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1975年在锡林郭勒盟师范学校(五) 作者:吴晓


 


【日记】:

1975年在锡林郭勒盟师范学校(五)

七月二十二日

这场大雨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还在下,雨下得很大,洼地上全是积水,以致把食堂门口的路都给堵住了。虽然天气不好,久老师还是按时给我们上数学课。

音乐课,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地下长城显神威》。老师说,下星期考试,同学一个一个地唱谱,然后由大家评定成绩。

学习鲁迅《二心集》中《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这是鲁迅反击梁实秋的一篇论辩文字。这篇文字,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今天读来,仍觉得十分新鲜、痛快。且将文中鲁迅讥讽梁实秋的,印象中比较生疏的话抄在下面:

“正如将chemie译作‘舍密学’,读者必不和埃及的‘炼金术’混同,对于梁先生所做的文章,也决不会考察语源,误解为‘独木小桥’竟会动笔一样。”“梁先生对于伟大的无产文学的产生,曾经显示其‘等着,等着,等着’的耐心和勇气,这回对于理论,何不也等一下子,寻来看了再说呢。不知其有而求曰胡涂,知其有而不求曰懒惰,如果单是默坐,这样也许是‘爽快’的。然而开起口来,却很容易咽进冷气去了。”“承认其有而要掩饰为无,非有绝技是不行的。”“……可还有想‘辛辛苦苦诚诚实实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的‘无产者’呢?自然还有的。然而他要算是‘尚未发财的有产者’了。梁先生的忠告,将为无产者所呕吐了,将只好和老太爷去互相赞赏而已了。”“至于约翰孙博士终身穷苦,而志行吐属,过于王侯者,我却实在不明白那缘故。因为我不知道英国文学和他的传记。也许,他原想‘辛辛苦苦诚诚实实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然后再爬上贵族阶级去,不料终于‘劣败’,连相当的资产也积不起来,所以只落得摆空架子,‘爽快’了吧。”以上抄的几段,鲁迅先生以梁实秋之矛陷梁实秋之盾,“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何等尖锐、泼辣,读了令人痛快!

下午,搞卫生。我们班的任务是擦洗食堂的玻璃,并且抽出十个男同学与十班、十二班的同学一起垫学校西门口的道。

这几天,看了一本好书,河北省饶阳县五公人民公社史《花开第一枝》,内容包括人物传记和史料。其中有我们在初中时学过的耿长锁口述的一篇文章《我走过的路》。还有我以前就熟悉的作者写的人物传记,如刘真之《母亲》,韩映山之《赤心记》,克明、韩映山合写的《拖拉机上的姊妹花》,郭澄清之《新的一代》,于雁军之《耿长锁的老战友》、《刘玉巧》等,我都仔细地看过了。有些写得比较好的情节,作了抄录。

七月二十三日

今天停课,继续搞卫生。因那天大雨,把我们苦心孤诣抄写的黑板报冲洗得一干二净,今天上午又重新布置、抄写。还是原来那些内容,只是期号作了改动。今天,学委会和团委合办的黑板报、十班的第13期黑板报也都出刊了。这两块黑板报的版面都比我们班的整齐、鲜艳的多。以后我意多学画一些插图画,特别是大写意的画。

读鲁迅《习惯与改革》笔记:

鲁迅觉得有些人“对于极小的一点改革,也无不加以阻挠,表面上好像恐怕于自己不便,其实恐怕于自己不利,但所设的口实,却往往见得极其公正而且堂皇。”他认为“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引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得些自己满足。”“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实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七月二十四日预定的今天下午的化学考试移到上午的第三、四节课,下午交卷。我对于化学的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更没有丝毫长进。因此,答卷差不多全是抄的。下午,到办公室交卷,王老师问我出的题难不难,我能说什么呢?只好半开玩笑地供认自己的答卷是抄的。谢天谢地,化学考试这一关终于过去了,从此可以不学化学了,“能姆斯拔牙日泰”了。

