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封笔之作《返城年代》:为90后00后讲述知青年代 作者:东海搜集


 

梁晓声封笔之作《返城年代》:为90后00后讲述知青年代

作者:顾梦虹

来源:北方网

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知青文学封笔之作《返城年代》(上下两部)由东方出版中心、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央视、北京卫视隆重播出。梁晓声表示,《返城年代》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怀旧之作,而是一部自觉承担文化责任的作品,也是对自己知青作品系列的一个挽结和结局。


返城年代立体书

30年前梁晓声凭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三部曲享誉文坛、影响全国,成为知青文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家曾以为“三部曲”已给自己的知青文学创作画下句点,却没想到时隔30年,各种原因再度促成他提笔创作。

梁晓声表示,写《返城年代》最初只是政治任务,并不太情愿动笔,后来才发现自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题材。他说:“以前我只是写这那一代人如何如何;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一代人背后的时代,更加可贵和重要。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它叫‘时代’。我写《返城年代》并不是为了怀旧,更重要的是回到历史的端点,展现一段真实的岁月,给现在的年轻人补上历史记忆,不仅让他们了解那一代人,更要让他们知道那段历史。”“返城年代”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八十年代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年代。《返城年代》以现实题材为出发点,以知青们的返城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林超然、罗一凡、何凝之、何慧之、何静之等人为代表的知青群体,借由他们的故事,来展示知青一代的返城生活及命运,人生思考及心路历程。随着《返城年代》的原著出版和影视热播,关于“知青”的话题关注和讨论将达到高潮,2013年仍将是一个“梁晓声年”。


“返城”=回归一种与岁月历史和解的精神

梁晓声说:“知青十年和文革十年是重叠的,再没有哪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和那段历史联系得那么紧。知青生活影响了一代青年,他们是国家太重要的一代人,苦难经历培养了他们,使他们更加关心国家命运。”知青一代如今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国家的领导者。在中国政要新阵容里,共有21位领导人拥有知青经历。

《返城年代》讲述了哈尔滨的几个返城知青的故事,他们的艰辛迷茫、奋斗打拼、挣扎创痛、悲欢离合,通过人物命运来反映那一整代人,以及展现八十年代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梁晓声之前,知青文学多数一味展现“伤痕”,而梁晓声的作品却在展现岁月苦难的同时,还体现出知青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情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夜有暴风雪》,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这种寄予了情感的美饰和理想主义曾受到不少批评指责,认为他所表现的理想主义是一种虚假的、被迫的、被愚弄的情怀。对此,作家刘仰认为说:“历史和人性本身就十分复杂,具有多面性,有痛苦、挣扎、丑陋、怯弱、扭曲,自然也有人情、理想、忠诚、奉献。在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不应刻意逃避这段历史留下的可贵精神,不能否认这些精神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梁晓声的小说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梁晓声说:“现在很多知青题材小说、电视剧中,都看不到那些青年们的文化生活、思想动态和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甚至看不到那个时代给青年们精神上留下的痕迹。在返城前十年中,知青群体成为了一种带血缘色彩的、庞大又单纯的‘社会关系’,知青之间互助的热心是一种城市现象,这就意味着一丝希望。如果谁找到了一份工作,其工作单位急需劳动力,谁就会呼啦一下子引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知青伙伴儿。这现象极富人情味儿,无私而又义气。就好比如今某些在城市里已经站稳了脚跟的打工妹、打工仔,恨不得热心地将家乡的姐妹们兄弟们都召集在自己身旁。”“当时国家的新政权为返城知青做了不少付出和努力,但由于数量庞大,很多知青返城之后都无法安置工作。他们被时代命运的携裹,同时也是时代的受益者。改革开放给知青一代提供了很多机会,在经历苦难之后,他们内心更加勇敢刚强。《返城年代》中延续了理想主义情怀,这种情怀就表现在返城知青的打拼和奋斗之中。”大型电视纪录片《北京记忆》总撰稿宋强说。


梁晓声自评《返城年代》:忏悔与自我救赎

“我今年63岁了,站在两个30年间的界限上回头再看那个年代,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到历史的端点,展现一段真实的岁月。”这就是梁晓声动笔创作《返城年代》的初衷。

在《返城年代》封底,梁晓声写道:“忏悔与自我救赎,如同孪生姊妹。因为,以上两种心灵表现,具有孕妇与初为人母的女人的人性特点。女人不怀孕便本能拒恶;初为人母则大抵向善。故,从未像女人者,既不但非男人,非丈夫,其实也非人。”“上山下乡”是一两千万人卷入的运动,《返城年代》主要表现的是特殊时代对人性、人格的压迫,以及大返城后知青们的人性、人格的觉醒与重新定位。“走过苦难历程,懂得爱与宽恕;经过挣扎胜败,回归正常价值”,这是梁晓声试图通过本书给几代国人的启示。

梁晓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历史在中国的文艺创作中,越来越淡、越来越模糊了,自省和反思中断了,没有续上。这种中断,很大程度在于人们对那段历史达成的一致共识:那一场对我国造成巨大灾难和危害的运动,毋须再讨论。但现在,人们似乎对这段历史又开始模糊,甚至有些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责任去重新呈现那段历史,告诉人们,绝不可以走回头路。”


“中国是这样走过来的”:为90后00后讲述非凡历史

《返城年代》里有这么一个情节:一群插队的知青姑娘,硬要进被挖空的煤山伐木,找猴头菇。领路的老工人为了她们的安全,只带大家在边缘地区伐些枯木,却因此被知青们记恨,故意撞瘸了他一条腿。直到老人死去,肇事的姑娘始终没有道歉。

梁晓声承认,青春、奋斗总会让“过来人”情不自禁地留恋过去,但“文艺不应该遮蔽历史”,不能因此就有选择地记忆,更不代表过去比现在更美好。梁晓声说:“回过头去看,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让我大嫌恶的问题,转过头来看这30年,又有这30年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也不会想回到过去的年代。”梁晓声认为上世纪80年代问世的《雪城》是为70后讲述的知青年代,上世纪90年代的《年轮》是为80后讲述的知青年代,那么《返城年代》可以说是为90后甚至00后讲述的“梦醒历史”,一部全体中国人的“返城与回归”。梁晓声说:“不管那个时代是美是恶,都让不知道的人、忘了的人看一看,恢复清醒。”“《返城年代》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写给今天年轻人的一部精神启示录。能给他们以心灵上的碰撞,激发他们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正能量。”著名图书策划人、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郎世溟说。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