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春河的廻聲——德天瀑布 作者:木头


 

歸春河的廻聲——德天瀑布

康熙中,安南國進貢,其表文雲:“外邦之丸泥尺土,不過中國飛埃;異域之勺水蹄涔,原屬天家雨露。”語極恭順得體,且措詞嫣潤,中國亦無有能過者,莫謂偏隅無才也。

                                          ——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安南表》

德天-板約跨國瀑布,位於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的中國與越南邊境的歸春河上游,地跨兩國,河分兩界,瀑布亦兩分矣。位於中國廣西的為德天瀑布,越南一側的稱板約瀑布,兩瀑布相連。德天瀑布寬120米,分三級瀑布,垂直高度60多米,落差70米,雨季時兩瀑布融為一體,全寬208米。

網稱其是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


古百越、駱越,秦古象郡地崇左

崇左,古屬秦象郡,治所臨塵,是古百越、古駱越之地。

西元前214年,秦始皇“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資治通鑒注》,卷第七)。自此,崇左地域被納入中國版圖,屬當時的三十六郡之一的象郡管轄。

地處崇左地區大新縣碩龍鎮的德天瀑布,源出難灘河,流入越南後折回中國,稱歸春河(古稱歸順河),與邏水匯合後稱為黑水河,在崇左匯人左江。

奔流不息的左江以及它的水系,是在這裡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人們的生命之源。


與徐霞客失之交臂的德天瀑布

位於歸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水經注》、《徐霞客遊記》等諸籍均未見述。頗有些疑惑。

《徐霞客遊記》之“粵西游日記”諸篇中,有抵達下雷,胡潤的記載,有歸順河下游的十九峺、邏水乃至黑水河的描述。而歸順河正是在十九峺北麓與來自下雷的邏水相匯入黑水河,在崇左市注入左江。從地圖上看,碩龍(德天瀑布)、下雷,胡潤為三個鼎足之小鎮,相距僅數十裡。

徐霞客遊歷廣西之際,值明末戰亂之際,安南亦處於分裂、黎氏與莫氏相攻不已的“南北朝”時期,(“高平為莫彝,乃莫登庸之後;安南為黎彝,乃黎利之後”),踞高平之莫氏夷人(莫彝)利用明朝政權邊防空虛的機會大肆騷擾且攻城掠地。遊記有載,徐霞客抵達下雷時:

“下雷州治在大溪西岸,即安平西江之上流,所雲邏水也。其源發於歸順西北,自胡潤寨而來,經州治南流而下。州南三十裡,州北三十裡,皆與高平接界。州治西大山外,向亦本州地,為莫彝所踞已十餘年;西之為界者,今止一山,州衙即倚之,其外皆莫境矣。”
如據上述,當時德天瀑布所處之碩龍或為莫氏夷人所侵踞而無法抵之?

徐霞客遊記中記述:

“二十八日陰霾濁天四塞。中夜餘夢牆傾覆身,心惡之。且聞歸順以南有莫彝之入寇,歸順以北有歸朝之中阻,意欲返轅,惶惑未定焉。歸朝在富州、歸順之間,與二州為難,時掠行人,道路為梗。……是日下午抵胡潤,聞交彝猶陸續行道上,館人戒弗行。餘恐妖夢是踐,遂決意返轅,東北取向武州道。”“三十日早寒甚。初霧旋霽,而夫終不來。蓋此處鋪司管理驛讓的機構奸甚,惟恐餘往歸順,以歸順遠也。屢以安南彝人滿道恐嚇餘。……餘為館人所惑,且恐妖夢是踐,是早為三鬮請於天:一從歸順,一返下雷,一趨向武。虔告於天而拾決之,得向武者。”簡言之,徐霞客抵達下雷後,夢見自己被傾牆所壓,又風聞當地莫彝作亂,擔心夢驗,故求籤決之:是去歸順(今靖西縣),還是返回下雷,抑或去向武(今天等縣)?求籤的結果是去向武。

彼時若返下雷,則與德天瀑布益近(僅十數裡行程);如稍事滯留或直抵邊境,德天瀑布或入載矣。奈何,叨筊再三無果,拈鬮為決,則與德天瀑布背道而馳,失之交臂。

讀徐霞客之遊記,其欽服神鑒,行間遇惑則簽之,謂“時事不可知,故決之神。”如“惑之,複鬮於佛前”、“餘心忡忡,乃為二鬮請于天寧寺佛前”、“趨班氏神廟求籤決之”、“見簽板在案,因訣之大士”、“以從荊、從粵兩道請決於神,而從粵大吉”、“餘以前途艱阻,求大士決簽為行止,而無從得簽詩”、“是日以麗江、嵩明二處求兆於翠和靈簽,麗江得‘貴人接引喜更新’,嵩明得‘枯木逢春欲放花’。皆吉兆也”。如此等等。

戰亂之際,生靈塗炭,豈獨行道難。

天意乎?