下午,又在东食堂开会,由桑老师作关于礼貌问题的外事教育。据桑老师说,外宾是昨天上午到锡林浩特的,这次来的是西德、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常驻中国记者,共十几人,到不到我们师范学校来,还不一定。

见北京日报7月22日第二版刊载了我的母校北京二中红卫兵理论小组的又一篇文章《积极向社会作调查》。母校传来的每一点消息,我都特别感兴趣。

学习鲁迅《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摘抄:

“倘说,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这言论,初看固然是很正当,彻底似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难题,是空洞的高谈,是毒害革命的甜药。”“……每一部队的突起,战士大抵不过是反抗现状这一种意思,大略相同,终极目的是极为歧异的。或者为社会,或者为小集团,或者为一个爱人,或者为自己,或者简直为了自杀。然而革命军仍然能够前行。因为在进军的途中,对于敌人,个人主义者所发的子弹,和集团主义者所发的子弹是一样能够制其死命,任何战士死伤之际,便要减少些军中的战斗力,也两者相等的。但自然,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再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倘若要现在的战士都是意识正确,而且坚于钢铁之战士,不但是乌托邦的空想,也是出于情理之外的苛求。”“……貌似彻底的革命者,而其实是极不革命或有害革命的个人主义的论客……”(抄录者注:末尾“论客”两个字用得新颖,用得妙!既然有政客,就该有论客,一笑。要学习如是举一反三。)

学习鲁迅《我们要批评家》,鲁迅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就只得还是几个坚实的,明白的,震动的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晚自习时,教室里谈笑声、风琴声太嘈杂,鲁迅驳斥梁实秋的又一篇论战文章《“好政府主义”》没有看懂,拟再看。

七月二十五日

从我上台讲课以来,有二十多天没有上语文课了。今天,贺老师才来上课。他首先讲了假期以前语文课的安排,宣布8月13日考语文,成绩分优秀、优良、良、及格四等。贺老师的意思是,只要没有交白卷,写上几个字就应该算及格。他说到这里时,同学们都笑了。接着,贺老师讲评了上次的作文。贺老师认为的写得比较好的无非老是那么几个人,差不多全是凭印象和成见,也许这些同学一贯写得比较好,但总给人以这样的感觉。老师就几篇写得比较认真的作文作了讲评。我也觉得我那篇文章的写作态度不够认真。贺老师今天讲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心思想。二、正确的中心思想的形成。三、不明确、不完整的中心思想。1、材料贫乏,记事太概括,不足以表现中心思想。2、只罗列现象,不说明问题实质。3、没有主要事件(记叙文)。4、观点、材料不一致。贺老师认为,这次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有王静芝、胡良骥、张文敏、徐金昌、林常青、范谷枫等。用了几天晚自习时间看完了《花开第一枝》,很想写一篇长文,谈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可是又觉得无从下笔。

读鲁迅《几条“顺”的翻译》,鲁迅一箭射中三代“拼死命攻击‘硬译’的名人”:“祖师爷梁实秋教授”、“徒弟赵景深教授”和“徒孙杨晋豪大学生”。主要的是赵景深。鲁迅在举了几条所谓“顺”的翻译后,得出结论说“以上不过随手引来的几个例,此外情随事迁,忘却了的还不少,有许多为我所不知道的,那自然就都溜过去,或者照样错误地撞在我的脑里了。但即此几个例子,我们就已经可以决定,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的却令人迷误,如果好像已经懂得,那么你正是入了迷途了。”七月二十六日今天的美术课,可能是这学期的最后一课了,因为严老师让我们把这学期的作业全交上去。下午,化学试卷发回,有五个同学得“优”,我也忝列其间,这一关就这么容易而轻松地过去了。可笑有的人那么用功地看啊,背啊,也不过尔尔。今天看了广东过去的文艺刊物《作品》上刊载的几篇作品,这次看的是1963年新二卷的9—12期。这个杂志的主编是欧阳山,副主编周钢鸣、萧殷。今天看了秦牧的散文《竹米》,通过竹米,这旧时代灾年之际,南方人民度荒的食物为经线,1963年的特大旱灾为纬线,通过对比,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讴歌了优越无比的社会主义制度。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没有吃过黄狗头、芭蕉根、竹米和泥巴的人们,多么应该知道前人和他人的苦难;吃过黄狗头、芭蕉根、竹米和泥巴的人们,多么应该记住自己的苦难。经历过大旱之年,进一步知道了一些关于‘竹米’的故事,望着竹子,我总是常常想起这一切。”还看了司马文森的小说《茱地家出了事》,通过东南亚某个城市,美帝国主义分子进行文化侵略,腐蚀善良人们,骗取经济研究资料的事实,揭露了敌人的卑鄙、无耻,从而教育和启发了一些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像茱地教授那样向来不过问政治,严守中立的人。历史不断地证明:这样的路是走不通的。还看了三幕独幕话剧:秦牧《焚烧的十字架》(悲剧),吴紫风《青春的脚步》,黄谷柳《采云楼》。

