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点睛】:央视暴光东莞的调门高度探由·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在赛“改革”? 作者:井民


 

【要闻点睛】:

央视暴光东莞的调门高度探由

许多人现在都还没有闹明白,央视记者是专程前往暗访,还是顺便捡了条爆炸性新闻,反正自打他们高调播出那条长篇报道后,东莞甚至广东,就再也无法无动于衷:调集6525名警力,对300多个桑拿、沐足以及KTV展开统一行动,查封了12家涉黄娱乐场所,查抓了67名涉黄者。

令人大出意外的是,就算也被央视高调暴光的扫黄风暴战果,事实是也证明东莞的江湖“性都”地位,实在是名实不相符。算算出动的警力,搜查的场所,逮住的现行,就知道,东莞的色状,即使是在那么大规模的清查中,比例也少得几乎可忽略不计。说句别处或许不爱听的话:东南西北诸大小城市,比这数字东莞更黄者,绝对不在少数。

除非,警方的此次行动被事先走漏了风声。

于是就有质疑如此兴师动众的声音:运用那么大的公权力,取得那么小的战利品,经济和社会收益划算么?

井民恰好觉得,一件事情能够被央视那般高度地器重,当不是那件事情展现出来的相貌本身,很可能是那件事情暂时不能言明的背后。众所周知,东莞的“性都”英名远播,又不只三几天的历史。

井民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权威媒体如此深入暗访与高调暴光,应当是一场更劲暴更有影响的行动的舆论先导。有人已经依稀看出点名目,谓小姐背后是老鸨,老鸨背后是老板,老板背后是老虎。至于那老虎有多大,就不便乱猜了。

如果赞同井民这一分析,再回过头去看央视的暴光,就能很容易发现,那条篇幅相当长、位置相当显赫的报道,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主要是东莞那些高大上的酒店,明目张胆的肉展,成龙配套的服务,接警不出的现实,不怕警察怕记者的真话。显赫央视以一手音画告诉世人,在东莞,那几家酒店的老板,在背后的老虎支持下,搞定了警察,甚至搞定了政府。

那还得了!在我们这个国体政体与核心价值观都必须反对黄赌毒的国度,竟然有地方不仅不是偷偷摸摸地搞黄赌毒,而且是在当地警察和政府的庇护下事实上公开地搞,这不是在挑战我们的国体政体核心价值观和中央的权威么?谁有那么大的胆子?背后是否有强大的利益输送或严重的官员腐败?

这才是最要害的。也才是必须由央视记者亲自出马,访他个一清二楚,再由央视在黄金时段将暗访结果高调播出的根本原因所在。联想到别处隔三差五也被暴光的同类现象,还几乎没有见过被暴光者底气有那么足的。譬如公开蔑视警察,警察也接警公然不出。

想起了文革中曾一度流行的词汇:夺权。从央视暗访带回的信息,无比严峻地敲打着世人,尤其是高层的心:东莞那地方,可是老虎夺权成功?因为世人亲眼所见,似乎老板不过是老虎的马仔,老鸨不过是老板的前台。

幸亏这只是搞伤风败俗的色情,若是搞危害更大的制毒贩毒,就像陆丰那个博社村,也是老虎支使着老板,老板控制着村民,只几年时间就搞成神州第一毒村,以至警方在打掉它时,地面空中立体推进,荷枪实弹警力9000多人次,摧毁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18个,捣毁制毒工场77个,缴获冰毒2.925吨,抓捕成员182名。代价可谓实在太大,影响可谓实在太坏。深刻教训就在眼前,不可任博社村的覆辙,在东莞重蹈。

而要不是逮住铁证如山的现行,随后的重拳出击与深挖狠查,就缺乏必备的思想和舆论准备。于是身份最合适的央视,奉命出行暗访和高调播出。

完全可以预期,在不会太久的未来,定会有人在被告席上出现,他们的罪名,定会与此次被央视的暴光有关。至于这些人是哪里的人,那倒无关紧要。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地位一定比那些被暴光的酒店老板高,身份一定比那些老板显赫。

而时下一些人跳出来挺东莞或要东莞挺住,一些人站出来说色情业应当合法,以及一些人看似极认真地研讨黄到底扫得干净与否等等,按井民的上述分析,本质上都是只见黄色不见政治的皮相之见。

                                                                      2014-02-12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在赛“改革”?

