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如何度过酷暑 作者:山阳客


 

那些年,我们如何度过酷暑

今年是上海最热的一年,摄氏35度以上的天数已经超过30天,最高温度也超过了摄氏40度,而且还没有降温的迹象,据说未来几天还将有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所以,今年上海夏季的用电也出现了史上的高峰,无论是公共场所、办公楼,或是居民家中,空调都在不止歇地工作着。

我忽然想起,空调和电风扇的普及,大概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吧,在这二十年前,我们是如何度过酷暑盛夏的呢?

那时候的人在夏天大多数都会手执一把芭蕉扇。说起这芭蕉扇,现在的小孩子可能都不知为何物,最多是从《西游记》电视剧中看到铁扇公主拿的能把孙悟空扇得不知去向的扇子。其实真正的芭蕉扇是用蒲葵的叶子做的,又叫蒲扇,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当时只花五分钱就可以买到一把。买回来后,家庭主妇们都会用布条把一圈边包起来缝好,为的是耐用。这种芭蕉扇轻轻摇动,便有小风习习。走在路上,扇子还可以遮住头部,避免太阳的毒晒。那时有个规矩,就是扇子不借给别人,有人还在扇子上写上几句打油诗:“扇儿拿手中,一摇有凉风,若是有人借,请等到立冬。”

上小学时,到了放暑假,我们这些男孩子热得就赤膊上阵了,叫“光把腚”。因为这样才爽,任汗直流,也不怕太阳晒。我们有个上海的小伙伴,叫他小上海,他教我们说上海话的童谣,大家一齐光着上身,穿着木拖鞋,北京人叫趿拉板儿,排着队,踏着节奏叫嚷着:“赤膊打领带,赤脚着皮鞋,不穿裤子系皮带,脚上拖了木拖鞋,踢踏踏踢踏!”这样招摇过市,感到特别地兴奋好玩。

上午要做暑假作业,拿笔的右手要用毛巾垫着,否则汗就把作业本洇湿了。吃完午饭,约上几个小伙伴就去大运河游泳了。在水里泡上个三四个小时,等到太阳偏西才回家,身上晒得黝黑发亮。一个夏天要脱去几层皮,那时也不知道在阳光下过分曝晒会生皮肤癌这回事的。

回到家里,会有用井水浸泡着的西瓜等着你,当然不会每天都有,但井水是阴凉入骨的,那西瓜是甘甜到心的,从大太阳下回到家中吃这样的西瓜,那叫个爽呀!那时的冷饮,最常见的就是冰棍儿了,南方叫冰棒。夏天常见背着木箱沿街叫卖的卖冰棍者,他们戴着草帽,手臂上缠着毛巾,用木块击打着箱子,叫喊着:“冰棍——一毛俩!小豆冰棍!”到了南方变成“赤豆棒冰——”那时侯宝林的相声中还有“冰棍败火——拉稀别找我!”的段子呢。

傍晚,当烈日退到地平线下,大人们便在院子里,或是大门口泼上几桶水,让暑气散发开去,然后搬出竹床,或是用两条长板凳架上铺板,搭起个床上,这便是我们晚上睡觉的好所在了。

这种在街边的竹床阵景观,不仅是小县城有,就是南京、武汉、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了夏日的傍晚,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这种场面壮观的风景线。有各种各样的藤椅、竹床、铺板、小条桌,一字儿排开。夜幕降临后,人们渐渐走出屋子,在昏暗的路灯下,有摆开楚河汉界捉对厮杀的,有凑成一圈打扑克的(当时打麻将的不多),有两三好友就着猪头肉、花生米喝酒的,也有哼唱着几句样板戏摇头晃脑的,但几乎每个人都摇着扇子,穿着最少的衣服。但气氛是安宁的,人们的情绪也是平静的。小孩子们则四仰八叉地躺在硬板床上,在大人们扇子的微风下,酣然入睡。直至下半夜气温降了,露水上来了,大人们便把小孩子抱回屋去,自己也收拾了竹床回家睡觉了。

在农村插队时,天气最热的中午是不下田干活儿的,那时的牛都泡在水塘里,喘着粗气,狗都热得伸出舌头不叫唤了,只听得树上的蝉不停地鸣叫,叫得人心烦同。好在草房上有厚草隔阳光,下是泥土接地气,还不算热得受不了。宋杨万里有诗言天热:“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只能是任汗不停地出,不断地喝焦麦茶补充水分,衣服上都是汗渍,在太阳下一晒干就看出白色的盐斑。那时祈盼的就是来一阵雷暴雨。宋王令有诗:“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那时,对于酷暑,人们是毫无办法的,唯一抗热的工具芭蕉扇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除了寄希望老天发慈悲下场雨,只能是望“阳”兴叹。如果哪天的下午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那立刻暑热全消,心里想,今夜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有的人家开始有电风扇了。我记得1978年我的一个相声发表了,收到40元的稿费,这是我第一笔稿费,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31元。我正准备参加高考,天热难当,于是我毫不犹豫用38元买了一个八寸的小电扇,每天晚上吹着电扇复习功课。那是一个不能摇头的最普通的电扇,连开关都没有,把插头插上就转,拔下来就停,而且噪声还不小。可它真解决问题,就是靠着这个小电扇,我才完成了高考的准备,搭上了属于我的高考末班车。

后来,南京街上出现了卖冰水的。许多小孩子从家里拿着热水瓶到杂货店排队买冰水,大概三五分钱一壶。回家用桔子粉冲兑,就变成凉爽可口的冷饮了。那时你要去看一场电影,出来衣服一定是湿透的。因为大多数影剧院还没有空调。而许多人会到有空调的商场、银行去席地而坐,享受免费的空调待遇。

再后来,吊扇、台扇、微风扇,越来越多地为家庭所接受,空调也渐渐成为普通百姓的常用家电,而餐馆如果没有空调,可能整个夏天生意就泡汤了。

人们不再担心天气的炎热了,最多是回到家中咬咬牙,这个月多付点电费,开空调吧。

可是,当你离开有空调的房子时,就会觉得四周像蒸笼喷吐着蒸汽,抬眼长空,天灰蒙蒙的像一个巨大的穹盖把你生活的城市扣在碗底,你会不由自主地怀念那几十年前的夏天了——那没有电扇与空调、那手摇芭蕉扇、那穿趿拉板儿、那吃井水冰镇西瓜、那夜晚竹床阵的日子了。

                                                          2013-08-03


山阳客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08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9701706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