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奔赴黑龙江四十二周年 作者:在陋巷


 

写在奔赴黑龙江四十二周年

     ——写于2011.6.23 昨天“夏至”

明天,6月24日,是我们上山下乡奔赴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四十二周年纪念日。

四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即使是1969届初中生,后年也将年满花甲了,这是知青中年龄较小的一届。高于此届的“老三届”初中生、高中生,即将、已经或早就过了“耳顺”之年。

记得小时候作文,形容一个人的年龄大,常用的一个词汇就是“年过半百”。“年过半百”,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好像已经很老了,是和老态龙钟划等号的;而如今,我们在“年过半百”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年满花甲了!

回首往事,我们曾经是知青!

知青,是最从听祖国召唤的一代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四十二年前的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珍宝岛事件发生不久,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我们也是血性男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是怀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腔热血奔赴黑龙江屯垦戍边的!根本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返回城市,我还清晰地记得迁移户口时父母的黯然神伤。出发时,除了与亲人离别时的撕心裂肺,我们还有“风萧萧兮浦江寒,知青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

知青,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一代人。从四十多年前到三十多年前,在北大荒,在黑土地,我们春播、夏锄、秋收、冬积肥,战酷暑、斗严寒,日晒、雨淋,水里、泥里、火里,冻菜汤、窝窝头、大馇子,连轴转、头拱地,不敢说惊天地,泣鬼神,我们以青春之年华,以孱弱之躯体,赴汤蹈火,战天斗地!

共和国的旗帜上,也有我们知青血染的风采!

知青,是在特殊年代为国家分担了责任的一代人,是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一代人。其他啥也不用说,四十二年前,我们十七八岁,小一点的才十五六岁,大一点的也就二十郎当岁,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北大荒、黑土地。去的时候,我们风华正茂;回来的时候,不少人是带着一身病痛返回城市的。

更有一些荒友,他(她)们花样的生命在北大荒凋零,长眠在黑土地。

共和国不能忘记这一代人!共和国也不应该忘记这一代人!

知青,是新中国最命运多舛的一代人,是上个世纪有文化的青年人中遭受最多磨难的群体之一。三年自然灾害、没书读、上山下乡、失业、下岗、“协保”、“4050”,等等、等等,被折腾惨了!一生遭受了多少白眼?!太伤自尊了!一代赤子,流血流汗再流泪!

许多倒霉的事儿,全都让这帮倒霉蛋给赶上了,好事儿却一件也没摊上,没吃上好果子。用咱东北话说,“喝凉水都塞牙,放屁砸脚后跟,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话虽然尖刻,太损了点,但话糙理不糙,是这么个理儿!

现在我们老了,我们曾经错过许多,我们曾经失去许多;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知青的骨头是最硬的,让我们过好每一天!

向前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随感

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多为十八九岁,小一点的才十六七岁,大一点的也就二十郎当岁,正可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用现在时兴的话说来,是“花样年华”。

在祖国的边陲,在北大荒,我们曾经:

——在漫天的风沙中,顶着凛烈的寒风,站在播种机后面,灰头土脸,播洒春天的希望;

——“吹着溜(哨子)、打着旗、排着队”,“早上三点半、地里三顿饭,晚上回来看不见”,每天劳作约十七八个小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真切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一望无际的田地里割小麦、割大豆。割小麦,每人十条垄,每垄600公尺。雨涝的那一年,常常是中筒雨靴陷在地里,脚倒是好不容易拔出来了,雨靴却找不见了;割大豆,每人六根垄,2400公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跪在田垄里慢慢地往前挪。

——零下三十五度,农业学大寨,在外刨粪。一镐下去一个白点,震裂了虎口,粪渣子直往嘴里迸。男女平等,一人一天两个立方;

——“汤、汤、汤,革命的汤,从兵团到农场,从赵光到建三江”,知青常年喝着白菜汤、土豆汤(俗称:“涮锅的水”):“早上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有力量,晚上喝汤照月亮”;

——北大荒,三件宝:蚊子、瞎虻和小咬。北大荒蚊子,个大、量多,像战斗机、轰炸机,成群结队,密集轰炸。糊在背上,一巴掌下去,一巴掌血。北大荒的瞎虻,前赴后继,叮在肉里,一针见血,叫人一哆嗦。北大荒的小咬,叫人抓狂。

...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知青在北大荒艰苦卓绝。

当我们回城时,已经是满怀疲惫,眼睛里是酸楚的泪。我们曾经是那样的豪情万丈,归来时却空空的行囊。

有时我也想,通常,一个人很难活过36500天;年轻时,我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如果说,社会曾经亏待了我们,今天,我们已经老了,我们更要学会如何善待自己!


在陋巷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2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