这可不是网传,而是官媒的正文: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网今日披露,在对已经公布的31个省(区、市)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检索后,该报记者发现,在总共近50万字的报告中,至少有1438次提到“改革”,相当于每个省市区至少提到46次。其中,广东和江苏,分别是75次和72次。

然而,该报道并没有像它的作者所期待的那样,仅仅从“改革”被提及的数字或频率,就让人产生激动人心或震撼人心的反应。

原因很复杂,同时也很简单:提那么多次“改革”,是决心下手,还是政治表态?是应景时髦,还是确有布局?不知道。想知道。还是不知道。

从该报道提及的内容看,各省市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各地改革的重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一致,各地将政府简政放权、国企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作为重点提出”;与“改革”主题相配套的是,“各地在地方两会前后,陆续设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截至目前,至少有20个省份已公布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组织架构,组长均为当地一把手。”

由上述内容看来,各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还主要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看不出自身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改革举措。

在上述官媒体的报道中,“怎样改革”这个诱人话题尚未道明,笔锋就转到了“民主”和“问题”上。如扶贫开发、城镇保障房、全民社保体系、单独二孩、治理污雾霾,削减“三公”,推进城镇化、下调GDP增幅0.1%至1.5%等。

井民是政治外行,不知“改革”的实质,判断不出啥可配叫“改革”,啥只能算作“常规”。但看了上述官媒所报各省市区政府的“改革”,感觉上依然主要是“常规”工作,甚至是中央推着非做不可的工作。如果上述那些贯彻落实和常规的工作都叫“改革”,那么各省市区政府则从来都在“改革”,一直都在“改革”。今再多提几次“改革”,也不表明他们就特别致力于“改革”。就像再少提几次“改革”,,也不表明他们就没有“改革”或不在“改革”。咦,井民咋有点晕呢?

也由于是政治的外行,井民不知是否须得是涉及法律制度、体制机制、机构编制等等的明显触动,才配称得上“改革”。只是在感觉上觉得,似乎应当是。

挑一个分量小的来举例罢:削减“三公”经费支出。假如不配之以公家的机构削减、公家的人数缩编、公家的用车用钱量卡死、公家及公家人的任何公职行为均在公众无缝监督之下、公众对公家及公家人的公职行为的监督手握畅通无阻的渠道等,仅“削减三公经费”一承诺或目标,再郑重其事提“改革”,再重复千遍“改革”,也不可能真正兑现。

按井民的理解,说到底,“改革”只是个手段或工具。不是,或主要不是目标,更不是政治任务、政治标签和和政治口号。而如上官媒所提,各省市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怎么看上去有点拿手段当目标的感觉呢?但愿只是错觉。

就一介草民而言,似乎还有个更关键的关心或忧心处,那便是政府高频率地提“改革”,会否意味着将大幅度地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比方,会否让个税营业税等收缴增加,会否使房价物价进一步上涨,会否若以往每每强调“改革”就总会发生的那样,政府一改革,实惠就缩水,民众就紧张?曾有无视民情的专家指责人们“怕改革”,实际上,曾经的有些改革,真是落到谁头上谁怕,因为它往往是政府卸包袱,百姓加负担。

或许有人会说,且以往真就有人这么说,“改革就是对既得利益的调整”,“一时的损失为的是长远的收获”、“局部和眼前的不便,是为了大局和将来的方便”等。如果这么说的意思真正与其实施一致,那倒确实有个人人须理解、支持和配合改革的问题。问题是,经常说是这么说,做却不是这么做。一“改革”,作为永远的多数,就损失明显,同时在可见的时间段,似乎也没能回补。如过去岁月里对房价、物价、个税、工资等方面的改革。

因此,关键不在于提到多少次“改革”这个词,而是誓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把措施、目标和受益或受损人群、受益或受损的时间等,都通通标出来。真要做到那样,哪怕政府工作报告里一次“改革”都没提,也不会有人怀疑那是份守旧的文本。

                                                                     2014-02-15


井民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