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神也说不准的日子当教师节·两个考生的纠结 作者:井民


 

不要拿神也说不准的日子当教师节

教师节是当年尊师重教的产物。眼下教师行业形象受损,或受憋屈,还要尊师重教么?还要,请继续。不要,请废除。

定教师节于每年9月10号,也曾是一番争论的产物,绝不是随意的裁决。当时及此后也有定在孔子生日的请愿,但都因那日子谁也说不准,始终是建议或嚷嚷。

再后来,教师节先后明文载入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成为法定的无休之节,经近三十年的运行,早已经固化和强化,今为延后二十来天就修法,有必要么?有,就大动干戈。没有,就维持现状。

何况拿9月28日当孔子生日,几乎就注定是挑起争议,让教师节陷入莫来由甚至无厘头。当年之所以没有采纳此日,就是拍板者聪明地看到它的内在不妥,以及选定在每年9月10日的理由:新学年开始,让学生及社会想起教师的贡献,礼遇老师,善待老师。开学久了,纪念与提醒的意义也就淡了。

回到老问题,孔子到底是哪年哪月生的?“诸儒所记不一”,大史家司马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有学者按参考可信度相对更高的《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运用“较科学”的儒略日与干支法相咬合换算,认为是公历的10月9日,或农历的8月21日,且是公元前552年,并非公元前551年。也有学者用“更科学”的格里历推算下来,认为是公元前552年的10月3日。仅是哪个方法更“科学”,学界就较上劲了,还能指望众口一词的结论么。而如今以9月28日当孔子生日的主张,仅是距今100年前那次祭孔的时间,并令人不爽或不安地打上了“前朝”的印记。

说句老实话,台湾将9月28日定为教师节,除开其可能真视此日为孔子生日外,政治的意涵也要比俺持同一主张充足得多。俺新中国也非要跟着学,至少于政治上就先输一理。再说前已述及,即便是在推算方法上,当年民国政府所请专家算出的9月28日,也至少是学界历来的广为质疑。

不管咋说,孔子生日是公历10月9日也好,公历10月3日也罢,抑或农历8月21日之类,都与过去和现在嚷得极凶的9月28日说,边也不沾。据说当年国民政府本定于农历8月27日祭孔的,后觉此日每年漂浮较难操作,就请专家把它换算成公历9月28日。而按现今天文、历法及纪日之讲究和规矩,此确切日根本就推不出。

眼下是否修法还只是征求意见,就已经引起议论纷纷。咋不议论纷纷?改来改去没个主见,变来变去没个依据,咋可能众口一词?又据说舆论“多赞成”改,可所谓舆论,是否都知孔子生日神也说不准?天下有谁过生日,是靠他人给随便定个时间的?何况是对至圣先师。

有关方面的修法建议事实上采用了孔子生于9月28日这一争议之论,同时也更多考虑到目前的9月10日在实际操作中的有些别扭:适逢开学伊始,教师通常忙碌,很难有时间与心情享受,改到月底,能与中秋和国庆衔接,对教师更加亲和友善与尊重。出发点倒是好,只可惜理据不搭调。井民恰恰觉得,开学伊始,让社会惦记那些重要性仅次于爹妈的人,更比其它时段有意义。何况那节又不放假,又不加班,又不发钱,象征而已。

除非,真有人以摆平天下所有质疑的科学方法,推算出孔子果真生在公历9月28日,否则就不要去动那个心思更好。该不该尊师重教,该不该提高教师待遇,以及该不该送礼或收礼,大家都晓得,与教师节定在哪天无关。

                                                                     2013-09-07

 

两个考生的纠结

天涯上有个妹纸,自称cytheriawy,从8月13中午12:46开始发帖,到昨天即9月2晚21:34,一直在坛里抱怨“高考考了个二本,被211和985的朋友嫌弃,我要疯了!”同时在网上广泛求助或求救。

井民偶然注意到该妹纸时,帖子已有138318次点击,4336人回复。在网上话题速生又速亡的当下,一个“考上二本很郁闷”的帖子,居然有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围观,个人认为,这已经依稀可看出些问题,或本身即构成问题。

妹纸自述,高考前自己的实力是稳拿一本,哪想到成绩出来竟跌至二本。虽说那所肯收留她的二本实力不俗,但一则自己原本是个一本的料,难以咽下这口窝囊气,二则那所二本录取她的专业,是她最不喜欢的政治教育。

事发都二十来天了,大学都陆续开始报到了,妹纸还在这个圈儿里打转:复读,还是去读?酷似哈姆雷特之惑:生存,还是毁灭?很深沉,也很哲学,不可轻易斥之为浅,更不可轻易贬之为没道理。

突然,妹纸回帖中的一句话,叫井民原本管他马打死牛、还是牛打死马的超然,遭到猛烈地敲击:“我是文科生,被录取的是四川某理工学生居多的收分算二本较高的学校的政治教育专业。”“四川某理工学生居多的收分算二本较高的学校”,可是井民的饭碗所在?若是,该妹纸若真要来了,可是个特别疑难的思政工作或心理辅导对象?

