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隊詩抄·1974】:贈友·憶友 ·中秋寄懷 作者:老例


 

【插隊詩抄·1974】:

贈友 1974年8月30日

 十月紅河戰,暖夏辭龍灘。蕭瑟秋風今又寒,送君登新崗。
    潔誼映天藍,故情重似山。雄鷹展翅過三關,鵬程萬里長。

這是為送別一位曾一起到紅水河三線工程[1],然後又一起下鄉插隊的知青朋友,所寫的贈別詩。前二句敘說我們1971年10月赴紅水河工程,1973年夏天離開紅水河百龍灘返鄉,敘事倒是中規中矩;三四句寫送別朋友離開農村進城到新的工作崗位,卻用「蕭瑟秋風今又寒」為背景,頗不合時令——才八月底,哪會「寒」?或可辯解為朋友離別心生寒意,其實是當時的「革命慣性」所致——襲用毛澤東「蕭瑟秋風今又是」詩句。後四句更是以一派革命時代氣息的用語來「抒情言志」,那是我們那代人常犯的通病,雖不足為訓,卻也很能反映時代的特殊性乃至真實性。

 

憶友  1974年9月26日

 七零炎月見,荏苒已四年。歸心如火更如箭,極欲會君面。
    萬事不遂願,冷落小桌邊。無奈遙望北天沿,感慨疾筆尖。

記得好像是一位小學畢業後隨家人移居外地的同學,回返縣城訪友,邀我回城團聚,我卻沒有回去。具體什麼原因不回去倒記不得了。看作詩的日期,或是當時已近秋收。而秋收農忙時節,我們一般都會堅守農村不回城,一來是政治上表現積極(下鄉未滿一年尚有「進取」之心),二是經濟上的算計——農忙時的工分高。跟前一首相比較,這首較見真情實感,尤其後四句,居然透露幾分消極無奈之感。大概自己也覺得「心虛」,在此詩旁邊,便留有當時的「眉批」:「頹喪、低落、毫無生氣,真可謂『牢騷篇』。」自我批判意識甚為濃烈。

 


中秋寄懷  1974年9月30

 碧落瞑,夜風清,鄉野秋月分外瑩。分外瑩,幽幽萬籟靜。
    萬籟靜,人難眠,淺碗參茸望月擎。望月擎,舉國歡國慶。
    歡國慶,思家情,祝願眾親喜樂盈。喜樂盈,共賞中秋景。

1974年9月30日是農曆中秋,與大陸的國慶只差一天。我們組的其他知青都到公社參加國慶匯演了(那時我還沒混進知青文藝宣傳隊呢),我一人在家獨守空房。清炒一碟豬肉,就著參茸酒,自斟自飲,「乘涼賞月,愜意得很」。於是,就有了這首詩。從詩中語言看,似乎還真有點兒「愜意」的氛圍,但「萬籟靜,人難眠」、「思家情」等語,還是可見「思想波動」(文革時的批判詞語)。事實上,次日一早,我便迫不及待離村返家了。此詩用了頂針格,當是有意識的詩歌技巧訓練。


老例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