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遗音今犹在 作者:大宽


 

夏山遗音今犹在

偶然发现大哥一段记述祖居的散文,转载于此。他当年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放弃大学录取毅然回津侍奉老母,自学成就高工,近年致力城市风貌保护,获国家表彰奖励]

日前得知长沙路瑞玮山庄被初步定为历史风貌建筑,提起这个话题,童年生活的一幕幕便涌上心头......且不说瑞玮山庄建筑的特色,两组西式二层楼相对,中间古朴的门楼与别致的大铁门,常引得行人驻足观望。也不说儿时一群小朋友们无忧无虑的游戏,春天随着邻家大哥在街上放风筝,夏日粘蜻蜓捉知了,秋天提着扣网逮蛐蛐儿,冬天滑雪打雪仗,一群同学们在附近石家大院、杜家大院等洋房大宅曲曲弯弯地下室玩藏猫儿游戏。孩提时代印于心中最深刻的,莫过于夏山楼主先生高亢委婉的京剧清唱。

夏山楼主,即韩慎先,原天津艺术博物馆馆长,著名书画古玩鉴赏家、收藏家。早年韩先生在北京琉璃厂见到一幅元代王蒙绢本山水《夏山高隐图》,独具慧眼鉴为真迹重金收藏,张大千先生曾借此图精心临摹,该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韩将其视为镇斋之宝,其斋曰“夏山楼”,自号“夏山楼主”。韩先生又是京剧名票,与余叔岩、言菊朋同为谭鑫培琴师陈彦衡的三大弟子,专攻谭派须生。据母亲回忆,儿时就听过夏山楼主的唱片,印象最深的是《举鼎观画》,三十年代初夏山楼主已是大名鼎鼎了。

夏山楼主住在瑞玮山庄二号,彼时先生的京剧清唱,为这个里巷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先生以戏会友,当一群好友来访时,兴致所至,清唱就开始了。夏秋时节,家家门窗洞开,巷里巷外,便道上坐小板凳摇扇纳凉的人们,这时会停下聊天,欣赏先生优美唱腔,路上的行人也会被吸引,驻足倾听,愈聚愈多。

小孩子家,还不懂得曲牌音律,但是我同样能感受到美,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有时在夏季夜空的衬托下带有一种苍凉,那是“散入春风满洛城”的境界,是艺术与人与环境之间构成的奇妙的合谐。我已经记不清那唱腔的细节,但是那美的感受,却已深深地印在心底,终生不能忘却了。

经常有京剧大师级人物前来韩宅拜访,韩与梅兰芳先生是知心好友,梅先生来津演出或办事,总要抽空来瑞玮山庄看望老友。记得一次母亲在二楼阳台上喊我,悄声说梅先生来看韩先生了,当我到阳台向下看时,梅先生已经走到韩家门前,胡同各家阳台上都有人悄然注视,瑞玮山庄每一单元的二层都有阳台,阳台相对相邻,邻居可以伏在栏杆上聊天,五十年代中期少妇尚有民国遗风多着旗袍,于是,阳台上身着旗袍的少妇,有的还携伴家人,不约而同地聚集一起,以目光迎送自已敬慕的偶像。

此情此景恍若隔日,转眼已经过去五十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文化部文物管理局聘请韩先生与张珩、谢稚柳、刘九庵四人为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成员,在北京集合后准备到各地博物馆鉴定,不料临行之前韩先生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七十有六,后人议论,先生久居天津而殁于故乡北京,且躲过文革一劫,也算不幸中之幸。当年的夏山楼主、梅先生早已驾鹤西去,站在阳台上的少妇们如今已成耄耋老人,我这当年黄口小儿,也已经到了和彼时夏山楼主差不多的年纪了。人世代谢,令人唏嘘,唯有见证了当年境况的瑞玮山庄,还基本保持完好,成为了历史风貌建筑......

                                                                2012-03-01


大宽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2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