今天,重温完了鲁迅之《二心集》,每看完一遍,我都有一层新的感受。

七月二十七日

在教室里,几乎浏览遍了那几期《作品》里的全部作品。先看了两首长诗,张永枚《十月的示威》(火焰般的年华之五),李士非《天河放歌》,写得都很清新、流畅,令人神往。另外,梁信《烈火炼真金》,选自长篇小说《海啸》第24章,《海啸》疑就是后来的电影《碧海丹心》。王杏元《怒打山神庙》亦即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第14章。还有一些较好的作品。这里就不详记了。

七月二十八日

语文课,第一节,由范谷枫讲诗歌《我要看呵我要飞》,分五部分讲的:解题,分析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最后是小结。她准备得比较充分,讲课比较认真、细致。贺老师说,像这样,当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是不成问题的。第二节,老师讲复习安排、重点课文和语文基础知识。

读徐越化《鲁迅小说选读》: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深受孔丘思想毒害的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和悲剧。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人物活动的环境——独具格局的咸亨酒店、酒店里的掌柜和伙计、两种不同类型的酒客,揭示了阶级对立、等级悬殊的社会关系,交代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乡镇生活的特色,为孔乙己出场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身世、思想、癖好以及他和周围人们的关系。作者并通过他可笑的言行和悲惨的遭遇,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和封建社会吃人的反动本质。第三部分是作品的收尾,含蓄地点明了孔乙己的结局。孔乙己长久没到酒店了,掌柜只记得“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和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二者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社会的愤慨心情,加强了作品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力量。小说主角孔乙己是清末科举场中追名逐利的失败者,这个科举迷,“孔圣人”的信徒,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虽然没有爬上统治者的宝座,但却贱视劳动,贱视劳动人民,在劳动人民面前总表现出高傲与不凡。他从来不敢正视残酷的阶级压迫的现实,只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他虽然十分窝囊,但还是善良的。必须指出:孔乙己日益沉沦,却还百般掩饰,自鸣高雅,语言酸腐,举止乖僻,自然引起短衣帮、小学徒、孩子们发笑,这笑声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孔乙己与下层人民之间的距离。而掌柜,对孔乙己则极端冷淡,对孔乙己的悲惨经历与结局根本无动于衷,“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平时,他拿孔乙己开心,以孔乙己的窘急、痛苦不安来取乐,甚至当孔乙己又瘦又黑,“已经不成样子”时,还要揭疮疤,逗乐,这笑声实际是“穿长衫”的上层社会对孔乙己的态度,是剥削阶级意识的反映。这篇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把典型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加以描写,疏密浓淡,安排精当。作者还善于通过一些平常的生活现象,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阶级斗争的生活本质。

课间操时,收到白瑛7月21日从北京写来的信。她于18日放假,19日到京,8月17日开学。随信寄来了洗好的相片。历史课,老师讲的是两汉时期国内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这也可能是这学期的最后一次历史课了。