"原屬天家雨露"的歸春河

汽車在沿邊公路上順著中越兩國的界河上溯。沿河兩岸鬱鬱蔥蔥,不時可見散牧於河畔田間的耕牛、隔河相望的邊民和村落民舍。導遊說路邊的那條河叫歸春河,過去叫歸順河,對岸就是越南了。 越南,古稱交趾、安南。

想起那首很有意思的詩:

“外邦之丸泥尺土,不過中國飛埃;異域之勺水蹄涔,原屬天家雨露。”(《安南表》)
歷史上的越南長期臣服於中國,這是清朝康熙年間,作為中國屬國的安南國向宗主國進貢時所上的表文。自比“中國飛埃”,祈“天家雨露”恩澤,卑微之意昭然。
歸春河。古稱歸順河,源起中國靖西縣的難灘河,從岳圩流入越南重慶府(被越南人稱為坦蕩江),在德天折回中國,故將它稱為歸順河,而彼時的靖西則稱為歸順州。歸順河與邏水匯合後稱為黑水河,在崇左匯人左江。據說因“歸順”一詞含貶義,故在1958年改稱為歸春河。

想起類似的、崇左的另一個地名的更替:漢朝設於此地的“雍雞關”(又稱界首關,大南關)曾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鎮南關”,1953年改稱“睦南關”,1965年改稱“友誼關”。

歸春河的源頭之一是靖西縣的鵝泉,其泉出南行匯入難灘河後,流入越南的重慶府。清刻《歸順直隸州志·山川》載:“鵝泉水在城西南十五裡,世傳有楊媼於野外拾得二卵,以葦覆之,出二鵝子,養之泉地,鵝攪水成潭,深不可測,澄泓幽碧,中最多魚,二三十成群,今上巳日村人猶祀楊祠……”(清何福祥簒修)。

未能一訪鵝泉。遺憾之餘,且錄《歸順直隸州志》之‘鵝潭魚躍’一圖。


藏在深閨的德天-板約跨國瀑布

車近碩龍,日已向暮。

途經中越邊境的844號界碑,駐車觀景,一目盡殆。

瀕江瞰流,山開天闊,適夕陽方墜,天際雲蒸霞蔚,歸春河水在綠島間分衍漫流,漫天流霞共粼粼波光、疊疊山影遠近交映,令人步步回首不忍去。江山如畫,如畫江山!

此處名“綠島行雲”,該是指灘中那幾個如茵綠草相覆的小島了。

是夜,宿碩龍鎮。時已饑甚,具酒沃饑而後飯,諸友瀹茗煮茶共為清談。此間山家風味,鄉間風情,與都市酒家大有迥別。

入夜,空山寂靜,玉宇無塵。皓魄當空,天河朗朗,群星璨璨,歸春河之灘聲隱隱、碩龍鎮之犬吠不絕,竟不能寐。

翌日晨起,即沿歸春河溯流而上。未見其瀑,已聞灘聲震耳,瀑聲如雷。待于林中轉出,方得近睹瀑布真顏。

歸春河心的浦湯島,群崖如梯級,參差相疊,間以叢生綠樹;壁立之群崖上,數注瀑布齊驅並注,循崖層跌而下,如天河傾瀉;遠近水霧空濛,闊瀑似雪濤橫披,悍瀑如怒濤傾注,壯觀之極。

歸春河乃中越兩國之界河,河分兩界,瀑布亦兩分矣。位於中國境的為德天瀑布,越南一側的稱板約瀑布。瀑下之潭水勢奔湧,有舟穿其間。

越南之邊民踞越方一側,駕舟載貨,兜售於諸遊船間,語不甚多則其情殷殷。

盤崖緩躡級而登,循瀑隨水而上,綠樹間叢流灒行,遙瞰近視,處處皆為美景;鏡頭所至,在在可圈可點,實為勝境。

德天瀑布一帶,無觀無寺,無摩崖石刻,無亭臺樓閣,皆天設地造,渾自然天成,尤顯樸美。面瀑踞坐,聞風聲瀑聲交吼,觀大瀑破山而出,清風徐來,不覺神飛,塵囂之氣俱盡,是處可滌魂濯魄也。

據說,發現德天瀑布的是一位來聯繫龍眼生意的廣東老闆畢志彰。

網文稱,“他當時就驚呆了。‘我感到一種震撼!’攝影家的敏感使他一下子就發現了德天的美學價值和旅遊開發潛力。經過不到一個月的設想、計畫、談判,就在新華社播發‘中越邊境最後一顆地雷已經排除’的消息那一天,畢志彰與大新縣簽訂了承包經營德天景區50年的協議。”


中法廣西第五十三號界碑

德天瀑布上游之中越邊境,有1896年清政府所立53號界碑,系當年清政府與法國人確立。碑高不足二米,碑身刻有“中國廣西界”五字,下有法文。碑後為中國,碑面向安南,是為史跡。

其地,有越南邊民聚墟為集,洋貨土產,風濕跌打膏油,越南盾……滿目琳琅,市聚頗盛。趁墟者皆中國遊客,吆賣呼買,喊四砍三,人聲沸然。

曾有過“同志加兄弟”,那時候是“堅強後盾”和“可靠後方。”想起那首越南歌。“太陽下山了,那清脆的鐘聲陣陣地響,檳榔樹和綠竹影都斜照在小船上。但是我的家鄉呵,法寇把它全燒光……”

想起那首越南歌。“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共臨東海我們友誼象朝陽,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

想起那首與戰爭有關的歌。“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暮然回首,已是時過境遷。

   

   

更多相关精彩图片欣赏请移步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f19060101agge.html


木头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5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