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结尾的凄美 作者:井民


 

《潜伏》结尾的凄美

余则成不得已去了台湾继续潜伏,萃平不得已留在河北农村隐名埋姓,晚秋如愿以偿与余则成结发为妻——好心肠的观众情感世界大动荡。显意识是替劳苦功高的萃平抱不平,潜意识是觉得太便宜了曾一再让萃平吃醋的晚秋。

然而井民在短暂的伤感之后,不得不铁下心来承认一个事实:这个结尾凄美得让人惊心,它深刻地透射出特殊使命下的特殊人生的特别悲壮。

潜伏的革命者不仅生命比冲锋的战士更危险,情感也比冲锋的战士更波澜。因为使命特殊,他们可能终身无爱,也可能只有假爱,有可能爱而无终,也有可能爱虽有终却无果。余则成是他们中男人的典型,王萃平则是他们中女人的代表。

如此的颠峰情感,是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没有的。因而它一经出现,就让观众在极度惊心后,心灵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撞击。还有比这更深刻地反映革命者的卓绝功勋的么?没有。还有比这更撼人心魄的爱情故事么?没有。

如果凄美只是编导的制造,那观众也确实有理由要求他们照顾情绪,重新来过。问题恰恰是潜伏的男女革命者,为编导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事实材料。倒是革命者的情感世界如果跟我等庸众样,要么是爱,要么是不爱,要么是爱而得,要么是爱而不得,没有模糊地带,没有情不得已,那他们的生命也就与我等同样平庸了。连解放后的邓稼先为完成造原子弹的绝密任务,也对自己的妻儿封口几十年,何况在战斗在敌人心藏的余则成们。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求有个令人愉快的“新结尾”,恰恰是对余则成们的人生作庸众理解的表现。

假如按一些好心人的设计,《潜伏》的结尾可能会优美、纯美甚至唯美,却绝对在震撼力上不及如今这凄美。比如最后的时刻,飞机降落广州,余则成现真身,革命者身份从地下变成地上,吴站长被他亲手逮捕,萃平携那小眼睛的乖女儿来到他身边,并为他生下嘴巴小些的儿子。或如余则成虽去台湾潜伏,但组织上派去给他当妻子的不是晚秋,而是整容后的萃平。只是改头换面后的萃平,还会否令余则成重续旧情不得而知。再如余则成不幸暴露,被国民党抓进监狱,中共重演当年拿佛龛换罗掌柜的好戏,把他换回到萃平的身边……如上设计,倒是又出奇又出彩,也可以满足观众同情萃平的凡人心理,却不可以让观众的心灵受到现在这个结尾所造成的非凡撞击。

剧中领导那句“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待剧终幕落时拿来评价余则成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方才觉得此话确实大有深意。

左蓝是余则成的最爱。她是他的天使,他爱她爱到跟她走上革命道路。但她的公开,他的隐蔽,使命的分野使得他们不可能维持爱、滋养爱、获得爱。左蓝美丽地毁灭给人看,便是这种不可能的暗示或提醒。只可惜,完全被剧情俘获的观众,大多不解编导的这个暗示或提醒。于是情感跟着余则成进入萃平。剧中用最长的篇幅描写余则成与王萃平的情感纠葛,余对萃的长期的“不来电”,以及大量萃的秋波落到黑暗里,最后好不容易二人终于有感情了,却引来台湾海峡把他们无情地分割在天涯各一,这便是余王二人做夫妻上“不合适”的暗示或提醒。还是可惜,观众可能看不懂,或虽看懂也不愿相信,虽相信也不愿接受。于是只好目瞪口呆地看到,全剧在看似巧得有些离奇的晚秋回归中落幕。

晚秋适合余则成么?情感上可能。因为她是美女、才女、淑女,她曾骄傲地对萃平说“男人所需要的优点都具备”。更重要的是,她爱余则成超过左蓝与萃平,连当着萃平的面说性幻想对象是“老余”这样杀伤力超大的话,她都竟然毫无顾忌地一抒胸意,观众还会怀疑么?可是,在居家过日子上,她比得上洗衣做饭喂鸡无所不擅长的萃平么?尤其是在辅佐余则成完全艰巨使命上,她比得上一拳打断马奎牙巴骨、一枪要了陆桥生小命的萃平么?所有这些,说到底,涉及余则成这样的革命者,是最需要生活的伴侣,还是事业的帮手这个根本性问题……

所有这些,编导都没有下结论。因为观众愈是热衷新结论,就愈反映出眼下这结尾的凄美。而让观众痛着、爱着、怜着、气着、叹着、哀怨着、热议着,而非仅仅是赞着或否着,正是他们所要追求的能归于悲剧美的凄美效果。

因为这样的效果是以往的任何影视作品都没有达到的。

                                                              2009-04-17


井民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