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游记 作者:陶东风


 

柏林游记

今天一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半紧紧六个多小时,我在柏林西区(与此相对的是柏林东区)持续步行,参观了著名的Kaiser Wilhelm Memorial Church,该教堂始建于1890年2月,被毁于二战期间,二战后修复。教堂遗址是一个极为高大宏伟的塔形钟楼,东西两面分别有两个巨大的、仍然在准确报时的钟。进入教堂后,见其参观说明上写:“我们善意地请您记住,这个旧教a堂的前厅不是一个博物馆,而是一个记忆、沉思和劝诫之地”(“You are kindly asked to remember that the former vestibule of the old church is not a museum, but a place of rememberance, contemplation and exhortation”)。教堂遗址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原来的壁画,画面极为壮观,色彩依然艳丽。遗址的说明文字和照片详细呈现和解说了教堂的建造、被毁以及修复过程。其中有些图片记录了当时举行的重要人物的婚礼或者葬礼。教堂曾经的辉煌与此刻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记忆的主题。

第二个参观重点是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德国著名的胜利柱。这个柱子的原址不在此处,而在共和国广场。1939年“第三帝国”时期,德国首都重建,胜利柱移到此处。登上胜利柱顶端,可以看到大片的绿地以及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的马路和著名建筑景观。奇怪的是,这样的重要公共场所和历史遗址的内墙上面,却画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图片和文字(大都为签名),政府却并不加以制止,也不加以清理。

此后沿河往东走,风光秀丽,美不胜收,难以语言形容。特别是下午阳光充足,云彩变幻莫测,树叶正由绿转红,极富变化,几乎是一步一景。不一会来到了著名的Rasende Heimat(不知道怎么翻译)。这是一个类似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之类的建筑,建筑形体非常怪异,其中正在展出中国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还有大量中国前卫艺术的书籍出售,很多在国内是没有的,可惜太重,不好带。

再接着走就是德国议会大楼了。大楼正门朝西,风格宏伟庄严,四周是美丽的绿地。只要没有重要会议举行,游人可以参观,但是需要预约。交涉无效,有些失望。

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半,自九点到现在一直在走路,滴水未进,饥渴寒冷,打车准备回宾馆。上车后与驾驶员聊天,才知道附近还有柏林墙遗址和大屠杀纪念馆,均为非常想去的地方,因此决意接着参观。坐出租车去柏林墙遗址途中,与驾驶员聊天,问:“你是否很犹太人?”驾驶员脱口而出,答曰“Yes”。但紧接着马上改口:“噢,不,不,人就是人,我们是人,犹太人也是人,我们是一样的”(oh,no,no, people are people,we are people,jews are people,we are the same,这是我原样记录的文字,是否属于正确的英语我不知道,该驾驶员英语并不好,但是能够交流)。看来德国人经过二战后至少在理性和意识的层面不再是反犹主义者。

先到的柏林墙遗址。遗址处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游人稀少,墙体破烂不堪。这个曾经的共产主义标志地显得非常凄凉。路边的参观说明写道:“柏林墙是一个世界性的符号,它标志着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同时也标志着共产主义政体的不义和残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命令下,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0公里,把东部柏林和东部德国与西部分裂开来。从1949年到1961年,有260万人逃离东德。建立该墙的目的就是阻止这股难民潮。”看完柏林墙,出租车驾驶员带我到了附近的大屠杀纪念馆(Holocaust Memorial),其实就是一片巨大的犹太人死难者坟地。每个坟墓大小高低不一,但一律灰色,方形,一排排坟墓排列得整齐规则,显得沉闷,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落叶满地。间或有游人在坟墓间穿行,沉思。

柏林,一个充满了苦难记忆的地方,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地方。在这里,我同时发现了人性的善和恶,看到了绝望和希望。

                                                              2009年10月14日


陶东风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2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