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知青是不是今天的“蚁族” 作者:知青记者


 

当年的知青是不是今天的“蚁族”

这是我的回忆录中的前言和目录。我希望我的回忆录和许多知青回忆不一样,我想给中国知青运动史留下一个异样而真实的样本,以不辜负自己的人生,也不辜负许多知青战友对我的嘱托。

《沦陷与挣扎——一个上海知青的人生回忆》代前言:

写给女儿的话你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总是自称“知识青年”,或简称“知青”。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另外两个问题:我是谁?你是谁?

我是一个“知识青年”。可是,你会说,“知识青年”,这是一个多么古怪的名字啊!只要读过一点书,有一点文化,又处于青年时期,谁不是“知识青年”呢?为什么只有你们这一批人才叫“知识青年”,何况你们都快老啦,早已经不是青年啦!

哈哈,女儿,你说得对,从字面上看,确实是你说的这么回事。可是,由于我们这批人长期占用了这个名字,我们又吃过更多的苦,出于对我们这批人的同情和照顾,大家已经把这个名字让给我们啦。就像“小姐”这个名字,本来是指待字未嫁的少女,现在不也让度给欢场上的女性了吗!

好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知识青年”是什么样的人了。他们都是刚刚解放那几年出生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所谓“共和国的同龄人”,而且都是出生在城市里的。他们从小就很苦,但他们对以“解放全人类”为理想的新政权抱着很大的希望,并以新政权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不惜为了这样美好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也目睹了许多“政治运动”,自己也不同程度地卷进去了。他们有许多独特的人生经历:长身体的时候遭遇了所谓“三年自然灾害”,读书的时候遭遇了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业的时候遭遇了所谓“上山下乡”,正当养家活口的时候又遭遇了所谓“下岗”……

这样的人就是“知识青年”吗,不,他们还只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知识青年”既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但又不同于“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知识青年”遭遇了“上山下乡”。可不要小看了这点差别。应该说,正是这点差别影响了他们的大半生,还注定要影响他们子女的人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从漂浮的云端突然掉进无底的深渊,这种遭遇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人间不公,还有一些知识青年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国家。

请想想,由于一种强迫性的力量,他们猛然之间从城市来到了乡村,从学生——并且注定要成为工人、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变成了农民,从脑力劳动者变成了体力劳动者,这样的经历是多么可怕啊!而且还是小小年纪,背井离乡,远别父母。这样的经历能不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吗?

即使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他们异常幸运地逃离了农村,回到了城市,他们的处境又能好得了多少?他们一无所有,没有房子,也没有储蓄,只能做收入很低的工作,类似于当今的“蚁族”。他们还错过了最佳婚龄,匆忙之中只好和某一位异性做“凑合夫妻”,这样的“凑合”,又为将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父亲现在可以对你说了,“知识青年”就是以上说的这种人。

父亲同时也可以对你说了,他们所生的子女就是你——所谓“知识青年子女”。换言之,你们是先天不足的一批人,从一生下来就面临更多的问题,更多的困难,或者说,从一生下来就要如你们的父母那样面临更多的沦陷和挣扎。

我是谁,你是谁,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也许,我不应该把这种残酷的真相告诉你。可是,作为一个思虑重重的父亲,我又不能不把真相告诉你。也许,以你现在的年纪,你对这些概念还不会有深刻的体认。但是,你即将步入社会,你终将理解父亲今天对你所说的一切。

顺便告诉你,“知识青年”是个庞大的群体,有几千万人。“知识青年”当中最典型的一批人就是所谓“老三届”——1966、1967、1968这三年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起码有一半“老三届”遭遇了“上山下乡”。其中以1968年那届最惨,100%地“上山下乡”,被称为“一片红”,你的父亲就是1968届初中毕业生。

接下来就可以回答你正题了:父亲为什么给你留下一份长长的人生告白,为什么要告诉你他的“不断地沦陷,不断地挣扎”的人生故事。那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你已经到了希望“了解父亲”的年纪,而父亲也到了喜欢“怀旧”的年龄。一旦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的故事可以供你收藏,等到你也老了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怀旧。

第二个原因,父亲希望你正确认识这个国家,学会在这个社国家生存,也希望你正确认识人生,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就是说,父亲希望你知道这个国家将到哪里去,也希望你知道自己将到哪里去。

当然,父亲也希望和所有的“知识青年”战友分享这些思想,或从他们的指点中获益。

不过,说实话,父亲不喜欢许多知青战友对自己知青生涯的总结,譬如“青春无悔”或“青春有悔”,譬如“尝过黄连苦,方知甘蔗甜”,等等。如何从这段特殊的经历中发现这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恐怕比这些感受更重要。

因此,父亲更想留下一个知青记忆的别样版本。

父亲认为,人生既应该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知识青年对于这个国家的使命并没有完成。如果不从自己的经历中发现这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这段经历,对不起后代,我们的苦也就白吃了。

特别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你身处的国家与父亲当时身处的国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估计以后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区别,尽管从表面上看已经全然不同了。这就意味着,父亲的经验可以直接被你所用。相比之下,我的父亲就不同了,他是从所谓“旧社会”过来的,他在“旧社会”的生活经验对他的孩子没有用。

最后还想告诉你,我对正题的回答为什么反而这么简单。那是因为:我的回答将会更多地出现在或者说隐含在后面的告白里面。你已经这么大了,如果说,父亲的人生是一部长篇小说,那么,你应该看得懂这部长篇小说了,我只需把这部长篇小说交给你就够了,而不必再告诉你怎么看。你说是吗?


知青记者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3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