井民可得把这消息提前告诉给那边的弟弟妹妹们了,让他们多长点心眼儿,别叫该妹纸给搅了,或让该妹纸废了。

正在此时,一个帖子浮上来:“直接说成都理工不就对了?成都理工算最好二本了,不过文科确实不行。”看来饭碗所在另有人,早已做起了妹纸的思想工作。尽管这工作做得不咋的。

妹纸不吱声。继续着郁闷,继续着求安慰。接着又有帖子冒出来,猜测她引而不发的“四川某理工”:“是在四川自贡的那个学校吧,我有个博士同学到那里当老师”。妹纸仍然不回答,仍继续着“复读,还是去读?”的纠结。

终于有人稳不起,直接把话挑明:“楼主成都理工的吧,我是你师姐,已经毕业了。我们学校文科的确大多数不怎样,工科基本工作都好找,你这个专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我们学校收分最低的专业……如果你有关系的话可以进来换专业调剂到会计,这是文科王牌专业,一本。没关系的话,你还是复读吧。”嗯,这个师姐可没当好,她不该不知政策所限二本不能转一本,就乱点鸳鸯谱。

好在很快有人出面帮井民的饭碗所在说话:“成都理工大学的政治教育专业还可以吧,也不至于这么郁闷吧”。这人看来多少了解些情况,井民饭碗所在的政教专业,本、硕两个办学层次都有,博士点也已是万事俱备、只欠申报开启的东风。若不出意外,今明两年就三级办学层次都齐了。届时,很大可能将是二本院校中的极品。说不定再过两年,升到一本去招生,像今年这个妹纸,想来还来不了呢!

至于政教专业好还是不好,多说都是废话,看看习总的博士是啥专业,就晓得闭嘴了。

仍然有人继续着妹纸所说是“哪校”的疑问:“难道是西南交大的峨眉校区?”哈哈,又有个躺着中枪的兄弟了。幸好,在网友的执着追问下,妹纸稳不起了,大概在三四天前发出条坦白交待:“算了。我直说好了。西南科技大学……”

井民的饭碗所在被排除,西交大峨嵋分校被排除,四川理工被排除,倒让西南科大孤零零地挨灌。令西科大想不到的是,妹纸一矣供出他们,就得到相当数量网友劝复读。

好似获得解脱的井民,并不觉得心情轻松。因为妹纸心中的纠结,实在太有样本意义,对于认识中国的大学,认识中国大学的专业,以及认识考生自己。

按说,中国大学在招生上分一二三本,本身并无太多科学理据。相当多一本是因省份、行业等分布定,并非实力竞逐的结果。大约有三四十所二本,实力在大约同样数量的一本之上,这是行内都清楚的事情。因此,妹纸被一所“学生居多的收分算二本较高的”二本录取,按说不至于失落与郁闷到那种如丧爹娘的地步。

由此看来,妹纸确实还没长大,还不懂中国大学的江湖,还不明白从考完那天起,他们这群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就已经步入成年,一切的一切,就已经开始,且仅仅是开始。

有位网友如此劝妹纸:“楼主自己的心理作用吧?自己太在意太敏感了!真到社会上人们的感觉没什么区别,靠能力吃饭!你看看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有几个是名牌毕业?”话可能说得太过,太直,妹纸怯生生地回复:“我看了几个著名公司的招聘广告。非211不要,所以……”结果招来更密集的批评:“你先自己看不起自己了,自然觉得周围人都看不起你!”“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没必要难受,大学只是起点和跳板。”“楼主,你二本都郁闷成这样,我们这种专科生是不是该跳楼啊!你想太多了”……以及更入骨的规劝:“怕鸟,大学不过是个幌子,多少大学毕业的还啥也不是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大学毕业后好好的工作和生活。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懂?”

特喜欢“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这句,太他娘地生动了。

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替政教专业说好话的帖子:“你现在这个专业很适合考公啊,大学多加强下理论功底,别丢了高中的知识储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很占优势!”“你这专业还是不错的,很有政治前途。”“政治教育考公务员才好考,这种专业毕业了,考了公务员多少人羡慕你。”甚至还有如此辩称“二本好过一本”的:“……你真的以为老师能教你很多吗?越好的大学老师越忙!……”以及直截了当劝妹纸报道去的:“背起书包上二本去,大声的对所有人说出来,你是去上学,不是去上学校。”

后头这句“是去上学,不是去上学校”,井民也非常喜欢,因为它很哲理,也很在理。果然哲人多在山野,牛人多在江湖,讲台只有教书匠啊!

当然,也有人顽强地一直劝妹纸复读:“等你工作了就知道了,起点不一样,见识不一样,圈子不一样,你的生活也完全不一样。说读书没用,名校没用,都是没有走进这圈子的(人说的)。”“上大学好比是坐火车,软卧当然比硬卧舒服,硬卧当然又比硬座舒服。”

最后这比喻很好,井民不妨如此扩展使用:既然乘同一列车,驶往同一方向,仅仅只是座位不同,有那么大的差别么?值得那般柔肠寸断么?

一个帖子,成千异见,引得井民浮想联翩。如今的大学生,如今的大学教育,面临的疑难问题,显然是远远超过以前,尤其是大扩招前。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挑剔,对专业的考究,与其说是对教育本身的拿捏不定,莫如说是对背后剧烈社会竞争的提前反映。

偏偏恰逢其时,《成都商报》又热暴,本地一考上大学的女生,她爸在经一番盘算后认为,读比不读还惨,或不读比读还赚,因而整死不要她读。虽然这个犟拐子爹只算经济账不算别的账,是对读大学深远而伟大意义的严重误判,但,站在他挣钱吃饭乃人生首义的角度,谁又能彻底说服他,包括驳倒他那个“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这16万”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计算,以及最后那句“捡垃圾都比读书强”的惊世骇俗结论?

事情暴光后,赞成女生她爸的网友,竟然超过七成,这才是让人最感悲哀的。大学,啥时节沦落到此等悲惨境地?当然也有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升华人性的坚定拥护者,声称如果她爸不支持,就掏钱支持她把大学读完,这固然是让人略感温暖的。但她爸那两个8万或一个16万,尤其是那句“捡垃圾都比读书强”,还是与上述妹纸“复读,还是去读?”的纠结一道,构成对井民大脑的多方向夹击,精神方面的,思维方面的,行动方面的,以及,方方面面的……

                                                                  2013-09-03


井民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