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冰溪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次回母校参加毕业30年庆,顺道与老友咏雯相聚。记得还是10年前见过一面,之间丢失了电话断了联系,而后我又通过网络搜索寻找到她。这次见面时间短暂,咏雯和先生陪我参观了八大山人纪念馆,我们在纪念馆留影,照片有点糊,朦胧得有如我们的相聚相别。

友谊地久天长附:曾经写的一篇回忆短文《雯》1968年是我弱小的生命难以承受心理之重的一年,那年在银行工作的父亲被戴上了一顶莫须有的反革命帽子,年底父亲被勒令下放,于是在一个寒风萧瑟的秋日,我们举家迁往叫做大岭脚的山沟里。

那时我还在玉山县中(现玉山一中)念初中,父母走了,便自然成了住校生。

次年春季开学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位女生,她叫雯,从南昌来,父母也是下放干部。雯身材纤小,扎着两条细长的麻花辫子,第一眼见她便不能忘记那深潭般的眼睛,那双黑眸里流动的微笑中含着淡淡的忧郁。雯座位靠教室西墙的一边,与我隔了2排距离。当时“复课闹革命”,发了语文数学的课本,但学校已经没有了读书的气氛,无论课内课外,教室里都是一片喧嚣。家境的变化使我性格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常常避开同学的嬉闹躲在教室看书做作业,偶尔抬头之间总能看到雯也纹丝不动的坐在墙角,安静地做她的练习。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说话,但是无意之间的相视一笑彼此就有了心的交流,我知道那个与我同龄的比我弱小的女孩是我同命相怜的人。

雯的家下放在县城郊区,后来她也在学校吃午餐,女生们围成一团,便自然的有了语言交流,渐渐地得知雯的父亲是高工,母亲是歌剧演员。当时我父亲已经停了工资,每月母亲就就用卖蛋和帮人做衣服的钱给我两三元的伙食费,每周我从家里带上咸菜和霉豆腐,权作一日三餐的主菜。雯是自带饭菜到学校加热的,她的饭盒比我要丰盛些,一次吃饭的时候,雯非要把她的荷包蛋夹给我,我抬头望她,她那充满善意和真诚的眼神令我无法拒绝。自那以后,雯的饭盒里多了一份荷包蛋或者荤菜,说是她母亲让带的,她把菜夹在我碗里的时候我眼里闪烁的是泪花,而她乌黑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却是几分羞涩……

很快到了暑假,雯邀我去她家玩。雯家在武安山下,冰溪河旁。从学校去她家的路,约莫一个小时,先是穿过长长的大街,再经过一段古老的城墙,走过百米来长的浮桥,沿着铁路线,就到了她家门口,我到的时候,雯和她的妹妹在门口迎我,进了厅堂便见了雯的双亲,雯的父亲瘦高的个子,斯文儒雅,母亲小巧玲珑,大家闺秀的风范,那天恰巧雯的大哥也从军垦农场回来,我一进门就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和真诚,抑郁孤独的心一下温暖起来。中餐很丰盛,饭桌中一碗香菇红烧肉和一盆排骨海带汤令我胃口大开,以至今日仍忘不了那餐菜和汤的美味。下午,我们一行去登武安山,武安山鲜为外地人所知,但山上葱茏的树木中却掩藏着著名的唐代画家阎立本隐居的南庄和他长眠的墓穴。就在这位寂寞古人的巨大碑石旁,我们登高望远:冰溪一线如带,萦绕吴越古城;怀玉山高耸入云,犹如一道屏障。此景此境不由得让人想放开歌喉,大哥拉起了风琴,雯放声高歌,妹妹们和唱着,歌声穿越山峦,迴旋在空寂的山野,激荡起阵阵回音。在文革那样压抑和扭曲人性的年代,人在自然之间完全回归了本性,那天雯的眼睛流光溢彩格外的美丽,我也拾回了久违了的轻快的心情。雯是用她那善良细腻的心给我营造了那份难忘的欢乐,这欢乐的一幕,在我的心里定格,成为了永恒。

69年12月,我们结束了初中生活,我和雯作为五七大军子女分别回到父母下放的地方插队,此后很少见面,仅凭书信来往。及至73年夏日,我收到她一封信,说父母落实政策,要回南昌了,不日,我去与她和家人送行,相见时分看到雯的眼睛噙着泪花,我们知道那样的分别也许是永别,千里迢迢我们也许再也难得相见,我也含着泪,但我为她高兴,我没什么贵重之物作为分别纪念,雯爱读书,我便将自己身边读的鲁迅的散文集作了赠别礼物,并在扉页上题了一首小诗:

相逢时难别更难,此去水远关山长。身边好书作杨柳,为我送伊回故乡。

是日1973年8月13。

……

岁月匆匆,30年过去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雯那双清澈明亮总是带着微笑的眼睛如在眼前,透过这双眼睛我又一次读到了她善良美丽的心灵。

                                                                    2012-10-06


冰溪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81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