临睡时,读了《光明的一生——记革命理论战士萧楚女》。关于战士名字的来源,该文写道:“他读着古代楚国法家诗人屈原的《离骚》,从‘忽反颜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两句诗中受到了启发,取了屈原用来象征爱国志士的‘女’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了他要作为‘楚女’的抱负。从此,他就叫做萧楚女。”该文末尾援引了萧楚女的一段话:“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要做对人民有益的正大光明的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七月二十九日雨,沥沥拉拉地,以至从昨天晚上下到现在,天还是灰蒙蒙的,远山沉浸在雨雾里,地上积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潭,唯有墙内的草显得更加油绿、醒目。

原定于今天的第三节课考音乐,因云老师到多伦开会去了,暂且休矣。数学课后,久老师宣布了考试日期:一日考政治,二日考语文,四日考数学。雨时断时续地下了一天,傍晚时,西边天上显出一线红色的晚霞,预示着明天是一个晴天。

七月三十日

天上还是阴云密布,可雨算是停了,只偶尔零星地飞下几个雨点。上午,复习了四节课语文,贺老师布置了复习重点,今天主要复习的是汉语语法,还有一些同学急着写鲁迅之《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详细教案,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午,美术作业本发下,严老师根据一学期来的作业评定了成绩,不少同学都得了“优”。晚上,集体学习模范共青团员智果桃的事迹。今天开始学习《鲁迅批孔反儒文辑》。《我之节烈观》摘录:

“……除了‘进呈御览’的东西不敢妄说外,其余的文章议论里,一向就带这口吻。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对慨叹,连杀人放火嫖妓骗钱以及一切鬼混的人,也都乘作恶余暇,摇着头说道,‘他们人心日下了’”“文章议论里,也照例时常出现,都嚷道‘表彰节烈’!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只有刀兵盗贼,往往造出许多不节烈的烦恼。但也是兵盗在先,不节烈在后,并非因为她们不节烈了,才将刀兵盗贼招来。”“但圣贤虽人人可学,此时却有所不能。假如第三种的人,虽然立志极高,万一丈夫长寿,天下太平,她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人,岂非白苦一番么?可以答他说:还有哀悼的价值。她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七月三十一日

读《曹操诗歌的法家思想》(作者魏泽民、梁一孺)。该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曹操的诗,是三国时代反割据、反兼并的统一战争的反映,突出地表现了他坚持统一的法家思想,同时,还宣传了他“勿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组织路线。第二部分,曹操的诗,给当时的建安文学,带来重大影响。该文认为“……激变的社会现实培育造就了一批围绕在曹操身边的文艺家,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除外)等,面对着动荡离乱的现实,他们接触面较广,体验较深,‘自伤情多’,真是‘愤怒出诗人’,他们都受到法家精神的激励、鼓舞,文学创作的道路,特别地宽广起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开生面。”第三部分,讲曹操通过实干,对天命论的勇敢挑战。该文开头说,曹操“在我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代触及时事、为政治服务的诗风。”我以为不确。因为在曹操以前,就有很多诗人具有这样的诗风。如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前几天,在图书馆借的倪鼎天、张家龙、刘培育编写的《学点逻辑》,我看了三章:第一章概念要明确,第二章判断要恰当,第三章推理要有逻辑性。下午,开始写教案,因晚上停电,未完。

八月一日

今天是建军节。据早晨广播,在昨天晚上国防部举行的盛大招待会上,罗瑞卿公开露面。上午考政治,题很简单。下午,请盟革委会理论学习班一位同志作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辅导报告。其实,这个报告,我们已经听过一遍了。晚上,与张树民等在贺老师那儿逗留了一个多小时。

