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实录】:入团·伙食·机务排宿舍里的一天 作者:老边


 

【知青岁月实录】:

入团

记得是在1970年的春天,连队的共青团组织开始了接收新团员的工作。那时,入团、继而入党,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当然会积极申请。介绍人是上海知青朱戬仁。

朱戬仁,瘦瘦的、略有驼背、戴眼镜,谈吐儒雅、文笔极好,后来调到团宣传股、和尤权(15团知青中目前职位最高的官员)一起,成了15团的大笔杆子。我们当时很谈得来,他也愿意作我的入团介绍人。

大家都认为,我第一批入团,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然而,我没有被批准。原因也很清楚:社会关系复杂。我母亲的亲属中,当时有多人在台湾,而且她的一位堂姐夫,曾任三青团高官。

于是,第一批入团的名单里,没有我。(谁是第一批团员?)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受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不记得当时有很多沮丧的情绪,反而激励了自强不息的意志。在第一次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上,我代表入团积极分子发言。

后来,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记得又发展了四批团员,我又多次代表入团积极分子发言。几乎成了“积极分子专业户”。到了1971年夏天,记得是在第六批发展团员时,我终于加入了共青团。

应该是在71年冬天,我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非常认真、严肃、虔诚。现在还有在小学校教室里写申请书的印象。

 

伙食(1)

到四连后第一年的伙食是最差的。主食基本上以玉米面为主,极少见到荤菜,白菜、土豆、萝卜是主菜。这也难怪,估计在69年春天做计划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秋天会增加这么多人,于是把小麦都上交了。

记得,开始的几个月是在食堂吃饭。8(10?)个人一桌,人数凑够就去端饭。都是年轻人,桌上略好的菜立即被一抢而空。几个月下来,每个人吃饭都是飞快。到现在,四十年都过去了,还有人还保持着吃饭快的习惯。

有一个听来的笑话,发生在20连。有一天,正在吃晚饭,大家围着一盆面条汤。突然停电了。黑暗中大家都摸黑抢面条吃。一个人夹起面条放在嘴里,却嘬不动。正在这时,又来电了。大家发现,面条的另一端在另一个人的嘴里。这两个人还是一男一女。哄堂大笑...

到后来(几个月以后?),就改成自己用饭票买饭了。(谁还保存着当年的饭票?)

那时,虽然连里有畜牧排,但能出栏的肥猪很少,也没养鸡。猪肉和鸡蛋只能从团部调拨(25连专业养鸡,27连专业养猪)。每次从团部拉回来猪肉或鸡蛋,大家就能改善一次伙食。但时间长了,大家对食堂很有意见,认为有人将有限的肉蛋私吞了。

记得有一次,又拉回鸡蛋来了。连领导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全都煮熟、一次给大家分光,还是留着慢慢吃。知青们几乎一致的意见是前者。于是,炊事班就真的把鸡蛋都煮了。每人分10只,各班端脸盆去食堂领。我当时在基建排,每人分到的10只熟鸡蛋,都是一次吃光了。

多年以后,此事还被女生们作为笑谈。

1970年的麦收以后,主食就以面食为主了。毕竟,宝泉岭农场1年的小麦产量,够自己吃10年。

 

伙食(2)

白天下地干活儿,经常在地里吃饭。通常是马车送饭。大笸箩里装满了包子,上面用棉被盖严。炊事员跟车,负责发包子。不是吃完一个再领一个,而是一下领好几个。

包子很大,10公分直径应该是有的。皮儿很厚,若在食堂买要用2两面票。白菜馅儿、萝卜馅儿,只有很少的肉。男生饭量大、吃得多,至少拿4个,拿6个也不稀奇。包子一个摞一个,放在手掌上、用小臂托住,一直排到臂弯。另一只手拿着包子吃。必须吃得很快,否则最后的包子就很凉了,深秋季节甚至有可能冻成冰砣。

送饭马车还会带着水桶。用的搪瓷缸子舀水喝,讲卫生的人会舀水洗手。缸子是公用的,不会有人计较。

有一年夏天下地锄草,远处开来了一辆汽车,停在地头。一个人站在车头上喊:“雪糕来啦!来吃雪糕呀!”大家立刻扔掉手中的锄头,跑到地头吃雪糕!(免费?每人发几根?)太爽了!!雪糕是团部食品厂自制的,很难说质量有多高。但在当时,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了。

机务排的条件好一些。干活儿的地块只要不是特别远,有时就开空车回家吃饭。后来好像还为此事挨过批评。但若上夜班,总会回食堂吃“夜班饭”。不但有好吃的面条(平时只有病号饭才有),还能见到漂亮的女炊事员。至于后来这位美女如何成了机务排某帅哥的夫人、是否在某次吃夜班饭时擦出了“火花”,还是留待他们自己“交代”吧。

如果干活儿的地块实在太远,也会带饭。还是包子,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凉了。若地里有豆秸、麦秸或玉米秸,就会点燃篝火,把包子扔到碳灰中烤热后再拿出来吃。表皮糊了、里面还是凉的。如果运气好,附近有土豆地,有时也会扒出几个土豆放到火堆中烤。香极了!吃完饭,嘴巴两边都是黑的。抹几下嘴巴,背风伸手烤火,权作休息。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我们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许也是现代都市年轻人所追寻的意境?

 

机务排宿舍里的一天

早晨,宿舍门被推开或踹开,进来的是刚刚下夜班的弟兄们。呼号一喊,躺在大通铺上的人想睡也睡不成了。于是,起床的人和下班的人一起洗脸,一起吃饭。班里天天读的时候,下班的人已经呼呼大睡了,反正也没女生。

下夜班时,机车有时停在地头、有时开回保养间。上班的助手要在出车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油、加水、带上地里需要的零件配件。然后就和师傅一起,下地干活了。

上午的宿舍里很安静,只有熟睡者的鼾声。到了中午,下夜班的人有时会起床吃点什么,有时会翻个身继续睡。下地干活的人大都在地里吃饭,中午没有休息。只有在保养间工作的人回宿舍吃饭。

下午,夜班休息的人通常会起床,做些自己的事情。看书、写信、洗衣服,然后吃晚饭、换工作服,下地接班。

晚上的宿舍里是最热闹的。我们宿舍的电工杜志刚有一台老式电子管收音机,此时就会送出音乐或社论,但总有些杂音。两边的大铺上通常至少支起一个牌局,“敲三家”。作为奖惩,胆子大的时候是“归楞(以香烟作筹码,有赌博嫌疑)”,起码也要“弹(tan)脑奔儿”,而且绝对是“真弹”,被弹者的脑门上真的会立刻鼓起大包。

当然,也有写信的、看书的,出去找同学聊天的,到老职工家串门的,到连部看报纸、取家信的,等等。但是在开始的两三年里,好像还没有公开出去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之间也极少互相串门。

没有电视,没有任何娱乐场所,团部电影队的光顾就是最重大的娱乐事件,小卖部里的零食也只有很少几种。即时出去散步,也仅在方圆数百米范围内,周围的草甸子里据说有狼。在这个无话的夜晚,大家都早早地入睡了。

晚风,掠过广阔而寂静的松江平原,送走了平凡的一天,也送走了年轻人本该读书的青春时光...


老边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0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