、张树民、何玉梅、马俊娥、安德艳、宿淑琴和我。我其实丝毫不值得表扬。我觉得,作为一个在班里年纪比较大的同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比别人做得多一点,好一点。久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孩,也参加了这个班会,表现出对我们这个班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关心。这使我们很感激。久老师认为,作为我们自己,应该谦虚。接着她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班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我们注意改正。菜园的刘师傅也来参加了我们的会。他对我们班的劳动评价极高,不过有点言过其实。

七月二十一日

因为本周要考化学,今天的语文课也改为化学课了。王老师争取两天内教完本学期课程,然后进入复习、考试。对于化学,我一向没有什么兴趣,特别是前边的课程没有好好学,今天学新课,糊里糊涂,一点也听不进去。真是半路出家,如堕五里雾中。

今天,杨老师重新开始给我们上历史课,他讲的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汉和帝刘肇十岁即位,梁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兄大司马梁冀专权。老师讲和帝前是质帝,是讲错了,其实是章帝。七人分侯,五十七坐中央官,外戚专权。皇帝依赖宦官,单超为首,结帝党,杀梁冀,专权,清后党。桓帝刘志时,侯览占民房三百多所,旱灾,虫灾,疫病。张角创太平教,宣传革命思想,“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宣传二十年,道徒几十万,从河北发展到河南、山东、江苏……分三十六方,大方万人,小方六七千。184年3月起义开始,洛阳马元义很有才干。张梁大败董卓。河南波才、赵弘。刽子手卢植、皇甫嵩、朱儁镇压农民起义。

历史课间歇时,作文发回。

中午,出第11期黑板报,改用中七班用过的那块黑板。

下午,在东食堂开会,桑老师介绍了以前接待外宾的一些情况。蔡老师讲了讲遵守作息时间的问题,并动员我们继续大扫除。傍晚,起风了,天阴下来,到晚上终于下了一场大雨。下晚自习时,我们是冒雨跑回宿舍的。


吴晓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8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