八月二日

考语文,答了一个上午及一个中午。下午,和冯兰津与久老师交谈。久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舒服了,班里没有一个人用功学习,比如今天下午上自习时,教室里只有四个人,还是在写信、钩织。冯兰津认为现在学的中学课程,对于将来教小学没有什么用处。久老师说,你有一碗水,就准备给别人一碗水吗?冯退了一步问:“那得有两碗水?”久老师说:“不行,得有一桶水才行。”后来,冯走后,久老师问我,宿舍里的同学对徐金昌的事情反映如何?我简单说了一下:大家都挺同情,不往回退不行吗?久老师说,这是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不能落实的问题。徐金昌还是值得同情的,他的父亲是个烈士,在徐金昌一个月时就死去,徐金昌的母亲抱着他只见过他父亲一面。以后,国家培养他上学,67年积极下乡,又入了党。其他人丝毫不值得同情,全是百分之百的后门。

八月三日

每逢星期日都觉得无所事事,真无聊。与张树民上街,发出一封家信。

八月四日

考数学。整整忙了一上午,中午时,只有十个人按时交卷。久老师后来说,十个人中,只有四个人是独立完成的,什么人该得优、良……老师心里都有底。晚上,承我们公社供销社那位同志(叫什么名字也没打听过,真是该死)帮忙找票,看了电影《沂蒙颂》,影片音乐挺好,有点像《侦察兵》,是不是时乐濛作曲?影片摄影张冬凉、曹进云。今天看电影,老魏也去了。

八月五日

上午,久老师和贺老师召集班、团干部开会,总结一学期来的工作,布置今后的劳动安排。下午,召开了班会,中九班全体学员,除少数请假的以外,都出席了会议。会上,久老师就一学期来的工作作了详细的总结,肯定了成绩,表扬了一些同学,和在学习、劳动、运动会期间出现的好人好事。同时,指出了一学期来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久老师首先作了自我批评,接着就在某些班干部中出现的问题,给班里带来的不良影响,作了严肃的批评。久老师讲完以后,很多同学作了发言,总结了工作,表示了决心,有的同学还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最后,贺老师就到牧场的劳动作了安排。

八月六日

上午,在东食堂开会,校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刘队长作了关于劳动的动员报告。蔡老师作了具体布置。学校还要给学员发家长信,取得家长对于政治建校的支持。下午,锡林浩特万人夹道欢迎出席知青先代会的代表。在联营商店邂逅蔡大明,他已被分配到胜利煤矿。据他说,宝力格公社出席会议的代表有贾桂芹、祝志明。下午三点钟,又一次看了罗马尼亚彩色故事影片《爆炸》,给人的印象极深。明天,我们就要奔向牧场了。

八月七日

第一批学员19人在久老师率领下奔赴牧场。下午,在学校,我们出了第13期黑板报,我写了一篇小稿《致在校的战友们》。

八月八日

今天天气不太好,阴得特别厉害。中午还下了一阵小雨。与十班同学合出了校团委、学委的板报,稿件几乎全是十班的,九班的只登了孙永楼的一篇,我略作修改,并有所增补,把原题《决心书》改为《我们的决心》。下午三点钟,我们中九班余下的22名同学在贺老师率领下,乘坐大车来到牧场,开始了新鲜的劳动生活。我拟写散文《初到牧场》。

八月九日

在牧场的劳动就这样开始了。本来我们都是修缮组的,因准备工作没做好,暂时分开来干零活。我们十几个同学参加了田间管理,今天的活茬是间萝卜苗,拔草。

八月十日

今天分配我和另外四个同学跟大车拉草。坐车到了地方,刚叉了几杈子,被一阵大雨浇回。我们还好,参加田间管理的同学都被淋得精湿。回来之后,照例又是洗的洗,换的换。昨晚和今早,听广播电台广播了两次长故事影片《创业》的录音。老魏奇怪地问:“谁说这个电影有问题来着?”我应该告诉他的是“事出有因”。试想,如果没有原因,广播电台何以这么长时间(将近半年)停止播送这个影片的录音。今天宰了一只羊,下午可能吃包饺子。

学习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

下午,雨停了,装了一大车湿草,回来吃包饺子。

八月十一日

与张树民、林常青、刘启富,下午加四女同学,打了一天柴禾。傍晚,徐金昌赶大车拉回。

八月十二日

上午,拉了半车碎草。下午,到土豆地薅草。久老师、贺老师回校。

八月十三日

上午,到土豆地薅草。下午,因雨,未出工。贺老师回,宝音老师到。

牧场诗草之一:

挤奶员踩着黄昏的暮霭,走来了我们的挤奶员。

脚上都蹬着马靴,雪白的围裙围在腰间。

是蒙古族,还是汉族?

是老牧民,还是新学员?

且看她们轻快麻利的动作,且听她们娴熟的蒙语交谈。

牛栏旁,她们手下乳汁如注,牛群中,她们愉快地谈笑其间:

“我真舍不得那些小牛犊——

等我们离开牧场那一天。”今天还看了《学习与批判》1975年第1期上的几篇文章,刘大杰《读〈红与黑〉》,作者是分三个部分谈的。一、时代和作者。二、《红与黑》的政治意义。三、于连的道路。胡申生、冯丹枫、黄龙珍合写的《女皇帝武则天》等。

八月十四日

上午,拉草。下午,到土豆地薅草。读了申越《对历史人物要作分析》,孙乐英、陆丽芬《论历史上儒家对妇女的迫害》,史锋《红军四渡赤水之战》几篇文章。

八月十五日

上午,先拉草,后到土豆地薅草。下午,与其他八同学到山上打柴。

八月十六日

上午,和一些同学清理旧房屋,抹房。下午,仍旧到土豆地薅草。今天到地里干活的只有七个人。晚上,学校的汽车来牧场。学校的刘队长、桑老师、蔡老师、王老师到此视察。放映了纪录影片《毛主席会见金日成主席》和《毛主席会见廷德曼斯首相》,故事影片《侦察兵》。

八月十七日

星期日,休息。

牧场诗草之二:无题二首

山药花白萝叶青,绿浪丛中起歌声。
    秋风飒飒荡大地,学员胸中春意浓。
    东灶炒菜西蒸笼,香味扑鼻关不赢。
    学员巧做百人饭,炉火笑脸相映红。

八月十八日

上午,薅草。下午与麻秀枝、田锦祝、李美荣、小曹上山打柴。

八月十九日

早晨,宝音老师来牧场,让我们班除挤奶的同学外,全部回校待命。中午,牧机校同学来帮我们打草。我们分乘大车和拖拉机回校。再见了!牧场。下午,休息。

八月二十日

上午,在教室里召开了班务会。班长林常青总结了在牧场的劳动情况,贺老师作了补充,并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蔡仁老师也在会上讲了话,对我们中九班前一段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下午,开始抹北墙。

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继续抹北墙。

八月二十四日

本来要进行最后一天劳动,因大雨停。

八月二十五日

按预定计划,今天开始为时一周的休息。

八月二十六日

到盟中学广场参加批斗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黑包工头分子大会。对于这样一些人,就是要狠狠打击。下午。贺老师通知我和张树民、魏连瑞、魏永彬等,学校已批了我们的假了。

八月二十七日

上午,与老魏到邮局找车未遂,没有走成。我本来对回大队就犹豫不决,这一回,就更加不坚定了。下午,看朝鲜宽银幕故事影片《延丰湖》。我觉得这部影片题材很好,就是编的太粗糙了。有些情节交代得不清楚,避实就虚。

八月二十八日

张树民请假乘客车前往北京。魏连瑞搭车前往东乌旗道木德戈壁公社红旗大队。

锅炉房已经有好几天没有烧开水了,弄得我们这些学生只得架火烧水。可是因为条件有限,很多同学还是喝不上开水。今天,中十班的女同学发扬风格,给我们烧了一壶开水,这真让我们感激莫名。

八月二十九日

继续那无聊的休息。唯一消磨时间的是打扑克,当然这是消极的,枯燥的。可总不能终日总是捧着一本书吧!下午上街,发出给家里、给李玮、给范文林梁颐寿的共三封信。

八月三十日

贺老师早晨委托我批改上学期的语文试卷。我今天是在语文教研组批改的。

八月三十一日

继续批改语文试卷。下午向贺老师交差。

(日记至此中断)


吴晓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8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